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6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与庄建业一番商谈后,随即便在中国腾飞下属的无人机业务板块内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
  然而同样是林光华不知道的是,莫德里奇回国后并没有把这件事向上汇报,原因很简单,因为俄国已经掌握了确切消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并没有在模块化无人机方面下多大力气,至于原因也很简单,相较于F—35这类复杂的航空项目,简单的无人机项目里的利润太低,让洛马觉得投入大笔资源不值得。
  但做不做是一回事儿,吹不吹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模块化无人机虽然利润低,但逼格高呀,对外一说,洛马很快就要掌握了一种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式装备,洛马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形象立刻就伟岸起来,无论是对外销售还是对内游说国会山,都能事半功倍。
  既然正主都不操心,莫德里奇这个外人又何必着急,非但如此反而还会嗤笑自己当初聆听演讲时震撼的表情,还是太年轻,不懂老美的套路深。
  结果,就在莫德里奇就快把这段七、八年前的记忆遗忘之际,小满却给他展示了当初那位美国专家设想出来的事物,你说他吃不吃惊,震不震撼?


第1523章 巡飞弹
  当然是吃惊的不得了;震撼的无以复加。
  没办法,人家当成牛皮吹的东西,某国不但当真的,而且还TM实现了,还有什么比这更魔幻的事情?
  以至于莫德里奇很想大声的吼上一句,拜托,开玩笑的事情何必当真?你当真了,让我们这些开玩笑的尴不尴尬!
  然而莫德里奇不知道的是,他这边一堆的槽要吐,那边正介绍YYDS—6模块化无人机的小满心里同样满腹牢骚。
  原因很简单,YYDS—6模块化无人机的正式名称中根本就没有无人机这三个字,而是被称作YYDS—6模块化巡飞弹。
  既然是弹,那就证明YYDS—6并不是一款提供侦察、保障通信的辅助类装备,而是一款具备极强打击能力的进攻性武器。
  也正是拥有进攻武器的属性,YYDS—6才更加接近当年美国专家在演讲中描述的那种颠覆战争规则的属性。
  实施也的确如此,因为在中国腾飞为蓝军部队合成营打造的进攻体系中,射程在300公里近程弹道导弹与射程50公里远程火炮之间的巨大火力空白是没有任何武器装备进行填补覆盖的。
  因此战时只能依靠空地协同,利用强—5G或FBC—1A这类对地攻击飞机,对这一空白区域实施不间断的火力突击。
  可问题是,目前陆军部队与空军部队的协同方面只停留在简单的地面呼叫,打击引导以及目标攻击的初级状态,距离美军那种随叫随到,发现即摧毁的高级阶段还差得很远。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来陆军和空军的装备体系还不完善,其次多军种的联合作战架构有待加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陆军和空军缺乏一种相互连接的介入断口,以实现两个军种在局部战场上信息方面的无障碍交流。
  没办法,谁让两个军种成立以来就是两套独立的作战体系,想要在既定的框架内打通两套作战体系的藩篱不但技术上困难重重,而且成本也十分巨大。
  因此就需要一个媒介将两大战术体系在局部战场上无缝对接。
  YYDS—6巡飞弹便是这样一个媒介。
  按照中国腾飞为蓝军合成营构建的作战体系,全营装备三型共64个巡飞弹,其中综合侦察型巡飞弹16个;通信保障型巡飞弹16个;火力打击型32个。
  得益于中国腾飞在半导体方面的快速进步,64个巡飞弹中都集成了陆军和空军的通讯协议,并通过中国腾飞开发的转换器,可以随时将两个军种的信息实现无缝连接,从而通过巡飞弹这个平台,传输给空军、或者陆军的作战平台。
  当然光有这一点还是无法实现巡飞弹的价值,于是中国腾飞在巡飞弹中应用了其在导航卫星当中应用的一项黑科技。
  那便是卫星星际间的激光通信系统。
  这套系统旨在降低导航卫星对地面系统的依赖,从而实现星际间的信息同享,进而实现全球导航的目的。
  经过天链系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及第一代导航卫星的实际应用,中国腾飞早已将这套技术发展成熟,并成功应用到了第二代导航卫星。
  以至于欧洲航天局为了迫使国内开放几个重要通信频段,禁止欧洲范围内的地面站对国内合作还没实施就完全破产。
  因为国内的第二代导航卫星根本就不需要国外的地面站支持,几颗导航卫星,加上相应的天链数据中继卫星,可以将全球的信号数据源源不断的传回国内。
  而这也令欧洲航天局很受伤,本以为抓到了国内第二代导航卫星的软肋,结果发现,居然是自己的“伽利略”导航卫星又TM落后了。
  而这项技术中国腾飞也没当成压箱底儿的法宝,全部投在航天领域,航空方面同样积极探索,YYDS—6巡飞弹便是最典型的一个。
  当然了,这也得益于中国腾飞在半导体方面的快速进步,若是没有90纳米的制成做基础,中国腾飞也不可能将相关的电路模组做得那么小巧且强大。
  基于此,这64个巡飞弹可就不是普通的单一装备了,而是一张由64个节点组成的空间网络笼罩在战场之上。
  直—15D“急先锋”直升机作为总服务器,统筹这64个节点进行侦查、通信、协调、指挥等一系列战役行动。
  而地面上的火炮、坦克、装甲车、工程车根据加装的终端设备实时的接收来自巡飞弹获得的目标参数、态势动态、毁伤效果等信息,从而快速调整作战力量,实现动态的战场灵活应变。
  与此同时加挂相应接收吊舱的作战飞机同样可以接收到巡飞弹传来的目标信息和战场动态,进而规划合理航线,配合地面部队对敌实施更有利打击。
  当然了,必要时YYDS—6巡飞弹自己也可以亲自上阵,毕竟那32个战斗型也不是吃素的,其中16个配有反辐射战斗部,16个装有末敏战斗部,可以对敌深远纵深的雷达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装甲突击力量实施精确打击。
  如此空地协同,在50公里到300公里的范围内既可以随时引导空军进行战场遮蔽,也可以利用巡飞弹进行精准的点穴攻击,再配合所形成的网络,令己方完全实现战场透明。
  即便使用的是二代装备,也可实现对装备大量三代武器的部队华丽逆袭,甚至直接按着脑袋使劲摩擦。
  正是有这样的杀手锏,小满在最初的计划时,打的可没有现在这么辛苦,炮兵还用转移两次阵地?
  两轮空袭,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炮兵就算不能全部报销,也剩不下什么东西。
  然而主导演习的俄国却在临战前取消了空军支援,理由是想打一场纯粹的地面战。
  没有空中支援就没有吧,反正手里的巡飞弹也不是吃素的,那就用精确的点穴战术对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指挥中心、雷达阵地、炮兵阵地来一场精准的斩首行动。
  然而这份修改后的计划提交上去又被主导演习的俄国给否了,理由是小型无人机的攻击效果有待考证,无法计入演习判定的毁伤效果。
  说人话就是,你用的巡飞弹我们老毛子不认!
  这就让小满郁闷了,本来30分钟就能解决的战斗硬是拖到了一个半小时才结束,合成营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打出来,小满想骂娘的心都有了!


第1524章 给对方上一课
  可骂娘也没办法,谁让演习的主导方是俄国而不是自己这边,以至于一场酣畅淋漓的现代化进攻战没打成,弄了个四不像,让小满觉得花了蓝军两年的采购经费装备起来的东西,没有用到刀刃上,遗憾的不得了。
  是的,YYDS—6巡飞弹的价格并不便宜,每架高达240万人民币,若是算上各类模块化组件,更是达到320万人民币每架。
  这个价钱都可以买一架小型固定翼飞机了。
  然而YYDS—6巡飞弹长不过1。5米,直径0。3米,翼展1。2米,总质量还不到300公斤。
  若非如此,合成营装备的直—15D直升机上也不可能如同声呐浮漂一样,在机体侧后方装了一部携带8个YYDS—6巡飞弹的发射器。
  不过贵有贵的道理,首先YYDS—6巡飞弹配备的是一台中国腾飞专门为其打造的一款WD—12ML型微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具有重量轻,功率大,燃油经济性好的特点。
  正是由于WD—12ML才能够在搭载不到60公斤燃料的情况下,实现4。5个小时的续航时间。
  其次,YYDS—6巡飞弹使用了一部分中国腾飞的雷达吸波材料,配合独特的菱形隐身气动布局,其隐身效果异常突出。
  不说其他的,刚刚结束的演习当中,合成营一共释放了24个YYDS—6巡飞弹巡航弹,结果一直处在警戒状态的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防空雷达却丝毫没有发现。
  得亏主导演习的俄方没有同意合成营使用进攻性巡航弹,否则开战第一时间,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防空部队就会变成聋子瞎子,然后合成营仅有的四架直—12武装型就会肆虐天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YYDS—6巡飞弹搭载的设备就摆在那里,就现阶段而言,成本相低都低不下来。
  所以当时蓝军采购时也是使出吃年的进而买了64架,加上相关零部件以及维护中心建设以及人员培训,一共2。5亿人民币。
  再加上采购直—15D和各类终端、软件、维护的11亿,13。5亿瞬间就没了。
  结果却是除了2架直升机和6辆YYDS—6巡飞弹发射车外,蓝军部队半点儿实质性的进项都没有。
  以至于不少过来调研、视察的首长都在质疑,两年,十多亿的经费蓝军都花在哪里了。
  火炮还是那个火炮,坦克依旧是那些坦克,甚至连步兵的钢盔还是90年代的那种老式的真钢盔,与已经在全军开始广泛配发的新式凯夫拉头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实在是看不出半点儿花了十多亿后所能展现的新锐气象。
  好在当时负责接待的郑权礼留了一手,没跟首长们说,这十多个亿仅仅装备了小满的合成营,蓝军旅其他三个营连个汤水都没分到,口袋就又比脸干净了。
  否则那些节约惯了的首长们保准会一边吐血,一边生撕了郑权礼。
  见过败家的,没见过这么败家,老子留你合用!
  所以无论是郑权礼还是小满都希望来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奈何国内的演习束缚太大,总要给红军面子,每每都是平局,如此一来连合成营三成的实力都没发挥出来。
  于是郑权礼就把目光投向国外,看看能不能在与外军的演习中亮一小手,就这样在郑权礼的争取下,合成营成为此次和平使命的参演部队,并在小满的力争下,将作战方案定为跟适合合成营发挥的新战法。
  当然了,作为后方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也是没办法,本来是打定主意打防守反击的,结果开打前主导演习的俄国居然不讲武德,为近卫第82机械化营加强了一个连的T—80主战坦克和两个排的2S19型152mm自行加榴炮。
  不然以近卫第82机械化营的编制,怎么可能在开打时具备超过机械化团的实力。
  对此,联合作战司令部不是没想俄方表示出抗议,结果俄方导演部却无耻的表示,国内同样可以增援,且数量不受限制。
  因为演习的一部分就是考验参演方远距离增援和兵力投送的能力。
  这一句话就把联合作战司令部憋了个半死。
  就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俄国手上拥有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上百架安124战略运输机,可以轻松运载两辆T—80主战坦克奔袭数千公里。
  国内呢?
  伊尔—76和运—18NB加在一起还不到80架,且每架飞机至多只能装载一辆96式主战坦克。
  若是换了火炮,伊尔—76因为机舱宽度和高度问题,还无法搭载,只能用运—18NB运输。
  想要快速运送与俄国同样数量的增援部队,至少要调用24架运—18NB运输机。
  然后问题就来了,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以往就没做过这么大规模的成建制装备的远程运输任务。
  如何集结部队,怎样快速装载,配套的补给和维护设备如何处理,相关的人员怎样安排,后勤的组织怎么落实……
  至于飞机往返航线的设置,相关机场的接应,机务保障条件能否保证等等实质性的内容还未考虑,就已经让联合作战司令部一个头两个大了。
  没办法,相较于俄国那种从苏联时代就已经具备的大规模快速航空投送兵力兵器的实战能力,国内这方面短板不是一般的大。
  特别是在紧急时刻,无地面引导,无管制导航,无气象条件信息的复杂环境下快速兵力投送任务,国内简直就是一张白纸。
  而这也令国内部队被好好的上了一课,那就是光有装备不行,还得有相应的训练;光运输机部队训练也不行,还得与其他军兵种联合起来,做到随时随地一声令下,运输机队便可完成高强度兵力、兵器的快速投送任务。
  不过课是上了,演习该打还得打,总不能让老毛子占了便宜,哪怕打不赢也得让对方崩掉几个呀,不然联合作战司令部的面子往哪儿搁。
  不然他们找庄建业过来干嘛,就是为了心中有数,看看小满的高技术战法能不能给老毛子反过来也上一课。
  你们临战增兵,美其名曰检验快速兵力投送;那我们就发挥技术优势,让你们瞧瞧什么叫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第1525章 我教你呀
  而其中感受最直接的便是莫德里奇上校。
  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近卫第82机械化营竟然被实力不如自己的合成营给打爆,明面上看是合成营的战术战法更高一筹。
  实际上两者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代差。
  这就好比一直装备大刀长矛的万人队,去攻击配备重机枪和各类自动化武器的步兵团一样,根本就不是人数上的问题,而是技术上的降维打击。
  正因为如此,莫德里奇在参观完合成营后,第一时间便形成了战役总结报告,里面详细的记述了合成营经过信息化改造后明显的战斗力增幅,尤其提到了YYDS—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