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高度气流平稳,阻力减小,有利于精密部件的稳定,提高运输的效率,再加上超过四千六百公里的最大航程,足可以覆盖航天部门所属的运载火箭组装厂以及航天发射场。
第608章 航天需求
航天部门和腾飞集团之所以利用退役的伊尔—18客机,改装出这么一款另类的运输机主要是因为现实需要的推动。
如果放在航天部门系统内的企业,估计再过个一、二十年都未必有这样的需求,主要是因为当初这些航天企业建设时有着完整的配套规划,相关的配套厂、组装厂和试验场、发射场之间都有专用的铁路线相连。
运载火箭大部件儿出厂后,直接吊装专用的货运列车点对点的直线到达即可,方便、快速、高效。
问题是这一套放在腾飞集团就玩儿不转了。
因为腾飞集团完全是靠自己野蛮生长起来的,前期为了能活下去,根本不可能考虑计划年代那么完善的配套规划,只要能生产,原材料和产品能顺利运送出去就可以了。
什么专用的铁路线,努力挣扎的腾飞集团真没那个能力去搞,同时铁路部门更不可能因为一个普通企业专门投资开辟专用线路。
当然那时的腾飞集团的产品普通的铁路和公路运输已经足够了,也没必要搞什么特殊。
不够这一切从四年前航天部门的下达的生产任务后,一切就全变了,因为腾飞集团承担的是某运载火箭二级燃料罐和某型导弹一级燃料罐及部分弹体的加工生产任务。
本来这些事儿是轮不到腾飞集团去做的,航天部门下属的企业不少,有的是能承担这类任务的厂子。
然而由于一次航天发射任务失败,两次导弹试射出现故障,航天系统摸排后发现,配套厂的加工精度不符合某运载火箭和新式导弹的设计要求。
这一方面是配套厂的设备老化,另一方面也是两款型号过高的设计指标。
引进设备,全面改造不是不可以,但却需要时间,这对航天发射和国防安全影响非常巨大,于是当时还未退下去的老总部首长接受总部委派,亲自在航天部门各个企业做了一次摸底,看看能不能集中各个厂的优势,把这一问题给解决了,甚至为此都做好了不惜代价建一个新厂的准备。
腾飞集团作为横跨航空与航天两大业务的存在,自然是老总部首长摸底的对象,结果这一看不要紧,虽然没有第一次来腾飞集团视察时那般震撼,但还是刷新了他对腾飞集团的认知。
尤其是位于星洲的腾飞航空技术研发中心,内部的复合材料成果简直能晃瞎人眼,这也就罢了,关键是配套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腾飞集团也搞了个七七八八,再配合其本身就不俗的生产加工能力,还建什么厂?直接就在腾飞集团这边生产就行了。
听到这个结果,陪同老总部首长视察的庄建业差点儿没哭了。
他搞这么多可不是自己想干航天,而是准备趁着航天部门淘汰旧设备,搞产业升级,跟以前一样做个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低调且奢华的赚上一笔。
也正因为如此,老总部首长过来,庄建业才会使出浑身解数,把压箱底儿的东西全都掏出来,哪成想老总部首长一句话全都砸在手里了。
庄建业这个真汉子差点儿没哭晕在厕所。
当然,就算再怎么在厕所里哭天抹泪,老总部首长的话还是要听的,更何况这是国家的意志,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所以在老总部首长离开后不久,腾飞集团便开始在西平厂试制航天部门的大型部件儿。
不得不说老总部首长的眼光还是很厉害的,不到半年的时间,腾飞集团生产的某运载火箭二级燃料罐和某型导弹一级燃料罐及部分弹体都达到了设计标准,并通过航天部门专家组的审核,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然后……问题就来了。
这类部件儿直径普遍在两米到三米,甚至更大;长度最小的也要8、9米,其中某型导弹弹体因为设计需要,直径更是达到3。5米,长度17。4米,且需要一体成型。
这么大的结构件儿已经超出普通货运火车车厢的长度,需要特制车厢才能装运,这就罢了,关键是这些大家伙个顶个还都是精密部件儿,说是跟婴儿般一样娇贵都不为过,运输转运期间是既不能磕了又不能碰了。
在这方面腾飞集团前期规划不完善的弱点就凸显出来了,没有专用的铁路、公路线也就算了,地处西南地形还十分复杂,隧道、弯道多得令人怀疑人生,这样的路况想保证大型精密结构件不出问题,简直能神情世界纪录。
怎么办?
腾飞集团给出的答案便是利用飞机进行航空运输,并很快拿出一套可行性很高的方案。
陆路运输有局限,又不靠海没办法用船运,航空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航天部门一商量,最后由老总部首长拍板儿,立项运16。
承担改装任务的腾飞集团为了这个项目甚至将持续推进的先进轻型运输机项目都暂停下来,集中所有力量,拿出这些年最压箱底儿的技术,耗时近两年,硬是把两架空军退役的伊尔—18改的连苏联伊柳申设计局这个亲妈都不认识了。
没办法,为了能装下弹体这样的大型结构件,机身被腾飞集团进行了颠覆式的拓展,形成了一个长20。56米,高5。9米,宽5。9米,容积为713立方米的巨大货仓,可以轻松容纳腾飞集团生产的运载火箭或导弹弹体等大型结构件。
两架“空中专车”一经使用,立刻就获得航天部门的好评,需求量极具攀升,算上腾飞集团自己运输直升机整件去相州总装厂,以及其他方面精密部件的运输任务,两架“空中专车”竟然有些供不应求。
这次运输波音767受损的JT9D发动机还是与航天部门拼机才有机会,不然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运到。
当然,这些事情郑永宁是不会跟王焕说的,毕竟涉及到航天制造,尤其是某新型导弹弹体的生产,可不是谁都可能接触的,就连郑永宁这个庄建业的助力,很多细节都不清楚,至于外人就更不能说的那么详细。
只是说为了方便集团内各精密部件儿的快速转运,专门斥巨资改装了两架伊尔—18而已。
可既便如此,王焕还是很吃惊,觉得腾飞集团这手笔不是一般的大,正准备追问两句“空中专车”的细节,就听天空之上传来一阵发动机的轰鸣,王焕下意识的抬头,只看了一眼身子就是一震,没办法实在是飞机的样子太过怪异,怪异的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只能指着上面那架蠢萌蠢萌的飞机问:“那是……”
郑永宁笑着回道:“啊,那就是我们的‘空中专车’特种运输机。”
第609章 低压涡轮叶片修好了
不止是王焕,祁宏等人也都看到了那架准备降落到厂区机场上的怪异飞机,无不为其无法描述的造型所震撼。
最惹眼的便是机身上方那个臃肿的圆柱形庞大身段,就好似顶着一个大气囊,从驾驶舱挡风玻璃以上开始,一直延伸到垂直尾翼前,巨大,醒目而又震撼。
就如同一个新鲜出炉的大胖子,晃晃悠悠的,显得笨重不堪。
可要说这架飞机丑,众人还真没这个感觉,因为巨大的身段儿是笨重,但整体的流线型造型就让人看得很舒服,特别是机头上方那浑圆向上的过度,像极了《动物世界》中海豚躬身的平滑曲线,再加上机尾明显增大的水平尾翼,以及为了增强稳定性而在水平尾翼两端加装的小垂尾,令整架飞机显得十分憨态可掬。
但要说有多漂亮,却也不见得,没办法,实在是这架飞机超出了人们对飞机的一般认知,将航空器优雅的外表彻底颠覆。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架有悖于常理的飞机,如果不是亲眼看着这架飞机从天而降,真的没人会相信,就这么个笨重的家伙竟然能飞上天。
然而就在沪市航空公司一行人看着降落的飞机震撼的目瞪口呆时,许久没说话的乔士明却皱了皱眉,看向郑永宁:“是集团昨天交代的维修任务吧?”
郑永宁点点头:“是的,昨天下午联系的那边,今天正好借着‘空中专车’返程运回来。”
乔士明点点头没说什么,刚想准备继续往车间里走,却发现王焕、祁宏等沪市航空公司一行人全都站在原地,呆愣愣的着看着已经降落的“空中专车”特种运输机正在慢慢滑行到一台带升降功能的特种车辆前。
旋即那台特种车辆将上面的平台升起,渐渐高过“空中专车”的挡风玻璃,与此同时,“空中专车”前段那平滑圆润的鼓包缓缓开启,徐徐上扬,慢慢露出路面巨大空间。
这个时候特种车辆缓缓向前,与机舱内的舱室底板顺利对接,下一刻在现场调度员的指挥下,从“空中专车”巨大的机舱里徐徐画出另一架体型小巧的飞机。
“是TM—9型飞机!”
沪市航空公司一行人中也不知道是谁惊呼出声,引得王焕是摘下眼镜使劲儿擦了擦,然后睁大眼睛努力的看,那劲头儿,就差把眼睛直接扔过去看个明白了。
至于其他人同样如此,哪怕是祁宏这位在部队里摸爬滚打将近二十年的老兵,也是一样看的是目瞪口呆。
没办法,飞机装飞机,飞机吐飞机的戏码,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真真是第一次见到,那种稀奇、诡异、震撼根本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相比之下,乔士明和郑永宁就要淡定许多,类似的场景他们见得到了,早就见怪不怪了,更何况乔士明和郑永宁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空中专车”的研制工作。
特别是乔士明,“空中专车”整体结构、操控传动系统甚至是气动布局,都是他与一众运十核心团队一点点计算和研究出来的,可以说在这个机型上乔士明他们才是真正的核心。
不过乔士明却对此并不在意,充其量就是在伊尔—18这款老旧机型上改装而来的,大部分架构还是遵循苏联的基础,在乔士明眼里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创造和突破,就更谈不上什么大飞机,大客机了。
所以乔士明对“空中专车”只能是一般般,相比之下他更在乎的还是波音767的维护保养,因为那涉及到维修厂的业绩和利润,因此他对王焕等人一脸呆滞的看着“空中专车”吐飞机很不理解。
心说,这东西有啥好看的,有不当饭吃,有不当钱花的,有这时间都能把JT9D维护的大致框架说明白了。
王焕、祁宏等人可没有乔士明这样云淡风轻的心态,早就看得入迷了,甚至一些人后悔没把照相机带过来,不然拍几张照片拿回去,足够吹一年的。
有人想着八卦,当然就有人思考着专业,王焕便是如此。
利用伊尔—18这款老旧机型改装,并可以整体运输TM—9型飞机这样长度接近15米的小型飞机,证明腾飞集团在关键的航空基础领域有着深厚的基础积累,不然改装而来的“空中专车”就跟疯狂增肥的大胖子,别说飞起来了,能不能在地面上挪动都是个难题。
要知道这可不是在伊尔—18上面装个吊舱,塞个天线那么简单,而是从内而外脱胎换骨的改变,结构、启动、控制、性能……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与其说腾飞集团改装了伊尔—18,还不如说是他们造了一架全新的飞机。
更重要的是,“空中专车”使用的是腾飞动力出产的发动机,虽然性能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可从刚才降落时的表现看,整个动力总成的运转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没看到西北厂出产的涡轴发动机,起飞降落时冒黑烟的情况。
这说明“空中专车”使用的动力对燃油的利用率更高,而这一点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套动力的燃油经济性更好,动力输出更均匀。
因此可以断定,这套涡桨发动机的技术水平不低。
航空圈儿里有句不成为的说法,叫做能修飞机的不一定能造飞机,但能造飞机的一定能修飞机。
之前王焕之所以对腾飞航空修理厂有些看法,主要是因为腾飞集团这些年的产品都是些小型飞机,与大型飞机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王焕始终不相信腾飞集团能够修好他们趴窝的波音767。
可当他看到降落到机场,并进行卸载作业的“空中专车”特种运输机后,之前固有的想法便开始不受控制的松动。
伊尔—18的最大起飞重量可是达到了63吨,属于中型飞机的范畴,腾飞集团能把这样的大家伙改成“空中专车”这样,没有材料、结构、动力以及生产加工方面的超强能力根本就办不到。
而这些配套稍加利用,完全可以转化为对其他机型的维护保养的有力支持,正因为如此,原本还态度不太好的王焕,脸上总算是带上几分满意的笑容,看向正在一旁等待他们,有些百无聊赖的乔士明问道:“乔工,你们对JT9D有什么具体的维修方案?”
“介于JT9D的损坏程度并不大,我们的维修方案很简单,目前破损的低压涡轮叶片的叶冠已经处理好……”
“等等……”乔士明刚开口介绍JT9D的维修情况,就被王焕一脸震惊的打断:“乔工,你们已经把低压涡轮叶片修好了?”
第610章 自我生长的金属部件
如果说“空中专车”因为怪异的体型以及飞机装飞机的举动令王焕等人吃惊的话,那么刚才乔士明的话就真的让这几个人震惊了。
没办法,实在是因为相比于“空中专车”那种感官上的刺激,JT9D涡扇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修复的事情算是真正触及沪市航空公司这一行人的灵魂了。
要知道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修复别说在国内了,就是在国外那也是及其高端的门类,可不是随便拉来个企业或厂子就能办到的。
毕竟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最为关键的核心受热部件儿之一,需要承受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和难以想象的高速离心力,因此涡轮叶片从材料、工艺、加工都是工业门类中顶级的。
特别是类似JT9D涡扇发动机这类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生产过程相当复杂,不说别的,光是用于散热的气膜冷却孔和内部的空腔就是一件极为精美的艺术品,可是说是多一分画蛇添足,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