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底牌彻底砸倒。
如果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李斯特或许还会谨慎小心,但价格闯关来的就是这么突然,恶性通货膨胀就是这么猝不及防,这不单单是民众抢购,市场囤积居奇这么简单,国家层面的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类似腾飞集团这样大而不倒的企业国家或许还能救一救,那些二流、三流甚至是民营企业国家怎么可能救得过来?
更何况类似的企业国内又不是没有,甚至有些还是一流大厂,国家就更没动力和必要去救了。
所以那些腾飞集团的配套厂除了死路一条别无他路,李斯特就是看中这一点,才会在茶餐厅中那般柔中带刚,就是算准了庄建业在如何聪明,厉害,也没办法与资本抗衡,很简单因为腾飞集团自己的现金流也很吃紧。
自顾不暇,还谈什么帮助别人?
哪成想,这才过了几天,腾飞集团的上上下下数十家配套厂不但全部恢复生产,而且还是开足了马力的那种,其中就有李斯特那几家“重点关照”的配套厂。
这就让李斯特在震惊之中发出灵魂三问,怎么回事儿?什么情况?庄建业难不成开了家印钞厂?
不然的话,没钱怎么让这些配套厂开工?要知道那些厂的债务、原料、工资等等,全都是要钱,大把大把的钱。
庄建业一没有上市公司,二没有专业的投资银行,之前基于帮助的政府还被恶性通货膨胀折腾的焦头烂额,哪里顾得上那么多的配套厂,可他们偏偏就这么开工了,如果庄建业不是开了个印钞厂自己印钞票的话,钱是哪儿来的?凭空变来的?
“查~~~快~~~赶紧给我查,那些配套厂的资金从哪儿来的,快~~~”
李斯特的小腿、脚面都被滚烫的咖啡烫的疼痛难忍,以至于说话的生意不止是抽抽,而是已经变得既勾勾又丢丢。
当然即便是不被烫伤,李斯特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要知道如果腾飞集团及其配套的上下游配套生产经营正常,生产良好,那他李斯特之前的一亿美元可就等于是全都打水漂了。
这也就罢了,问题是针对中国国内这次恶心通货膨胀,围绕这一亿美元可是衍生出不少抄底的金融衍生品,清一色都是高倍杠杆儿,撬动的资金少说也要四、五十亿美元。
如果腾飞集团的抄底没有达成,再加上投出的一亿美元打水漂儿,他李斯特还站在这里喝咖啡?
估计连在流浪汉营地里饿肚子的机会都不会有,因为那些华尔街的饿狼们会把他活活撕碎。
所以李斯特必须要搞清楚那些已经开工的配套厂是从哪儿弄到的钱,又是用什么办法,要是政府或是银行哪还好办,问题不大,他还有办法遏制,不至于连底裤都输没……
叮铃铃~~
就在李斯特脑袋浆糊一般想的时候电话再次响起,李斯特赶紧接起来:“钱是哪儿来的?”
回答李斯特的却是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词:“债市!”
第558章 这资本,谁不会玩儿似的
“债市?”
听到这个词,李斯特第一个反应便是懵,中国啥时候有债市的?这片土地连市场经济是什么东西都没搞清楚,金融系统还未开放,资本连个萌芽都算不上,就有债市啦?
自己这个投身资本,且专门研究中国的怎么就不知道?
于是将电话换了个手问:“中国国内什么时候成立债券市场?腾飞集团他们发行了公司债?”
公司债,在美国非常常见,如果腾飞集团他们发型的是这种债券的话,李斯特还真不担心,炒公司债这在资本的操盘手眼里是入门级别的,腾飞集团真要这么搞,李斯特反手就能成为腾飞集团等企业的最大债主,到时候往这些企业的脖子上直接套上绞索,反倒更加轻松。
可他这边正想着,电话里面的人却说了一个令他更加费解的词:“不是公司债,而是国债……”
“国债?”
“对,国库券您听说过吗?”
……
李斯特才来中国多久,尽管短时间内跟中国国内的企业界、经济界、知识界乃至政界建立了不错的关系,积累了不少的人脉,并做成了包括麦道投资的等几笔大生意,自诩为美国商界的中国经济专家。
但李斯特对中国的了解也不过是粗浅的表层,然后再被几个臭味相投的公知一顿忽悠,便觉得中国国内不过如此,完全可以套用美国的商业逻辑去思考。
可他哪里知道中国社会的复杂,大一统的基因在中国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内在逻辑,当然更不清楚啥是国库券了。
然而李斯特不清楚,庄建业却知道,不就是八十年代基层两大难题嘛,第一是计划生育,第二便是国库券的承销。
腾飞集团这些年在计划生育上落实上真的不太好,几乎年年都是部委该领域的吊车尾,以至于每年庄建业都要在部委计生专题会议上做检讨。
没办法,腾飞集团在这方面落实的太差,一线职工优生优育搞的差也就算了,集团领导层也这般如此,部委主管这方面的领导不发飙才怪呢。
至于是哪位,还用问,除了那个爱搞运动的彭川就没别人了,是的,就在今年年初这货第三个孩子总算是生出来了,还好这次是个带把的,不然庄建业估计以彭川的尿性还能继续造人的伟大事业。
可留下来的烂摊子却不小,部委已经好几年没得计生先进单位了,本来今年还能争取争取,这下可好,彭川顶风作案,雷霆怒火可想而知。
撤销党内职务,给予严重警告,按照最高标准顶格处罚……
措辞严厉的出发通知下来后,彭川不过微微一笑,别看上面说的很严重,实际上对彭川没啥太大影响,因为他的腾飞集团副总经理兼专业设备总工程师的职务还在,这才是彭川最大的本钱。
至于罚款啥的,这么多年按照腾飞集团的分配机制这货在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别说顶格的几万块,就是乘以二,这货都不会皱下眉头,与之相比还是家里的宝贝儿子招人疼。
部委也是没办法,不罚,其他企业单位在哪儿看着,轻轻揭过去别人也这么照方抓药怎么办?队伍就不好带了。
可要罚太重,也不行,因为彭川现如今已经是国内很有名的航空航天专业设备的研制专家,经他手上的专业设备一直是航天部门以及一部分高端航空厂争相抢购的好东西,也是部委寄予厚望的青年学科带头人,还指望着未来实现完全的设备进口替代呢,怎么可能罚太重。
所以只能根据彭川的实际情况,将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但这锅庄建业还是要背的,毕竟落实不力是逃不脱的,是要负领导责任的,所以今年的计生总结会上,这个检讨是跑不了了。
然而与落实计划生育一塌糊涂相比,承销国库券方面腾飞集团就是另一番模样,要知道在国库券改革之前,这东西是不能流通,不可转让的,换句话说你拿了国库券只能安安稳稳等着到期,收取本息。
总的来说就是一张另类的定期存折。
这要是在几十年后还好,家里的闲钱存个定期啥的无所谓,可在八十年代个人工资就三、五十块,一家老小连吃的都不够,上哪儿有闲钱去。
结果上面要承销国库券,硬是在工资上摊下去五块,十块的,领工资的想哭的心都有了,这东西又不当钱花,又不能交易,放在家里有啥用?而且一摊就五块,十块的,要知道在很多时候这五块,十块的可是能让一大家子吃上好几顿饱饭的。
于是承销国库券变成了比计划生育还要难推行的东西,因为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人们理解,直接扣钱大家伙就没办法领会了。
哪怕上级部委为此成立了涵盖十余个职能部门的超级委员会落实这件事,效果也非常不好。
以至于某些地方能完成当年的国库券承销都会当成一项政绩,不但上报可以得到上级嘉奖,而且还能登上媒体被大肆称赞。
腾飞集团早在二十三分厂时期就年年享受这项待遇,因为每年摊销到他们这里的国库券都是超额完成,不仅如此,就算上级多摊销,腾飞集团依旧眉头不皱的吞下去,大有一种来多少吃多少的架势。
是腾飞集团的员工爱国库券儿?
当然不是,相比之下他们更爱现金,而腾飞集团从始至终发给干部职工的工资也都是先进,这么多年从未摊销过一张国库券。
那这些国库券都去哪里了?
当然是被腾飞集团当成资产屯起来了。
不仅如此,腾飞集团这些年如果有能力还会以资助的方式帮助其他企业或厂区所在地方收拢国库券。
只不过这部分就不能按照原价购入,一般按照纸面价格的七折到八折回笼。
可既便如此,各企业和地方依旧乐得把这些不当钱的票据拿去,换来真金白眼它不香吗?
至于账面上的亏空,对于这些国营企业和地方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东拼西凑很快就能填铺上。
就这样这些年腾飞集团手上积攒的国库券的票面价值就达到4。6亿人民币,实际成本不过3。2亿,但进入1988年,国家出台新的国库券管理办法后,允许交易的国库券价格直线飙升,按照沪市和番禺两地的国库券交易市场的最新价格,腾飞集团手上的这批国库券的价值已经飙到了6。8亿人民币。
而这还只是第一批,后面各个配套厂大肆收购的国库券还在迅速筹集,少说还有4个亿的规模。
两项叠加,十个亿的现金流便出来了。
于是庄建业挥了挥手,腾飞系的国库券交易正式开闸放水,看着账面不断飙升的数字,庄建业只能无奈的叹口气,这资本,谁不会玩儿似的。
第559章 不要面皮的庄建业
当然了,这么大的交易量,上级部门不可能没有察觉,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庄建业的做法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是存在背离的。
毕竟所谓“投机倒把”指的就是庄建业的这番骚操作。
到不是上级部门没有提过腾飞集团的做法是不是太不合规矩,结果事情报上去,总部首长的一句话就给怼回来:“要守规矩,可以,先给我十亿人民币,把涉及重要领域的生产线稳定住再说。”
质疑的部门瞬间就哑火了,之后他们才知道,部队那里从军费里拨出三个亿,如果腾飞集团及其上下游配套真的撑不住就砸下去,不管怎么样先保住整个产业链的基本运转再说。
之所以如此,很简单,腾飞集团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各项产品和技术成果对部队来说至关重要,哪怕自己饿肚子也要保住这个产业集群。
结果腾飞集团既没有等着局势恶化,也没有如其他企业给首长们写信哭诉,进京各种找门路,而是积极应对,利用国库券的政策性改革,完成了自我脱困的逆转。
不但让部队的各项重点项目得以继续推进,更重要的是将那三个亿的资金给节省下来,要知道因为恶性通货膨胀全国的困难企业激增,其中就不乏部队急需的企业部门,三个亿看着不算多,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救不少关键厂的,哪怕只是最低限度的运转,那也比完全关停,彻底倒掉的要强的多得多。
总而言之,部队方面对腾飞集团是十分认可的,遇到些教条的,自然要出来帮着背书。
只不过背书归背书,庄建业的这套做法却没有得到官方的提倡,“投机倒把”的法律条文还在那压着呢,真要把腾飞集团的做法当成典型,那不就彻底乱套了。
更何况这套做法也没有可复制性,因为没那家企业数年如一日的疯狂囤积国库券,就算临时抱佛脚,大肆收购也会引起国库券持有者的察觉,没人是傻子,有人疯狂收购自然说明这东西有赚头,惜售或溢价自然随之而来。
不说别的,以成功厂为代表的腾飞集团各上下游配套厂收购国库券还不到一周,整个西南地区的国库券的价格便水涨船高,不到半个月100元票面价值国库券就被炒到了112元,提升了12%,成为全国溢价最高的地区。
以至于让不少跟风的单位和个人非但没赚到钱,反而还亏了不少。
还好国库券是有保底的,这要是换成股票或是期货,就不是听几句骂娘的话那么简单,而是一堆人站在楼上纷纷玩极限运动了。
所以国库券的这东西太复杂,风险还大,这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其他企业没有庄建业这样高屋建瓴的操盘手,这要是贸贸然进去要是钱没赚到,底裤都输没了,找谁说理去?
于是上级严令各企业单位不得跟风,硬是把腾飞集团的辉煌的资本战绩给压下来。
庄建业却对此并不在意,反正十个亿的现金流已经到手,里子已经被自己舒舒服服的吞下去了,面子啥的要不要又有啥关系?那东西既不当饭吃,有不当钱花的……额……好像自己的脸皮早就没了,还说面子,这脸也是没谁了。
最先领教到庄建业的脸皮可以拆下来直接装到坦克上当装甲用的就是部队了,三亿人民币的补助没用上,不等于庄建业忘了这个茬,既然帮着部队省了一大票钱,是不是也要奖励奖励腾飞集团,不然以后怎么再接再厉?
锦旗、头衔啥的就省了,还是实在点儿,多给几分大订单吧。
面对庄建业的要求,部队的各级首长差点没气乐了,部队每年的装备采购都是有审核的,不是说买就买的,更何况就算部队想买,腾飞集团手里也要有东西呀。
先进轻型运输平台宣传册都快成艺术品了,模型更是漂亮的成为各级首长桌上的装饰品,但进度条上不还是写着在研中……
赵教授领衔的直升机项目同样如此。
剩下的就是运6和TM—9系列这两款飞机以及D—46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及D—50燃气轮机是部队所需的。
可问题是部队自己同样不富裕,这些东西好是好,但也不可能敞开了买,总得给其他装备留有余地吧。
所以就算部队真的能给订单,数量也不可能是大订单,结果庄建业却跑过来东磨西蹭的,跟个刚从石头缝里蹦出的孙猴子,各种的胡搅蛮缠,着实是让总部的首长们头疼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