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机体要么在某些地方增加配重,将截下去的3米利用配重抵消掉;要么就在剩下的机体中,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使剩下的机体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对于航空器来说增加配重并非不行,但要看这些配重的用途,若是增加载弹量或载油量自不必说,这些有助于提升航空器持续作战能力的配重当然是有益,剩下的就没必要了。
以歼—8的机体空间,增加有益载荷基本上做不到,若非如此,歼—8E多用途战斗机的翼展也不会做到8。6米这个数值,除了提升整体的升力外,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在机翼内部设置大型的整体油箱,从而提高载油量提升歼—8E多用途战斗机的持续作战能力。
既然配重这个办法不行,就只能降低结构重量。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想要降低结构重量就要用新材料新工艺,如此带来的长久的实验和验证,必然会拖慢研制进度,进而将过度机型做成过时机型,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新材料新工艺成本也非常的高,同样不符合总部提出的低价高效要求。
基于以上种种,就必须在歼—8Ⅱ战斗机原有的机体框架下做减法。
材料不动、基本的结构不动,还要做减法,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万幸的是我们有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实现了大型钛合金结构件一次成型的生产工艺,且整体性能与国外同类的高精密锻件儿基本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将歼—8Ⅱ战斗机原有的32个长度在4。2米,高度为1。6米的钛合金结构框架利用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进行成产。
由于对材料能够精准把控,同时取消掉了焊接工艺这个工序,32个钛合金金属框总共减重450公斤,再配合两台WD—58VIP涡扇发动机减重的480公斤,基本达到重心再平衡要求。”
说道这里,庄建业顿了一下,笑意不减的看向包括高级研究员在内的一众技术领导们,话音不疾不徐的再次响起:“所以……各位领导,如果要问我们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的应用,我还真就不好说。
毕竟歼—8E刚刚下线,还没有进行飞行实验验证究竟如何我也不好太早下结论,反正现在歼—8E就在这儿,要不劳烦几位领导亲自瞧瞧,看看我们还有什么做的不妥的地方,请各位领导不要顾及什么面子,该批评批评,该指正指正,毕竟歼—8E的核心工艺全在这上面了……”
这话一出,那些个跟川剧变脸一样的调研组的技术领导们一张张老脸臊的是难看至极呀,瞧着霸气无比的歼—8E憋了半天愣是一句所以然都说不出来!
第1243章 制造技术超越F—22
事实上就算庄建业不这么委婉,直接对着这些技术领导们狂喷,他们也是一样连个屁都不放出来。
没办法,庄建业刚开始介绍歼—8E多用途战斗机的时候,包括高级研究员在内的技术领导们等人自然是竖着耳朵听得仔细。
毕竟是总部的一个重要项,他们这些技术领导了解下很正常,不管怎么说一款战机的研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套。
中国腾飞和东北航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把这些配套全都吃掉,怎么也会有其他的配套落在相关厂商的手里,正因为如此他们了解一些细节也能提前做个准备,以便看看能不能让之前的老单位、老厂子参其中。
然而说着说着高级研究员等人就觉得不对了,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到了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的身上了?
可还没等他们想明白怎么回事,庄建业的一席话就让他们立刻变得无比的尴尬起来。
之前谁说的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只是个试验测试机来着?
你们中国腾飞是没有在成熟型号上应用,可你们却将其放在了,总部重点的过渡机型上了好不好!
结果还口口声声说什么机型没有试飞验证,不清楚性能是不是过关。
我呸~~~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你庄建业玩儿什么聊斋!
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只能靠着试飞才能看出成色?之前的工艺论证、金相研究、结构试验、风洞测试难道都是摆设?
你庄建业说得那么一大通骗骗不懂行的小朋友还凑合,可他们是什么人?技术领域的领导干部,你庄建业玩儿这套有意思吗?
问题是明知道庄建业瞎胡扯,这帮技术领导却一个个的毫无办法不说,还得装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甚至几个做作的技术领导还下意识的交头接耳,配合着十分认真的表情,好似对中国腾飞取得的成绩交换着看法。
没办法,实在是之前得知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只是个试验测试机,他们这些人前恭后倨的姿态实在太过明显。
这要是一般的调研也就罢了,关键身边不还跟这个军内大领导嘛,尽管一路上不太讲话,但人军内大领导眼睛可不瞎,脑袋更不傻。
你们之前啥态度,军内大领导是看不到还是想不明白?
现在中国腾飞将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应用到了歼—8E多用途战斗机中的大型钛合金结构件的生产中,并取得十分不错的应用效果,你们这些技术领导扑过去抱大腿一张老脸往哪儿搁?
要是不扑过去的话,歼—8E多用途战斗机就摆在这儿呢,你们之前的言语和态度同样很打脸。
扑,丢脸;不扑,打脸。
这些技术领导不管怎么做,反正老脸是完犊子了,不尴尬还能怎么样?
“庄总,我有个疑问……”
便在这时,许久未说话的高级研究员打破了现场颇为尴尬的气氛,令一众技术干部纷纷将疑惑的目光投了过来,那意思很明显,您老这是啥意思,就不觉得尴尬嘛?
讲真,如果说尴尬,没有比这位高级研究员尴尬的了,想当年他可是亲自将腾飞集团从申请名单上给划下去,现如今人家却凭借着NB—996和NB—985实现了在高品质航空锻件制造上的革命性突破,上演了技术领域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热血戏码。
作为当年的决策人,高级研究员已经不是尴尬那么简单,而是一张老脸早就被轰成了渣渣。
若非如此,前来中国腾飞的时候那么高调的高级研究员怎么在见到NB—996后变得那么的安静?还不是因为自觉丢脸,能低调就尽量低调呗。
然而不同于其他技术领导,高级研究员毕竟是参加过两弹一星工程各类锻件儿配套生产的存在,那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务实做派依旧没有改变,哪怕因为丢脸和尴尬会有些犹疑,可一旦觉得某件事有助于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什么尴尬和丢脸,这位老牌的高级研究员还真就不在乎。
于是他拿着庄建业介绍歼—8E多用途战斗机时,现场工作人员分发的有关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的技术说明,然后翻到一页标着“某大型航空金属锻件儿金相分析”的说明,看向庄建业:“从说明上看,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的大型金属锻件儿的品质还是不错的,所以我询问下庄总,NB—985Plus金属3D打印机对类似歼—8E多用途战斗机这样的大型结构框架的最大制造尺寸是多少,额……这个说法或许不太明确,那就直接给个数值吧,能不能生产横截面长度为5。8米的大型钛合金结构组件?”
这话一出,在场的众人便是怔了一下,但下一刻包括军内大领导在内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了庄建业。
希冀而又忐忑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央管干部。
这要是外人再次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不就是从4。2米增加到了5。8米,能不能做出来有那么重要吗?竟然令军内大领导都这么紧张?
然而只有资深的业内人士才明白,5。8米的横截面长度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那可是美国F—22战斗机机体主结构框架的参数数值,看着也就比歼—8E多用途战斗机的4。2米的横截面长度多出1。6米,问题是在作战飞机上别说多出一米多,就是多上一厘米那都是颠覆性的。
更何况F—22战斗机作为下一代作战飞机的典型代表,具备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因此要却机体结构强度不但要特别强,而且要尽可能的减轻重量。
所以要求这样的大型结构件儿必须一体化成型,如此才能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类似部件的使用数量,从而达到结构减重的目的。
问题是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制造难度同样高的吓人,美国人为此反复研究了十余年,也没突破这样大尺寸结构件的一体化成型工艺。
最后只能将这样的结构件拆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制造,然后利用线性摩擦焊将三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统一整体,这才算解决了这个难题。
基于这个原因,军内大领导等人心情也就不言自明了,如果中国腾飞能够生产5。8米长的大型结构件的话,那就等于说国内在大型航空金属结构件的制造技术超越F—22的生产技术,换了谁能不紧张?
庄建业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不过他却没紧张,而是亦如平常那样笑呵呵的说道:“5。8米的横截面长度有什么的?就在几天前,我们生产了一个横截面长度为7。2米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就这,还没到我们能力的极限!”
第1244章 国之重器
“7。2米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
听了庄建业的话,高级研究员还没什么,一侧的总部首长眯着的双眼骤然睁大,但下一刻又重新眯起,看着庄建业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项目上的部件?”
是呀,这是什么航空器上的部件儿?
疑惑的不止是总部首长,包括军内大领导在内,几乎有所有人都用无声的眼神向庄建业发出最强烈的询问。
没办法,这些人若是普通人也就罢了,庄建业想怎么说也就怎么说,老庄装13,他们配合就是了,反正什么也不懂。
问题是无论是军内大领导还是高级研究员,这些个身居庙堂的高级干部本身就是各个重点项目的发起者和审批人,如果有什么航空类的项目需要一款横截面达到7。2米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他们能不清楚?
说不定都不用等到现在,老早这帮子人就跑到中国腾飞这里看新鲜了,要知道这么大尺寸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制造技术可是下一代作战飞机做核心的生产技术之一。
毕竟高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无论哪一个都对机体结构强度是极大的考验,更何况还是两者叠加,再算上结构总量要尽量控制,种种因素合在一起,对生产制造来说无异于是变~~~态的。
若非如此,下一代战机那么好,怎么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一家可以研制生产,其他国家,包括俄国最多也就是稍稍的碰一下,连进一步的深入都小心翼翼的,并不是下一代作战飞机的总体设计有多难,或者说启动外形有多复杂。
主要还是因为生产制造的难度太大,就算有图纸,有理论,也未必能够造的出来。
这就是好比是商品房,清水房、精装修和豪华装修的道理一样,房子都是那个房子,但装修的好坏却能让房子的舒适度变得大相径庭。
正因为如此,如果中国腾飞真的能够生产横截面达到7。2米的钛合金大型结构件儿的话,估计军内大领导等人的激动程度不亚于中了上千万的彩票。
毕竟这意味着国内又攻克一道下一代作战飞机的制造难题,从而大大加快国产下一代作战飞机的研制进度和列装速度。
问题是这样的项目有吗?如果有,他们这些庙堂之上车存在怎么不知道?
庄建业当然是清楚一众领导们的所思所想,于是赶紧解释道:“这个大型结构件并不是航空领域的项目。”
“航天领域好像也……”
庄建业的话刚一出口,总部首长便要反驳,然而最后“没有”这两字就要脱口而出时,总部首长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已经眯起的眼睛再次睁大,进而语调颤抖的小心问道:“小庄,你这次可别卖关子,是不是超高超音速风洞项目有眉目了?”
结果庄建业还没等回答,军内大领导便一步上前,拉住庄建业的手,语调同样颤抖的催促:“小庄,你们真的把超高超音速风洞给搞出来了?走……快带我去看看,那可是如假包换的国之重器呀!”
庄建业没想到两位军内的首长竟然跟看到新奇玩具的孩子一样,竟然是多年的养气功夫直接破功,那架势估计不去亲眼看看,亲手陌陌,身上就要掉两斤肉一样。
不过想想也是,超高超音速风洞那是什么?真就如军内大领导说的那样,绝对的国之重器,因为有了这东西,就可以模拟空气流速1。5公里秒到7公里秒之间的超高音速状态下飞行器的姿态和结构情况。
也就是在4马赫到20马赫之间,飞行器的各项性能参数再也不用实地的打上击发试验弹,劳民伤财的进行所谓的测试,直接在地面利用等比例模型就能把各项参数完整的掌握在手。
对高超音速飞行器、高燃冲压发动机、临界空间飞行装置、再入式导弹弹头、QXS弹道、桑格尔弹道、近地空间物理作用等等前沿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这类风洞设施历来都被发达国家视为禁~~~脔,不但禁止相关技术出口,利用这类设施得出的试验数据和相关结论更是鲜有发表。
用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超高超音速风洞,俄国的国家中心机械研究院的U—12激波风洞实验室主任安东诺夫的话来说:“想要知道我们的试验成果也很简单,那就是现在跟我们宣战,我保证下一秒你会知道我们这么多年的试验成果究竟是怎样的成色!”
如此充满着毛熊版简单粗暴的调侃,尽管有些偏颇,却不能否认安东诺夫话里的本质还是很有道理的,那便是这种风洞设施所有试验研究那都是一个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
正因为如此,国内才会不遗余力的在这方面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超高超音速风洞。
没办法,实在是冷战结束后,国内外的客观因素都促使国内不得不在这方面发力,不说别的,“杀手锏”计划中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再入式弹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