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珂也没好到哪儿去,脸色苍白的出气多进气少,叉着腰站在山顶,转头问道:周哥,这快说吧,方案一在哪儿取的点?
好像只要周五一指出了选点,任务就算完成,她马上可以顺山而下,回家躺平了。
周五一拎着测距仪,走了几步,指了指斜下方一个平坦坡度。
那里竟然还插着一面小红旗。
看到旗子没有?他手指一划,笔直示意对面的山坳,到对面,还有一面。
鲜艳的小红旗,成为了测量员留给设计师的标识。
可惜除了标识,乌雀山再没有留下更多的痕迹。
适应了山顶的冷空气,律风很快开始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实地勘察。
他放下背包,拿出了单反,拍摄下了方案一的落点位置,更多的焦点,对准了整座乌雀山。
一座桥梁的一个方案,就有两个山峰的选择。
他们花了两小时登山,待会还要下山,再去对面登一次顶峰,才算考察完方案一的选点。
看起来充足的时间,花费在路上过多,所以律风始终忙碌于记录乌雀山的实景。
周五一架起了测距仪,随时可以帮忙测量律风想要的数据。
可他看到律风用单反拍摄了乌雀山之后,又拿出了速写本,站在相同的位置,用手上的笔,重新绘制起乌雀山来。
他落笔极快,几个来回,就勾勒出乌雀山的走势。
周五一觉得奇怪,他很少见到拍过照的人,还要再画一次素描的。
然而,他从吴院那里听说过律风的事情。
年轻,但是才华横溢。
只不过是学习了曲水湾大桥,就能完成三角钢型支撑的应用,设计出一座新的越江桥来。
于是,律风在周五一眼里,显得格外不同。
别人做了重复工作,他一定会笑着说傻。
换到律风身上,成为了独特的设计习惯,一定是律风设计出越江桥的制胜技巧。
周五一在旁边架起测距仪,测量数据。
等到律风停笔,他才充满期待的问道:有新的解决办法了吗?
简单的问题,包含了各种复杂的情绪。
负责乌雀山测量项目开始,几乎每一年、每一次设计到场,他都会问相同的问题。
律风读得懂他的神情。
乌雀山大桥在他们心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是一个满怀赤诚的希望。
希望长达十二年的项目,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希望这座横亘在藏区门前的大山,拥有一道通途捷径。
暂时没有。律风勾起温和笑意,不过,一定会有的。
他们花了整整一天上山下山,才走完了方案一两个落位点。
周五一开车回到丹拉县小旅馆的时候,天早就黑了,县城里亮起了橘黄明亮的路灯,照亮了唯一的主街道。
他们四人都住在旅馆里,一人一间,同吃同住。
临别了,周五一叮嘱道:今天早点休息,明天去方案二的选点会更远一点。
钱旭阳脸色煞白,问:又要爬这么久的山?
周五一哈哈大笑,你要是爬不动了,明天不来也可以啊。
钱旭阳撇撇嘴,没说话,拖着背包就回了房间。
周五一见状,跟律风、钟珂挥挥手,也往自己房间走。
律风关上房门,将背包里的相机拿出来充电。
他将速写本放在床上,准备洗完澡继续战斗。
偏远山区小旅馆,水温不高。
律风快速洗完,擦干头发,裹着被子拿起速写本,一页一页回顾方案一的困境。
透过文字和建模看到的方案,与他实地勘察的感受截然不同。
在设计院里,律风仅仅觉得方案一难度大,具有挑战性。
等他亲自走了八小时泥土山路,才对资料里吊装、运输困难描述出的挑战性,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
方案一的乌雀山大桥,桥面与谷底落差高达607。9米。
在这里建桥,首先要解决山下到山上的高速问题。
否则,连钢材水泥都运不上来,更不用谈什么吊装了。
建桥难,建高速也不轻松。
按照周五一的说法,要在方案一选点附近建成直通高速,坡度和曲度又会成为道路分院的重大设计难题。
一个方案,两头突破,国院道桥两兄弟,谁也别想跑。
律风笑着抱起速写本,仔细写上自己今天勘察得出的结论。
安静的室内,只有笔尖摩擦纸页的轻响。
虽然身体疲惫,但是挡不住精神激动。
他随手画了一座穿过云雾的大桥草图,正准备在桥头位置描上了今天见到的测量小红旗。
枕头边手机又震动起来。
律风拿过手机一看,熟悉的陌生号码。
依然是殷以乔。
犹豫半晌,律风还是接了。
电话刚接通,殷以乔温柔的声音,平静问道:你在哪儿?我好像到乌雀山了。
律风手一抖,差点怀疑自己听错!
设计院离乌雀山这么远,他亲身经历了高铁、大巴、小面包,深知路途有多辛苦。
殷以乔怎么可能来?
律风整个人撑起来,紧张求证,师兄,你在和我开玩笑吧?
殷以乔笑着说道:我早上刚从今澄市导航过来,哪里和你开玩笑了。
他说得轻松。
律风头都要炸了。
当初吴院就是说派车送他们过来可他一查路程,开车接近12个小时,才选择了自己乘坐高铁、换来换去的快速方案。
殷以乔不仅来了,还是开车来了的,这么长的时间,律风一算就知道
早上他挂断电话没多久,殷以乔就出发了!
律风被殷以乔的行动力惊得无话可说。
然而,还有更大的惊吓等着他。
殷以乔闲聊般说道:只不过,我的导航不怎么好用,刚刚跟我说已到达目的地,结果周围一片漆黑,连个村镇、农庄都没有。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乌雀山。
律风心脏剧烈跳动,慌忙问道:你迷路了?!
嗯,好像是迷路了。
语气端庄,丝毫不慌。
说得平静无波,仿佛只是走错了一个下岔路口似的不用在意!
律风心里的担忧急切,远超过他之前所有期期艾艾。
他知道殷以乔快五年没回来过,怎么一回来就驱车12小时,在山里迷路找不到方向了。
你在高速还是乡道?开的水泥路还是泥土路?
刚问完,他忽然想起殷以乔说周围漆黑一片。
律风顿时慌了,脑海里浮现出吴老师车祸的事情。
如果殷以乔为了他来到乌雀山出了什么意外,他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师兄,你赶快报警,打110叫警察去接你。
他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有困难找警察。
殷以乔却并不赞同这个建议,可是我报警,也说不清楚具体的位置。
你把定位发给我!我来说!律风恨不得能够飞去现场和殷以乔坐在同一辆车上,你加我微信,就是这个手机号。不对,你有微信吗?
当然有。
说完,他们的电话结束,律风的微信响了起来。
他迅速通过好友,在聊天框里才发现殷以乔头像是什么。
那是他那栋图书馆的毕业设计。
安宁得像一片落在草丛的树叶,拥有温柔的曲线和澄澈的落地窗。
殷以乔选取了最好的角度,将它框进了狭窄的方格里。
一时之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律风的焦急里夹杂了更多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甚至后悔早上匆忙挂断了殷以乔的电话。
如果他能跟殷以乔好好沟通,也许就不会是现在这样,捧着手机无能为力地等待一个定位,帮殷以乔报警。
然而,微信里发过来的不是定位。
而是视频通话。
律风想也没想就接了,手机屏幕很快显示出画面。
车厢暖光柔和的洒下来,久违的殷以乔坐在驾驶席,温柔凝视着镜头,依然是律风记忆中俊朗从容的模样。
他勾起笑意,眼神欣然说道:这样也算是和你见面了,小风。
我不需要警察,我只需要你的定位。
第12章
律风没有办法说不。
视频里的殷以乔神情悠闲,眉目带笑,平静的等待他回应。
好像他才是那个迷路的人,急切得不能自已。
律风叹息一声,缩小视频框,发送了定位。
再点开画面,就见殷以乔修长的手指在镜头前划过,专注地查看定位信息。
他家师兄无论什么境地,都保持着优雅从容。
这下想逃避都没办法了,再扭扭捏捏的简直不是个男人。
律风自嘲地放开手机,翻身下床,准备穿上衣服去接人。
忽然,殷以乔说:你发来的定位好像有问题。
嗯?律风卫衣套了一半,赶紧回到手机前,什么问题?
殷以乔视线瞥过他,没有回答,反而说:你在哪个地方,我直接搜。
律风顾不上穿衣服了,捧着手机说:丹拉县。丹顶鹤的丹,拉扯的拉。离乌雀山最近的一个县城。
他描述十分清楚,但仍是不放心,你用的车子里的导航?镜头转一下,我看着你选目的地。
殷以乔轻笑一声,伸手取出手机。
清晰的镜头拍摄出越野车内置的导航界面,丹拉县已经被殷以乔选好了。
很快,殷以乔所在的位置和丹拉县连接起来,大约十几分钟的路程,并不算远。
太好了。律风轻松许多,终于重拾对国内导航的信息,可能你定位在乌雀山,它直接把你送到山脚下了。丹拉县很小,你的车开进来我就能看见你,我在街口等你。
等等。殷以乔将手机放回支架,还早,你等我到了再出来。
他余光瞥向镜头,快回床上裹着,夜里冷。
说完,他点燃引擎,专注于前方的行驶。
大晚上闹这么一出,律风刻意疏离的态度荡然无存。
他顺从握着手机,重新爬回床上裹起来。
小旅馆没有空调,只有床上的电热毯带着热意。
律风将手机夹在速写本里,却没法集中精力去研究乌雀山大桥地形,耳边尽是车厢内浅浅的轻音乐声响,还有夜间行车轻微的轰鸣。
眼里也只有殷以乔。
熟悉的眉眼,在暖光里一如既往的深邃,冷硬的脸庞隐约透着温柔。
即使长途开车,他的短发仍旧一丝不乱,那双骨节分明的白皙手指悠闲握着方向盘,胸有成竹地控制着牵进的方向。
律风忍不住问:师兄你为什么回来?
早该问出的问题,延迟了两天才说出口。
殷以乔没有看他,却勾起浅淡笑意,因为我在事务所看到了一座绝无仅有的山水建筑,所以特地趁着休假,回来看看那位优秀建筑师,还有他热爱的山水。
只是我没想到,差点啊,无功而返。
师兄的戏谑,戳得律风无比心虚,你怎么知道是我做的?
殷以乔了然道:你读书的时候,就喜欢研究中国古建筑,做的设计大部分都是《山水逍遥》的风格,而且
他顿了顿,你不是在建模上留了签名吗。
律风愣着眨眼,他《山水逍遥》的建模没做过什么特殊处理,视频上传用的是网络马甲,又没跟别人说过归去来兮是自己,并不能立刻理解殷以乔的意思。
签名?什么签名?
殷以乔无奈挑眉,你的雕羽纹理,小风。这可是你一根一根羽毛画出来,亲自设计的。
他们这样做建筑设计的人,经常会在软件里调试、创建适合建筑的纹理贴片或者笔刷。
律风读书的时候,沉迷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物上的雕花印刻,尝试做了许多羽毛、树叶、砂石、织物的纹理,试图在建筑物外表上,进行传统自然与现代结合,创造出更加舒适的视觉效果。
律风惯用的纹理有数十种。
他自己都不记得贴在《山水逍遥》上的雕羽纹理有这么容易辨认。
殷以乔却说得非常肯定。
你在英国学建筑设计,吃了这么多苦,我以为你绝情到说放弃就能放弃幸好,我看到了《山水逍遥》。
也许是选对了话题,殷以乔的语气透着愉快,怀念地说道,你的天赋在那里,你也没有浪费它。
这话说得律风沉默。
他做《山水逍遥》,完全是沉闷生活里的一点调剂,却没想到成为了殷以乔回国找他的契机。
殷以乔声音更低了一些,轻声说道:只不过,我希望下次,我能成为第一个看到你的设计的人。
律风闻言,暗自挪开视线,如果不是视频通话,他可能会将头埋进被子里,无颜面对殷以乔的期待。
第15章
师兄越是温柔,越显得他逃避怯懦。
律风没法肯定的给他回答。
在见到乌雀山连绵千里的山脉,堆积一室的资料和十二年来桥梁建设者的付出之后,他可能很久很久,都没空去打理心中的世外桃源。
律风皱着眉,几次张口,都说不出我只是做着玩以后都没空做了之类的话。
殷以乔也不急,勾着笑意,顺着回国的话题,聊起他这两天的见闻。
我以为你设计的越江桥,怎么也会亲眼看着它动工。所以你不肯陪我吃宵夜,我就约了全心建筑设计公司聚餐,想见你一面。结果,你的好兄弟告诉我,你成了国家设计院的桥梁设计师,飞黄腾达、前途无量,会在中国大地上建起比越江桥更出色、更宏伟的大桥,全世界都会知道你的名字。
他说着说着,畅快的笑起来。
小风,林小老板一口一个风哥,说得那么认真,我像在听他讲一个陌生高傲的设计师,而不是我熟悉的师弟。
所以,我就更想见你了。
律风哑口无言。
林一齐的吹嘘能力他是亲自体会过的,别说林一齐吹的人殷以乔不认识,他也不认识!
你不要信林一齐的胡言乱语。
律风强烈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