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6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肿物红色,质较软,边界较清晰。”吴主任继续不停用手术钳翻动戳弄着这个肿物,并且给出描述。他忽然转头对身在手术室内观察情况的瑞秋说道,“这玩意看起来不像是肿瘤啊。”
    “确实不像。”瑞秋也有点拿不准主意了,她皱着眉头看了看屏幕上的显示后说道,“至少没有表现出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边界不清特质。不过血供还是很丰富的,现在还说不准。”
    肿瘤和正常器官组织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肿瘤内部往往血供非常丰富。肿瘤细胞毫不节制、疯狂的自我复制需要大量的能量和氧气。而在人体中,想要获得能量就必须有足够多的血液流经。
    通过阻断血液供给活活饿死肿瘤,这是目前介入术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换言之,一个莫名其妙出现在人体内的肿物,在无法明确其性质的情况下,想要判断恶性程度最快的方法有二。第一是看它和周围组织边界是否清晰,二就是看内部血供是不是非常充分。
    以刘慧的情况来看,目前是一个好消息掺杂一个坏消息。
    “一般经验在她身上恐怕是没有什么发挥作用的余地了。”瑞秋摇了摇头,对吴副主任说道,“现在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把这玩意切掉再说。血供丰富,吴主任你下刀的时候留神些。”


第1086章 肺泡?
    血供丰富的肿物,切除起来就得倍加小心。
    在监视器上,主刀医生想要分辨自己看到的这条血管究竟是动脉还是静脉……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本来就不怎么清楚的监视器屏幕上,想要通过血管的颜色来区分,这难度就更大了。
    通过向刘慧的腹内充气,人工制造气腹获得操作空间,并且用高分子膜铺入腹内以防止之可能的肿瘤散播之后,正式的手术切除才算是开始。
    在辨别血管这一领域,吴主任的经验丰富。操作钳在血管上稍微碰一下,感受着手上传来的反馈波动感,就能确定这究竟是动脉还是静脉——这为操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电刀在腹腔镜下,一点点烫开了肿物外侧的结缔组织。在充分暴露了血管之后,吴主任非常麻利的开始用手术缝合线在外侧结扎起了血管。
    这个肿物的血供丰富程度真不是一般。光是结扎血管这一步,吴主任就用了几乎一个小时。反复切开,暴露血管然后结扎,在手术室站到脚都有点发胀的瑞秋终于等到了好消息,“结扎完成了。”
    吴主任口头上宣布着结扎完成,但是手上的动作一点没有停。他还在不停的检查着镜下的肿物血供,直到最后确保每一根血管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结扎后,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肿物本身很大,不太可能通过腹腔镜的操作孔取出。于是,接下来的步骤就显得有些血腥了——在患者身上得再开一个操作口,然后再将铺好的膜折叠起来,通过打开的操作口直接取出。
    总而言之,一定要尽量减少这种疑似“瘤体”和其他部位的接触。手术切开时,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癌细胞从肿瘤上剥离下来,然后就黏在了瘤体周围的其他部分。这种人为的散播转移,之后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尽管手术操作中,医生们已经在尽量小心了。但肿瘤的散播本来就是个防不胜防的事儿,人眼总不可能识别出操作中是不是有一两个癌细胞掉在了其他组织上。
    哪怕孙立恩觉得这并不是肿瘤,瑞秋觉得这个不像是肿瘤,而且主刀的吴主任也不认为这个肿物是肿瘤……该做的防护措施还是要做。医生们的猜测可以错,但患者承担不起错误的代价。
    “行了,送病理。”取出肿物之后,吴主任一边吩咐护士赶紧把肿物送到病理室,一边找了个凳子开始休息。他决定对创口暂时不做处理,等待病理检查结果之后再做打算——如果确实是肿瘤,那不管患者一开始是咋想的,他都准备接着腹腔镜的机会尽量做一次淋巴结清扫。
    这当然属于违规操作,但相对来说……违规的性质没有那么严重。毕竟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意外情况,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医生们“顺手”进行治疗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再说了,这不是还有王总和孙总在前面顶着么?
    ·
    ·
    ·
    为了最快取得相关检查结果,并且拿着这些数据回去安慰自己紧张的要死的老妈,孙立恩果断选择利用“身份”,在病理科开始蹲守。
    而病理科的医生们很明显并不适应在旁边有人盯着的情况下工作,反正光看人家染色试剂瓶子开了两三次都没拧开的动作,不需要状态栏提示孙立恩也能猜得出来——病理科的医生很紧张。
    他悄无声息的往后又退了几步,争取尽量减少对这些一天到晚蹲在实验室里的宅男们的影响。一边全神贯注的看着他们的检查操作。
    病理学的操作其实不难——对一部分切除下来的肿块进行快速冷冻之后再切片染色,随后放入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就是冷冻切片样本的全部检查经过了。而难,也就难在了“观察”的这一步。
    如果经验不够丰富,观察不够细致,或者染色不到位、截取的样本部位不够有代表性……都有可能得出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一方面需要靠医生们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看运气。
    好在刘慧的运气不错。
    “这个……梁主任,您来看一下。”负责检查的医生很快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他先是“诶?”了好几声,等把孙立恩的紧张情绪调动起来之后,才叫来了目前主管病理科的主任。
    梁主任原本就是宁远市第四中心医院的病理科副主任。因为自己是常宁人,这才担下了来常宁支援中富医院的任务。在中富医院的病理科里,梁主任绝对是业务水平最高的那个。
    “这么明显的结构,你还看不明白?”梁主任凑到显微镜前面看了两眼,然后不满的瞪了一眼叫自己过来的病理科医生,“这么简单直接的结构,需要来问我?”
    病理科医生有些紧张的抬头看了一眼靠近的孙立恩,转头对梁主任说道,“可是这个样本……是……是从肾上腺区域取下来的。”
    “然后呢?”梁主任仍然很不满意,“你管它是哪个区域取下来的,看见什么报什么就行了,犹豫个什么劲?”
    孙立恩被两人的对话搞的更紧张了,他不停的重新考虑着自己看到的状态栏提示。没道理啊……状态栏的提示确实推导不出任何和肿瘤有关的内容。但这两个人这一阵打哑谜……肿物本身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恐怕问题还不小。
    “你继续。”梁主任让开了位置让这位病理科医生继续检查,然后对一旁的孙立恩说道,“孙主任不用太着急,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这还不严重?孙立恩瞪大了眼睛,然后追问道,“您看见什么了?”
    “腺腔样的结构,局部能看到肺泡结构。”梁主任言简意赅道,“具体的我没有看,不过……不是肿瘤。”
    腺腔样结构……肺泡结构?孙立恩突然瞪大了眼睛。
    肺泡结构,顾名思义——那就是构成了肺的主要结构。它们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空泡结构,空气通过肺泡,和肺泡外的红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红细胞排出二氧化碳,然后吸入氧气。随后进入心脏,向全身各处的器官传递氧气并且再次吸收二氧化碳。随后再次进入肺泡,完成一次循环。
    但……肺泡是不会出现在肾脏上的。
    在其他的器官内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细胞结构,孙立恩的第一反应就是畸胎瘤。身体内的某个囊肿里有牙齿和头发这种惊悚新闻,其实在临床上并不是非常罕见。
    但是肺泡这个……就有点离谱了。
    “具体的检查结果要等他出完报告之后再说。”梁主任低声道,“不过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例比较罕见的叶外型肺隔离症。”


第1087章 病理学检查
    肺隔离症,本身就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部发育畸形。
    患者的病变肺组织和正常的肺组织分隔存在且不互通,完全依靠体循环血液单独供应其生长发育。换言之,就是长了一块独立的肺,并且还啥用都没有。
    根据隔离肺发生的位置,这种疾病可以被分为肺内型肺隔离症和肺外型肺隔离症。肺内肺外,也被称为叶内叶外。
    刘慧在肾上腺区域的肿物内有肺泡样组织,这大概率说明她罹患有叶外型肺隔离症。换言之,刘慧之前的腰涨和酸痛应该都是叶外型肺隔离症所带来的。
    而这就带来了另外的两个“罕见”点。
    叶外型肺隔离症发病率很低,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更罕见的是,叶外型肺隔离症大部分都会在刚出生后表现出症状。如果在儿童期没有出现症状,叶外型肺隔离症往往会在患者成年后接受腹腔CT扫描时,被当做占位扫描出来。
    换言之,没有症状。
    而且,刘慧还没有任何其他先天性发育异常——超过50%的隔离肺患者会同时伴有包括但不限于先天性膈疝、先天性腺瘤样畸形II型,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等问题。
    总而言之,刘慧就跟叠buff一样,叠了一路的罕见属性。
    肺隔离症、罕见;叶外型、罕见;女性叶外型、罕见;成年后发现、罕见;发现前有明显且长期的症状表现、很罕见;患有隔离肺但没有其他先天畸形、很少见。
    孙立恩想了又想,最终只能认为是舅妈的运气大概是实在太好了些。
    鬼知道全球七十亿人里,能不能再碰见一个这样的例子。
    过了大约半小时,病理科给出了最终的病理检查意见。
    “送检组织见腺腔样结构,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皮,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可见肾上腺组织。拟诊断:左侧肾上腺区隔离肺。请结合临床。”
    ·
    ·
    ·
    “行了,关腹吧。”得到了病理学结果之后,吴主任顿时放心多了。这一台手术等于是从患者的肚子里切了一块没啥用的肺脏出来。虽然有慢性炎症的表现,但至少不用担心会有癌细胞播散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既然只是个隔离肺,那么把目视到的肿物全部切除应该就够了——叶外隔离肺很少有多发,之前的CT扫描也没有发现其他位置有可疑肿物。
    一次切除干净了就好。
    至于那些增大的多发淋巴瘤……大概率只是因为感染所致。把肾上腺区域的隔离肺切了,这就算一了百了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吴主任一边让一助关腹缝合,一边走到旁边和瑞秋做最后确认,“我觉得没有问题,不是肿瘤。”
    “表现确实也不像是肿瘤。”在手术过程中已经看到了肿物模样之后,瑞秋对于肿物的类型也做了个大概判断。不过,她确实没能预见到……这个肿物居然是隔离肺。
    她眯着眼睛又看了看CT,然后皱眉道,“吴主任,你说孙主任是怎么看出来这不是个肿瘤的?”
    “我上哪儿知道去?”吴主任摊了摊手说道,“实话实说,要不是腹腔镜下看到了这个肿物,我还会觉得这是个肿瘤——而且还是恶性比较高的那种。”
    两人在手术室里陷入了沉默,然后一起摇头,“看不懂。”
    他们看不懂的,不光是孙立恩的诊断思路。更看不懂的则是孙立恩的“自信”。任何一个医生,在没有PET结果,只看到了CT的时候,恐怕都会把恶性肿瘤作为第一考虑方向。
    孙立恩……凭什么都敢确定这个不是肿瘤呢?
    带着这个问题,瑞秋和吴主任在走廊上堵住了孙立恩的去路。
    “肿瘤性质?”孙立恩在听到两人的提问之后先是一愣,然后露出了有些无奈的笑容,“我确定不了呀。”
    “确定不了?”瑞秋瞪大了眼睛,“可你之前在病房里……”
    孙立恩摊了摊手,然后继续着自己的表演,“病房里躺着的是我的舅妈,她觉得自己有肿瘤,所以不打算接受手术——我不忽悠她,连这一次活检的机会都没有。”
    “可……”瑞秋仍然一副无法接受的样子,“你违背了患者意愿啊。”
    “我不是她的主治医生。”孙立恩翻了个白眼,忽悠这种缺心眼的外国女医生总让他觉得自己正在忽悠一个二傻子。
    欺负傻子,那不是正人君子所为。
    当然,该忽悠的还是得继续忽悠下去。状态栏的存在不能拿出来说事儿,那就只能现编理由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说得过去。
    “我现在的身份不是医生,是患者家属。”孙立恩义正言辞道,“身为患者家属,我劝我舅妈接受活检有问题么?”
    吴主任看着孙立恩,半天之后才憋出来一句“要是其他家属都跟你一样就好了”。
    ·
    ·
    ·
    等到全麻作用消退,刘慧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孙立恩和王彩凤正坐在一旁的沙发上聊着天,母子两人好几个月没见。虽然之前基本过两三天就会发个视频聊两句,但面对面的沟通毕竟是无法被视频聊天所替代的——有些话还是要当面才能聊得出来。
    比如王彩凤最关心的,自己儿子的终身大事。
    “你们照片也拍了,还让全国人民都做了见证。那就更得抓紧时间办了吧?”在这方面,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态度——催。赶紧把证领了,把酒席和仪式办了,这样他们心里才能觉得安稳。“你和小胡也没有买房的压力,赶紧把事情办了呗。日子挑好了么?”
    “我的亲娘哦……”被催婚的孙立恩也很无奈,“我们两个人这才从云鹤回来,两个半月啥事儿没干,哪有功夫去挑日子?再说了……这日子有什么好挑的?找个我俩都休息而且民政局上班的日子就行了。”
    刘慧睁开了眼睛,她的眼神缓缓对上了焦距,然后看着一旁的孙立恩,半天之后问道,“有水么?”
    “您这刚醒过来,还不能喝水。稍微再忍一忍。”被自己老娘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催婚的孙立恩连忙凑到了舅妈身边安慰道,“手术结束了五个小时,再稍微等一下就可以喝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