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道,“不过你这个看法,我是支持的。不一定非要把论文写成英语的,写成中文的怎么了?写成中文的,发表在中文的期刊上,也就等于是写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上。这个事儿你不用管了,我去和科教科的人沟通。”说到这里,刘堂春忽然话锋一变,“说起援非医疗的事儿,你觉得……胡春波怎么样?”


第825章 解铃换需系铃人
    胡春波并不是老刘新瞄上的挖角目标——他刚回国没几天就被老刘同志挖到了四院来。
    胡医生在这个时候被刘堂春提到,也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刘副院长这是正在准备给他找晋升职称所需的论文呢。
    当初促使胡春波决心离开宁远,加入到援非医疗队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己这个职称的问题。省脑科医院的位置就那么多,他作为一个手里没有过硬论文和科研项目的临床医生,想要晋升副主任医师,难度颇大。
    而参加了援非医疗队以后,理论上来说,等援非医生两年任务期满回国后,医院就应当提升他的一级职称。而被这个“要求”所困扰的省脑科医院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胡春波的辞职申请——要是给老胡升了副高,那就得有一名年资更久的主治医生再拖一年升副高。
    而在来到了第四中心医院之后,胡春波仍然只是中级职称。虽然待遇有所上调,但人家的根本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在职业生涯里再进一步。
    而这个上调……就比较麻烦了。
    胡春波的援非经历是在他就职于省脑科医院的时候。按照人事科的说法,这个职称晋升就应该由省脑科进行才对。但……省脑科医院当然不会干这种占用自家晋升名额的事情。于是,胡春波的晋升就成了一个被人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的问题。
    当事人对此表示很淡定——反正我是你们副院长挖来的。就凭刘堂春在援非医疗队里那个负责任的表现,老刘怎么也得给自己解决了这个职称的问题。
    至于刘堂春嘛……他确实也很负责任。头疼了许久之后,老刘决定找自己的得意弟子,第四中心医院里手上待发论文最多的孙立恩来打打秋风。
    “胡医生?”孙立恩果然陷入了刘堂春的“陷阱”里。他毫不犹豫的就给予了胡春波相当高的评价,“他很不错啊。责任心很强,对病人也很有人文关怀,业务水平也不错。”
    “对吧,我也这么觉得。”看到孙立恩踩进了自己的陷阱里,刘堂春老怀大慰,“既然这样,那咱们也应该对这种好同志的生活多加关心对吧?”
    “对。”孙立恩隐约品出了一点不大对劲的味道,不过他仍然赞同这个观点,“胡医生要是有什么难处,咱们还是应该帮一下的。”
    这个话说出来,孙立恩自己都笑了,“我说刘老师,您是打算给胡医生寻摸一篇论文吧?”
    “你现在越来越懂领导的意思了,挺好挺好。”刘堂春哈哈大笑了几声,然后说道,“现在整个四院里都知道,就你孙立恩口袋里的论文最多——多到都能把新英格兰送人的地步了。”他带着笑意,同时还带有些期待的问道,“现在你这里有能发的文章么?”
    “和神经内科有关的……最近应该就是唐敏。把老胡加进来倒是问题不大……不过这个是不是……分量不大对劲?”孙立恩有些犹豫,毕竟胡春波并没有参与到诊断过程中来。“他之前参与了一个CJD病人的诊断,这个应该可以吧?”
    “CJD?救回来了么?”老刘同志张嘴就是朝着诺贝尔奖的方向发展,“患者现在情况怎么样?”
    “刘……刘老师……”孙立恩被吓的这都已经快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那可是CJD!要是能治好,我都能等瑞典那边给我打电话让我去领奖了!”
    “啧……也是啊。”刘堂春居然非常失望的“啧”了一声。然后他才问道,“那这个病例……能发SCI么?”
    “发不了吧……”知道刘堂春这是给胡春波找晋升论文,孙立恩才没有在老刘同志纠结SCI的时候表现出什么异样。“这就是个Case  Report,病人最多是被误诊了一次躯体化障碍,要发到SCI上是不是有点……有点不够看的?”孙立恩想了想,提议道,“莱妮的病例,我觉得可以让胡春波写。虽然红斑狼疮下的细菌性脑膜炎并不算罕见,但是胡医生当时通过对细菌的可能抗菌性作出的分析非常精彩。我觉得……那个也许可以拿来当成论文。”
    “莱妮?哦哦,非洲的那个……被法国人误诊的姑娘是吧?”刘堂春花了好几秒钟才想起来孙立恩说的这个有“红斑狼疮”的人是谁。
    “行,那我就通知胡春波,让他着手准备——当时的病例记录应该还有。”解铃换需系铃人,胡春波的晋升论文最终还是落在了他自己治疗过的病人身上。这让刘堂春自己也放松了不少——把胡春波硬塞到别的论文里不是不行,但确实心里这一关不是那么好过的。老刘还是属于比较老派的医生。和柳平川一样,他们更希望即将获得晋升的医生自己能够参与到论文所描述的病人治疗中,而不是单纯靠关系挂个名字。这对医生的自身发展来讲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处。
    结束了和刘堂春的讨论之后,孙立恩挂掉了电话。他有些惊讶于自己现在的记忆力居然这么强——当时在非洲的时候,莱妮并不是自己主诊的病人。他在诊断治疗的全过程中就只是提了一句“红斑狼疮”而已。
    非洲居民的皮肤黝黑,这会导致红斑狼疮所特有的皮损和红斑不够明显。而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凭借过硬的药理学知识和微生物知识,就判断出有效抗生素的胡春波……也确实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
    ·
    ·
    第二天早上,孙立恩来到医院里,再次听到了不太好的消息。
    “计秀英昨天晚上又开始发热了。体温最高到38。1摄氏度。”布鲁恩博士看上去很是担心病人的病情变化,“我们给她用了一点布洛芬,现在体温在37。2摄氏度。CT复查显示,肺部的病变区域略有扩张。”
    孙立恩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然后摇头道,“没办法了,安排活检吧。采外周血,做个mNGS看看。”
    事情还是向着他不太愿意的方向在发展着。这一次同时进行活检,而不是单纯只做mNGS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孙立恩自己对之前的判断有点动摇。
    万一……万一不是感染呢?那mNGS就等于白费。而且还会耽误病人接受治疗的时间。与其这样,不如双管齐下。
    “知道了,我现在就去安排。”布鲁恩博士点了点头,“病人的术前谈话你去做?”
    “我安排的破事儿,我来吧。”孙立恩郁闷的叹了口气,然后带上文件袋朝着计秀英的病房走去。


第826章 又来?
    计秀英再次配合了孙立恩的请求。她甚至对孙立恩显得有些感恩戴德,甚至一直对孙立恩说着“麻烦您了”。完全不像是已经对生命失去希望的样子,反而给人一种……孙立恩就是她的救命稻草的感觉。
    病人的态度好像和之前说的不大一样。不过是往好的方面发展。孙立恩对此当然不会有任何不满,他甚至觉得这样挺好——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请了心理科的医生来做过心理辅导了,如果真是心理科的医生辅导过后才有这么好的效果,那孙立恩觉得,至少得给心理科的医生写个三五封感谢信才能够表现他的感谢之情。
    在孙立恩准备离开病房的时候,计秀英忽然叫住了孙立恩,“医生……我跟您打听个事儿。”
    “您说。”孙立恩转过身来,笑着问道,“有什么事儿啊?”
    “我这个病……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如果确实像您说的是个什么什么菌感染……”计秀英没能记住“机会致病菌”这个词,但她仍然顺利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了,“那以前那些医院对我的治疗,算不算是医疗事故?”
    “我不是鉴定医疗事故的专家,我也没有维护同行的意思。”在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前,孙立恩首先明确了一下自己的立场,“您这个病程如果换成是我,那我肯定也搓火生气。但是……光以我的看法,以前的医院还真算不上是犯了什么大错。”
    “可是他们都没看出来我有这个……菌感染啊。”计秀英看上去确实很生气,“我倒不是说孙医生你不可靠。可是连您这样的年轻医生都能往这个方面去考虑,为什么之前我去过的医院里的医生就想不到呢?”
    孙立恩想了想,在计秀英旁边的凳子上坐了下来。“这么说吧,如果您没有这五年的误诊史而来到我们医院。看到您的肺片和活检报告,我们也会首先开始怀疑这是肺结核。”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孙立恩甚至把“不能排除肺结核”的笑话都拿出来讲了一遍,随后认真道,“当然,对您来说,被误诊这是一件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对我们这些后面接诊的医生而言,这反而是一件好事——其他医生已经帮我们排除掉了很多有迷惑性的选项,所以这样反而更有利于我们对您的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
    不知道是因为孙立恩的卖相比较好,还是因为他说话确实也有相当的吸引力。计秀英最后还是认可了孙立恩的说法,“好吧,大妈听你的。”不过,计秀英也并没有这么容易就放过之前诊断自己的医生,“我女儿都留了他们微信的,回头等孙医生你搞清楚我究竟是什么毛病了,我就让我女儿发微信过去,告诉他们正确答案——一个个发。臊死他们!”
    这种败人品的事情孙立恩才不会让计秀英真的实施,他又苦口婆心劝了半天,这才勉强打消了计秀英的这个安排。
    好家伙,这要真要让你实施了计划,那我小孙下半辈子还怎么在医疗行业里发光发热啊?
    ·
    ·
    ·
    计秀英在女儿和丈夫的陪同下,前往手术室准备进行活检。而孙立恩这边则转身去了急诊科,准备开始下午的门诊。
    “你这一天到晚都泡在诊断中心里,我还以为你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呢。”看到孙立恩卡着点来到急诊室旁边的第九诊室,早就到了这里开始工作的袁平安朝着自家组长开了个玩笑,“怎么样,4床的诊断出来了么?”
    计秀英所在的病房就是4床,而袁平安之所以会用床号而不是姓名直接询问,主要考虑的是现在这个环境不是医生办公室,直接说患者的姓名有可能造成隐私外泄。
    “还没呢。”孙立恩摊了摊手,“已经把人送到手术室里做活检了,外周血也已经采完了准备送mNGS。”他看了看抢救大厅里数量不算太多的人潮,“今儿……看着不热闹啊?”
    “今天还行。”哪怕是袁平安,也不敢在夜班之神面前乱说话。他非常小心的选择这措辞道,“抢救室今天就用了五张床位。”
    孙立恩有些诧异,往常的白天,抢救室里躺着十几二十名患者那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白天的抢救室里只有不到十人,这是非常非常罕见的情况。
    “今天是哪个二线医生值班啊?这么白?”在四院的抢救室里,二线医生一般特指的是正在进行值班的住院总医师。而急诊科目前的住院总医师有三位。
    “今天是曹严华医生。”袁平安答道,“对了,我听科教科的消息说……从下个月开始,急诊科的规培生要分一些来咱们科轮转。”
    孙立恩现在一听到“科教科”这三个字就有皱眉头,“来咱们科里轮转?”
    “说是打算把那些已经签了聘用协议的规培医生送到咱们科轮转。”袁平安低声道,“我问了一下,数量……不少啊。”
    “那就来呗。”孙立恩叹了口气,“医院规培上的规定,咱们能说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随它去吧。”
    综合诊断中心目前算是隶属于急诊科的一个附属部门。虽然从级别和任务上都几乎和急诊科没有关系了,但当初为了方便安置这个部门所进行的一些“权宜之计”,现在却成了额外任务的来源。
    真正让孙立恩比较发愁的事情其实并不是需要带规培生,而是对这些规培生的教学工作怎么安排——他们来综合诊断中心……这能学些什么啊?
    “教秘的设置这些的回头咱们开个会讨论讨论,我的想法是让二组的医生们来试试。”袁平安看出了孙立恩这个无奈的真实含义,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小建议,“这种事情,他们比咱们专业啊。”
    “我回头问问张教授的意思。”孙立恩对这个建议有些犹豫,毕竟在他看来,这种工作大部分情况下都只会拖慢正常的医疗效率。虽然他自己也是个规培生,但其他规培生的工作态度嘛……那可真是……参差不齐。
    今天的急诊科倒是颇为清闲,可今天的孙立恩却有些开局不利——下午的门诊还没开始,就碰见这么一个让人头大的事情,他的心情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请问……是孙医生么?”门诊开始后五分钟,孙立恩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病人。
    来人是个中年妇女,看上去和王彩凤的年龄差不多大。这位病人在看到门诊里坐着的孙立恩之后顿时一愣,她又退出门去看了看门牌号,以及门牌号下面屏幕上所显示的医生姓名。随后带着不确定的感觉问道,“您是……孙立恩医生?”
    “是我。”孙立恩也被面前这位中年妇女的一阵举动搞的有些莫名其妙。他指了指自己面前的凳子,“您先坐。”
    中年妇女犹犹豫豫的坐了下来,然后又确定了一遍,“您就是综合诊断中心的孙医生是吧?”
    “是我。”孙立恩有些哭笑不得了,“您有什么不舒服的?”
    在连续得到了两次肯定的答复后,她才坐在了凳子上。并且朝着孙立恩递过来了一摞厚厚的病例,“孙医生,附属医院的医生说您能给我看病,这是我以前的病例。”
    又是附属医院介绍过来的?孙立恩挑了挑眉毛,然后开始看起了检查报告。而面前这位中年女性,也开始说起了自己的问题。
    “从前年开始我就一直咳嗽,明明啥问题都没有,也没呛着也没闻什么东西……”她也露出了意思痛苦的表情,似乎这两年的咳嗽已经快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