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就算庄建业和腾飞集团想要挽回都没得机会。
因为波音和空客指着腾飞集团的鼻子大骂盗用知识产权,用五六十年代的过时技术造可靠性极差的杀人飞机。
结果新上来这批图波列夫设计局的高管还真就信了,不但信了还跟波音和空客站在一起,对腾飞集团进行所谓的“技术封锁”。
理由当然是冠冕堂皇了,说什么要保护中国人民,避免腾飞集团用无辜民众的生命去试验那些充满血泪的航空飞行器。
实际上不过是两大巨头联合绞杀FCNB—2000民用客机项目罢了。
就如同他们合力绞杀图—204客机一样,FCNB—2000民用客机项目同样踩到了波音和空客干线客机这道红线,必然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不管你是前苏联还是中国,亦或是加拿大还是其他什么国家,只要踩上,就是原罪,就得去死!
得亏在德约科维奇主导图波列夫设计局时,已经将国内急需的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УВН—4500大型热处理炉、ЛВ—60大型X光照射机等等重型生产设备的样机连同详细的图纸加工资料,工艺技术材料甚至是部分重要模具和材料冶金方面的资料都提供过来。
不仅如此,在德约科维奇的力主之下,还向腾飞集团提供4架图—204客机用于实际的结构验证和部分系统升级的试飞工作。
为此,有关图—204客机的部分系统资料,其中就包括完整的飞机结构图纸;飞机航空动力学验证试验,装配的PS—90A高涵道比发动机的相关技术资料,以及部分材料方面的应用情况。
当然,腾飞集团得到这些并不是白拿的,而是前后支付了图波列夫设计局4。2亿美元的“合作意向投资”才拿到手的。
虽然贵了点儿,但对于国内急需的重要设备,可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然而就在腾飞集团买的不亦乐乎时,新上台的图波列夫设计局管理层突然就叫停了一切合作。
这导致本来交付的ЗЛУ—24型真空电子束焊接机,第五架图—204客机连同剩下的详细资料完全搁浅,哪怕庄建业开出三倍的价钱,这帮俄国的西方舔狗们都不卖。
无奈之下,FCNB—2000项目刚开了个头,就不得不被迫停摆。
庄建业从创立腾飞集团到现在,还没遭遇过这么大的挫折,这口气哪里忍得了,然而别说是空客、波音这两头背后的大佬,就是完全变了颜色的图波列夫设计局眼下的腾飞集团也那人家毫无办法。
眼瞅着这口气就要憋屈的咽下去,韩国大宇集团突然跳出来,把某岛的航空制造技术团队整体挖到自己麾下,庄建业这么一看,大佬动不了,那就折腾小弟吧,反正是波音和空客的外延卫星企业,捏死一个不算过分!
第969章 核心团队
是的,庄建业不说把韩国大宇集团完全捏死吧,最起码也要毁掉该集团旗下的航空制造部门,最好能把大宇集团的航空制造业务连人带设备全都吞下才好。
好赖不计,那也是生产过美国F—16的企业,应用的设备不说是最先进了,但对腾飞集团来说还是能解决很多大问题的。
当然除了生产设备,庄建业更看重的是那支被大宇集团花重金从某岛挖过来的IDF战机设计研发团队。
总共348人,不但各个都是欧美顶级名校航空航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其中不少骨干还在洛马、波音、诺格等美国航空巨头内部担任过技术方面的要职。
毫不夸张的说,这批人是亚洲航空技术领域的精华。
若非如此,某岛的IDF也不可能成为全亚洲第一款第三代战斗机,八十年代末便设计定型,相比之下,作为亚洲航空领域底蕴最深厚的国内,十年之后才有歼—10的首飞。
号称亚洲工业最发达,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日本,更是连一架战斗机都造不出来,只能抱着美国爸爸的大腿,搞了个F—16的plus放大版的F—2,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的各种拉胯。
正因为如此,别看IDF战斗机槽点多的数不清,但一个亚洲第一便确立了人家的江湖地位。
同时也证明了这个团队的实力与价值。
奈何某岛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财力有限,支撑不了特烧钱的航空业,于是当IDF战斗机完成研发后,整个研发团队便被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就束之高阁吧,如果某岛当局能善待这些人也行,毕竟躺着数钱的日子谁不想过?
然而某岛当局再次发挥他们夜壶理论的传统艺能。
自己来劲了,拿来夜壶各种爽;完事之后一脚就踢出去,翻脸便不认人。
348人的团队又不是啥阿猫阿狗,给点猫粮狗粮就完事大吉了,人家可是人,而且还是个顶个的人中龙凤,既然是人中龙凤总要有追求的,最起码买个学区房,实现财务自由总是要有的。
结果某岛当局只给他们退休人员的廉价待遇,谁干?
至于什么理想、主义、坚持,我呸~~~都快21世纪了,还谈这个,out不out!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宇集团瞧准时机,很砸数亿美元,如老鼠搬家一样,一点点的把348人的IDF战斗机研发设计团队,连同家属一同搬到了韩国。
以此为基础,组建了韩国KAI航宇集团,开始了野心勃勃的新一代教练机T—50“金雕”的研发计划。
本来大宇集团染指教练机就让庄建业很不爽了,这等于是要抢自家歼—7MAX教练机的饭碗。
如此也就罢了,大不了在国际市场上真刀真枪的干一把,关键是大宇集团既然把庄建业看上的团队给一锅端了。
这就让庄建业坐不住了。
要知道,腾飞集团的歼—7MAX教练机之所以进展缓慢,最关键的原因便是缺乏核心的研发团队。
没办法,腾飞集团起家就不是搞战斗机的,而是从无人机开始逐渐在轻型飞机,轻型运输机一步步成长到生产中型运输机和支线客机。
整个科技树根本没有作战飞机的影子。
若非如此,腾飞集团歼—7MAX教练机最初定型版本也不会把三角翼、边条翼全都用上,弄得跟四不像似的。
不是腾飞集团不想搞好,而是手里没那金刚钻,拦下的瓷器活自然就干不好,无奈之下只能沿用当年永宏厂的舰载机的设计,做小幅度的改动而已。
当然,如果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永宏厂内还有石军等技术骨干在,庄建业也不会愁,问题是九十年代初兼并永宏厂时,技术骨干完全走光了,没有人,光有图纸和资料也没用。
之后虽然引入了前苏联专家,帮着把歼—7MAX教练机做了进一步完善。
然而被庄建业挖过来的前苏联专家并不是整体的团队,而是零散的个人组成了临时组合。
解决一两个关键问题还成,整体的方案优化同样是大眼瞪小眼,一脑门子汗。
至于国内的人才,庄建业到是想了,问题是西南所的十号工程以及后续的新一代战机的研制计划;东北所的苏—27国产化以及依托苏—27的一系列深度改进型。
光这两个大型项目就几乎把全国的作战飞机研制人员吸走不说,反而还觉得不够用。
为此京城航空航天大学、金陵航空航天大学、西北航空大学这三所顶级航空院校的飞行器专业的学生刚一入学就被这两个研究所给预定了。
腾飞集团别说招人了,就是边角料都捞不到。
这还不算,国家为了十号工程和仿制苏—27,祭出举国体制这个大杀器,不但把理念优秀毕业生送到两大研究所,而且还要从其他研究所,航空生产厂抽调骨干,支援两个研究所的工作。
腾飞集团自然也在抽调之列,好在当时腾飞集团运—17正处在关键时刻,总部斟酌良久,没有动腾飞集团,不然腾飞集团可能连运—17都得趴窝。
航空产业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没有人才,再好的思路实现不了,那也是白搭。
运—17是保住了,但歼—7MAX却彻底成了拖油瓶。
前前后后投资超过16亿人民币,若是放弃了,经济损失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对腾飞集团的产品线,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都会产生及其不利的负面影响。
然而国内已经无人可用,怎么办?
庄建业想都不想就把目光投往海外。
然后便相中了IDF战斗机研发团队。
除了该团队人员素质高外,最关键的是团队成员都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再加上文化上的同源性,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
至于应用外籍人士研发有可能应用于军用的先进航空器会不会出问题。
庄建业却没有太多担心,一来腾飞集团研制的是教练机,与正牌战斗机有很大距离;二来便是这支IDF设计研发团队看中的是收益,而不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
换句话说,人家要买学区房,要过体面的日子,要实现财富自由,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纷纷抛弃某岛跑到韩国去。
说白了,这些人就跟数十年后的能力强大的软件开发团队一样,只要有人出得起价钱,给得了待遇,那他们就会为甲方爸爸各种拼死拼活的工作。
第970章 吃下FCNB—2000民航客机项目
至于这三百多号人的团队中有没有养不熟的白眼儿狼,把腾飞集团倚重的歼—7MAX教练机的高新技术给捅出去,庄建业就更不用担心了。
反正歼—7MAX教练机的定位就是出口国外的创汇机型,庄建业巴不得那些白眼儿狼给捅出去呢,而且捅得越大越好,牛皮吹得越胀越酸爽。
庄建业巴不得这些能能把歼—7MAX教练机形容成为超越美国F—22的存在,那样,该机的售价直接翻几番都不为过。
至于一些国外的竞争者会不会因此渲染威胁论,庄建业完全不在乎,我们腾飞集团秉承世界和平,人类发展的理念生产教练机,你们还说威胁,那成,理念这东西又不是钉死的,换上一句武德充沛,以暴制暴,把歼—7MAX教练机稍微调整一下,作为具备第三代飞机作战能力的轻型飞机。
专门卖给那些跟友商不对付的国家和组织,一对一的各种找麻烦,指名道姓的吼一句老子就威胁了,单挑群殴来那个?
庄建业就不信了,还真有那个铁憨憨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闷头闷脑的真来玩儿全武行。
没办法,比起不要脸和耍横,庄建业比西方媒体还要恶心。
如此这般,庄建业对驾驭某岛的IDF战斗机研发团队还是很有信心的。
只不过此时这支宝贝队伍被韩国大宇给夺去了,啥时候棒子也能玩儿航空制造了?有那本事弄明白嘛?
所以,为了减轻韩国合作伙伴的负担,庄建业勉为其难的拿出压箱底的FCNB—2000民航客机项目。
找到韩国大宇集团,十分诚恳的说:
小弟久仰大哥好些年,近期得知大哥生产组装美制F—16颇有心得,小弟甚至崇拜,特献上FCNB—2000民航客机项目一件,希望在大哥的带领下,冲破波音、空客的垄断,完成咱们亚洲人百年未有的大梦想。
韩国大宇集团虽然觉得庄建业这番话很有道理,但也没轻易相信,毕竟这么好的事儿,庄建业可以去找工业能力更强的日本,这么找到了他们韩国头上?
庄建业给出的解释很光棍,自己去找日本好大哥了,结果三菱、富士、三井的跑了一圈儿,日本好大哥说他们代工的波音737、757和最近的波音777都把日程排满了。
小老弟儿不行你三年之后再来吧,我们到时把产能匀出来一部分给咱们的FCNB—2000民航客机项目。
然后恭恭敬敬的把腾飞集团民用航空制造业务的财务报表交给韩国大宇这位好大哥手里。
韩国大宇这么一听,才明白这是小日本又矫情病发作,目中无人的把好项目给推了。
然后瞧了下财务报表,好嘛,腾飞集团这些年各种瞎折腾,都快把自己折腾到一命呜呼了。
本以为腾飞集团给巴西航空航空公司代工支线客机,家底儿应该挺厚实的,哪成想腾飞集团又是自研大型客机,有一个猛子扎进直升机的深坑,这也就罢了,居然还打肿脸充胖子进军航天产业。
真是把自己当成波音、洛马这样的巨头了,也不撒泡尿好好照照自己,就那小身板儿受得住这些虎狼之药吗?
心里腹诽着,大宇集团的高管们又仔细瞧了瞧FCNB—2000民航客机项目的具体情况,结果这一看不要紧,几乎所有人的眼睛就拔不出来了。
这款跟波音757一个级别的大型民航客机,居然完成度这么高,不但前期的研发设计工作接近完成不说,连地面静力测试都已经做了,首飞的试验验证机都已经建造85%,眼瞅着就要实现首飞,让中国航空工业迈入新的篇章,资金链就这么断了。
有飞机设计的全套技术,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有成熟可靠的配套生产厂,唯独缺一个能够持续投入资本的好大哥。
一瞬间一位位韩国大宇集团的高管们脑海中不约而同的冒出一句中国古诗词,那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是的,韩国大宇,不,应该说整个韩国都对大型民用客机有着别样的进取意志。
奈何国家实力摆在那儿呢,就算想比划比划大型民航飞机的蛋糕,自身的技术水平太低,也就只能远看不能近距离亵玩,那种滋味就别提多尴尬了。
于是韩国擦了擦眼馋的口水,下定决心一定要分上一块蛋糕,然后便依照70年代汉江奇迹的路子,由政府出面扶持相关财阀,引导他们进军航空制造业。
先是讨好美国爸爸,把最近的采购的一百多架F—16全套生产组装线放在韩国,由韩国的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组装,由此韩国便掌握了航空制造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方式。
但会组装F—16可不是韩国的终极目标,生产一款性能略低于F—16,但却能够执行复杂多任务的轻型作战飞机才是韩国人的目的。
可惜韩国人在90年代以前,航空工业基本为零,即便到了90年代中期相关的人才储备还非常稀缺。
国内找不到人,就把目光放到国外,恰好某岛的IDF战斗机研发团队因为薪资待遇问题受了委屈。
于是韩国便让大宇集团这个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