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沿岸的所有港口在战争结束前将会由协约国占领。
协约国明显低估了英国人抵抗的决心,正如李海顿甩预料的那样,英国政府拒绝了德国提出的和平建议,决定继续与协约国集团单独作战。
恼羞成怒之下,德皇下令航空兵部队开始对英国城市实施轰炸,并要求加快国内海军和航空兵的建设速度,以期全面打败英国皇家海军。未完待续。。
83、出航
德国,吕贝克,北海造船厂。
这座德国最大的造船厂船台在开战后显得格外忙碌,这里不仅建造了德国海军历史上最大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三号舰,“彼得施特拉塞尔”号航空母舰,还且还承接了为中国海军建造一艘航空母舰和两艘排水量13000吨的大型防空巡洋舰的订单,同时还为德国海军建造着两艘大型燃料补给舰和一艘大型登陆舰等十几艘舰船。
现在船厂的船台上又开始在为德国海军最新建造的两艘排水量超过40000吨的航空母舰在铺设龙骨。由于德国海军开始奥匈海军进行舰船的标准化和批量制造,加之采用了分段建造模式,缩短了船台建造周期,使得舰船的建造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战前,象“齐柏林”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花费了近三年的时间,而采用新的建造标准和工艺后,为中国海军所建造的“广西”号航空母舰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就已经建成开始准备进行海试了。
在灼热的阳光下,萨师俊少将带领全舰的官兵在甲板上列队,码头上进行了简短了入役仪式,德国海军副总司令古京上将参加了中国新锐航母的入役仪式。与中舰同时举行入役仪式的还有德国海军的“彼得施特拉塞尔”号航空母舰。
在简短的入役仪式后,两艘航空母舰在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驶入波罗的海,开始了在完成海试后的第一次出海训练。
中国海军在全面战争爆发前派出了10000多人在欧洲进行演习和训练,由于这批新的造舰订单,又从在欧洲的50多万侨民中招募了近7000人加入到海军之中。现在,正在欧洲进行训练和演习的中国海军官兵就有两万多人。这倒为中国海军的建设提供了足够的兵源。
“广西”号和“彼得施特拉塞尔”号都属于“齐柏林”级航空母舰,标准的人员编制为2869人,但目前并没有满编,主要是航空部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完成了陆地上的舰上起落训练,所以现在编制为1250人的航空联队只有900多人在舰上。而且也只携带了35架各型舰载机。
由于梅塞斯密特公司bf109战斗机产量无法满足陆军的需求,德国海军转而选择了福克沃尔夫公司最新研制的fw190战斗机作为舰载战斗机。由于最初订购的梅塞德斯和容克斯公司生产的液冷发动机无法到货,fw190战斗机采用了一具1600马力的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生产的bw801c新型14缸星形气冷发动机,所以机头看起来较为粗大。由于气冷发动机相对于液冷发动机结构简单,更容易维护,反而更适应海军方面对舰载机性能的要求,于是fw190就成了德国海军指定的舰载战斗机。
到中午时分,整个编队在库比茨湾北部与正在这里进行海上训练的两艘中国巡洋舰“岳飞”号和“李广”号会合,另外还有德国海军刚刚服役的“舍尔海军元帅”号和“兴登堡元帅”号两艘新锐战列舰。“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以及由6艘轻型军舰所组成的护卫编队,如此庞大的规模让萨师俊看着都眼红。
萨师俊此前已经得知了德国海军部所制订的联合训练计划,这支庞大的编队将会深入波的尼亚湾进行一次长途的海上训练和测试,主要是检验军舰的长途航行性能,另外就是对舰员进行一次为期半个月的高强度训练。
德国海军所装备的“德意志”级超级战列舰在外表上看起来要比两艘航母要威武雄壮得多,四座粗壮的炮塔和十门410毫米主要更是散发着难以掩饰的冲天杀气,军舰上更是如同刺猬一样林立着16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和将近140多门各种口径的防空火炮,使之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大杀器之一。
萨师俊和部
分中国海军将领们应邀到“兴登堡元帅”号上进行了参观
站在“兴登堡”号高大的舰桥上。仔细地审视着这艘体型庞大,霸气十足的巨舰大炮时代的颠峰杰作。萨师俊不禁心生感慨,中国海军恐怕永远也没有机会在拥有这样一艘时代的杰作了。
并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战列舰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德国海军已经开始把两艘排水量为55000吨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这也是大势所趋,即使是“广西”号在面对这么一艘重型战列舰时。萨师俊也有自信在二百海里之外打它打和落荒而逃,甚至有可能把它击沉。
过去的王者已经没落,荣光不再。
当然,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一艘航空母舰与这么一艘在海上活动的着的重型战列舰对敌人所赶到的威慑效果相比。仍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传统的思维效果。
德国继续建造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选择,更多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
舰队航行在波罗的海的海面上,实际上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它们的力量,本身就很弱小的苏俄海军在战争开始后就被严密地封锁在了芬兰湾之内,只是偶尔会有一、两艘潜艇会冒险穿过德国海军布置的封锁线,潜入到波罗的海活动一下,兴起点小的风浪。而英国舰船和潜艇在德国占领挪威之后,就彻底在波罗的海绝迹,根本见不到任何踪影。
“广西”号和“彼得施特拉塞尔”号下午进行了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训练,起飞的时候都还算顺利,但在降落时就搞得乱七八糟,洋相百出。飞行员们在降落在甲板后总是急于刹车,机身歪歪扭扭,看着都让人心惊胆战。有一架飞机直接发生了侧滑,一头撞在了舰桥上,左翼撞得粉碎。另外还有两架飞机因为停车过急,拿了大顶,螺旋桨全部损坏。
这让一直站在舰桥上观看训练的萨师俊直皱眉头,这样一支航空兵部队,如果真要拉到了海上,基本上也只有挨打的份儿。还好,德国人的情况也比他这好不到哪去,一下午的训练也损坏了两架飞机。
大家难兄难弟,这下谁也看不成对方的笑话。未完待续。。
84、训练
夏日的接近北极地带的波的尼亚湾并不让人感觉十分炎热,反而在晚上还带着一丝寒意。经过十来天紧张的海上训练,飞行员们在航空母舰上的起降明显熟练了很多,这主要是要克服一些紧张的心理障碍,飞机需要在本身就不大的飞行甲板上开辟出来长度仅在70米左右的降落区快速完成着舰的全部过程,本身就很紧张。
舰队在完成了波的尼亚湾的航行训练科目之后,又返回到东普鲁士准备进行一次实弹打靶,以检验近期的训练成果。
在训练快要结束之前,整个舰队进行了一轮对舰攻击和防空对抗演练,对抗训练在靠近里加湾的萨雷马岛西侧进行。里加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落入到德意志帝国手中,根据苏德签订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立陶宛和大半个拉脱维亚都被割让给了德国,随即在战后的内战中,在德国人的支持下,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又脱离俄国,取得了独立。
在战争爆发后,德军随即进入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保卫”这两个国家不会遭受侵略。很奇怪,已经宣战的苏德却一直没在东普鲁士一线开战,苏德之间默契地在双方边境地带保持着互不侵犯的状态,战争只局限于乌克兰境内。
苏俄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而德国人显然没有灭亡他们的意图,双方很默契地在进行一场“有限的战争”。
从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以小队阵形,分成四架一组,不断地从高、中、低空对以战列舰为主组成的编队实施“空袭”,而战列舰编队中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则摆开防空阵形,进行舰队防空演习。
由德国海军司令部训练局高级军官和舰队参谋军官组成的评判团则会对演练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在对抗演练中暴露出航空舰队在攻击中配合不够默契,无法保持队形的毛病。而战列舰编队则存在防空火炮,特别是127毫米和105毫米大口径防空火力反应迟缓,操作不够熟练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无法一躇而就,只能留待今后的训练中慢慢解决。
在对抗训练的最后,进行了一次实战打靶。
东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派出了几艘拖曳着靶船的鱼雷艇,几架拖着红色靶筒的运输机。航空舰队先进行了投弹训练。那些战机携带着训练用的里面装满沙子或是煤灰的训练弹朝着靶船一次次扔了下去,命中的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还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随后战列舰队开始了实弹射击,军舰的炮塔在隆隆不断地声响中喷出大团的白烟和火光,整个军舰震得摇摇晃晃,在海面上颠簸不止。
海面上炮声隆隆,看得令人咋舌不已。
站在“广西”号舰桥上观看射击训练的萨师俊不禁感叹一流的海军真的是用钱砸出来的,一发410毫米高爆弹的价格正好是他这个海军少将一年的薪水,即使是用训练弹。炮口一闪,他一个月的工资也就瞬间烧没了。
没有足够的工业水平和财力,海军这东西不是随便一个国家就能玩得起的。平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在战场上这些水兵们又怎么能够打得准,打得狠
在结束了对抗训练之后,舰队进入梅梅尔港略事休整,就开始返航。8月3日,整个舰队列成长队。战旗飘扬,在波罗的海示威性地返回到了德国。
“广西”号和“钦州”号、“桂林”号巡洋舰又重新回到北海造船厂。进行最后的调试和设备装配,这需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此后,就会先跟随德国舰队正式开始了它的战争征程。
萨师俊现在老是在想着如何能够尽快地回到国内,但从波罗的海到钦洲湾,整整有一万多海里。期间还有英国和日本海军设立的重重封锁,又何谈容易。
带着郁闷的心情,他应韩玉衡的邀请,到吕贝克的弗兰德造船厂去参观中国海军新订购的潜艇入役仪式。
从波罗的海吹来的潮湿海风让人感觉分外清爽,萨师俊在韩玉衡的陪同下。参观了船厂的潜艇生产线。德国加快了潜艇的建造速度,萨师俊在船厂干船坞的船台上看到一长排六艘潜艇正在同时施工。船台四周弥漫着浓重的机油气味,头顶上重型起重机的缓慢地滑动,把一节节重达数百吨的分段吊进船台,进行合拢。
火花飞溅,一群群戴着护目镜,顶着硬壳帽,身穿满是油污的工人们正站在脚手架或是艇身上把这一段段已经完成的艇身焊接到一起。船台上用圆木支撑着已经完成了大半的船体,很快它们就会下水。
汽车在舾装码头停了下来,那里已经停了一长排已经完成舾装,涂成了黑色的潜艇。足足有10艘最新式远洋攻击型潜艇,其中的四艘是属于已经准备入役,为中国建造的潜艇。担任中国潜艇建造总监的王致光上校正和一些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交接前最后的验收工作。
四艘中国潜艇排成一排系泊在码头上,用一道用缆绳作成的浮桥把甲板连在了一起,萨师俊、韩玉衡在担任潜艇建造工程师的王荣宾少校和艇长朱藻文上尉的陪同下,通过摇摇晃晃的浮桥,来到“1018”号潜艇的甲板上。
在德国训练的中国水兵们已经接管了这几艘潜艇,正在进行一些清洁工作,看到几个人上来,连忙立正敬礼。
王荣宾少校边走边向几位长官介绍着一些潜艇的情况。
“1018”号艇属于德国海军最新研制的7d40型远洋攻击潜艇,标准排水量在水上为1680吨,水下排水量近1900吨。动力为两台5600马力的an式柴油机,潜艇动力为两台1200马力电动机,由于装备了水下通气管,此型潜艇在潜望镜深度航行时,能够达到超过20节的最高航速。
7d40型远洋攻击潜艇取消了甲板炮,只在舰桥上装备了一门37毫米高射炮和一门双联装20毫米向射炮,另外在甲板上安装了两具可收放的6管210毫米火箭发射器。这是根据中国工程师林惠平的建议研制的,军工出身的林惠平曾在奥匈斯柯达兵工厂学习过火箭炮制造技术,在担任潜艇建造的武器监造后,曾向德方能否把威力强大,但重量却不大的火箭发射器安装到潜艇上的设想。
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德国同行的重视,经过设计师们的努力,在潜艇前后甲板上各安装了一具可用支架收放旋转的箱型6管210毫米火箭发射器。海军装装备的火箭炮与陆军的短管火箭炮不同,为了增加射程,重新研制了长程火箭发动机,这样射程比陆军火箭炮增加了一倍,达到了近18公里。
这样,潜艇除了鱼雷之外,也具有了一定的对舰,特别是对陆地港口的攻击能力。
为此,林惠平获得了一枚德国政府颁发的蓝马克斯一级服务勋章。未完待续。。
85、直布罗陀一
1940年的秋天对英国人而言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德国开始了对英国的持续轰炸,在海上,德国舰队以挪威为基地,不时窜入北大西洋之中,去袭击英国的运输船队。这让英国的物资供应时断时续,经常陷入停顿。
由于美国的支持,在得到了数千架美制战斗机的援助后,英国人顶住了德国对英国本土的大规模轰炸,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在英国飞机的威胁下,德国舰队在英国海岸附近的活动也收敛了许多。
在战略上全面采取守势的大英帝国已经无力照顾它遍布世界的殖民地,德奥联军趁机占领了南非全境,开始向西非海岸进军。
历史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分叉,英国把英属马来亚的殖民地以“租借”的形势交由美国托管,以在美国换取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