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此扎里夫是深有体会,之前他也跟阿卜杜拉他们的想法一样,靠着引进腾飞集团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构建起巴基斯坦的航空、航天工业,从而解决作战飞机和远程运载火箭的维护保养,乃至自主生产的宏伟目标。
  结果腾飞集团的东西一过来,想要的东西没生产出来,整个工厂却是各种的拉胯,不是工人素质不行弄坏了设备;就是配套的零部件不达标导致生产线停产;再就是电力供应不足无法正产生产,还有水的问题,化工原料的问题,工人待遇的问题,交通运输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问题……
  种种问题在叠加在一起,犹如一座喜马拉雅山,差点儿没把巴基斯坦的老腰给压断,最终实在是负担不起了,巴基斯坦干脆把关键的零部件交给腾飞集团生产,巴基斯坦花高价购买的生产线和成套设备完全沦为了普通的组装线,生产所谓的“国产”装备。
  诚然巴基斯坦被腾飞集团狠割了一波韭菜,但巴基斯坦也知道是自己头铁硬往人家镰刀上撞的,怪不得旁人。
  结果没想到,这才几年,居然又有两个头铁的要步自己的后尘,作为巴基斯坦航空、航天工业的操盘手这一看,好家伙,这已经不是肥羊了,完全是吃撑的骆驼哦,于是脑海中立刻闪现庄建业给他的承诺,只要能促成腾飞集团和中东北非国家的单子,无论大小,一律按5%计提回扣。
  2000亿美元的5%可就是100亿美元,整整100亿美元呀,有了这份钱,跟成功集团联合开发的FC—1不但有着落了,和腾飞集团一起的真龙MAX同样不用愁了,如果省着点儿用就连国内的远程运载火箭的资金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正因为如此,扎里夫比庄建业还要积极,直接充当了狗头军师的角色:“首先就要震住他们,让他们清楚腾飞集团的实力,一般的就别看了,直接上让他们脑袋眩晕的好东西……记住,庄,让他们脑袋眩晕的时间越长,越好!”


第1039章 这就是你说的王炸?
  庄建业听了扎里夫的话,面上没什么,但心里总算是理解了美国和前苏联为什么喜欢搞一堆铁杆小弟了,有时候老大没想清楚的事儿,小弟都帮你给解决了,不但阿联酋和阿尔及利亚的底价和投资额度都帮你搞得清清楚楚,就连怎么对付这两个国家的访华团队都帮你给想好了。
  扎里夫这小老弟儿够意思。
  不过下一刻庄建业就觉得小老弟儿不地道了,只见扎里夫把应对的大致方法说完后,老脸立刻笑得跟菊花似的接着说道:“庄,你也知道,最近我们巴基斯坦的财政出了点儿问题,所以上次答应投资真龙MAX的事情……呵呵呵……你看我帮你介绍这么大的项目,两个国家加在一起2000多亿美元呢,所以……”
  “那么多回扣还不够?”
  “庄~~~你看你说的,这不是两码事儿嘛!”扎里夫露出一抹不要脸的娇羞,陪着那一脸络腮胡子的阳刚模样,庄建业差点没当场吐了,连连摆手:“咱们一码归一码,如果阿联酋和阿尔及利亚的项目能够落地,你拿6%的回扣,但1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一分都不能少,不然你让马哈茂德和阿卜杜拉两位殿下怎么看我?”
  庄建业这话说得是义正言辞,仿佛社团大佬在平衡手下小弟的利益分配,强势的一塌糊涂,这要是旁人还以为庄建业被扎里夫给惹怒了呢,毕竟事情还没成就开始谈分配,总有点儿让人不舒服。
  问题是扎里夫又是普通人,脑袋聪明的很,一下子就抓住了庄建业话里的关键“你拿6%的回扣。”比之前的5%提高了1%,2000多亿美元可就能多拿20亿美元,不但把15亿美元的真龙MAX项目的投资给平了,还能多出5亿美元。
  庄建业做事够意思,于是扎里夫对庄建业霸气的态度完全无视,凑到庄建业跟前继续之前的话题:“庄~~我知道你们有很多压箱底儿的好东西不方便拿出来,这方面我帮你考虑了,有些东西的确不适合让外人知道,但有些东西就算他们知道也没啥大用,你能指望他们能做出来,就说你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吧,就是把配方给他们,他们也是一脸的懵,所以……”
  扎里夫再次化身狗头军师,开始给庄建业科普阿联酋和阿尔及利亚这两个访华团队的人员构成和个人好恶,至于他们脾性和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更是事无巨细,甚至连阿卜杜拉喜欢高大帅气的阳刚男子这样的隐秘都没拉下。
  直听得庄建业是目瞪口呆,觉得多出1%的回扣似乎也不算亏,最起码这些八卦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清楚的。
  当然,最最让庄建业感兴趣的还是阿联酋和阿尔及利亚两国的工业基础,阿尔及利亚还算好点儿,毕竟是前法国殖民地,全国上下还有工业兴邦的意识,阿联酋完全是一地鸡毛了。
  就这样的两个国家想要撑起航空工业,实在是不知道这世界又多残酷,既然如此,这笔买卖似乎不算亏。
  不过就算自己有这个判断,庄建业也不可能专断,毕竟项目涉及面太大,不可能不上报,好在总部首长就在星洲,可以当面汇报。
  打定主意,庄建业一边和扎里夫聊着,一边迈步上车,先把扎里夫送到下榻的酒店,转过身就直扑总部首长所在宾馆。
  ……
  三天后,星洲国际机场。
  总部首长、星洲所在省领导、星洲当地领导、庄建业等人在临时开辟的欢迎区域一字排开,阿联酋国务资政阿卜杜拉和阿尔及利亚政府特别代表,国防部装备采购局副局长马哈茂德身穿着极具中东北非特色的民族服饰,与总部首长等人亲切握手。
  而在人群一侧则是阿卜杜拉和马哈茂德的专机,一架波音747和一架A320。
  被邀请过来的媒体记者立刻抓住这个角度,对握手的人进行快速抓拍,等双方介绍完随行人员并握手完毕,便自觉的合在一起,在耀眼的闪光灯下拍了一个十分欢乐的大合影。
  “阿卜杜拉先生,马哈茂德先生,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愿意输出波音747和A320这两款民用客机的相关零配件的生产技术。”
  待媒体记者拍照完毕,退出欢迎仪式,总部首长便指着两位客人的专机意味深长的说道:“到时,两国也就可以自豪的向全世界说,波音和空客的飞机是我们生产的。”
  闻听此言阿卜杜拉和马哈茂德脸上都很兴奋,连连感谢总部首长的慷慨。
  但跟在后面的两国航空专家们却知道,他们的殿下是一个比一个能装,更几个落在后面的还不屑的撇撇嘴,小声嘟囔道:“我们想要生产波音和空客的飞机零部件用得着找你们中国?只要把消息放出去,波音和空客还不得挤破头来我们两个国家设厂?”
  “谁说不是呢,也就是觉得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低,能让我们快速掌握,不然谁会来这儿?”
  “没错儿,我在欧洲是就听说,腾飞集团很多技术都是抄袭欧美国家的。”
  “行了行了~~~你们少说两句吧,殿下不是说了,等事情落地怎么都行,在这之前还是老老实实当个乖宝宝。”
  眼瞅着几个人越说越离谱,一个头发、眉毛还有胡子都有些花白的老者沉声提醒了一句,几个议论之人回头一看说话之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闭嘴,没办法,实在是说话之人的咖位有点儿高。
  法赫德·阿齐兹,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终身教授,欧洲航空航天局空气动力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阿联酋皇室科学顾问。
  除此之外阿齐兹还有另一个崇高无比的身份,那就是他是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的远房堂弟,是个货真价实的王子,至于其夫人就更不得了了,竟然是约旦国王的表妹。
  可以说除了阿卜杜拉和马哈茂德之外,就属阿齐兹的地位最高。
  所以他的话没人敢不听。
  眼见没人议论了,阿齐兹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心里却是苦笑,说实话,他对那几个议论之人的观点还是很认同的,觉得就算要引进技术,美国和欧洲的那个不比中国的好?尤其是欧洲,他在欧洲航空航天局工作那么多年,十分了解欧洲的航空航天技术,即便比不上美国,却比俄国的要好态度,至于中国……欧洲人眼里有中国人吗?
  奈何欧洲对航空航天技术把控的非常严格,再加上欧共体传统艺能的扯皮异能,让阿联酋几次引进都碰了一鼻子灰,无奈之下才选择中国。
  只是这样的选择真的对吗?阿齐兹的心里说实话是很没底的。
  就这么带着一肚子的忐忑,阿齐兹坐上了车,走了大约四十分钟又浑浑噩噩的下了车,之后随大溜参观了腾飞集团的办公场,之后便进入一个类似实验室的地方,耳畔便传来讲解员清晰的话音:“各位请看这边,这是我们腾飞集团最新的研发的HX—25—17第三代核心机上的关键部件,蜂窝燃烧室。”
  听到“蜂窝燃烧室”这个词,本来还茫然的阿齐兹就如同回魂了一样,整个人都打了个激灵,不止是他其他两国的航空专家的反应都差不多。
  而这一幕落在一旁的总部首长的眼中,不禁低头问庄建业:“这就是你说的王炸?”


第1040章 微精密
  “首长,放心,足够炸!”庄建业小声回应着。
  “恩~~~”总部首长点点头,没有再说其他,因为此刻跟在阿卜杜拉和马哈茂德两人身后的那些个航空专家们已经拥到了“蜂窝燃烧室”的样品跟前,其中一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中年专家向腾飞集团的工作人员迫不及待的问了一句:“我能拿下来看看嘛?”
  工作人员没敢立刻答应,而是看向庄建业,待庄建业点头同意后,这才说道:“可以的,先生。”
  “谢谢!”中年专家礼貌的点了下头,然后走上前去,从展示台上小心翼翼的将“蜂窝燃烧室”给拿下来,然后放在手里垫了垫,双眼顿时睁大:“这个燃烧室很轻。”
  “轻是应该的,关键是里面的工艺孔分布怎么样。”
  “没错,燃烧室主要是火焰筒的降温结构,而降温结构中工艺孔才是关键。”
  “对,工艺孔才是关键,跟轻不轻的没啥太大关系。”
  ……
  中年专家话音刚落,就被其他专家一阵的群嘲,没办法,这要是其他人,拿着远比想象轻得多得多的金属部件,怎么也要感慨一阵,可在场的可都是航空领域的专业人士,航空发动机上的部件儿做得轻那是应当应分的,不然你怎么让这东西飞上天。
  所以他们这些人干脆就越过了轻不轻的无聊问题,直接盯住要害,那就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上的工艺孔。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才看门道,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作为发动机中的受热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特别是航空燃油的充分燃烧,几乎是所有航空发动机绕不开的关键指标。
  问题是想要充分燃烧,燃烧室内的温度会急剧上升,最高会达到将近2000摄氏度的高温,一般的金属部件儿根本就没办法在这样的高温下支撑下去怎么办?
  那就只能找一个为燃烧室高效冷却的好办法。
  得益于涡轮叶片上的气膜冷却的启发,工程师们便想着能不能在燃烧室的火焰筒内也复刻一种气膜冷却构造,即将外部的冷空气吸入,在火焰筒内壁上形成一个气膜冷却层,令火焰筒的内壁温度维持在1000到1200摄氏度的稳定值,保证整体的正常运行。
  理论上这种气膜冷却是可行的,可要是直接照搬涡轮叶片上的气膜冷却结构到火焰筒上,那就百分百扑街。
  倒不是方法不对,而是因为整个燃烧室还涉及焚烧燃料这个关键过程,如果吸入的空气在形成气膜的同时冲击到燃料燃烧,影响热流走向和温度,那发动机的性能就不是提升而是大大的被衰减。
  所以这个气膜不能冲击到燃烧的高温火焰,只能紧紧的贴附在火焰筒的内壁上,如同真正的膜将高温火焰和火焰筒内壁完全隔开。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冷空气绕着内壁做顺时针的气流旋转,用强大的离心力将冷空气贴附在火焰筒内壁上,而高温火焰则在中间充分燃烧推动后面的涡轮做功。
  问题是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不容易,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火焰筒上密密麻麻的工艺孔,或许在外人看来如同蜂窝一般,让密集恐惧症患者见了就起鸡皮疙瘩的工艺孔也就那样,随便拿个铁壳子都能钻出来。
  可在真正的资深人士眼里,上面每一个孔都是有讲究的,最起码是经过复杂的计算和试验才确定的位置和方向,不然这些孔组合在一起不可能在火焰筒内壁形成如同龙卷风一样的旋转气膜。
  当然,计算方面还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如何加工,这就非常考验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底蕴了。
  毕竟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的理论非常简单,甚至每个孔的计算却确定都不难,就算是个普通航空动力学的本科生都能轻松的搞定这一切,可一旦落实在制造商,却能难道一大票企业甚至是国家。
  因为这种工艺孔的加工精度和质量要求非常高,误差范围不能大于0。1微米,也就是说误差必须维持在100纳米以下。
  是的,没看错这类工艺孔的精度已经可以用纳米来计算了。
  这也是没办法,因为误差一旦偏大,就有可能造成气流灌入不协调,从而影响整体的性能。
  所以这种工艺孔可不是那个老师傅凭着多年的经验就能打出来,必须要用超高精度的设备,顶级的工艺以及令人咋舌的稳定性才能够做出这样堪称艺术品的工艺孔。
  难度如此之大,世界范围内能够做出这样的工艺孔只有通用公司和普惠公司,而这两家航发巨头全都是美国的,换句话说,也只有美国人才具备这样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能力。
  所以通用的GE—90可以让波音777独领风潮;所以普惠的F—119才能令F—22具备碾压般的优势。
  因为这两款发动机上便使用了这样的工艺孔,从而降低了燃烧室的总体重量的同时,也让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提升了涡轮前温度,最终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推力。
  欧洲和俄国制造技术不过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