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媒体对殷以乔设计的夸赞,网友对立安港博物馆的惊诧,都敲击着律风的心头。

    他略微升起一种慌张,重新点开聊天记录,试图在每日例行对话里,找出自己遗漏的信息。

    然而,没有。

    殷以乔的文字消息、语音消息,都在平静的讲述所见所闻。

    商业街的材料不太适合夏天,容易反光,我得考虑换换。

    跨海大桥又登上了英国建筑师杂志,好多前同事都给我发来消息。

    爷爷的《舰归航》已经建起了雏形,等空了我去趟宝岛,给你拍点儿视频。

    平静温和,根本没有提到博物馆建成、验收开放的事情。

    律风唉声叹息,犹豫许久,拨出了殷以乔的电话。

    他在金屿人工岛耗费了近一个半月时间,还是第一次,主动联系殷以乔。

    等候的提示音,只响了两次,殷以乔便接了起来。

    熟悉的腔调温柔笑道:你忙完了?

    似乎一直在等待律风的主动联系。

    律风的感冒症状刚好,忽然眼眶晕染出热气。

    嗯。他压抑住叹息,真诚说道,师兄,恭喜你的博物馆验收成功。

    迟来的恭喜,没有等来埋怨,只等来一声笑。

    我还以为,得等到你回了立安港,才会知道灯塔已经亮起来了。

    他想象过那副惊喜的画面。

    律风乘船而归,最好是在夜晚,这样那艘承载着他牵挂的工程作业船,就能在灯塔彻夜不息的引航灯光下,缓缓靠岸。

    然而,他就能听到律风发自内心的赞美与感慨。

    殷以乔总是如斯温柔,甚至在通话里遗憾地转述了他的想象。

    律风抬手揉了揉眼睛,心里升起难过,自责得无言以对。

    可惜,不是你先回来,而是我要先来人工岛见你了。殷以乔的语气并不遗憾,藏着轻笑。

    律风回过神,问道:瞿工已经告诉你了?

    嗯。他明天下午出发,大概晚上我就能到金屿。

    跨海大桥还没通行,往来人工岛与立安港,仍是依靠着海上船舶。

    瞿飞回立安港,不仅是接人,还要负责请示报备、交资料、签合同。

    直到暮色降临,那艘大白天出发的航船,才悠悠地顺着洋流登上金屿人工岛。

    律风收到消息,克制不住迈步的速度,几乎小跑到了港口。

    远远就见到了熟悉身影,拖着轻便的行李箱,踏上栈桥。

    师兄。律风连喊出声的话,都带着愧疚。

    可殷以乔视线了然,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算是回应。

    殷以乔道:瞿工,我今晚先休息,明天一早去审图。

    成。瞿飞答应得爽快。

    反正人工岛的审图快慢,跟跨海大桥没关系,他们桥照建不误,人工岛沿边设计有问题,那就是二建的设计师继续秃头。

    不过,他补充道:你们两个晚上不要聊通宵啊。律风明天还要跟我师父去看桥的。

    毕竟他跟易兴邦学长学弟友情前车之鉴,吹几瓶啤酒喝到天亮都是常有的事情。

    于是,他特地叮嘱,两师兄弟不能耽误明早工作,格外纯洁地放走了他俩。

    两人带着行李,一路沉默地走到宿舍。

    殷以乔安排的是单间,但是完全不妨碍他走进律风的宿舍,放下行李箱。

    关上门有了私密空间,律风才觉得压力山大。

    他有很多话想说,又因为殷以乔凝视他的专注视线,哽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这时候好像道歉不对,好像闲聊也不对。

    直到殷以乔伸手,抓了抓律风被风吹乱的短发,叹息一声,才算是打破了宁静。

    你在岛上感冒了,还烧到38。2度?

    如果不是瞿工告诉我,你是不是想当作没有病过?

    律风忽然响起瞿飞大声嚷嚷的那通电话,恐怕不是瞿飞努力劝说,师兄说不定会自己驾船来金屿。

    他后背烧灼般涌上热汗,赶紧回答道:我已经好了。小病,没那么夸张!

    可惜,他的解释没能让殷以乔释怀,反而愁容更重。

    小风,我总不能回了中国,还像在英国一样离你那么远。

    殷以乔说得恳切,带着纵容和无奈。

    律风再也忍不住心中涌上来的悲切,好像生病积累的一切病痛,扩散至五脏六腑,病入膏肓。

    他不想丢脸地落泪,于是伸手抱住了殷以乔。

    师兄身上有海风残存的冰凉,可身体那么温暖,氤氲着他的眼帘。

    师兄,因为我不能跟你说。

    他声音闷闷的藏在殷以乔肩膀,脸颊紧贴着殷以乔脖颈热度。

    如果我告诉你了,我一定会在你的担心关怀里变得软弱。

    只想不顾一切回到你身边。

    第67章

    律风的声音低沉得像呢喃。

    殷以乔却听得清楚。

    人工岛的宿舍隔音没有那么好; 他仍能听到不远处海浪拍击岛屿的哗啦声,还有胸腔传来的沉稳心跳。

    他始终清楚律风的追求。

    更清楚律风没有那么坚强。

    一个人毕生精力只能做好一件事情,两个人在一起; 总会有一方妥协和退让。

    律风这样稍稍试探被抓包都会声明彻底退出的家伙,跑路做得比谁都干净利落。

    他的退让; 必定是彻底放弃; 半点不挣扎。

    殷以乔舍不得。

    嗯; 我知道。殷以乔轻轻吻过他的鬓角,所以礼尚往来; 我也不想告诉你博物馆灯塔揭牌的消息。

    律风困惑无比。

    只听到耳边轻笑。

    免得你后悔懊恼; 不顾一切地放下工作,带病回来。

    有时候; 两个人想法一致。

    只不过,往往是殷以乔在纵容。

    律风的愧疚没有因为师兄的话减轻; 反而变得更重。

    幸好,殷以乔总有许多办法; 让他忘记愧疚。

    有殷以乔的夜晚; 连温度骤降的金屿宿舍都变得温暖。

    律风仿佛浸润在温泉水里,彻夜感受着久违的灼热。

    第二天一早; 生物钟没能唤醒律风。

    是殷以乔吻醒的他。

    七点了。师兄的声音温柔地催促,今天你还要和翁总工去看桥。

    瞿飞昨晚叮嘱的话; 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真正的成年人就算放纵自我; 早上也得认认真真完成工作。

    律风穿着T恤牛仔裤; 拿着笔和速写本按时到岗。

    而殷以乔穿着短袖衬衫西裤,衣冠楚楚的与二建人工岛负责人接洽。

    两人都在同一座人工岛上,为了同一个国家级大项目忙碌,却过上了早晨一起出发; 晚上才能碰面的生活。

    跨海大桥环形匝道预制桥面,正在缓缓运达目的地。

    按照翁承先的工作安排,这些重达千吨的预制成品抵达前,必须完成桥基建设。

    桥基的设计图是瞿飞抓着项目组和钱旭阳画的。

    律风得一一跟工程师核对确认,以免施工出现疏漏,忙起来就不辨时间。

    但是,他忙碌起来十分轻松,最后的牵挂都沉进了心底。

    因为,殷以乔就在金屿人工岛上,他们自然连互发消息报平安的步骤都省了,忙完工作晚上总会见到。

    专注工作的律风,完美错过了瞿飞一手线报。

    消息里挤满了瞿飞啧啧啧的称赞声,很闲的瞿工,盯着二建来桥梁组的设计师们,仔仔细细地帮他探听消息。

    瞿飞:你师兄不愧是前C。E顶尖建筑师,办事效率简直牛逼。

    瞿飞:二建那群人据说头都吓秃了,正在抓紧改图。

    瞿飞:哼,我就知道他们不靠谱,错过一次居然还错?

    瞿飞:嘿嘿赚大了,你师兄比我想的还要厉害!

    他说的话,当然存在夸大其词的情况。

    但是,二建真的很受伤。

    殷以乔早上一来,结果图纸随手就能圈出三个问题点。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圈出问题,随手一画,鲜红的笔触又准又快,给出了完美解决方案。

    那双俊朗的剑眉一挑,沉声道:马上改。

    平时按部就班略微散漫的二建设计师,立刻提心吊胆重新改图。

    这要是原图带红笔地发给翁承先,他们这群二建公司的设计师,保证回去全员约谈,甚至可能要求重新进行考察,审视他们能力是不是有问题。

    能够独立设计建造成本过亿地标博物馆的建筑师,跟照本宣科只会画图纸的设计师截然不同。

    殷以乔看重的不仅是人工岛屿沿岸的安全、坚固,更是与南海隧道跨海大桥的匹配度。



    第77章

    不到一天时间,翁承先刚带着律风回来,收到手上的新设计图,又变了一副模样。

    原本普普通通的岛岸线围挡,加高了约十五厘米高度,可是弧形坡度设计,令加高的围挡完美融入了海岸边,成为了跨海大桥的一部分。

    柔和曲线勾勒出黄金海岸角度,不仅完美弥补了拆除栈桥之后的突兀墙围,而且支撑起了容纳环形匝道的天顶。

    律风一看设计图,就知道是师兄的风格。

    他不禁担心道:这个预算

    预算没超。殷以乔说,用的材料也是金屿人工岛修建海蚌观景台用过的材料。你放心。

    殷以乔来到这里,不是为了挑错找茬做汇报,而是为了解决金屿人工岛的问题。

    他重新要求修改的设计图,基于原本设计上,进行了一点微调,材料和建筑工序不会费事,但是从视觉感官来说,跟换了一种设计似的,充满了海岸线应有的温柔包容。

    图定了、材料选了,那当然是立马开工。

    人工岛热火朝天开工,环形匝道就位立刻动手。

    停滞了近两个多月的项目,再次启动,仍是迅猛得一天一变。

    金屿人工岛作为南海隧道服务区,天生具有临海看桥的优势。

    当跨海大桥完成了环形匝道建设,要进行收尾的桥塔烽火台对接时,国家派来记录、采访的记者们,便汇聚到了金屿海蚌一般的观景台。

    长浪人工岛的对接,象征着跨海大桥从立安港不如深海。

    而金屿人工岛的对接,象征着跨海大桥终于抓住了遥远的宝岛。

    意义非凡的桥塔对接工程,在观景台栏杆后面数台摄影机注视下,于早上六时准时动工。

    趁着和煦温柔的海风,艰苦建设了近十四个小时,才将那座重要的烽火台,对接到金屿人工岛上。

    海洋昏黄夜色中,整座岛屿灯火通明,还有光线极强的探照灯,照亮整个施工现场。

    弯曲对称的环形匝道,仿佛是烽火台下蜿蜒的阶梯,循着点点火光,铺在了深邃的海洋上。

    这座铁灰色的跨海长城,终于完成了海平面以上的所有工程。

    等待着它的,是海平面以下,漫长艰难的隧道沉管深挖、安装。

    普通民众一觉醒来,便被南海隧道跨海大桥圆满完工的消息炸得心花怒放。

    横跨南海海峡,可供车辆、高铁快速穿行的隧道,跨海桥阶段随时可以畅通。

    只要政府开放通车,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从立安港开车到南海!

    这种前所未有的刺激体验,推高了南海隧道的关注热度。

    任何新闻里,都能见到南海隧道完整示意图,那道弯弯曲曲的通道,亮起了立安港…长浪、金屿…宝岛两段,好像两只手,即将在南海握住对方。

    金屿人工岛的跨海大桥对接,显然比长浪人工岛对接工程更震撼。

    当完整的新闻配图出现,所有人都期待着能够登上金屿人工岛的宽阔观景台,去看一看温润如珍珠的岛岸边,气势如虹的跨海桥。

    更令人诧异的,是新闻专题采访。

    总工程师翁承先,在谈论金屿人工岛与跨海大桥对接工程时,没有回避金屿发生过的问题。

    他说:金屿人工岛对接,比计划晚了两个多月,因为在设计过程中人工岛和桥梁出现了不匹配的误差,所以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这个错误。像大家看到的环形匝道,最初的设计之中是不存在的,它盘旋对称的花型,是这个错误带来的美丽结果。

    做项目工程的,总会轻描淡写遭遇过的困境。

    一切尘埃落定,回首金屿人工岛焦头烂额的改图、测算、重置方案,也不过是浩瀚海洋里的一朵浪,拍在岛屿上,留下了湿润的水泽,不足挂齿。

    观看者欣赏着金屿温柔海岸线,赞美着伟大建设者随机应变的超强能力。

    视线落在配图中,圆润温柔的错误上,见到了翁承先最后的感谢。

    他说:这次非常感谢建筑师殷以乔的协助,更希望未来立安港综合旅游区,能够给整片南海增添不一样的风景线。

    这句感谢没有说殷以乔帮过什么忙,足够观看新闻的人震惊错愕。

    他殷以乔是立安港综合旅游区的建筑师,又怎么合南海隧道的总工程师扯上关系了!

    网络永远不缺侦探、挖掘家、好奇宝宝。

    只要有疑问的地方,必定有回答。

    因为律风啊!他是殷知礼的徒弟,也是殷以乔的师弟!

    对!之前看殷老先生在宝岛做检测,律风都是全程陪同的。

    不不不,其实更早之前殷工就陪律工到处跑了。乌雀山大桥地震时候,网上还发过他们一起去乌雀山的照片。

    令人震撼的跨海大桥新闻,背后是简单的师兄弟情谊。

    好像殷以乔这个著名建筑师,成为了国家设计院的编外成员,随时随地能够帮忙解决各种问题。

    一位享誉国际的建筑师,回国开展设计建设。

    殷以乔的足迹,已经从今澄市走向了立安港。

    任何人只用稍稍查一下律风的设计作品,就能见到殷以乔相伴的身影。

    很难不叫人感慨,殷氏师兄弟的亲密关系。

    他们两个人从英国归来,携手建设祖国的美好画面,总是透着社会主义阳光普照的光辉。

    再加上立安港博物馆那座形似灯塔的地标,夜夜亮起引航灯光,照亮跨海大桥前行的道路,足够令网友们多愁善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