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也没想到陛下竟会提起个林邈,这是一种讯号,代表着陛下还对北麓有旧情,至于这旧情有几分就值得让人酌量了。可若是北麓不死心,想借机搅浑水,这就是对陛下的挑衅,以其刚愎自用的性格,结果还用说吗。
这些念头不过是一瞬间便闪过在场许多人的脑海,包括薛庭儴。
“林邈?林舍人乃是近臣,常伴在朕的左右,怎么这件事没听他说过?”
嘉成帝的声音很轻,让所有人都不禁屏息静气。
“此事学生不知,如若陛下好奇,该是问过老师才是。”
这话就有些不恭敬了,却是让嘉成帝失笑了起来:“朕听你所言,似乎对你的老师心存埋怨?”
薛庭儴的脸几不可查得僵了一下,到底还是年轻了,又怎么能在这些目光老辣的人前遮掩。
“学生不敢埋怨,老师乃是学生的授业恩师,说什么做什么自然是为了学生好。”
这话里透露出的意思就太多了,林邈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才会让这小举人口气如此激愤。
是了是了,定是此人告知林邈自己考卷被换了之事,林邈作为傅友德的接班人,又是刚受到提携,如今正是韬光养晦的时候,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学生去出头。
此事干系太大,一个不慎就是群起而攻之,以北麓如今的处境赌不起也不敢赌。而此子又太年轻,少年得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突然遭了如此大难,自然心生怨怼,索性便私自捅了出来。
至于会引起什么后果,可一概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少年郎不本就是如此血气方刚,不可一世。
嘉成帝目光闪了闪,道:“这林邈竟是如此胆小怕事,朕倒是没看出来……”
就在这时,郑安成急匆匆步了进来,其手中亲自捧了几份卷子,竟是没经过外人之手。
“陛下,老奴幸不辱命。”
“拿上来。”
考卷很快就被捧上了嘉成帝面前,郑安成亲手拆开其上的封条。这封条乃是礼部所置,一般考卷在过了查阅期限后,便会送回礼部。礼部核查无误后,便会封上存档。
四份考卷一字排开,在嘉成帝面前摊了开,一旁还有薛庭儴方才呈上的朱卷。嘉成帝看过后,命人备笔墨让薛庭儴写字,现场勘验字迹。
薛庭儴接过小太监递过来的笔,便在另一个太监捧着的托盘上写了起来。也不过只是眨眼的功夫,那上好的宣纸上便留下一行小字。
太监捧上去给嘉成帝看,嘉成帝只看了一眼,脸突然就沉了下来。
毫无预兆,也不知他是看见了什么,才会是如此反应。
“拿去给薛举人看看。”嘉成帝的口气难测,让人听不出他是何种意思,但不悦是显而易见的。
一行几个太监,一人手捧一份来到薛庭儴面前。
薛庭儴率先看到的便是自己的卷子,朱墨两卷俱在,首页上也确实是他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可翻开看去,却让他愣住了。
这朱卷上竟是他的笔迹!
他以极快地速度扫过墨卷,又去看朱卷。
卷面上没有任何异常,而朱卷上的内容与墨卷一致。他伸手将朱卷拿起,又翻到背后,上面两个点三个叉,与上次他所见到的相同。
到了此时,薛庭儴几乎不用看吴文轩的考卷,就知道事情是怎么一回事了。
竟有人把两分卷子伪造了一遍。
那被裁割给吴文轩的卷子,本应该是他的笔迹,如今却换了一种笔迹,不用想肯定是吴文轩的笔迹。而本该是吴文轩如今却被换给他的考卷,明明内容不是他所写,笔迹却是他的。
好手段!怪不得吴阁老镇定如斯,原来竟是做好了几手准备!
不愧是叱咤朝堂多年,连当今都不敢轻易动之的吴阁老!
“不可能!怎么可能!”薛庭儴一副失魂落魄的不敢置信模样。
杨崇华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嘉成帝面色并不好,倒是徐首辅一贯如老僧入定般地安坐,全程都是半耷拉着眼皮,也不知到底是睡着了还是怎么。
吴阁老主动招手,让人把考卷拿过来给他看。
嘉成帝点了点头,那几个捧着考卷的太监便走了过去。吴阁老又叫冯成宝、费迁等人前来看,几个人都围了过去。
冯成宝道:“从这两份试卷还有这笔迹,看不出什么端倪,不知薛举人做何解释?”
费迁也皮笑肉不笑道:“薛举人莫是耍弄我等?”
这帽子就扣得有些大了,薛庭儴不过是个小小的举人,在场这些大员随便一个,伸根手指头就能将他按死了,他敢耍弄谁?
可事实就是,从卷面上根本分辨不出任何端倪,哪怕是让薛庭儴来验字迹,也不能证明什么。
“薛庭儴,不知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众目睽睽之下,薛庭儴的脸宛如开了染坊也似,五颜六色精彩得厉害。
不知过了几瞬,薛庭儴扑通一声跪下来道:“陛下,学生所言句句属实,如果学生故意撒谎,那学生手中的朱卷又作何解释。至于现在为何是如此情况,学生也不知晓,还望陛下明鉴。”
“这朱卷上乃是你的手记,若想作伪似乎并不困难。”
吴阁老终于发声了,却是一刀致命要人死。如若这个罪名落下来,以薛庭儴的身份,先敲登闻鼓犯了大忌讳,又聚众闹事,还企图欺君来哗众取宠,怎么都是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陛下可考校学生,学生自己做出的文章,可倒背如流。”薛庭儴面如死灰,还在做最后地挣扎。
“薛举人这么说就有些贻笑大方了,谁不知会试后,闱墨是会张贴出来。你能背出文章,又能证明什么?”
是啊,什么也证明不了,完全可以说出看过闱墨后,才刻意背下的。
所有的目光都盯着薛庭儴,见他面上闪过种种颜色,有绝望、惊骇、灰心丧气等等,最终一切归于沉寂,从始至终并未表现出有想求助于何人的情况。
嘉成帝眼中闪过一抹失望,正想说什么,突然薛庭儴又再度出声了。
“学生还有证据。”
“什么证据?”
“学生本不想说,毕竟事关学生友人的前程,可如今——”他顿了一下,艰难说道:“有人故意设局陷害赴考士子,让其受其胁迫,并故意落第,以此来达到取得巨大利益的目的。”
“薛举人,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陛下,学生句句属实,如有虚假,天打五雷轰。且这件事在私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只是学生不敢说也没处说。而学生之所以敢如此确定,是因遭受此难的人是学生的一位友人……
薛庭儴抹去了自己故意跟踪,变成了无意之间撞见落魄至极的王秀,从王秀口中获知其中的具体情况。又因王秀如今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便收留了对方的事情。
“……王秀本无意暴露此事,毕竟此事与他为人不够端正也有莫大原因,再加上心知对方势力太大,唯恐丢了性命,只能吞下自己酿就的苦水。学生在此恳求陛下,莫要降罪王秀,他也是不谙世事,遭人陷害才会如此。”
语毕,薛庭儴趴伏在地,不再动弹了。
“好,很好!”
至此,本来一直显得有几分莫不在意的嘉成帝,终于正视起来。
也许他本身并不像表面这样,只是为了钓出某些鱼儿,才刻意如此。只是很显然此时说出来的事,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了。
本以为只是某一人有意徇私,没想到竟是还有这等骇人听闻之事。
私下传得沸沸扬扬,却无人敢说。为何?!自然是因为对方显露出得势力太大,人人不敢言之。而这私下赌闱姓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不然何以连普通的老百姓都搀和其中。
也许薛庭儴说得并没有如此详细,可仅凭他道出的只字片语,就足够让嘉成帝联想到许多。
“此事简直骇人听闻,陛下一定要彻查啊!”保持沉默了许多的徐首辅,终于说话了。
“竟拿朝廷科举徇私舞弊,还用来取利!陛下,老臣作为礼部尚书,有失察之责,还望陛下降罪。”谭阁老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
徐首辅对嘉成帝叹道:“还望陛下明鉴,谁不知谭尚书为朝廷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这些年因精力有限,礼部的事早已是多时不管了。”这倒是事实,所有人都知道。
“这事一定不能姑息。”马奇站出来道。
“必须得彻查。”
一直没说话的几位阁老纷纷站了出来,包括刑部尚书尹年,大理寺卿王崇耀,还有通政使蒋承。
除了吴阁老与沈学。
沈学愣了一下,也忙站了出来,吴阁老面色难堪的紧随一步而上。
随着一声令下,嘉成帝的亲卫纷纷出动,一路去带回了王秀,另外几路则是分别奔赴位于药王庙的暗赌窝子,并会试主副考官及那些同考官们的宅邸。
一时间,京城里风起云涌,事态不明,竟是让朝中大小官员人人自危了起来。
第145章
亲军上十二卫乃是皇帝亲军,统称禁卫军。
又分护驾侍卫亲军和守卫侍卫亲军两种,守卫侍卫亲军乃是拱卫皇城以及宫禁等种种安防。至于护驾侍卫亲军则是负责护驾皇帝安全的。
这是出宫去拿人便是嘉成帝的护驾侍卫亲军,锦衣卫。
在经历了前朝地兴衰存亡,当年叱咤京师的锦衣卫在褪去了巡察缉捕之权的光环后,如今只沦为了普通地亲军护卫。即是如此,因为乃是皇帝的亲军,也是不容小觑的。
他们平时极少在人前露脸,但凡在京中出没,就是哪儿发生大事了。
本来那些一直守在门外的士子们,见这些人汹汹而来,以为是来抓他们,个个被吓得不轻,之所以还能留在原地,俱是因为腿被吓软了。谁曾想这一队队如狼似虎的亲军护卫,竟是直接越过他们,就没入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中。
不多时就有消息传来说,陛下派人去拿了主持这次会试的主副考官以及众同考官们。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昭然若揭,果然有人科场舞弊,且是大规模的。这些士子们更是不会走了,哪怕促使这件事的结果,他们也必须得坚守着。
越来越多的落第举子聚集到了午门前,而与此同时,乾清宫里王秀已经被带到御前,进行了一番审问。
王秀丝毫不敢隐瞒,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一一说了。在之前薛庭儴就与他说过,若不想死,若以后还想堂堂正正出现在人眼前,这是一个机会。
本来事情便是如此,唯一隐瞒的就是薛庭儴在其中的作用。王秀并不傻,自然一五一十道出。
嘉成帝龙颜大怒,这次整个锦衣卫都出动了,不光封掉了那个暗赌窝子,还查封了荣盛票号。同时顺天府巡捕营也出动了,所有这次会试入闱者俱被关入了贡院。
京城各处一片人仰马翻,都知道这次的事是闹大了。
不过这一切暂时都与薛庭儴没什么关系,当天下午他就从宫里出来了,也让他身边所有人都不禁松了一口气。经过此事,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这京里没人敢再动薛庭儴。
倒是王秀没回来,他作为主要人证,暂时被关押在大理寺。
嘉成九年的四月,注定是个热闹非凡的日子。
发生了这样的事,殿试自然不能如期举行。如今那些新进的贡士们俱都被关在贡院里,就算想参加殿试也不能。
而随着时间过去,关于乙酉科会试舞弊一案的审讯却并不顺利,有些官员老实认了罪,可还有很多的官员为了自保胡乱攀扯。越来越多的官员被牵扯进来,小到一个书吏,大到堂堂的礼部右侍郎,顺天府和刑部大牢人满为患,最后连大理寺都被填满了。
已经有被关押的官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将自己吊死在大牢里。嘉成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每日上朝之时,所有官员都是战战兢兢的。
就在这时,嘉成帝发下了圣旨,召已离京的士子回京重新再考。
嘉成九年五月初八,乙酉科会试在顺天贡院里进行了重考。
与上次不同,这次的主考官乃是六部尚书,并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
九卿监考,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不光如此,这次贡院的数万监考号军由皇帝亲军护卫充当。
还是晨光熹微的时刻,赴考士子们齐聚顺天贡院门前,前面正在进行点名放行,后面黑压压地排了许多人。
惯例是点名入场搜身后入龙门的,别的都在按规制办事,偏偏有一名考生竟是没有经过搜子搜身,便被放入了龙门内。
就有那考生忍不住道:“那人怎么不用搜身?你们这是想徇私舞弊?”
如今京城里也是奇了怪,像徇私舞弊这类话,大多数官员都是讳莫如深,偏偏这些赴考的士子们个个都敢挂在嘴边。
谁不知如今当今圣上正查办那些胆敢徇私舞弊的官员,这是明君啊,老百姓人人拍手称快,当官的叫苦连天。大戏里的场景都上演了,当老百姓的还用怕这些人。
可惜这考生的主意打错了,他话刚落下,就见那名被放行的考生停下脚步,并望了过来。
此人年岁不大,还不过二十,生得斯文俊秀,穿了一身青袍。从外表上来看,着实不像是有权有势家的子弟。
这考生正为自己的睿智感到兴奋,还想说什么,却发现身边的人都用看怪物的眼光看着他。
“你居然不认识他?”旁边有个考生插言道。
“他、他是谁?我为何要认识他?”
旁边那考生也懒得理这人,只管收拾自己的了,还是有个已经被搜过身的考生看不过去,好心提醒这人:“那就是薛庭儴,就是之前春闱被换掉考卷的会元,这次之所以能重考,就是因为他的关系。”
因为一旁还站着许多虎视眈眈的禁军护卫,这考生也不敢再多说,便匆匆入了龙门。留下这个考生目瞪口呆地瞪着方才薛庭儴停驻的地方,不过薛庭儴此时早就走了,哪里还有人影。
“竟然是薛庭儴……”
如今京城大抵没人不知道山西的解元薛庭儴,他十六便中了举人,还是头名解元。后赴乙酉科会试,若不是有人从中作梗,如今应该已经金榜题名了。
是他击了登闻鼓,所以才会爆出之前科举舞弊案。
也是因为他,朝中许多官员纷纷落马,京城风声鹤唳。
还是因为他,才有了这次会试重考之事。
其实对于一些普通的士子来说,重考是再好不过的事,若是就中了呢。所以这次没被牵扯进去的落第举子们,大抵没有人不感激他。
若不是他,他们不会知道科场上还有这么多龃龉与不公之事。且有了前车之鉴,这次自然不会发生徇私舞弊,在公平对等的情况下,真的输了,也只能怨自己学问不精。
一个负责搜身的禁卫护军拍了着考生肩膀一下,笑骂道:“行了,还发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