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6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而易见,还是民用客机更大,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保的是难度更大的产业,出让我们随时能够杀回来的领域,大家伙儿可别忘了咱们可是做无人机起家的,第一个型号就是庄总用刀削的竹蜻蜓……”


第1391章 是无人机收益的十倍
  听到林波说到竹蜻蜓,包括庄建业在内,会议室内的所有人都不禁会心一笑。
  因为此时的中国腾飞上上下下早就知道,当年庄建业从永宏厂出来,接任位于浣城的第二十三分厂代理厂长时的一系列往事。
  这倒不是庄建业刻意的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现如今就任中国腾飞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第二生产车间主任,同时也是腾飞工匠的刘磊,在接受中国腾飞的内部机关刊物,《今日腾飞》的专访中所透露的。
  当时刘磊带领记者探访了位于浣城市中心的第二十三分厂的原厂旧址,面对着已经扩建成商业中心和居民区的旧址,刘磊回忆了当年庄建业带着他们做小人雪糕,并忽悠外地客商他们的小人雪糕获得亚太金奖的往事。
  《今日腾飞》的记者将这些当年创业的故事记录之后便问了一个问题:“咱们厂第一架飞机就是从这里出产的吧?我听老人说应该是一款航模模型。”
  刘磊则笑着摇摇头:“第一款机型可不是在这里。”
  “那是在哪里?”记者好奇的问。
  “我们家。”刘磊笑着回答。
  “你们家?”记者愈发的好奇。
  这个时候刘磊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个做工精致的漆木盒,然后打开露出里面一支做工略显粗糙,已经略带泛黄的竹蜻蜓,然后意味深长的对着记者说道:“当初庄总刚来二十三分厂,全厂上下加在一起就四台老式车床,可谓是一穷二白,至于宿舍、食堂这些配套就更不用说了,真真是要什么没什么,当时我们家离着厂里近,我哥,也就是航发公司副总经理刘丛当年是个下网捕鱼的好手,我奶奶烧菜也好吃,所以……”
  “刘主任等一下,您说航发厂的小刘总当年很会下网捕鱼?”
  记者口中的小刘总说的就是刘丛,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相较于已经退休的原航发厂总经理刘纯,那个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刘总。
  对此,刘磊笑了笑:“到时候你们去找他采访就知道了,当时的浣水河鱼虾很多,我哥经常能捞到四、五近的大鱼,庄总这个人什么都能将就,就是对吃的特别在意,我奶奶又是烧鱼的好手,所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庄总都是吃住在我们家……”
  说着,刘磊指了指盒子里的竹蜻蜓:“而这支竹蜻蜓就是他第一次来我们家时给我做的,当时我才十几岁,转眼快二十年了,我一直留在身边……”
  后面刘磊还说了很多,比如说庄建业对他的影响,二十三分厂的发展,自己考大学时的迷茫,毕业后拒绝外企高薪毅然回到腾飞系的决然,以及成为腾飞工匠的忐忑……
  这些访谈自然被《今日腾飞》悉数登载,不过在刘磊专访的文章后,《今日腾飞》的总编辑亲自执笔写了一篇《一支竹蜻蜓的起飞》的社评文章,直接将这支刘磊珍藏的竹蜻蜓当做中国腾飞第一款航空型号,赋予了远超本身的精神寄托。
  说实话,这其中不乏《今日腾飞》上下排庄建业马屁之嫌,但文章中所阐明的所谓“竹蜻蜓精神”却很好的体现了中国腾飞追求创新,以我为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内核。
  所以庄建业虽然对这里面的内容有些不适,但还是捏着鼻子认了,就这样竹蜻蜓的事就这么传遍了整个腾飞系。
  如今党高官林波在这种场合再次提到竹蜻蜓,虽然博得在场众人的会心一笑,但那个不知道这位林书记的用意。
  无人机这东西,从外部的硬件儿,到内部的运行软件,就好比是当年的竹蜻蜓,中国腾飞随便拿把刀就能削出来,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无论是王者归来,还是回马枪,绝对是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相较于此,民用客机方面中国腾飞可就没有这么随心所欲了,特别是90座以上的支线干线客机,除了运十的部分经验外,几乎是两眼一抹黑,与波音上马的波音787以及空客预计动工的A380相比相差至少25年。
  这还是中国腾飞这些年一直坚持不懈追赶的结果,还是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若是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的,回过头来再想追可能黄花菜都要凉透了。
  运十的惨痛教训就不说了,苏联解体后对俄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打击难道不明显吗?
  要知道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乃至中东欧的航空运输可都是苏联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天下,伊尔系列、图波列夫系列、雅科夫列夫系列并不比波音、麦道和空客差多少,但一场解体浩劫直接葬送了俄国的民航制造业。
  等着俄国在2000年前后回过味来,准备重整民航制造业时方才发现,除了空荡荡的厂房,从人才到设备,从材料到发动机几乎没有不缺。
  即便凑合着弄出一款大飞机,也没办法与波音和空客竞争,因为这两个巨头的民用客机已经开始使用复合材料,推力更大、油耗更小的新型发动机,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早就把俄国货远远甩在身后。
  就好比是俄国的拉达轿车和德国的大众甲壳虫,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连竞争都没得竞争。
  本来国内市场狭小,产品的品质又上不来,势必导致造一架亏一架,如此一来便导致俄国的民航制造业愈发的不景气,进而导致全面衰落。
  从基本面来讲,国内并不比俄国好到哪儿去,甚至在技术上还比不上俄国,毕竟人家祖上在这方面阔过,国内至今连100座以上的大飞机还没碰过。
  不过有一点俄国是比不了的,那就是国内的经济发展更快,民众的生活水平提升的迅速,进而促使国内拥有远比其他国家更大的发展潜力。
  不说别的,从1985年到2000年这15年的时间里,民航运输增长了整整23倍,飞机运营数量也从1985年的不到300架,发展到2000年的超过2000架。
  那可是整整两千架大型客机,除了空客就是波音,按照一架2亿美元的均价计算,2000架就是4000亿美元。
  换句话说,过去15年的时间,空客和波音一共卷走了超过4000亿美元的巨额收益。
  而未来的15年,随着国内的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个数值将至少翻三倍,那就是12000亿美元!
  几乎是无人机收益的十倍!
  是在无人机领域打转转,搏几个小钱儿,还是闷头继续拼一下,把国内愈发壮大的航空市场吞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多难的选择题。


第1392章 最懂中国腾飞的人
  更何况,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才技术远比中国腾飞要雄厚,供应链也更完整,所以只要他们下决心去搞,“鬼精灵”这样的四旋翼无人机对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毕竟此时的欧美虽然工业能力有所下降,产业逐渐空心化,但还没有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少有价值的独门门类欧美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
  所以即便消费级无人机未来的体量大,但因为门槛低,极有可能造成未来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所有人的收益下降。
  民用客机技术难度是大,但相应的门槛也高,只要完成突破即可形成垄断,正因为如此,中国腾飞不用调整什么策略,就按照之前制定的十年愿景目标去走,安安心心的把TRJ—900支线干线客机完成,届时依靠着国内旺盛的航空需求增量就能够把自己养活。
  届时别说中国腾飞还能有什么危机,其本身不成为别人的危机,就能让友商们烧高香了。
  今日与会的绝大多数都是从二十三分厂创业时期一路赶上了的牛人,自然是明白林书记的言外之意,自然是纷纷附和着点头。
  “那我们该怎么剥离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要知道如今中国腾飞情况不容乐观,如果不能用无人机业务换取足够的利益,我们会很吃亏的……”
  “是的,还有个关键问题就是舆论,之前我们在FCNB—2000大型客机上宣传的比较多,在军迷圈儿和航空圈儿的知名度比较高,甚至有人都将这款机型视为运十后国内民用航空工业的象征,这要是忽然迫于压力宣布终止,会不会引起舆论的反弹……”
  “说道舆论,消费级无人机同样也不小,都知道我们是靠无人机起家的,把起家的东西卖掉,在外人看来无异于是把传下来的祖产给变卖了,估计会有不少人戳我们的脊梁骨……”
  “在我看来,舆论到是小时,关键是依靠消费级无人机建立起来的国内产业链怎么办?他们可都指着我们活着呢,我们卖出去到简单,可他们的场地、设备和人工岂不是全打水漂?毕竟李斯特不会好心把所有供应链全部承接下来……”
  “没错,供应链是个大事儿,处理不好会出大问题,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家我们都没法交代……”
  ……
  既然已经达成基本的共识,那会议的议题便开始转向如何剥离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进而开始畅所欲言,罗列出一系列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包括且不限于对内的业务调整,项目组的和平与重组,出售转让的上级获批程序,供应链的调整和维护,舆论方面的导向和形象宣传……
  有些事情庄建业之前是想到的,但有些事情的确是忽略了,如今会上被人提出来,庄建业也是拿起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认真记下这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没办法,小有小的弊端,大有大的难处。
  当年的二十三分厂虽然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灰飞烟灭,但胜在船小好调头,只要瞧准实际,随时调整业务就有可能发展下去。
  而如今偌大的中国腾飞看似坚不可摧,但过于庞大的体量导致一点点的业务改变就会涉及到成千上万的饭碗。
  就说供应链的问题吧,国外的尚且不论,单就国内而言就有超过600家不同的企业参与到“鬼精灵”系列四旋翼无人机的生产之中。
  直接和间接参与的人数不下百万,中国腾飞把消费级无人机业务出售到是简单,可围绕这个业务上下游供应链上百万的嘴可怎么办?
  到时候都不用这些个企业家过来,就是当地政府因为就业压力都得跑到中国腾飞堵门,要知道现如今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不少中小国企关停转产,下岗潮已经在全国铺开,各地的就业、再就业压力空间巨大,这个时候中国腾飞来这么一出涉及百万人就业的大事儿,绝对是没事儿找抽。
  所以如何在剥离相关业务,还能够保证这一百万张嘴有饭吃也是中国腾飞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
  就在庄建业在星洲的中国腾飞总部跟领导班子一起商议着业务的调整和未来的经营策略时,位于日本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神户有马温泉内,李斯特一丝不挂的依偎在只有日本皇族和内阁大臣才能享用的金泉内,舒服的叹息一声,一旁服侍的日本美女赶紧把一个李斯特头上的白毛巾取下,换上一个温度刚刚好的。
  李斯特没说话,而是随意的摆了摆手,那位服侍的日本美女乖巧的鞠了个躬然后轻盈的退出这座金泉,这时候李斯特方才缓缓开口:“史德瑞,就在一个小时前我接到来自中国京城的电话,他们告诉我庄建业已经扛不住压力,准备剥离中国腾飞的核心业务以求自保,我估计他大概率会联系我,因为只有我才有能力吞下他的业务,你觉得我要他的那部分业务好?”
  “当然是消费级无人机业务……”
  说话间一个人影从李斯特对面的假山处闪出来,掀起一阵的水花,然后将蒙在脸上的毛巾扯下来露出一张独属于东方人的脸。
  如果是庄建业和林光华在此绝对能认得出来这位跟李斯特一个池子泡澡的家伙不是别人,正是已经被中国腾飞上上下下钉在耻辱柱上的石军。
  当然此时的石军早已经不用自己的中文名,获得美国主流界认可之后,石军也愈发的洋气了,以至于连名字都改成了凯尔特·珀尔·史德瑞这个英文名。
  而此刻缓缓走过来的史德瑞颇有见地的说道:“因为只有消费级无人机才是中国腾飞赖以生存的财源。”
  “那为什么不是民用航空制造业务?我的产业顾问说,中国腾飞在这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绩,若是能拿到手里无论是自己经营还是转卖给波音都能获得不菲的收益。”李斯特皱纹看向石军。
  “我冒昧的问一下,您的产业顾问懂中国腾飞嘛?懂中国航空工业吗?”石军在李斯特身旁坐下。
  李斯特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他们只是通过公开的资料分析的。”
  “所以都是一群纸上谈兵之辈……”说着,石军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但我不一样,我是真的懂,庄建业自称最懂航空航天界的人,而我凯尔特·珀尔·史德瑞,则是最懂中国腾飞的人!”


第1393章 世界第五大民用航空制造商
  李斯特听了石军的话,不禁微微一笑:“我当然知道你了解中国腾飞,不然我也不会聘请你为我的高级顾问了……”
  说着,李斯特将头上的毛巾拿下来,随意的丢在一旁的托盘上:“我早年对庄建业这个人还是很了解的,毕竟当年我和腾飞集团合作的那几年没少接触,可时过境迁,这么多年下来,我从航空创业公司转到了金融投资领域,而他则一步步将腾飞集团发展到了中国腾飞……
  都是商业精英,所以我很清楚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这些人也不得不做出改变,不然就会被淘汰,这么多年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所以我早年了解的情况不等于现在庄建业处事的方式,因此我找到了你,就是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说着李斯特抬眼看向了一旁的石军,那双亦如当年蔚蓝,锐利却已经布满些许沧桑的双眼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期盼。
  但实际上,李斯特心里对面前这个背叛了自己祖国,极力讨好美国主流社会的人渣鄙视的不行。
  可即便心里不屑于石军的为人,却又不得不以年薪100万美元聘请石军担任收购中国腾飞核心业务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