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栾和平和宁晓东那个气呀,恨不得把对付公知的办法全都拿过来加上个十倍二十倍,扣到那几位当地领导脑袋上。
  老庄再怎么不是,这么多年为浣城的经济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当地领导这么迫不及待的卸磨杀驴,实在是太过分。
  不过两人的冲动却被庄建业给压下来了,倒不是庄建业多么圣母,而是这事儿李斯特会帮着慢慢收拾。
  合资企业,美方统筹,一切规章按照顶塔国的尿性来,浣城这些年挂靠到腾飞航空总公司的那些个离退休老干部,返城知青,部分领导家属等等非在编人员,李斯特估计想都不想就能把这部分人的奶嘴全都堵死不说,还得封上一层水泥。
  光这一个点,就能把当地领导层炸得灰头土脸。


第516章 F—14同款
  事实证明李斯特不但把寄生在腾飞航空身上的无关人员一扫而空,还把原本的正式工也清退了大半,搞得这批人无奈之下只能找当地的领导。
  当地领导也没想到外商这么狠,人说不要就不要了,去找李斯特商量,希望能通融一下,结果李斯特的回答很直接:“你们想通融没问题,我还不想留在浣城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呢,你们地方领导慢慢通融,我去沪市重新设厂。”
  浣城的地方领导们那可能让外商就这么走了,真要这么干了,指望着腾飞航空的浣城经济就彻底垮了,要知道那可是涉及将近一万人的饭碗,要是真有些意外,浣城不乱套才怪呢。
  如果要是国内的企业,浣城的地方领导还有回旋的余地,可人家是外商,还是全球知名企业,一堆的地方领导半点儿招都没有,在局部折腾与全方位动荡之间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大无畏的精神咬着牙把腾飞航空断奶辞退的大黑锅扣在自己的脑袋上。
  结果可想而知,这些领导们非但没有获得半点招商引资的政绩不说,还在众多浣城民众的谩骂、检举中一个接一个的下台,直到数十年后,类似的指责还在继续,以至于不少这一届的退休干部连踏入浣城的勇气都没有。
  至此,省内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浣城的态度就变得非常复杂,因为除了腾飞厂最初的两界领导外,有一算一个其他继任者很少有善始善终的。
  尤其是那些想一展抱负,捞取政绩的领导干部,好点儿的是碰一鼻子灰,被各种教做人后灰溜溜的滚蛋;差点儿的就是撞的头破血流,黯然下台;最最倒霉的便是那些进监狱吃牢饭的,七、八年那是起步,十五、六年才是正常价位。
  能当领导干部的都是会总结历史经验的,这么一看,这浣城经济再好,再有发展,如此吃人不吐骨头,实在太邪性,算了,爱谁去谁去,头顶的官帽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别人不在乎自己可要小心点儿。
  一个人这么想,两人这么想还好,可要是大部分人这么想就有问题了,结果就是浣城的领导干部老龄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年轻有为的不来,总不能把主要位置都空着吧,没办法只能找几个快到界的老同志顶上去。
  还别说,老同志无欲无求,安安稳稳的态度,反到是在日后的工作中与腾飞航空之间磨合的愈发融洽。
  这些事情,庄建业听一听,当个笑话也就过去了,与之相比,他最关心还是西平厂两个新车间的进度。
  李斯特之所以能够把福斯和迈尔斯挤下去,并且以及其优厚的条件取得腾飞航空30%的股份,并且销售六架麦道的宽体客机。
  并不是因为浣城地方领导的积极奔走,也不是民航系统良心发现,而是庄建业穿针引线,完成的一次惠及双方的秘密交易。
  明面上李斯特是最大的赢家,可了解内情的人却清楚,他跟庄建业之间究竟谁的获利更加丰厚还真的很难说。
  唯一的区别在于,李斯特在明面上比较风光;庄建业的就算是说出来,不是资深的专业人士根本就不了解价值所在。
  因为李斯特付出的不是别的,正是腾飞集团急需的电子束焊接机,而且一次性提供了四台。
  看着数量上与庄建业付出的代价不成正比,毕竟庄建业把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才说通民航采购六架麦道的宽体客机,总价值将近十亿美元,似乎是亏大了。
  但要知道截止1987年年末,全世界的电子束焊接机才不过两千多台,其中美国就占据了将近一半儿,装备九百多台;苏联次之拥有四百多台;欧洲的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各有一百多台,剩下的零零碎碎全世界分吧分吧一家能分个几十台就不错了。
  而这些非发达国家手里的电子束焊接机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小型机,不但精度低,适应性差,生产效率还非常低下,只能加工些小型通用零部件儿,没办法在专业领域广泛应用。
  之所以如此,很简单,只因为高性能电子焊接机在航空、航天、核能、汽车制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这些行业可都是一本万利的超利润行业,不说别的,就拿核能的压力容器来说,别看普普通通的金属罐子不起眼儿,要求确实世界顶级的,没办法一旦出了问题,可就是妥妥的核事故。
  所以核反应堆的压力容器罐的焊接非常讲究,一般的氩弧焊、埋弧焊虽然可以满足需求,但需要复杂的热处理和反复的检查与评估,因为焊缝的强度与两侧的部件材料的强度相差甚大,要是处理不好很容易泄露。
  电子束焊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独特的焊接方法,使得部件在不经过前期处理的情况下,焊缝的强度就能达到材料强度的80%以上,稍稍做些后期处理就可达到设计标准。
  因此采用电子束焊接工艺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罐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成本,随之而来的便是令人咋舌的超额利润。
  至于航空、航天领域就更不用说了,数个关键部件儿都需要电子束焊接机来完成。
  正因为如此,电子束焊接机,尤其是大型高压电子束焊接机,不是你能不能拿得到的问题,而是人家想不想给你的事情。
  因为这套关键设备可以解决太多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发达国家就靠着那几项关键领域给国内提供超一流的福利待遇,营造迷幻般的童话国度,这要是随便给人,那不等于是砸自己的饭碗吗?
  所以卖些技术落后的小型机安慰下你就不错了,大型的你想都别想。
  如果腾飞集团做个模型啥的,也不用这么费劲,国内几十台小型机随便都能拿的到,问题是腾飞集团的D—30系列,D—40系列;D—50系列燃气涡轮动力装置一个比一个大;先进轻型运输平台的中央翼盒结构更是足有5米长,小型机怎么可能够用?
  所以当李斯特跟庄建业提出想要在麦道公司攫取权力,重新回到当年H公司CEO的辉煌,庄建业的条件很简单,那就是让李斯特提供大型电子束焊接机。
  李斯特不但答应的痛快,行动更是毫不拖泥带水,很快就送美国以废品的形势运来了一批散件儿,庄建业赶紧组织人安装。
  等初具规模后才发现,这东西可不得了,EJ9型电子束焊机,名字很陌生,但生产的产品确是大名鼎鼎,如今美国航母主力战机F—14的中央翼盒就是这款机型加工生产,换句话说腾飞集团一上手就是F—14的同款。


第517章 关键设备
  众所周知,美军的F—14“雄猫”舰载战斗机是一款堪称经典的作战飞机,最大的特点是变后掠翼的设计。
  堪称七十年代的一个奇迹,因为变后掠翼不仅复杂,而且对整个机体的结构强度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机翼在变化过程中的不气动阻力和载荷下,轻则容易造成机身结构疲劳,整体机体寿命下降;严重的很容易导致机体解体,造成事故。
  正因为如此,变后掠翼战斗机尽管风靡一时,真正能够将其生产并大规模广泛应用的,全世界只有两个半,其中两个是美国和苏联,另外半个则是欧洲。
  美国和苏联不用说了,从战斗机到轰炸机,整整一代的机型全都用上了变后掠翼,欧洲之所以说是半个,因为除了“狂风”战斗机外,并没有形成全系列的变后掠翼机队。
  之所以如此很简单,欧洲缺乏大型的电子束焊接机,制造不了更大型的,可以承受变后掠翼气动结构的中央翼盒。
  是的,想解决变后掠翼机体结构的关键便是整体结构十分强悍的中央翼盒。
  一般情况下,要保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应用整体铸造工艺是最稳妥的,然而在航空器制造领域,特别是先进航空器的制造,每一寸空间都是设计师们的宝贵的财富,或许是个接头,或需要安装某个设备,或许是连接某个部位的控制器,总而言之偌大的中央翼盒,设计师们是不可能将其当做空白置之不理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铸造的时候如何最大限度的保留内部所需要的结构和复杂的舱室。
  除此之外,飞机所有部位都要做到轻薄,就拿F—14的中央翼盒蒙皮来说,最薄的钛合金蒙皮只有0。25mm,只相当于一张A4纸的薄厚。
  整体铸造到是省心了,但却做不出如此极致的程度,势必需要后期的复杂的机加工处理,但整体铸造已经成形,再用机加工的话难度大不说,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因此最好的办法便是分段制造,然后利用焊接将其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体化的整体结构。
  电子焊接便在其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由于电子焊接工艺热选稳定性好,易控制;能量集中,速度快,焊接变形小,焊缝质量好,以上种种,配合真空环境,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间接减轻整体结构重量,增加部件的完整性,提高强度,是一种在航空航天领域不可多得的精密焊接工艺。
  还是拿F—14来说,其中央翼盒整体长7米,宽0。9米,整个结构由53个钛合金部件组成,合并在一起一共70条焊缝,全部采用电子束焊接工艺制造,焊接厚度为12到57。2毫米,全部焊缝总长度为55米。
  至于效果自不必说,不但照比传统焊接工艺,采用电子束焊接工艺的F—14的中央翼盒整体结构减轻了273公斤,而且整体强度也十分优异,这从之后F—14的事故中就能看得出来,只要不是特别重大的空情事故,F—14的中央翼盒很少发生整体断裂的情况。
  甚至在一些看似严重的事故中,中央翼盒部分还保持完好,回收后稍作处理还能当做备件使用,由此可见F—14的整体中央翼盒是多么的优异。
  如今生产F—14中央翼盒的EJ9型电子束焊机就摆在庄建业等人面前,要说不激动绝对是扯淡,因为这意味着什么困扰先进轻型运输平台的5米长,2。3米宽,0。8米高的整体中央翼盒算是有着落了。
  要知道能生产F—14那7米长,0。9米宽的中央翼盒部件的EJ9型电子束焊机,整个真空室的长度为7。5米,宽2。8米,高2。5米,空间面积为53。2平方米。
  配备45KW和110KW两款电子束焊接枪,焊接机构为移动式自动焊接,电子束焊接枪被设置在真空室内的龙门吊架上,可沿着长宽高三个方向移动。
  属于七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
  是的,即便是F—14同款,依旧不是先进发达国家最前沿的生产装备,毕竟现在已经八十年代末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束焊接真空室都已经上百平方米,电子束焊接枪已经由灵活的机械臂所取代,配合高精密的工业控制软件编写的数控程序,早已突破长宽高三个方向的简单运动。
  类似复杂的圆周运动,多折角运动,回转运动都能轻松实现。
  其中美国为YF—22构建的全新的真空焊接设备更加变态,不但电子束焊接枪能够实现多角度运动,而且还可以根据数控程序根据不同部位,部件的不同厚度进行精准调整,自动化程度更高,一体化程度更强,遥遥领先世界。
  苏联则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各种大,为了生产图—160战略轰炸机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苏联不计成本的在乌拉尔山地区制造了真空室容积为673平方米的超大型电子束焊接机;后来觉得不过瘾有造了个1300平米,号称世界最大的特大型电子束焊接机。
  结果造出来是造出来,用起来却发现这两个大宝贝儿就是个超级耗电大户,尤其是后面的那台1300平米的特大型电子束焊接机,只要使用,整个乌拉尔军工生产基地80%的电量就跟吸真空一样,全都被这货给抽走了。
  因此苏联人每次使用都要跟其他部门协调好,而且只能在凌晨两点到四点这个用电低峰期使用,不然只要这货一开机,全乌拉尔都要停电。
  腾飞集团当然不会搞这么大个的东西,因为那相当于整个西南的电力去供应这么一个玩意,太不划算。
  当然眼下的EJ9型电子束焊机的确是有点儿小,且焊接范围还有些局限,不过庄建业却不是很担心,因为彭川和魏广平已经带着各自的团队开始认真研究这款关键设备了,凭着他们在自动装配,柔性工装,电化学打孔,脉动式生产线上的造诣,类似EJ9型电子束焊机这类的所谓关键设备,在某些方面就是一层窗户纸。
  这不彭川连门都懒得敲,问了一句隔壁小郑,就直接推门进来,随后就把手里的图纸拍在办公桌上,庄建业展开一看,果然,利用机械臂采用双枪头设计的航空发动机专用升级版EJ9电子束焊接机出来了。


第518章 863计划
  “目前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
  彭川说了一句,然后从庄建业的办公桌上拿起装茶的盒子,打开闻了闻,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拿起一旁的搪瓷缸子,道出一些,拎起茶几上的暖水壶对倒了进去,然后拉开椅子一屁股坐上去,捧着搪瓷缸子抿了一小口,不忘称赞的说了一句:“就你这里的茶还能入得了口。”
  话音未落,就呸了一口,把吸进去的茶叶沫子吐到旁边的痰盂里。
  庄建业连瞧都没瞧对面那位暴殄天物的家伙,好好的铁观音用搪瓷缸子冲水喝,知道的是喝茶,不知道还以为这货冲的是芝麻糊呢。
  当然了,庄建业心里也就是想想,实际上他也不是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