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知道他这次受命带队以演习的名义为神仙湾哨所运送补给物资,从昨天下午到达到现在也有将近一天的时间了,哨所里一个班十个人有一个算一个他都见过,就没看到第十一个脑袋,难不成那位老班长会隐身?
  “他在那儿。”就在冯波临疑惑间陈栋梁朝着靶场以北的方向一仰头,冯波临这才发现在白雪皑皑间有几个用石块磊起的墓,与此同时陈栋梁的话音再次响起:“右边第二个就是老班长,三年前也是这个时候,我们巡逻时遭遇雪崩,包括老班长在内的三名战士全都……”
  陈栋梁的话没说完,但冯波临却听得明白,一瞬间整个人便肃穆起来,转头看向陈栋梁,目光更显敬重,陈栋梁却是见状却是哈哈一笑:“干嘛这么看着我?吓不吓人!我还是那句话,能上到我们这里的人个顶个都是比神仙还要厉害的人物,唉~~~这话你还别不信,前两年国内有个登山家不信邪,约了人往这里爬,结果没到地方就怂了,哭得那叫一个惨,大老爷们呀,哭得跟个受气的小媳妇儿似的,当时我们奉命寻找,别提都丢人了。”
  说着冲着冯波临竖起了大拇指:“相比夸夸其谈的登山家,你们空降兵不得不说是这个,这时候还能给我们送补给上来,对我们的意义非同凡响,最起码对面的新德里哨所干耍花活儿,老子就敢跟他们死磕,反正我们背后有你们空降兵同志随时支援,他们有什么?毛都没有!”
  陈栋梁是津门市人,天生带着语言上的幽默感,特别是那种津门韵味的儿化音,总给人一种不是很正经的喜感。
  但冯波临却清楚,陈栋梁看似好笑的话里却一点儿也不好笑,事实上他亲身来到神仙湾哨所后方才知道,就在西侧实际控制线外,除了一条蜿蜒的中巴公路,还有一座新德里修建的机场。
  尽管海拔同样在5000米以上,但由于地形原因,条件要比神仙湾哨所要好得多,最起码在紧要时刻,新德里可以随时利用运输机进行空中补给,甚至切断中巴公路,而神仙湾哨所背后最近的机场却在150公里外,只能依靠背后的进藏公路维系着对外联络的命脉。
  正因为如此,空降兵在喀喇昆仑山展开的士兵实弹演习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支援以神仙湾哨所为核心的数个高原哨所。
  以此告诉某些人,高海拔地区的哨所并不是孤军,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得到后方兵力的支援。
  当然在震慑于外的同时,对神仙湾哨所的官兵在士气上也是一次激励,毕竟孤军奋战看似勇武,但官兵心理势必承受极大负担,如今支援随时能上来,哨所官兵便可卸下负担,安心执行任务,因为他们背后的依靠足以让他们安心。
  神仙湾哨所这边是安心了,但在其对面,距离中巴公里以东八公里处,新德里实际控制线内的SB简易机场内的新德里报业托拉斯高级记者艾赫拉·苏莫却是忧心忡忡,用一种哀求的目光看着一旁美国之音记者,日裔加拿大籍人迈克尔·桥本:“桥本先生,你的这篇稿子不能发出去,这样我会完蛋的。”
  “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新德里已经无力维持这里。”桥本不为所动。
  “放心,会有转机的,我敢向神牛保证,新德里已经开始开会商讨此事,相信我,会有好的结果。”苏莫继续苦口婆心。
  桥本却冷笑一声:“就凭新德里的低效与官僚,你就得两年之内能商讨明白吗?”
  说完便不理会苏莫径直朝着门外走去,苏莫还想阻拦,可还没等张口便觉得一阵的地动山摇,一个没站稳直接被掀翻在地,桥本也没好到哪儿去,同样一个踉跄,但不管苏莫和桥本如何狼狈,有个不争的事实却涌上两人的心头,喀喇昆仑山发生了大地震……


第867章 他们是怎么飞上去?
  “刚刚从地震台网收到的最新消息,边疆区喀喇昆仑山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2度,东经78度的喀喇昆仑山口,目前暂无人员伤亡的消息。”
  就在苏莫和桥本亲身感受着地震带来的震撼时,世界各国的地震监测系统已经将这场位于喀喇昆仑山口的强烈地震的震级和震中坐标测算出来,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出来。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上面的地理名称和坐标都很陌生,但对关注喀喇昆仑山动向的国际观察家和媒体记者们就再熟悉不过了,因为那个坐标中心周边只有中方和新德里的边防哨所。
  而且中方的神仙湾、天文台、三里营这三个哨所似乎距离震中更近一些,受损程度也应该更严重。
  新德里的SB简易机场同样处在被波及的范围,但因为距离震中足有四百公里,损失应该不会严重。
  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的问题是围绕喀喇昆仑山口这个战略要冲,几方在边境上的博弈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打破了。
  也正因为如此,各国观察家和媒体记者们立刻转变之前的态度,开始普遍看好新德里,原因很简单,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同样不具备高原救援能力,自然是谁受灾轻,谁的优势更大。
  什么?军演?
  得了吧,炮火在猛烈,有大自然的地震猛烈吗?士兵在英勇,抗得过印度洋板块跟太平洋板块撞击嘛?
  因此不少国际观察家预言,这一次地震从实质上对东亚某大国在西北边境的战略打击无异于是致命的,因为这意味着什么东亚某大国在喀喇昆仑山口的优势一夜之间荡然无存,甚至在短时间内都没有重建的可能。
  而新德里则能借助这次机会取得在西北边境的绝对优势,甚至在与邻国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可以轻松的掐断中巴公路,这条对巴基斯坦至关重要的战略通道,从而在战略上捏住巴基斯坦的咽喉。
  甚至有些西方媒体以《改变地缘格局的地震》为题,大肆渲染新德里的运气与东方某大国的倒霉。
  事实上新德里实际控制线内的SB简易机场的情况与国际观察家和媒体记者们预计的差不多,只是几座简易的木屋倒塌,砂石铺就的机场路面有些开裂,一些架设起来的通信天线倒塌,部分人员受伤,并没有人员死亡。
  地震之后不到一个小时就与外界恢复了通信。
  与之相比,更靠近震中的神仙湾、天文台以及三里营三个中方哨所却与外界彻底断了联系。
  但这就说明SB简易机场就真的万事无忧了嘛?
  当然不是,虽然机场本身损失不大,但对外的道路却因为地震和之后频繁的余震诱发的山体滑坡彻底的堵死了。
  这要是其他国家,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就要抓瞎的,道路被堵死等于是重要的生命线断绝,高海拔地区遇到这种事儿无异于是眼睁睁看着自己人死亡。
  但在新德里这边,包括苏莫和桥本在内,几乎在SB简易机场内上上下下近三百多号人没一个担心的,原因很简单,新德里早在70年代就组建了专用于高原地区使用的直升机部队。
  所配备的法制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可是世界大名鼎鼎的高原专用直升机,自身更是保持多项世界纪录。
  其中就有1972年最高升限达到12400多米的直升机最高升限记录,至今未有其他机型打破。
  不仅如此,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在实际应用上同样非常强悍,在八十年代多次对攀登珠峰的登山爱好者救援中发挥了及其关键的作用。
  这其中一次救援行动的海拔高度达到了7000米,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依旧轻松的抵达救援地点,将困在哪里的登山爱好者成功救出。
  有着如此辉煌的战绩,被困在SB简易机场的苏莫和桥本等人半点儿担忧都没有,因为新德里的高原直升机部队不但专业而且性能优异。
  反观对面的东方某大国,能有啥?黑鹰?是款不错的高原直升机,实用升限将近7000米,理论上能用在神仙湾哨所的救援上。
  问题是黑鹰的驻地在西南,专职青藏高原,与边疆区这里相隔两千多公里,慢悠悠的飞过来吗?
  估计等黑鹰临空,神仙湾等哨所的官兵都冻成冰雕了。
  剩下还有什么?海豚?
  拜托,这东西理论上是有6000米的升限,可实际上能飞到4000米发动机的功率就跟不上了,到了5000米基本就是空载,运不了救援物资上来合用?
  除了这两款直升机外就是俄国的米17了,这货新德里比东方某大国更清楚,根本就不具备高原起降能力,相应的专用版还在俄国米里设计局的图纸上呢。
  最后东方某大国会怎么办?
  “我相信他们会用人海战术一点点的打通被堵住的道路。”苏莫用手摸了摸缠在手臂上的纱布,脸色潮红,兴奋的诉说着自己的观点。
  也难怪这位会如此激动,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仅改变了边境的局势,更逆转了苏莫这位报业托拉斯高级记者的命运。
  要知道这次能够闹得这么大,几乎是苏莫一手促成的,之所以如此无他,就是为了日后跻身政坛铺平道理,而这种利用边境局势煽动民族主义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只可惜苏莫想得很好,却低估了各方的决心,随着巴基斯坦和东方某大国接连举行演习,瞬间将苏莫编制的谎言撕的支离破碎。
  照这样下去,一旦窗户纸捅破,他名誉扫地倒无所谓,可他背后的那些指望他煽动情绪发财的金主就要赔的连裤衩子都不剩,到时不捏死他才怪。
  所以当美国之音的记者桥本准备把真实的情况发表,苏莫是各种哀求。
  哪成想神牛大人似乎真的眷顾了他,就在无计可施之时,一场地震改变了一切,现在好了,不但桥本把之前的稿子给毁掉了不说,还将他前几天炮制的东方某大国崩溃说润色了一番发给了美国之音。
  刚刚得到的消息,美国之音已经全文发表,并特意来电对他表示感谢,至于新德里国内的媒体更是大量转载,一时间苏莫的声望逆势上扬,甚至于有民众呼吁苏莫竞选下一任新德里领导人。
  得知消息的苏莫瞬间就飘了,也不顾自己的伤势,拉着桥本侃侃而谈,桥本打心底里是看不上这货的,奈何时势造英雄,况且苏莫的观点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于是点头:“边疆区我去过,哪里的道路比这里的还差,这一次地震估计对他们的损失应该比预想的要大。”
  “应该大很多,不说别的,东方某大国在边疆区有能为还把五千米高的地方进行运输补给的专用直升机吗?没有!而我们,却有15架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保障运输线。”
  说着苏莫美滋滋的喝了一口红茶,不无得意的说道:“尽管同为发展中国家,但新德里强过东方某大国是不争的事实,就如同沪市比不过孟买一样,在高原航空运力上,同样存在天差地别的差距……”
  “快看,那是什么?”
  苏莫这边还美着,准备好好的高谈阔论一把,让对面的小日本长长见识,可话还未说完,就被外面惊叫的新德里士兵给打断,苏莫不满的推开门想要训斥两句,可还没等他说话,眼前的一幕就让他彻底愣在哪里,想要训斥的话瞬间在喉咙里变了音调:“他们……他们……他们是怎么飞上去的?”


第868章 神秘的高原直升机
  事实上不止是苏莫,在场的新德里官兵有一个算一个,看着东北方向的天空上那架悬停的直升机都爆发出一阵阵难以置信的惊呼。
  不是说东方某大国没有适应高原飞行的直升机吗?不是说东方某大国在这方面不如新德里嘛?可天上的那架直升机又是什么?
  “是黑鹰?还是海豚?”
  这个时候桥本也从屋子里走出来,举着望远镜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出是个什么型号,无奈的问着旁边的苏莫等人。
  苏莫和一众的新德里官兵同样是一脸的懵。
  别看他们能够看到对面的直升机,那是因为海拔高,天高云阔的能见度好,实际上彼此的距离并不近,尽管望远镜能够帮助看得仔细一些,但也就是仔细一些,更多的细节根本看不清,也就无法判断具体的型号,甚至在某些外行人眼中更是千篇一律,没办法谁让直升机的气动外形大体相同呢。
  “应该是黑鹰!”
  就在众人看着远处的直升机吃惊不已的时候,苏莫忽然说出一个型号,旋即神情笃定的判断道:“绝对是黑鹰,因为只有美国人的产品才能做到这一步,东方某大国是依靠美国人的产品才完成救援的,绝对是这样,也应该是这样。”
  “你刚才还说东方某大国的黑鹰距离喀喇昆仑山口有两千公里远,且东方某大国并不具备黑鹰直升机快速运输能力,那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在短短8个小时内将两千公里外的黑鹰运到喀喇昆仑山口的?”
  “这个……”
  苏莫笃定的一席话被桥本一番质问立时弄得是哑口无言,是呀,从地震发生到现在也就过了八个小时,以黑鹰直升机的机动能力,就算转场飞行,别说8小时,就算再给16个小时也未必能立即投入使用。
  要知道直升机这类航空器可不是玩具,抛出去就能用,而是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后勤保障体系的,最起码油料要有吧;场地要有吧;必要的维护备件要有吧;起码的维护人员要具备吧。
  不说其他的,在SB简易机场后方的15架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组成的直升机中队,林林总总的设施设备和人员加在一起就是SB简易机场的两倍还多,如此才能保证15架SA 315B“美洲驼”直升机起码的正常运转。
  黑鹰直升机自身转场飞到喀喇昆仑山口是没问题,但围绕自身的后勤跟不上同样是白忙活。
  这点儿常识对常年采访报道高原边疆的苏莫来说自然了然于心,也正因为如此,被桥本问得是尴尬无比。
  是呀,天上的那架直升机不是黑鹰,又是什么?
  ……
  “应该是海豚吧?就是东方某大国称作的直—9!”
  事实上猜测那架飞上喀喇昆仑山海拔5300多米神仙湾哨所的神秘高原直升机型号的人并非苏莫、桥本等困在SB简易机场内的一众新德里官兵,位于喀喇昆仑山东麓训练场内的那些受邀观摩实兵实弹演习的各国军事观察员同样如此。
  甚至因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