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秦陵地宫最强有力的保护者。
关于秦始皇墓中神秘豪华的景象,史籍中早有记载:棺材放置在极深的地方,一连挖穿了三层地下水;熔化的铜汁浇铸进缝隙中加固,真正是“固若金汤”;用鱼的脂肪做成长明灯,墓中保持千年灯火不灭;水银浇出江河湖海的轨迹,机械传输,川流不止;坟墓中设置了百官位次,摆满了金银宝物,尖利的机关箭弩闪着寒光,等待着可能出现的盗墓贼;没有子嗣的宫人全部殉葬,参加机关设计的工匠也被一前一后两道石门永远挡在墓道中,以保证墓中的秘密永远不被泄露……
有七十万人参加了这个庞大而奢侈的修墓工程,前后不知道砍倒了多少树木,搬运了多少土石,直到两千年后,这座饱经风雨冲刷侵蚀的坟冢仍然体积庞大,气势雄伟。这是只有秦始皇才能修筑出的陵墓,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能以这样巨大的权力,敢用这样大的代价为自己修一座陵墓。当秦始皇去世后,人们再也无法忍受无休止的征戍、劳役和压榨,愤怒的情绪像熊熊的烈火在整个中国大地上燃烧,终于将秦朝的统治彻底摧毁。此后的汉朝继承了秦国的疆域,刘姓皇帝们继承了秦朝中央集权的经验,却吸收了秦始皇暴虐统治的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终于建立起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两千年后,秦始皇陵依然矗立在关中平原上,巨大的兵马俑坑的发现为人们展示了昔日秦国横扫六合的赫赫战功,也让后人在这种奢华的背后看到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秦王朝瞬间土崩瓦解的原因:秦始皇动用整个帝国的力量为自己修了一座陵墓,也让自己成了这个帝国的掘墓人。这是一个人的陵墓,同时也是一个帝国的坟茔。
结语
嬴政显然属于那种被称为“支配型人格”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的特点是充满锐意进取的激情,却不容易与人相处。从他的身上,人们分明可以看到一种创业者所特有的激情,这种激情感染了他指挥下的秦国军队,使他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一切困难与对手;也正是这种激情让他成了一个孜孜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在用十年的时间统一六国后,又用了十年建立规范与秩序,让这些制度成为此后两千年间中国政治运行的样本。
面对着自己亲手缔造的事业,所有的规范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和想像来制订,这种主宰者的自豪感和任意挥洒的雄心壮志是创业的最大魅力所在;而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充满的好奇与新鲜感、对未来事业规模的满怀激情的想像则会支持创业者们克服一切困难。这段日子往往是奠定一个人一生事业规模的决定时期,但它们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常会被无法预知却又接踵而至的困难迅速打消,所以每个创业者都应当珍惜最初的创业激情。
许多人在创业初期都会是个工作狂,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扩大事业规模。但从秦始皇的经验里可以看出,对于一项事业而言,规范制度至少与创立规模同样重要。在纷繁的事务中,他们最应注意的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并营造一个严格依照制度而运行的工作环境,这才是此后事业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人际关系也是他们必须留意的方面。在如今的社会里,谁能拥有嬴政那样与生俱来的绝对权威呢?
引言
当秦帝国轰然倒下后,楚汉相争成了那段日子里最精彩的传奇。与项羽相比较,刘邦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他缺乏前者的勇武善战和干云豪情。当他们分别见识到秦始皇出行时浩浩荡荡的车马仪仗时,项羽立刻想到要“取而代之”,而刘邦却还没有这样的气魄,他只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这样风光。但每个人都不可能将一切优秀素质集于一身,刘邦最大的优点正是项羽所不具备的清醒与坚韧。 乱世给了刘邦和项羽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项羽的暴虐与嬴政如出一辙,但却缺乏嬴政制定和执行规范的能力。此时的民众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带领他们休养生息的领袖,刘邦无疑更适合他们的要求。在政治才能上,刘邦对人和事总有一种近乎天才的准确判断力,在具备了这种超于常人的清醒素质之后,天下就再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的对手只有他自己。他必须与自己的一切欲望作战,永不被情绪与情感羁绊,在任何诱惑前都不能迷失方向,不放过生存和胜利的任何一丝希望,无论获得这种希望的手段有多么残忍和卑微。
就这样,刘邦以一种近乎无赖的坚韧击败了项羽的刚猛,并开创了一个比秦朝更强盛、更长久的帝国。由于在争夺天下时常常不择手段,刘邦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很猥琐。但当他做了皇帝后表现出一种对死亡的无谓态度时,我们会发现他达到的人生境界远比人们想像中要超然。
赤龙的传说
公元前209年夏天的一场大雨之后,当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对秦王朝的暴政早已忍无可忍的人们似乎全都突然醒悟了。自古以来,只有公卿大夫才能登上的朝堂大门就在人们面前敞开,似乎连皇帝的宝座距离他们也只有一步之遥。于是怀抱着各种理想与志向的人们纷纷从公堂街巷甚至是田间地头走进乱世,一时间旌旗林立,群雄纷争,谁都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当无数英雄在战场上颓然倒下之后,最后的赢家却是一个最不像英雄的人——刘邦。
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在沛县一个普通的农家。五十四年后,他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朝历代出身最为寒微的开国皇帝之一。
在古人看来,所有的改朝换代和皇帝即位都是天意选择的结果,具体到开国皇帝的出身问题上,人们总认为出身富贵的人要比一个出身寒微者更容易受到上天的眷顾。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在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每个新上任的皇帝总要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即位寻找合法性,希望藉此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与信服。于是无数牵强附会的神秘传说应运而生,每一种说法都极力证明新皇帝就是真龙出世。皇帝出身越平凡,制造这种传说就越显得有必要,刘邦这样的平民皇帝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在各种关于刘邦的传说里,赤蛇的故事贯穿始终。据说他的母亲曾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受到赤龙(一说是赤鸟变成的龙)的感应,并因此受孕生下刘邦。另一种说法与赤龙无关,说是因为刘邦的母亲吃了宝鸡送来的一颗赤色珠子才导致了刘邦的降生。这两个故事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却能看出赤色是刘邦的幸运颜色,后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神秘事件也与赤色有关。
据说刘邦经常在酒店里喝酒,醉了以后直接躺下睡觉,卖酒的人就会看到一条赤龙在他的上空飞腾。酒店老板很奇怪,从此就经常给刘邦提供免费酒水。又比如著名的斩白蛇夺天下,说的是刘邦刚刚起事时酒醉夜行,途中遇上一条巨大的白蛇横在面前挡住去路,就趁着酒意拔出剑来把白蛇砍成两截,又向前大摇大摆地走了几里,终于抵挡不住酒意,便躺在路边睡觉。然后有人路过他刚刚斩杀白蛇的地方,看到一个老太太站在那里哭泣,就上前询问缘由,一问才知道她的儿子被人杀死。问起是什么人杀死了她的儿子,老太太回答说:
“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刚才变成一条巨大的白蛇横在路间,没想到却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
入关约法汉史纪:高祖初为沛公,入关,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苛法。”又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惟恐沛公不为秦王。
说完这句话,老太太就不见了。这个人觉得蹊跷,后来把故事说给刘邦听,刘邦听了当然窃喜不已。这个神秘的故事为他增加了不少号召力,从此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追随他。但赤蛇的传奇却还没有完全结束,许多年之后,刘邦已经成为皇帝,当他返回家乡为战乱中去世的母亲招魂时,据说又有一条神秘的小赤蛇出现在现场,为这一系列传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成功的先天条件
作为一个成功者,胸怀大志和胆大妄为是刘邦的两大先天优势。这种雄心壮志似乎与生俱来,早在他担任泗水亭长的时候,面对着秦始皇出巡时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车仗队伍,刘邦就曾经大发感慨: “唉,大丈夫生当如此!”
后来这句话成了最催人上进的名言之一,与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流传千古。其实谁都会说豪言壮语,但有能力把它变成现实的人却不多。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胸怀大志,敢想敢干,非常富有冒险精神。投身于政治的冒险家必须能够在说大话时面不改色心不跳,刘邦就很有这样的先天素质。能够娶到后来成为大汉朝吕皇后的吕雉为妻,就是他这样一次说大话的结果。
当时有位很有名望的吕公,把家搬到了刘邦所住的沛县。县里为此专门举行了一场欢迎宴会,许多人都前往祝贺。担任宴会主持人的是主吏萧何,他当众向大家宣布:
“凡是贺礼不到一千文的,都请在堂下就座。”
刘邦身上一文钱也没带,但他却不甘心坐在堂下,站起身来高喊:
“我带来贺钱一万!”
这一下语惊四座,还没等在场的人想出来刘邦说的是不是真话,吕公就已经被惊动了,亲自出来把刘邦迎到贵宾席就座。他很喜欢给人看相,一看到刘邦就觉得他长相特殊,后来越看越觉得他的面相贵不可言,就在酒宴后把他留下,提出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他。刘邦当然很乐意,但吕公的夫人却非常不满。等刘邦走了以后,她责问吕公说:
“你总说咱们的女儿命中注定要嫁给贵人,以前有那么多人提亲你都不答应,怎么现在就许给这么个人了?”
吕公笑笑说:“这个你就不懂了。”
据说吕雉的面相也很特殊。结婚之后,她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在田里耕种,有个老人从旁边路过,看到他们就停下来,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得出结论,说他们的面相贵不可言。等到刘邦回来的时候老人还没有走远,他就连忙追过去想继续问,结果老人看到他以后说:
“原来他们三个人的富贵都是因为你啊!”
刘邦听了很开心,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富贵了,一定不会忘了你。”但等到他真正做了皇帝的那一天,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位老先生了。
有一次刘邦奉命送一批刑徒去骊山修建秦始皇陵,结果一路上大家纷纷逃跑,还没到地方就都快跑光了。刘邦觉得这样再走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干脆在一次酒后把这些人全都放了,对他们说:
“你们都走吧,从此我也要亡命天涯了!”
刑徒们见了刘邦的举动很感动,当时就有十几个人愿意跟随他。不久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斩白蛇事件,从此聚在他身边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这些故事里大概也都有传说的成分,但仅仅有传说是不能当皇帝的。刘邦从小就不爱读书,年轻时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但为人豁达大度,曾经担任泗水亭长这样的小职务,有许多交好的朋友。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太平世界里,大概一辈子也就这么吃喝玩乐地过去了。但幸运的是他生活在一个乱世中,他本人又从来没有什么道德观念和循规蹈矩的意识,而这种为所欲为的态度偏偏又与乱世的生存法则极度契合。时势造英雄,正是秦末的乱世成就了刘邦一生的功业。
刘邦起兵
刘邦需要一个乱世来崭露头角,但他决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造出一个乱世。从这种意义上说,正是秦始皇的暴政和秦二世的昏庸给了刘邦建功立业的机会。自从秦始皇去世之后,即位的胡亥昏庸无能,宦官赵高把持朝政,搞得朝堂内外乌烟瘴气,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秦末乱世一触即发。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建立了“张楚”政权。刘邦所在的沛县县令也想起兵响应,就在萧何与曹参的建议下让樊哙去找刘邦和他的部队。但等到刘邦真的带着几百人回到沛县的时候,县令却又担心刘邦会对他不利,于是关紧了城门不许刘邦的队伍进去,还想要杀了萧何和曹参。萧曹两人赶紧逃出城去找刘邦,刘邦就写了一封信捆在箭上射进城去,历数县令平日的无道行为,号召城中父老杀死县令,在乱世中起兵自保。
有了平日里的这许多传说做舆论基础,城里的父老乡亲们果然很相信刘邦。他们一齐动手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又拥戴他做了首领,大家称他为“沛公”。刘邦还要说推辞的话,父老们却说:
“我们都知道你不是个平凡的人,就不要推辞了!”
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这时都成了刘邦的助手,他们号召当地青年加入队伍,很快就聚集了三千人。后来这支队伍与项梁的队伍会合,共同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从此刘邦就和项羽在名义上成了同一领导下的两支军事势力。
楚汉相争的开端
在刘邦和项羽生活的年代里,曾经有一句话广泛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末年的乱世里虽然有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但刘邦和项羽的家乡都是昔日的楚国领地,刘项二人的争斗其实也只是楚人内部的斗争,秦王朝终于还是亡在楚人手中了。
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进入咸阳的刘邦立即被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数不清的金银珍玩迷住了眼睛,准备住进咸阳宫里过太平日子。但当樊哙和谋士张良来劝阻他,告诫他不要沉溺于眼前的富贵而忘记远大目标时,他立即醒悟过来,封存了所有的财物,回到军中去居住。刘邦的部下当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