的中原再现太平盛世的契机。与五代十国的动荡政局相比,赵匡胤所开创的宋代的政治生活中野蛮、蒙昧的因素在消减,理性、人道、文明的色彩在增多,政治运作的文明化、理性化的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对整个的两宋社会产生了积极的规范和影响。又因为他施政得当、心思缜密、待人宽厚,使得北宋没有继五代而为第六个短命的朝代,而且他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立国宗旨,将一个分裂的帝国重新聚拢起来,注重军事技术与财政组织两者之间的协作,使得北宋一朝虽然内敛,却也涌动着勃勃生机,在重文抑武、守内虚外的保守政策的指导之下,与周边张牙舞爪的铁骑强族对抗了三百多年。从这个角度出发,应该说赵匡胤是一个非常大气的政治家,这种大气建立在他对人情世故的敏锐直觉和对天下大势的极强洞察力上。因此他显示出一种恢弘大度的行为气质和上善若水的王者风范,这种气质也强烈地感染着他所开拓的帝国,使得宋朝体现出了空前绝后的温柔、和平、繁华与富足。中国历史也在经历了长时期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之后,再度显现出雍容华贵、妩媚动人的万种风情。 结语
赵匡胤是一位优秀的职业军人,除了从少年时就已经接受到了良好训练以外,他还直接获益于郭威和柴荣两位英武有为的君主。在跟随君主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赵匡胤受到了着意的训练与提拔,当日后自立门户时,早年耳濡目染学来的经验令他受益匪浅。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的一幕,显然来源于郭威的经验;而赵匡胤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也与柴荣树立的榜样力量有关。
人们时刻都会遇到可供借鉴和模仿的偶像,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向自己的上司看齐。绝不要忽略别人的智慧,上司与同事们的经验最值得留心学习。因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自己将来也可能会遇到;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也是在相似的情境中所能找到的最佳答案。做一位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下属,会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用,这就是赵匡胤的经历告诉人们的经验。
赵匡胤的职业精神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出于对军纪的严格维护,他将自己的父亲拒于城门之外。不论他是出于真心还是仅仅做出一种姿态,这种举动终归是表明了执行者的坚定决心和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勇气。自古以来,领导者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拿自己的亲友开刀。我们可以想见,当军士们发现连赵匡胤的父亲也无法在秩序前获得特权时,军营中将会形成怎样一种严明的整肃风气。
引言
与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反抗者一样,完颜阿骨打和他所率领的军队面对着一个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对手。此时衰落的辽朝已经只剩下了一层貌似繁荣的外壳,而在这外壳下面,掩盖的只是一个摇摇欲坠的没落政权。
阿骨打从小就是一位神箭手,这让他获得了族人的尊敬,也培养了他的优越感和自尊意识。与此相伴而来的是浓重的叛逆和反抗情结,从头鱼宴上拒绝契丹皇帝的命令开始,他一步步积累着与辽朝为敌的经验。虚弱的辽朝没有及时制止他的尝试,当一次次反抗获得成功后,阿骨打下定了率领女真人独立的决心。在阿骨打极富感染力的动员演说和出色指挥下,起先缺乏自信的女真军队接连获胜,这提高了他们的信心和士气。当更多的胜利接踵而来时,女真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强劲和对方的虚弱,他们清醒地将目标由独立建国及时转向吞并辽朝,并迅速实现了这个在几年前还遥不可及的理想。
当人们提及那些以卓越的个人素质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时,完颜阿骨打不应被遗忘。正是他率领着这个弱小的渔猎民族走出白山黑水,独立建国,并培养起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在他打下的事业基础上,他的族人用十年时间先后消灭了辽和北宋两个庞大的国家,彻底打破了这片土地上原有的政治格局,中国的历史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女真的觉醒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女真人一直生活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及长白山麓一带渔猎生息,度过了很多世纪。他们在中国不同朝代的史籍中留下了不同的名字,比如商周时期的肃慎,汉代的挹娄,南北朝时的勿吉,以及隋唐的靺鞨。在辽朝灭渤海国之后,女真人南下到渤海故地,从此被纳入辽朝的控制之下。起初女真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许多分散的部落,其中与辽朝关系密切、也相对较为发达的一部分被称作系籍女真,而居住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的则被称为生女真。在与辽朝和渤海人的接触过程中,这些向来以渔猎为生的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走出林海,他们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出生在生女真中的完颜部,以率少量兵力反抗辽朝并迅速获得成功而著称。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与辽朝人的交手中度过,虽然在辽朝覆亡前夕很可能已经有了入侵北宋的计划,却因过早逝世而未能付诸实施。倘若假以天年,消灭辽朝和北宋的事业很可能在他的时代里就已经完成,而不必等到其弟金太宗完颜晟在位时期。但也正因为此,阿骨打在人们的心目中仅以一个独立倡导者的形象出现,人们记住了一个高傲的部落首领,一个勇武的军事统帅,却也常有意无意地避谈他隐藏在独立斗争后的勃勃野心。
在阿骨打时代之初,女真和辽朝之间还维持着一种名义上的隶属关系,他们的首领接受辽朝的封号,定期向辽朝进贡,当辽朝遇到军事行动时则需要派兵从征。地域辽阔、文化先进的辽朝让以渔猎为生的女真人感到畏惧和羡慕,但在长期的交往中也产生了不少矛盾。辽朝人在贸易中任意压价,使者在女真地区随意命当地妇女陪宿,以及各种名目的敲诈勒索,这些胡作非为的记录都让女真人难以忍受。
与此同时,一种名叫海东青的猎鹰在辽朝与女真之间的矛盾积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凶猛矫健,善于捕捉天鹅,让嗜于游猎的契丹皇帝和贵族们极感兴趣,于是每年冬天女真地区都会迎来催要海东青的辽朝使者。这种任务给女真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土著人与使者之间经常爆发冲突,后来当女真人正式决定起兵反辽时,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行动就是杀死辽朝派来的捕鹰使者。
生女真中的完颜部曾经是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部落,但在11世纪初期,它和周边的其他部落组成了部落联盟,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联盟的实力得到加强,已经显现出新生势力的勃勃朝气。完颜阿骨打的祖父、父亲和叔叔都曾经担任过部落联盟长,祖父还接受了辽朝加给的“节度使”称号。但作为名义上的统治者,辽朝时常会介入女真人的内部事务中,这让首领们感到非常不满。
阿疎就是影响到辽朝和女真关系的一个关键人物,这位女真纥石烈部首领曾经是部落联盟的成员,但后来他背叛了联盟并与完颜部为敌。当完颜部前来讨伐时,他借助辽朝力量迫使他们退兵,激起了完颜部首领们的愤怒和担忧。他们认为如果在这件事情上妥协,以后就会威信扫地,再也不能号令其他各部。从此之后,每逢完颜部与辽国之间交涉,都会把这件事情作为必谈内容之一。
随着女真势力的增长,他们感到辽朝是自己发展道路上的挡路石,必须要把它清除出去,才能让自己获得生存的空间。与此同时,辽朝人也感到了来自女真的威胁,他们认为一千个女真士兵就会让人恐惧,而一万个女真士兵就再也无法阻挡。事实上,在阿骨打出现以后,这种日子已经不远了。 阿骨打的风度
阿骨打出生在公元1068年,据说他从幼时起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稳重举止,因此受到长辈的重视与宠爱。他的父亲曾在一次重伤后对自己的生命和部落的前途都充满担忧,但当看到被自己寄予厚望的次子阿骨打时,这位首领却重新燃起了希望。这种期冀一直保持到他的临终时刻,当时他认为自己的长子不够强硬,完颜家族的大事终究要由自己的次子来实现。
阿骨打确实没让他的父亲失望。从年轻时他随父四处征伐,英勇善战,立下许多功劳,被辽朝封为“详稳”(即将军)。此外,出色的箭法也为他赢得了更多尊重和声誉。他曾经在十岁时面对一群鸟儿连发三箭,箭箭命中,让在场的辽国使者大为叹服。多年后的一次宴会上,众人竞相向远处的一座高丘放箭,但过远的距离让其他人的箭都落在了半路上,只有阿骨打一箭射中,让他大为开心,后来还专门立了一座碑来纪念。
优越的出身和出众的能力让阿骨打胸怀大志,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傲气。曾有显赫的人物送给他一副甲,他却不愿意接受,理由是穿着别人的甲作战,即使获胜,也会让他感到那是别人的功劳。
成年后的阿骨打开始参与女真部事务,体现出宽大仁厚的执政风格。部落里曾经遭受了严重的灾荒,许多部众甚至出售儿女、流散四方,还有一些人为生活所迫,上山成了强盗。为了解决日渐增加的强盗问题,有首领建议采用严厉措施,处死所有的强盗,但阿骨打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在人口数量较小的女真部执行杀戮政策是不明智的行为,改用安抚而缓和的政策,会收到极好的效果。他提出财产为人所创造,绝不能为了财产杀人,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女真部落的内部矛盾开始缓和,人口和兵力也有所增加,这些都成为日后取代辽朝的基础。
在处理部内事务时,阿骨打总是个宽容的统治者,这种风格来源于他对自己实力的信心。许多年后,已经成为最高统治者的阿骨打接到有人谋反的报告,其中提醒他早做准备。于是他叫来报告中提到的谋反者,平静地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获悉了一切,并声称愿意为他们提供叛乱所需的鞍马兵器。同时表示假如有人愿意及时悔改,从此之后不再三心二意,就会获得他的原谅和重新信任。但同时他也威胁说,如果他们再被他抓住,将不会再获得宽恕,必死无疑。
叛乱分子对他的平静感到格外恐惧,他们伏在地上,瑟瑟发抖。于是阿骨打对为首的谋反分子处以七十下杖刑,并放掉了其他人。他的宽大让部落中的人心得到稳定,威望也因此得到提升。 风暴即将来临
许多人认为直接导致阿骨打起兵反辽的是著名的“头鱼宴”事件。按照游牧民族的习惯,辽朝设有“四时捺钵”,类似于中原皇帝的行宫,按照气候的变化,每个季节都会在一个捺钵中度过,这些捺钵就是辽朝移动的政治中心。辽朝的春捺钵在吉林省西北部,每逢春天来临的时候,辽朝皇帝就会到这里钓鱼捕雁,游玩巡猎,其间还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称为“头鱼宴”。
公元1112年春天,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来到春捺钵,包括阿骨打在内的许多女真酋长都来朝见。在此后举行的头鱼宴上,天祚帝借酒意让女真酋长们跳舞,许多人虽然不情愿却也不敢违抗命令,只有阿骨打推说自己不会跳,无论如何劝说都坚决推辞。
天祚帝认为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损害,但并没有当场发作。这件事情让他产生了对阿骨打和女真势力的警惕,几天之后,他向枢密使萧奉先表达了想要杀死阿骨打、防患于未然的意愿,但后者却表示反对。萧奉先与他的弟弟萧嗣先都深受天祚帝的信任,但两人却以昏庸谋私和挑拨皇室矛盾著称,这次萧奉先没有留意阿骨打的行动,只以他不懂礼节,不必与其计较为由劝天祚帝打消计划,同时声称女真部人少势弱,阿骨打能力有限,一定不会对辽朝造成影响。他的建议产生了效果,天祚帝果然消除了顾虑,但这种懈怠却让辽朝对女真的措施从此更加缓慢而被动。
与天祚帝相比起来,阿骨打的反应显得迅速而有效。他知道天祚帝已经对自己产生疑心,索性兼并了几个周边的小部落,打算积蓄实力,为日后的大业做准备。这些消息传到辽朝的北枢密院,依然没有让缺乏远见的萧奉先产生警惕,他只是传过话去责备阿骨打,要他改过自新。阿骨打没有理会他的警告,从此之后他以生病为由,取消了所有去辽朝的活动。
这次事件只是一个诱因,早在此之前,阿骨打就已经感到了辽朝的外强中干。当时辽朝大国舅帐郎君萧海里横行不法,时常劫掠民间财富,在一次因杀人而遭到追捕后,他索性发动叛乱,纠集数千名亡命之徒,先后攻陷了乾州和显州,并劫掠了武器库。当时刚登基一年的天祚帝派人追剿却无功而返,便命生女真部族节度使、阿骨打的叔叔盈歌出兵征讨。
与此同时,为壮大自己的势力,萧海里也派人去完颜部联络,希望能共同攻打辽朝。但盈歌拒绝了请求,他扣下使者并将其送往辽朝,随即召集了一千余名兵士出征。对于人口和兵力都相对稀少的女真人来说,这已经是他们当时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了,此前他们的士兵从未达到过四位数。当时随行的阿骨打对这支队伍感到信心十足,他认为这是女真人成就大业的希望所在。
后来他们在混同江边遇上了对手,激战过后,女真人割下萧海里的首级送到辽朝,得到了重重的赏赐。这一仗他们赢得并不困难,但联想到此前的辽军无法打败萧海里,阿骨打不禁对看似强大的辽朝产生了怀疑。
如今为了收集关于辽朝的情报,阿骨打让一些宗亲前往辽朝,以商讨阿疎事件为名,暗地观察辽朝的政治和军事情况。这些人带回了关于辽朝皇帝骄横、政务废弛、边境防备松散的消息,它们更坚定了阿骨打起兵反辽的决心。
初战告捷
下定决心的阿骨打找来部落的元老和首领们,商谈正式起兵的计划。出于对辽朝长期以来的不满,他们几乎立即达成了一致意见,迅速开始行动。于是防御工事很快被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