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羞愧自己已经无权无势,对心腹部将口出怨言,“连自己的女儿出嫁都不让我知道,有同于货物的供给分配,又让我身为主将却听从他人节制,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意思?”
心腹部将就说道:“那我们不如投靠张士诚,听说他十分善待手下。”谢再兴失去权势,他们这些人也就没有发展前途,当然要另谋出路。
对!既然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
于是谢再兴病好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杀了诸全知府栾凤,疯狂的报复心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连栾凤的妻儿都没有放过。他还就地执拿参军李梦庚,以及元帅王玉、陈刚,挟裹诸全全城的兵马,前往绍兴投降了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
朱元璋气急败坏,他没有想到胜利在望的情况下谢再兴会与他分道扬镳,他更没想到自己对谢再兴的既往不咎反而成了放虎归山,最终酿成祸害。
他对着文武百官怒道:“他贪赃敛墨,我并没有杀他,而是派他守卫诸全戴罪立功。他私自交易军中违禁物品,我也没有责罚他,只是派人监督他不要再犯。朱文正和徐达都不是外人,我给他两个女儿找了两门好亲事,他不仅不感恩还怨恨我,简直比绍荣和赵继祖更加可恶!”
绍荣和赵继祖是朱元璋刚刚处死的叛将。
朱元璋为了控制在外卖命的将士不敢叛变,很早就定下了将士家眷不得随军的规矩。位高权重的邵荣和赵继祖因长年在外征战,无法与妻儿团聚,因此恼恨之下竟打算暗杀朱元璋,结果事情败露被人告发,朱元璋马上将其二人处以极刑。
这次他把谢再兴和绍、赵二人相提概论,显然是对谢再兴已经起了杀意。
文武百官都知道此刻的朱元璋是头被激怒的狮子,谁敢说他把人家女儿随便嫁掉的行为不对啊,都拼命声讨谢再兴狼心狗肺,辜负了王爷的厚爱和栽培。
李文忠主动请缨,“谢再兴叛变乃是侄儿治军无方,侄儿愿意领兵征讨他,舅舅别为了他气坏了身子。”
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征,战功显赫,现在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说起来谢再兴算是他的下属,故而他会对谢再兴的叛变自责。
顺便提一下,李文忠已经改回了自己以前的姓,不再叫朱文忠。
朱元璋都有五个亲生儿子了,考虑到李贞只有这么一个独苗,为了不让李家绝嗣,便准他恢复李姓,今后舅侄相称。
见有人出来承担谢再兴叛变的责任,朱元璋神色稍缓,应允了李文忠的请求。
第三百六十三章 走投无路唯有死
都说冲动是魔鬼,谢再兴冲动地投降于张士诚后就马上后悔了。
张士诚确实对手下很宽和,对他们这些降臣也十分礼遇。但是张士诚性格柔软,为人处世一点魄力都没有,终日沉溺于安谧的生活中不思进取,这样的首领如何与朱元璋争锋?
然而谢再兴已经骑虎难下,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不过他还是放走了部分并不愿投降张士诚的手下。
总管胡汝明,千户叶旺、马云便是被他放走的一批诸全将领,后来回到朱元璋身边都得到了重用。
别看李文忠年纪轻轻,他可是朱元璋武将中少数几个有文化的将军。他不会像其他将领那样鲁莽地喊打喊杀,他会先分析对手的情况,找出对手的优点和缺点,再避其锋芒专攻其弱点。这便是马秀英教导他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这次李文忠也认真地分析了自己过去的老部下谢再兴的情况,他认为谢再兴能将胡汝明、叶旺、马云等人放回来,说明此人为人还是宽厚。谢再兴的叛变或许只是出于一时气愤,并非刻意为之。
出征前他去向马秀英告辞,马秀英照例要为他准备若干出行物品。
两人虽然不再母子相称,李文忠依然能感受到马秀英情真意切的关怀,这让幼年丧母的李文忠十分感动。可惜马秀英给了他满满的母爱,却也少不了像其他母亲一样絮絮叨叨,“这次平叛归来,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娶个媳妇赶紧生个孩子,文正、沐英都成家有后了,就你还没妻妾生子,你爹头发都急白了。哼,你要再不听话,我就随便给你找个妻子。”
李文忠瞪大眼,故意说道:“舅娘,舅舅就是把谢再兴的女儿随便乱嫁才使得谢再兴背叛,你也要这样逼我?”
马秀英敲了他一个暴栗,“胡说八道,我这是为你好,你爹也同意,怎么算是胡乱嫁娶?你爹现在年纪大了,他说他只想含饴弄孙,你就忍心让他晚年孤独?”
李文忠捂住脑袋,做痛苦状,“哎哎,那等我回来再说吧。”
“等什么等?媳妇给你选好,回来就成亲。”马秀英根本不给他拖延的机会。
李文忠无奈道:“出征打仗哪能知道准确的归期,不好让人家女方久等吧?”
马秀英睥睨他,“这事你别操心,平平安安出征,平平安安归来就好。”想了想,叹道:“你舅舅做事有些武断,我早就说过他越俎代庖乱许配会出岔子,现在恶果出现了。唉,这次的事也并非谢再兴一人的过错,若是能将他劝回来就劝回来吧。若是他真出了意外,只怕文正那边都不得安宁。”
谢翠英嫁给朱文正后很快就生了个儿子,夫妻俩举案齐眉,和和睦睦。如果谢再兴死于朱元璋之手,必然会影响这小两口的感情。别人她不管,但是她可舍不得让视如亲子的朱文正为难。
李文忠凝神道:“谢再兴这人本性不坏,我尽量把他劝回来,就是不知舅舅会不会原谅他。”
“唉!”两人相顾无言,都清楚朱元璋最恨手下背叛,谢再兴的事实在是不好说啊。
却说谢再兴叛降张士诚本是一时冲动,听说昔日顶头上司李文忠要来征讨他顿时心虚胆怯。而他手下的士兵原本和李文忠的士兵同出一军,打起仗来更是没有底气。
他刻意避开李文忠,率领张士诚的军队进攻战略要地东阳,结果被追到义乌的李文忠与胡深打得狼狈不堪,仅以单骑走脱。后来他又随同李伯升进攻诸全新城,又再一次遭遇兵败。一败再败,毫无招架之力的谢再兴只好和弟弟谢三、谢五死守余杭不出。
李文忠兵临城下,好言劝道:“老将军机智多谋、英勇顽强,一直忠于职守,卓有战功。如今且莫为了一些小事犯下后悔终生的错误。”
谢再兴站在城墙上愤然道:“若不是朱元璋一而再再而三的欺人太甚,若不是朱文正的目中无人,若不是栾凤、李梦庚几次三番的嘲笑讽刺、节制我部下,我怎会如此?”
李文忠说道:“你误会王爷了,诸全乃是兵家要地,他委你身负重任镇守诸全是对你信任有加。他常说你是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你贪墨受贿一事他没有计较,你私下交易军中违禁物品他也没惩罚你。他把你大女儿许给都督朱文正,二女儿许给相国徐达都是出于一番好意,一个是他的亲侄子,一个是他的股肱重臣,不算委屈令爱吧?当日徐相国可是风风光光地把你二女儿娶进了门,提起这两门亲事不知艳煞了应天府多少百姓。至于文正那小子,王爷已经把他狠狠训斥了一番,说他不敬长辈,罚他面壁思过。”
到底是有文化的武将,李文忠此话一出,莫说余杭的将士闻之变色,就连谢再兴的弟弟谢三、谢五都用奇怪的表情注视着谢再兴,仿佛在责怪他误会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引导大家走上了歧途。
谢再兴有苦难言,惨笑连连,“错也罢,对也罢,如今你我已成敌对之势,多说无益。”
李文忠继续劝道:“我已查明原因,你因一些误会投靠张士诚并非故意反叛,再说你又是我的旧部下又是我的亲戚,我实在不忍看你就此死去。若是你肯归降,我可保你不死。”
谢再兴大声问道:“此言当真?”
李文忠指天发誓,“我当着所有将士面前发誓,不会杀你和你的亲人。”
谢三、谢五等人顿时激动起来,他们已经走投无路,如果朱元璋肯重新接纳他们,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好好,有你这句话我也算瞑目了。只求你信守诺言,不会杀我亲人。”谢再兴说完看了看兄弟几人,毫不犹豫翻身跃下城墙。他很清楚就算李文忠不会杀他,朱元璋也不会放过他,不如死得干脆利落,给家人留一线生机。
“大哥!”
“谢将军!”
众人惊慌呼喊,却止不住谢再兴的下坠之势。只听“嘭”的一声,刚才还在城墙上声如洪钟的谢再兴已经变成一具脑浆迸裂的尸体,鲜血无声地涌出来,渗入大地。
这样的结局谁也没料到,所有将士沉默无语,谢三、谢五掩面泣之。
李文忠黯然神伤,哑声说道:“将谢将军的尸身带回去,仍依我军将领厚葬。”
谢三、谢五在城墙上跪拜叩谢,随即领着子侄五人打开城门投降。一场反叛闹剧便以这样悲情的方式收场。
第三百六十四章 对将士要有诚信
然而让李文忠想不到的是,当他押解谢再兴的兄弟和家人回应天府叙职时,朱元璋竟然下令要将谢再兴的族人全部处死。
李文忠劝阻道:“我已答应谢将军,饶他全家不死,舅舅若是这样做恐怕会失信于人,今后再无肯降者了。”
朱元璋固持己见,“谢再兴是我的亲家,他都敢反叛我投靠张士诚,叫天下人如何看我。你不要再劝,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李文忠没有办法,只得去求马秀英。
马秀英虽然说不再管朱元璋的政事,但听闻这事牵涉到李文忠的名声就急忙求见朱元璋,“我早就给你说过,越俎代庖乱许配那些女孩早晚会出事情。哪有做父母的连自己女儿出嫁之事都不清楚的,又不是货物的供给分配,这次可惹出事端了吧。”
朱元璋不服气,“是谢再兴自己不识我的好意,与我何干?”
马秀英气结,“是,是,怪他不识你的好意自取灭亡。但是文忠在他临死前已经答应不会杀他家人,你又何必让文忠失信于人?”
朱元璋嗤之以鼻,“对一个叛将有何诚信而言?”
马秀英叹气劝道:“王爷,你现在的杀戮之心越来越重了,昔日朱亮祖反复叛变,你仍然宽宏大量地原谅他,让他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如今因为你的错误致使谢再兴无奈叛变,你却不肯原谅他还要将他全家斩尽杀绝,你这样做不仅使自己失去了一员大将,也会令其他将士寒心啊。”
朱元璋仍然听不进去,说道:“变的不是我,而是邵荣、赵继祖、谢再兴这样的将士。秦淮河上的霓虹灯火迷乱了他们的眼睛,纸醉金迷的生活蒙蔽了他们的内心。他们都忘了当初跟我起兵的初衷,只顾当下安逸的生活了,稍有不顺便起反叛之意,这样的人决不能姑息养奸。我今日心软,留下他的家人,他日必然再生祸端。”
“可是谢再兴已经畏罪身亡,你何必把对他的怒气撒在他的家人身上?”
“他的兄弟、儿子都跟着反叛,自然应当受到刑罚处置。”
马秀英十分生气,怒道:“那他还有两个女儿是不是也应该被株连?朱文正、徐达都是他的女婿,是不是也该杀头?还有我和你跟他是亲家,是不是也应受到刑罚处置?”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胡闹!女子嫁人,理当从夫,即是夫家的人自然跟娘家没有关系了。”
“那以后咱们王府的女儿嫁出去是不是就跟咱们没关系了?”
“本王的女儿怎能和别家的女儿一样?”
“你总是说你的儿女不能和别人家的儿女一样,可是你别忘了,天下父母的心情是一样的。谢再兴若不是因为女儿被你乱许配怎么会起反叛之意?若不是为了给他孩子留条生路,他又为何甘愿自戕?”马秀英越说越气愤,数落道:“何况文忠当着无数士兵答应过他,不会杀他家人,如今你一意孤行不仅让文忠失信一个死人,更让文忠以后如何面对那些归降的将士?别忘了文忠也是咱们一手扶养大的孩子,你不心疼他,我心疼他!我可不希望他被别人暗地戳脊梁骨,骂他言而无信。”
朱元璋被马秀英数落地越来越没气势,最后只好妥协,并对外宣布道:“谢再兴曾经立下许多功劳,叛非其志,死前已有悔意,故本王宽宏大量,既往不咎,饶恕其家人罪行。今后还望各位将相励精图治,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但是朱元璋还是憋了一口恶气无处可泄,便将朱文正召来痛斥一番,“同样都是我的侄儿,你看文忠多懂事,屡建奇功,你却好逸恶劳,只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我时常听将士说你骄侈觖望,即使对长辈也目中无人,这次更是激得谢再兴叛变,你给我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朱元璋亲生儿子多了后,就不在乎义子了。他让李文忠认祖归宗,也让朱文正重新归到大哥名下,这样大哥就有后代延续血脉。朱沐英是个孤儿,不知父母姓氏,所以仍然跟他姓朱,当着养子。
朱文正还以为朱元璋召他来是要奖励他,没想到是被朱元璋骂得狗血淋头,又羞又气,连马秀英的面都没见,就愤愤不平地离开应天府。
待马秀英听得消息,朱文正早已返回洪都。
马秀英一边写信宽慰他,一边指责朱元璋,“你为什么要听信外人的话,文正是我们养大的孩子,他的脾性你还不了解吗?江西之平,他功劳最大,若不是他率部死守洪都拖住了陈友谅八十多天,立下了决定性的大功,你能那么轻易打败陈友谅吗?建立吴国分封功臣的时候,你要封他官爵,这孩子多懂事,让你把最好的奖励和官位留给外姓功臣。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位将士时,文正没有得到任何封赏依然毫无怨言地镇守着洪都。他哪一点不如其他将领?他和文忠、沐英都是咱们朱家的好儿郎!明明是你自己的过错你却要推到文正身上,你才是应该好好反省的那个人!”
朱元璋被斥得恼羞成怒,忍不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