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羲之评传-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传王羲之发现父亲枕中《笔论》,书大进。卫夫人说:〃此儿必见用笔决也,妾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建兴三年(315 年) 王羲之十三岁
〃年十三,尝谒周颌,■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由是始知名。〃(《晋书·王羲之传》)
建兴四年(316 年) 王羲之十四岁
十一月刘曜进兵关中,陷长安,愍帝降,被解押至平阳,西晋灭亡。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 年) 王羲之十五岁
三月司马睿在建康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十二月愍帝被刘聪所杀。
建武二年(318 年) 王羲之十六岁
三月晋王睿称帝,为元帝,改元大兴。
王羲之以伯父王廖为师学习书画。
大兴二年(319 年) 王羲之十七岁
六月,汉上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冬,石勒称大将军。赵王(史称后赵)。
大兴三年(320 年) 王羲之十八岁
祖逖胜后赵兵,收复雍丘(今河北杞县),黄河以南归晋。
谢安、孙绰,郗昙、司马里生于此年。
大兴四年(321 年) 王羲之十九岁
祖逖因北伐无望,忧郁病发,卒于雍州。
永昌元年(322 年) 王羲之二十岁
正月王敦举兵于南昌,东进建康,王导率宗族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
王敦攻入石头城杀周■、戴渊、刁协,刘隗投奔后赵。
元帝卒,太于绍继位,为明帝。王导辅政。
王■卒。
明帝太宁元年(323 年) 王羲之二十一岁王导为司徒,郗鉴为尚书令。
郗鉴向王导求婿,王导令前来的门生任选,当时正坦腹东厢的王羲之被选中。
太宁二年(324 年) 王羲之二十二岁
六月工敦再次反晋,王导、郗鉴等讨敦。七月王敦病逝。
其官兵溃散。
太宁三年(325 年) 王羲之二十三岁
明帝卒,五岁太子衍继位,为成帝。庾氏太后(庾亮妹)临朝。
王导、庾亮辅政。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在此年前后。
成帝咸和元年(326 年) 王羲之二十四岁
《晋书》本传云:〃在郡两年而苏峻作逆。〃苏峻作逆在咸和二年十一月,七推该是此年。
咸和二年(327 年) 王羲之二十五岁
十一月苏峻、祖约以讨庾亮为名反晋。
十二月徙封琅邪王昱为会稽王。
咸和三年(328 年) 王羲之二十六岁
王羲之为会稽王(昱)友。
二月苏峻陷建康。五月苏峻迁帝于石头城。陶侃、温峤、庾亮等讨伐苏峻。九月苏峻战死。
咸和四年(329 年) 王羲之二十六岁
诸军破石头城,杀苏峻弟苏逸。祖约奔石勒。
石勒取长安,前赵灭亡。
咸和五年(330 年) 王羲之二十八岁
石勒称皇帝,以祖约不忠于晋为名,杀祖约。
王坦之生。
咸和六年(331 年) 王羲之二十九岁
后赵兵侵犯武进、安县(今江苏太仓),被郗鉴击退。咸和七年(332年) 王羲之三十岁
王羲之由会稽王友,改授临川太守。
晋襄阳再次为后赵兵陷。
咸和八年(333 年) 王羲之三十一岁
七月,石勒死,子弘立,石虎自为丞相。
咸和九年(334 年) 王羲之三十二岁
王羲之应征西将军庾亮召请,赴武昌,任参军,累迁长史。
石虎自立为天王。
咸帝咸康元年(335 年) 王羲之三十三岁
晋大旱,会稽出现人食入现象。
咸康二年(336 年) 王羲之三十四岁
王羲之叔父、尚朽仆射王彬卒。
咸康三年(337 年) 王羲之三十五岁
王羲之于吴兴为官在此年前后,慕容■称燕王,史你前燕。
咸康四年(338 年) 王羲之三十六岁
王导为太傅,后为丞相,郗鉴为太尉,庾亮为司空。
庾亮与郗鉴笺,起兵废王导,郗鉴反对,事未成。
咸康五年(339 年) 王羲之三十六岁
七月王导卒。八月郗鉴卒。
咸康六年(340 年) 王羲之三十八岁
正月,庾亮卒。庾亮临终前〃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咸康七年(341 年) 王羲之三十九岁
王羲之卸任江州刺史,由王允之接任。
王羲之《敬伦帖》书于此年。
王羲之从兄三彬之子王兴之《王兴之墓忐》书于此年,此墓志
1965 年1 月于南京出土,井引发了关于《兰亭序》真伪的笔战。
咸康八年(342 年)王羲之四十岁
成帝卒,康帝继位。瘐冰、司马昱辅政。
王羲之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王允之卒。
康帝建元元年(343 年) 王羲之四十一岁
七月庾翼(稚恭)准备北伐。
王羲之有《稚恭进镇帖》,赞赏庾翼北伐主张。帖称:〃伏想朝廷清和,稚恭遂进镇,东西齐举,想克定有期。〃
建元二年(344 年) 王羲之四十二岁王献之一岁
康帝卒,子聃继位,是为穆帝,年仅两岁,褚太后临朝称制。
庾冰卒。
王献之生。
穆帝永和元年(345 年〕 王羲之四十三岁王献之二岁
庾翼卒。
《颜谦妇刘氏墓志》刻于此年。
永和二年(346 年)王羲之四十四岁王献之三岁
会稽王昱辅政,殷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桓温出兵攻蜀。
王羲之与谢安(有人认为是谢尚)并登冶城,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永和三年(347 年)王羲之四十五岁王献之四岁
桓温攻克成都,李势降,成汉亡。周抚留为益州刺史。
会稽王昱为抗衡桓温引殷浩参朝政。
王羲之为护军将军。《答殷浩书》、《严君平帖》。《谯周有孙帖》书于此年。
永和四年(348 年)王羲之四十六岁王献之五岁
桓温加征西大将军。
《王兴之妇墓志》即《王兴之墓志》的另一面刻于此年。永和五年(349年) 王羲之四十七岁王献之六岁
有人认为王羲之与谢安共登冶城在此年。
后赵石虎称帝。
卫夫人卒,享年七十八岁。
王羲之《司州供给帖》、《司州疾笃帖》、《太常司州帖》书于此年。
永和六年(350 年)王羲之四十八岁王献之七岁
王羲之苦求于出守宣城郡,未获朝廷准许。永和七年(351 年) 王羲之四干九岁王献之八岁
王羲之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下献之从父学习书怯,王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
儿后当复有大名〃。
王羲之《辞郡帖》、《恭命帖》、《此郡帖》等书于此年前后。
永和八年(352 年) 王羲之五十岁王献之九岁
王羲之劝阻殷浩北伐,未能奏效。有《与会稽王笺》、《遗殷浩书》。
王羲之引孙绰为右军长史。
王羲之认为自己在书法上〃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
王献之观门生■蒲,曰:〃南风不竞〃。
永和九年(353 年)王羲之五十一岁王献之十岁
殷浩不听王羲之劝告再次北伐,结果大败。
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郗昙、王献之等四十一人,于山阴之兰亭修祓禊,大家饮酒赋诗。王羲之为诗集作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亦称《临河序》)。
永和十年(354 年)王羲之五十二岁王献之十一岁
东土饥荒,王羲之开仓赈贷并致书谢尚。
王述力扬州刺史。王羲之轻视王述,耻为其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人为时贤所笑。〃
王羲 之书《运民帖》。
桓温以殷浩失败为由,上疏废浩为庶人。恒温独揽大权。
永和十一年(355 年) 王羲之五十三岁王献之十二岁
王羲之称病去郡,三月告誓于父母墓前。从此归隐,尽山水之游,■钓为娱。
与周抚《今在田里帖》、《来禽帖》、《吾前东帖》等,书于此年前后。
永和十二年(356 年) 王羲之五十四岁王献之十三岁
七月桓温自江陵北伐,八月收复洛阳,修复诸陵。
王羲之书有《旧京帖》、《丧乱帖》、《破羌帖》等。
升平元年(357 年) 王羲之五十五岁王献之十四岁
王羲之辞官后,与道士许迈交往甚密,共修服食,采药不远千里,游名山,泛沧海。
王羲之书《旦夕帖》在此年。
谢尚卒。王修卒。钟繇《宣示表》随葬。
升平二年(358 年) 王羲之五十六岁王献之十五岁
王献之劝其父王羲之改体。
晋会稽王昱任谢万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都督、豫、冀、并四州诸军事,王羲之书《与桓温笺》,《昨得熙书帖》、《贤室委顿帖》、《群从凋
落将尽帖》等。
王羲之《与桓温笺》指出谢万无军事才能,不堪重用。后又致书谢万,劝其与士卒同甘共苦,谢万未纳。
升平三年(359 年) 王羲之五十七岁王献之十六岁
谢万、郗昙攻燕,大败,谢万致书王羲之云:〃惭负宿愿〃。王羲之答书:〃此禹汤之诫〃。
升平四年(360 年) 王羲之五十八岁王献之十七岁
谢安从兄谢尚逝世,弟谢万破废。谢安为谢氏家族始出仕,官为桓温征西司马 。
王羲之《谢司马帖》书于此年。
升平五年(361 年) 王羲之五十九岁王献之十八岁
穆帝卒,成帝长子丕继位,为哀帝。
王羲之致周抚《登汶岭帖》、《年垂百顺帖》书于此年。
王羲之卒。朝廷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嘱不受。
东晋哀帝隆和元年(362 年) 王献之十九岁
二月燕派吕护攻洛阳,桓温派兵前救。七月吕护阵亡,燕退兵。
哀帝兴宁元年(363 年) 王献之二十岁
桓温以征西■郗超为参军。王■为主簿。
王献之兄王徽之为桓温参军。
兴宁二年(364 年) 王献之二十一岁
桓温为扬州牧。
葛洪卒。
兴宁三年(365 年) 王献之二十二岁
二月■帝卒,弟奕继位,为废帝。
王彪之为尚书仆射。
益州刺史周抚卒。
王献之与郗道茂结婚。
海西公太和元年(366 年) 王献之二十三岁
著名僧人支遁(字道林)卒。
太和二年(367 年) 王献之二十四岁
王献之为州主簿。
太和三年(368 年) 王献之二十五岁
尚书令、卫将军王述卒 。
太和四年(369 年) 王献之二十六岁
桓温攻燕初胜,燕求救于秦,后桓温大败,秦王攻洛阳。
王献之为秘书郎,后转丞。太和五年(370 年) 王献之二十六岁
正月秦王攻入洛阳,前燕亡。
王献之弟于羊欣生。
简文帝咸安元年(371 年) 王献之二十八岁
会稽王显即位,为简文帝。
桓温杀殷涓(殷浩之子)、庾倩、庾蕴、庾柔等。
王献之与简文帝书十纸,题曰:〃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存之。〃
咸安二年(372 年) 王献之二十九岁
简文帝卒,太子曜继位,为孝武帝。
王献之选尚新安愍公主,与原配郗氏离婚。
王献之为桓温画扇,笔误落,改画乌■■牛。
王献之尝经吴郡,直驱顾辟疆名园。
孝武帝宁康元年(373 年) 王献之三十岁
桓温卒。
宁康二年(374 年) 王献之三十一岁
王献之《卫军帖》书于此年。
宁康三年(375 年)王献之三十二岁
五月王坦之卒,临终致书谢安,仍为国担忧。
太元元年(376 年) 王献之三十三岁
王献之被谢安请为长史。
王献之《奉对帖》书于此年。
太元二年(377) 王献之三十四岁
王彪之、孙绰、郗超皆卒于此年。
王献之《授衣帖》书于此年。
太元三年(378 年) 王献之三十五岁
七月太极殿落成,谢安请王献之题榜,遭王献之拒绝。
太元四年(379 年) 王献之三十六岁
二月前秦陷襄阳,五月陷盯胎。六月晋军收复盱眙、淮阴。太元五年(380年) 王献之三十七岁
工肃之为膘骑府谘议。
太元六年(381 年) 王献之三十八岁
王献之为建威将军、吴兴大守。
太元七年(382 年) 王献之三十九岁
十月秦苻坚会众臣商讨攻晋事宜。
太元八年(383 年) 王献之四十岁
八月秦苻坚率兵近百万自长安南下攻晋。十月淝水之战,晋兵以少胜多获大胜。谢安临危不惧,潇洒自若,传为美谈。
太元九年(384 年〕 王献之四十一岁
王献之之女王神爱生。
太元十年(385 年) 王献之四十二岁
王献之为中书令。
谢安卒,对其赠礼有异议,上献之、徐邈上疏,陈述谢忠勋,孝武帝遂加殊礼。
太元十一年(386 年) 王献之四十三岁
王献之《地黄汤帖》书于此年。
工献之卒,卒前,家人为其上章首过,问其有何得尖。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王羲之家族世系简表
笔阵图'晋]卫夫人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俘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光大书,不得从小。
善鉴者下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从其息而用之。
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陆断犀象;
■、百钧弯发;
■、万岁枯藤;
入、崩浪奔雷;
习、劲弯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备如篆法,飘飏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像其形。斯道妙矣,书道毕矣。
 

王羲之·王献之主要书迹目录
王羲之孔恃中帖
丧乱帖
乐毅论二谢帖
黄庭经得示帖
东方朔画赞妹至帖
兰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