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的脸色立马阴沉了下来:“父亲未曾册命府僚,单单下了这道准建晋王府骠骑营的旨意给你,难道你还不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吗?”
杨广见杨丽华的脸色骤然由晴转眼,顿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低头思忖了片刻,方抬头问道:“长姐是说父母因牵挂我的安危,才特意先下了这道圣旨吗?依你说,这三百名护卫该从哪儿选呢?”
“充做你身边护卫之人,首先须忠心于你,能够拚得自身性命护得你周全方可,其次还需有武力,能够于危难之时护得你转危为安。只有忠勇兼备之人,方可担当起护卫重任。父亲要你自行简选骠骑营军士,也有此意思在其中。”杨丽华见杨广尚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遂语重心长地教诲他道。
“虞孝仁、李浑这些王公贵宦家子弟入得骠骑营固然可以,但他们人数有限,难以成为骠骑营的主力。依我说,骠骑营的大多数军士,须得是你既能施重恩于彼,而他们又能死心踏地地跟随于你出生入死的人,你不妨循着这样的思路去想一想,该从哪儿精选骠骑营护卫。”
“我能施重恩于他们,而他们又能死心踏地地为我效命。长姐所说的这样的人,该从哪儿找呢?”杨广像是喃喃自语,又像在继续问杨丽华,一时间竟想不出这样的人来。
………………………………
第212章 盖世猛将入藩邸
就在杨广仍在为到哪儿精选出三百名能誓死效忠于自己的近卫勇士而感到发愁时,次日一早,苏仪儿又带着一道圣旨来到了晋王府,向杨广当面宣谕:
皇帝册任左武卫将军,上开府,云州刺史,齐安郡公李彻总领晋王府军事,兼掌晋王府骠骑;册任左武卫左一骠骑府车骑将军段达为晋王府参军事,佐领晋王府骠骑;根据晋王杨广保荐,敕命左翊卫别将鱼俱罗为晋王府骠骑营大都督,佐领晋王府骠骑。
也就是说,皇帝亲自为杨广择定了三位骠骑营的正副领军将领。
三位骠骑营的正副统领尽皆随同苏仪儿一道来到晋王府,向杨广报到。这三人当中,除了鱼俱罗是因杨广曾向杨坚当面保举,得到破格提拔,加入到晋王府骠骑营的之外,李彻爵封郡公,位列左武卫将军,称得上是朝廷重臣,段达以车骑将军的职衔与鱼俱罗并列为晋王府骠骑营佐领,从中也可看出杨广的这座近卫营规格之高,与配属给太子杨勇的东宫六率相差也不多了。
李彻近不惑之年,长得短小精悍,面色黎黑,杨广乍一见到他,依稀觉得他论相貌和当今位居朝廷首辅的高颖颇有几分相似。
“就是不知论起文韬武略来,他和高颖相差多少。”杨广心中犯着嘀咕,送走了前来传旨的苏仪儿,将李彻等三位将领留下来陪自己说话。
“殿下,在来王府的路上,末将曾听苏公公说起,万岁前旨诏准,由王爷自行挑选骠骑营众军士,不知此事可有头绪否?”李彻由于身兼总领晋王府军事和统领晋王府骠骑两副重任,且今见杨广尚在稚龄,生恐他将一班中看不中用的贵宦子弟选入骠骑营中,因此,刚一座定,就关切地向杨广发问道。
杨广有心考校考校李彻选兵、领军的眼光和智识,当下紧皱起双眉道:“不瞒将军说,本王正在为此事发着愁呢?前些时,鱼将军跟随本王查案,麾下带有五十名军士,还有,本王还有十几位在太学里的故交好友,也可当做护卫人选。。。。。。”
“哈哈哈。。。。。。”听到此,李彻仰面哈哈大笑道,“请恕末将直言,要依王爷这种选法,三百人不知要到哪一天才能聚齐。今日,末将等三人在武德殿领受册命之时,蒙皇上当面教诲,务必于十日内组建完毕晋王府骠骑营,并会同殿下一并拟定各营统带将佐人选,进呈御览后即可赴任。据此,末将倒有一个选人的主意,但不知王爷想不想听听?”
杨广盼的就是李彻这句话,忙点头答道:“请李将军赐教。”
“请问王爷,您属下田庄有多少户人家,其中又有多少位成丁男子呢?”李彻问道。
“具体数目我说不准,大约二三百户人家吧。至于成丁男子的人数,则需要查阅底册才知道。李将军,要不要我命人将底册拿来你过目?”杨广一点就醒,明白了李彻是欲从自己属下田庄里选择成年男丁加入近卫营。
田庄上的庄户人家就是依附于自己的奴隶,并无人身自由,一旦庄户人家的成年男丁被选中,加入到晋王府骠骑营中,无论对其个人而言,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打开了一条人生路上的上升通道,倒是蛮符合长姐所说的第一个条件:即自己能够施重恩于他们,同时也能保证他们效忠于自己。
可问题在于:自己田庄上的这些男丁战力如何?如果他们只会种地,不懂打仗的话,岂不是会削弱整个骠骑营的战力,起不到任何作用?
杨广心里正在犹豫未决,就听李彻接着说道:“如按每户人家有父子两名成年男丁估算,每户选出一丁加入骠骑营,三百人之员额基本上已可确定。殿下完全不必担心,这些庄户人家的子弟战力如何,皇上已专命段达、鱼俱罗两位将军负责操演骠骑营将士,并赐下方阵图,以供操演阵法之用。”
他说着,冲下首坐着的段达点头示意,段达站起身,双手向杨广捧上一卷阵图,恭敬地说道:“请王爷过目。”
段达三十岁出头的年纪,身高八尺开外,生得面如敷粉、口似丹朱,称得上是一表人材,略显不足的是,他举手投足间天生带着几分媚态,与他车骑将军的身份不甚相符。
杨广带着几分诧异,从段达手中接过卷轴,在面前的几案上摊开来注目观瞧,见果然是一幅阵图。图中描画得十分清晰:一队大约五六十名骑兵居中,在骑兵四周,则是一百多名手持长枪、大刀的步军,步军当中还有少数的车军,驾着几十辆战车,围成了一座方阵,最外围则是一百多名弓箭手,正张弓搭箭,虎视耽耽地盯着阵外的敌军。方阵以外的敌军则被描画成了清一色骑着战马的骑兵。
杨广低头看罢多时,方抬起头问李彻道:“此阵图是何人所绘?”
李彻抱拳答道:“此阵名为车步骑射混编方阵,原是清河郡公杨素进献给皇上,专门用来对付突厥铁骑的。皇上已颁下此图给北境诸军,命他们按图示勤加演练。王爷不日即将出镇并州,所领骠骑营自当首先谙熟此阵法。”
哦,原来这就是那日杨素向父皇进献的阵图啊!杨广心下恍然道。
“王爷如果采纳末将建言,今日段、鱼两位将军即可亲自赶赴田庄,一一择定骠骑营之军士,你看如何?”为尽量多争取些操演阵法的时间,李彻只得催促杨广道。
“好吧,就依将军之言。我派府掾鱼赞带领两位将军前去田庄选人。”杨广看罢杨素所献之方阵图,约略放心了些,爽快地采纳了李彻的建议。
李彻又向杨广禀报了许多骠骑营组建成军之后,所需戎服、辎重、军械以及每日操演阵法之场地安排等诸多营中事务,杨广无不点头允准,之后他便站起身向杨广告辞了。
杨广因欲和鱼俱罗单独说几句话,便命段达代自己送李彻出府,只将鱼俱罗一人留在了殿内。
“多谢王爷保举提携之恩,自打今儿起,老儿就是王爷您的人了,上刀山、下火海,但有王爷一声令下,老儿必定出生入死,为王爷效命。”不待杨广开口,鱼俱罗已挺身站起,朝着杨广深深鞠了个躬,抱拳谢道。
………………………………
第213章 送礼就得像段达这样
杨广之所以会在杨坚面前保举鱼俱罗,其中大半原因在于相中了他那一身无人匹敌的功夫,而在内心里对鱼俱罗的为人,尤其是擅自与青楼女子同居,向袖红透露了冼花儿被抓的消息,直接导致了袖红提前逃跑颇为不满,此时见他主动向自己发誓效忠,只淡淡一笑,指着座位对鱼俱罗说道:“鱼将军不必客气,坐下说话就是。”
鱼俱罗却不肯转身就座,从怀中掏出块大红的汗巾,双手捧着,呈给杨广,嘿嘿笑道:“这块汗巾原是袖红亲手为老儿缝制的,老儿还从未舍得用过,今日就将它进献给王爷,略表老儿的一番心意吧,还望王爷笑纳。”
一个多月前,自己因被鱼俱罗诱骗着,亲手杀了头一个人,大病初愈之时,鱼俱罗就曾托张须陀送给自己一块据说是他母亲留给他的巾帕,搞得杨广哭笑不得,今日见他故伎重施,居然捧出块重大嫌犯袖红做给他的汗巾进呈给自己,杨广忍不住鼻腔里重重地哼了一声,脸色明显阴沉了下来。
鱼俱罗尚不知与他在石屋院一见钟情,厮混多日的袖红如今已被杨广视做了头号嫌犯,误以为杨广嫌弃自己所送之谢礼过轻了些,一时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脸色颇为尴尬地立在杨广面前,活像一尊被上重了釉彩儿的金刚造像。
“鱼将军久在行伍,前些日子跟随本王查破会真大师横死一案,掌毙蝠王,亲自抓获真凶花姑,现今得到父皇的擢拔,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大可不必谢我。”杨广虽对鱼俱罗有意谄媚而出手悭吝的做派心生烦感,但因念及他毕竟是自己府中骑骑营的佐领,不好太让他下不来台,于是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再次指了指鱼俱罗身后的座位,吩咐他坐下说话,“今后你和鱼赞兄弟同在本王府中当差,也算得是本王的体已人了,只须做到忠谨二字,本王断不会亏待你兄弟二人的。”
“是,是,王爷的教诲,老儿定当时刻铭记在心,没齿不忘。”鱼俱罗一边点头应着,一边又不由自主地要站起身,向杨广表示感谢。
恰在这时,鱼赞和送李彻返回的段达一道走进了正殿。
“鱼府掾,你哥哥受父皇敕命,今到府中任骠骑营佐领,以后你兄弟二人便可日日见面,一家团圆了。”杨广不耐烦听到鱼俱罗当面肉麻地拍自己的马屁,忙转向鱼赞呵呵笑道。
鱼赞上前与鱼俱罗相见施礼已毕,问明杨广要自己办的差使,便欲引着段达和鱼俱罗出府前往田庄去挑选军士,段达却借口有事要向杨广单独禀报,请鱼氏兄弟先行一步,自己稍后就来。
“不知段将军有何事要向本王通禀啊?”杨广心里感到纳闷儿,段达与自己素不相识,今是初次见面,他会有什么机密的事要向自己单独禀报呢。
段达见殿内只剩下了他和杨广二人,遂笑嘻嘻地走近杨广,从怀中掏出个长方形的锦囊,双手捧着,呈向杨广,说道:“末将有幸为殿下效命,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殿下不嫌末将冒昧,收下此刀,以做日后防身之用。”
又是一个和鱼俱罗差相仿佛的奸佞之徒。杨广于心中冷冷一笑,接过段达呈上的锦囊,脱去锦囊,赫然现出一柄黑色鲨鱼皮鞘来。
他手按金丝镶边的刀柄,刷地一下从刀鞘中抽出一把短刀来,只觉眼前寒光一闪,一股阴森森的冷气扑面而来,情不自禁地脱口赞道:“好刀。”
掌中的这把刀长仅尺许,刀锋蓝瓦瓦地泛着寒光,令人一见之下即不免心生怯意。比起鱼俱罗之间所献那块大红汗巾来,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不可同日而语。
“段将军,咱们初次见面,本王就收下你这口宝刃,恐怕多有不便吧。”杨广口中虽推辞着,可目光却一刻也未离开过手中这把短刀。
段达见自己所献之短刀入了杨广的法眼,心中窃喜,趁机手指宝刀向杨广解说道:“此刀原是末将数月前跟随乐安公元楷大败吐谷浑,从吐谷浑一位被杀的王子身上缴获的战利品,末将临阵厮杀,但凭长刀强弓即可,用不着这样的短刀,末将今后到王爷身边效命,自当拚死也须护得王爷周全,这把短刀就当是末将送与王爷防身之用吧,望王爷切勿推辞。”
既是战利品,而非段达家传宝物,杨广收下此刀便不算是夺人所爱了。他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短刀插回刀鞘,紧握在手中,一边随口向段达问道:“段将军曾跟随乐公公西征吐谷浑?但不知斩获几许啊?”
“禀王爷。”段达抱拳正色答道,“数月前末将以左武卫左一骠骑府右二车骑营大都督的职份随同乐安公西御吐谷浑,奉军令担任全军先锋,于吐谷浑大军先锋遭遇于大斗拔谷,末将麾下三百军士一战几乎全部阵亡,杀伤敌军三千余人。吐谷浑西溃之后,乐安公战后具折叙功,末将忝居诸将之首,当今皇上特授末将车骑将军之职。”
听罢段达看似简短实则战功显赫的简历,杨广不由得对眼前这位长相仿佛一位儒雅书生的年轻将领刮目相看,频频点头道:“将军能以区区三百之众,一举歼灭十位于已的敌军,堪称当世之勇将,日后本王多有求教将军之处,望将军莫要推辞。”
“末将奉王爷军令,前往田庄选兵,不知王爷还有什么要吩咐的没有?”段达见杨广没再推辞,爽利地收下了自己献上的宝刀,目的已然达到,遂见好就收地委婉向杨广提出了告辞。
“你位列鱼俱罗之上,此次前往田庄择定骠骑营军士,自应以你为主。好生用心为本王挑选些忠勇之士,本王还指着你们与突厥铁骑一决高下呢。”杨广对眼前这位既有着显赫战功,又头脑灵活的年轻将领本能地产生了好感,像叮嘱自己的心腹一样吩咐段达道。
………………………………
第214章 一项秘密差使
杨广采纳了李彻的建议,指派段达和鱼俱罗二人前往自己属下的田庄上挑选近卫营军士,不出三天,段达和鱼俱罗就返回长安,向杨广禀报称,已从晋王田庄庄户人家的成年男丁中挑选出了二百三十七人,可充做晋王近卫。
杨广因感念鱼俱罗之前所率五十名左翊卫军士跟随自己查案有功,和李彻、段达等人会商后,由杨广和李彻联名具章,请求皇帝杨坚诏准,将此五十名左翊卫禁军全部补入晋王府骠骑营,这样,连同原先杨广已许诺过他们的虞孝仁、李浑等十几名世家子弟,庶几已招满了三百人的护卫。
随后,杨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