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腾飞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没多久,整合一系列劣质资产的庄建业终于在上级部门的勉强同意下,组建了腾飞(集团)有限公司。
很有一种跟腾飞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打擂台的意思。
这才世界企业史上并不罕见,本来一家企业内部闹掰了,分成两家,相互看不上眼打擂台说不定还能成为一段佳话呢。
就比如说大众和保时捷;阿迪达斯和彪马。
都是一个亲爹或亲妈生的,结果分成了两个娃,最后还互相看不上眼,一打就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所以腾飞集团和腾飞航空真的不算啥,不过福斯和迈尔斯还是默默的支持腾飞集团,希望同样被坑的庄建业能奋发图强,把李斯特支持的腾飞航空干掉,也让李斯特尝一尝栽跟头的滋味儿。
没办法,无权无职失业的两个人,报复李斯特的办法也只剩下口头谴责和心理诅咒了。
好在此时此刻庄建业是听不见福斯和迈尔斯的祈求,否则绝对会很神棍的回应:“放心吧,我庄建业对灯……呸,对天发誓,腾飞航空绝不会逃出自己的手掌心。”
别说逃出手掌心,拆分出去的腾飞航空根本就没离开腾飞集团的掌控,因为腾飞航空真正的大股东不是麦道,而是经过复杂股权结构变化的腾飞集团。
换句话说,腾飞航空真正的母公司是腾飞集团,一年产生利润的大半都归腾飞集团所有。
虽然事实如此,庄建业也没有刻意隐瞒,但八十年代的信息流动缓慢不说,人们对股权这个词都还很陌生,就别说更复杂的股权结构了,再加上又没有天眼查等工具查询关联公司情况。
在几个跟进改革热点,意图增加销量的小报报道下,腾飞航空总公司的重组居然被解读成了拆分。
等庄建业察觉到不对时,舆论的风向已经变得脱离控制,好在柏立民和任跃川等媒体口的熟人压制,再加上官方的解释,这才压下媒体的躁动。
不过一些类似后世大V、公知之类的所谓学者,却借着此事跟一群跳梁小丑一样,絮絮叨叨,骂个不停。
甚至还搞出一篇所谓内部讲话,庄建业真看了,还别说,文采挺不错,洋洋洒洒差不上万字了,读下来不但不费劲儿,还有种哭鼻子的冲动,一看就是个娘们儿写的,如果不是那也是个伪娘,不然怎么搞得跟狗血言情小说似的。
要知道无论是正式讲话,还是内部讲话,他庄建业从来不超过五分钟,重大决策更是只说干还是不干,从来是人狠话不多。
所以都不用去辩解,了解庄建业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第514章 布局航电
不过这样的人还算好的,虽然造谣,但出发点还是出于保护国内的核心资产不外流,也没有做什么人身攻击,反倒是把庄建业弄得跟楚霸王项羽似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悲情色彩,总体不太让人反感。
但另一类可就让人恶心了,是怎么邪乎怎么来。
什么庄建业跟美国人内外勾结上下其手啦;什么庄建业这些年没少弄好处啦;什么腾飞航空总公司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啦;什么庄建业准备移民国外啦;什么庄建业养了多少个小秘(情人)啦……
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这些公职学者们骂不上的。
什么上下其手,捞好处,移民国外的庄建业还真不在乎,反正自己一路走来上上下下那么多双眼睛盯着,真要有歪心思还能在这个位置坐稳喽?早就被有关部门请去和喝茶了好不好。
问题是保养小秘这件事庄建业是真的不能忍,要是真包了也成,关键是没有的事儿,结果人家硬是拿着黄泥往你裤裆上摸,然后拉过一帮人大叫:“看,那人裤裆上全是屎。”
如果庄建业光棍儿也就罢了,爱咋滴咋滴,问题是庄建业都成家了不说,孩子都快打酱油了,这消息一出,全家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这下可就把庄建业惹到了,人狠话不多,直接黑白两道一起上。
白天让栾和平的老战友帮着联系执法机关去几个跳脚最厉害的公知家里查水表;晚上就交给宁晓东带出的小弟过去在不伤人的情况下能咋折腾咋折腾。
不到一个星期,那几个恶心到极点的公知虽然没被弄得妻离子散吧,也搞得是丢工作的丢工作,进班房的进班房,最终一个个赶紧登报道歉,宁可毁了公知的名声,也要求放过。
庄建业那可能接着这个雷,用栾和平的话说:“人老庄可是道德上的标杆,咱哥们儿的指路明灯,怎么可能做那么脏的事儿?保证是诬陷,诽谤,耍流氓!”
要知道八十年代可是有流氓罪的,栾和平一句耍流氓不要紧,几名拼死一搏的公知终于品尝到游街示众,被订在历史耻辱柱上滋味了。
于是乎海晏河清,舆论为之一新,哪怕在孤傲大牌的公知,都会在媒体上赞上一句,庄总这人是我见过最有涵养的企业家。
庄建业对此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一天正事儿还忙不过来,哪还有闲工夫跟几个空谈误国的公知去撕逼,基本上交给了栾和平和宋晓东,自己该干嘛干嘛去了。
栾和平和宁晓东可比庄建业上心多了,这不但是因为自家兄弟的麻烦,两人义不容辞,更重要的是现如今栾和平和宁晓东已经在特区周边形成了一个电子信息设备的粗放式供应链模式,还需要庄建业这边强有力的支持。
具体的是宁晓东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承揽国际订单,进口零部件,由栾和平的电子厂加工成成品,再由宁晓东的贸易公司出口。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所谓的三来一补的代工模式。
只不过与其他类似的企业与贸易公司的组合不同,栾和平和宁晓东做的可不是什么电子表,收音机这类低端的电子产品,而是组装电话交换机、仪表显示器、设备频谱仪之类的精密组装与加工类的产品。
如果按照栾和平生产寻呼台设备的底子,想要达到这种程度,最快也要九十年代中期才有可能,不说别的,这类产品的生产设备国内一样都生产不了,全部需要进口,这笔钱数额之大,栾和平和宁晓东两人的身家和在一起再乘以2都未必够。
要是放在十几年后,栾和平和宁晓东没钱可以寻求银行贷款,可在八十年代类似栾和平和宁晓东这样野生的私人企业不是不能贷款,但审批的程序繁琐不说,额度还非常少,与动不动就无上限拿钱的国营企业相比,连后娘养的都算不上。
哪怕栾和平背后有个大军区级的退休老子也不好使。
这要是放在别人身上,估计就一步一个脚印的量力而行了,问题他们有个好哥们儿叫庄建业,而庄建业领导的腾飞集团不但是招商银行的大客户,更是大股东。
于是栾和平和宁晓东终于见识到什么叫豪横。
有钱?根本就上不了台面;手里捏着银行的人,那才叫真正的爷。
只是一个申请函加一次股东会议,栾和平和宁晓东就得到招商银行两笔共计五千六百万的贷款。
随后在日本和德国采购两条先进电子设备组装线,然后便开始招募工人,经过两个多月集中培训,从上个月开始正式投入试生产,不到半个月就接到日本东芝、三菱、松下以及德国西门子等一流厂商的仪器仪表装配订单。
安这个程度持续下去的话,那五千六百万的贷款根本用不少分五年还清,再有个半年基本就能搞定,至于利润,看看两人身上那一个比一个圆的肚子就知道,绝对少不了。
庄建业对此不但乐见其成,而且还举双手支持,这不单单是因为两人是自己的兄弟,能帮就帮一下,更重要的是他要为未来的航电自主化打好基础。
要知道现如今腾飞集团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有人驾驶飞机上的航电设备几乎都是来自国外,相比之下无人机还算好一些,由于特殊需求,部委组织相关企业集中攻关,初步完成了仿制。
然而这种上级部委牵头,不计成本的攻关即不划算也缺乏灵活性,更重要的是不符合市场规律。
类似空军测绘大队这类特殊部门急需倒也罢了,涉及国家安全,就不是讲成本的事儿。
可腾飞集团未来要生产支线客机,高端公务机怎么办?要是还这么不计成本,怎么跟人国外品牌竞争?又如何攫取超额利润?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恨不得把航电做成白菜价。
当然了想把航电做成白菜价并不容易,里面涉及方方面面,可无论如何有一点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生产制造能力,如果这一点掌握不了,一切都白搭。
所以掌握先进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是把航电做成白菜价的关键,至于如何实现,庄建业给出的答案是,利用三来一补的外贸模式,布局先进电子设备代工生产企业,利用市场与贸易让这些企业去竞争、优化和升级。
第515章 以市场为驱动力
在庄建业看来这是最经济也是最有驱动力的办法。
因为从八十年代开始,世界电子类产品的更新速度就进入了一个快车道,著名的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的摩尔定律便是这个时候提出的。
产品的快速迭代就意味着生产技术的迭代加速,如果采用以往的计划经济来统筹电子产品的话,可能花大钱投产的电子厂还没产出,就已经落后于时代。
等着重新调研、评估、审核最后批准,可能没等投产,相关的技术标准又落后。
正因为如此,过去的模式依然不适用于快速更新的电子类工业品,就必须引入更加高效的,更加灵活的方式,那便是以市场为驱动力。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市场的本质没那么复杂,就是为了赚钱。
而八十年代的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低廉的土地价格,嗅觉灵敏且吃苦耐劳的商人以及贯彻始终的优惠政策,几方面叠加使得国内的代工成本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
只要从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配合国内的成本优势,赚钱那是妥妥的。
以此为基础,通过主干厂以点带面,从个别部件的代工、仿制再到自主创新,就会在周边产生产业链的聚集效应,毕竟赚钱的事儿没谁不愿意干。
所以不用人去领导,更不用督促,为了能赚更多的小钱钱,他们自己就会根据市场反馈,一步一步的跟新生产设备,逐步进口替代,把利润一步步扩大。
只要主干厂抓好质量把控,做好内外配套零部件的统一标准,形成良性竞争,不出十年一个集研制、生产、制造、加工为一体的规模化电子类产业集群便初具规模。
届时除了个别的通信装置、导航系统需要专业厂去生产,绝大部分的航空电子配件完全可以交给这样的产业集群去做,不但效率高,成本也会控制的很好,再配合良好的产业标准和质量认证,超高的性价比就出来了。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不单单投了栾和平和宁晓东,还投了航空计算机研究所,反正从德国回来的秦红军也没啥事儿,就挂靠航空计算机研究所在特区搞了个电子加工类的代工工厂,庄建业通过招商银行给了四千万的贷款,再加上航空计算机研究所技术支持,秦红军的厂子效益同样非常可喜。
而庄建业所付出的不过是几笔贷款而已,不但很快能收回来,日后还能收获两个给航电配套的生产基地,所以要说猴精猴精,栾和平、宁晓东和秦红军绑在一块都比不上庄建业。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刚开始,能不能走到符合庄建业预期的哪一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因此这一步的布局更像是庄建业下得一步闲期。
但这对栾和平和宁晓东可就太重要了,要知道国内能承接中高端电子类代工厂家也没几个,他们却是其中之一,先不说走出的牌面儿有多风光了,单就地位而言也同以往不同。
尤其是宁晓东,本来就是野路子出身,这么多年承销过腾飞厂的早期产品,往特区倒卖过粮食,在雷州倒卖过汽车,还在闽省倒卖过家电,虽然钱赚了不少,可跟官方的主流群体总是隔了一层,反倒是和马仔、小弟各地的帮派大哥越混越熟。
以至于说宁晓东都没人认识,叫一句晓东哥,大家伙儿才恍然,原来是兄弟们的大哥。
刚开始宁晓东还觉得挺风光,可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再加上这么多年经历过的人和事,总觉得这么干下去不是啥长久之计。
现在好了,合伙做电子类的代工工厂,宁晓东一下子就从昔日的带头大哥变成了颇有作为的青年商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算是半只脚踏进了官方主流圈儿。
至于栾和平就更不用说了,靠着中高端的电子类代工工厂,好好在他家那位老爷子面前刷了波存在感,据说还被他家老爷子拍着肩膀好一通夸,给栾和平高兴坏了,从小到大被军令管到大的老栾还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激动的差点儿没哭出来。
如此名利双收,两人对有事出主意,又是给贷款的庄建业不说感恩戴德吧,但心里头却是记着这份情。
所以别说处理几个不长眼的公知了,就是提着刀从浣城行政机关大院西头一路砍到东头两人都不会皱下眉头。
不是开玩笑,是真的很有这个冲动,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浣城在腾飞航空重组的问题上太不地道。
听说美国麦道公司将要在浣城成立和资厂,生产飞机重要配件,浣城的几位主要领导都快疯了,合资企业,还是全球知名的麦道公司,只要一落地那就是妥妥的政绩,于是他们那积极劲儿比自己娶老婆还要利索。
李斯特就是过来调研考察一下,还没说落不落下来,这群当地领导就开始疯了一般的跑到省里和京城帮着麦道跑关系。
李斯特能以那么优厚的条件落户浣城,一多半儿都是这些当地领导的功劳。
至于那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庄建业,虽然没明说赶紧滚蛋,给美国老大人腾地方,但一系列的政策和或明或暗的态度却是把这个姿态做的十足十。
栾和平和宁晓东那个气呀,恨不得把对付公知的办法全都拿过来加上个十倍二十倍,扣到那几位当地领导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