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朱允炆撵到海边,能有效隔绝他与内陆各州府郡县势力的联系,彻底断绝朱允炆想搞事的可能。
二,把朱允炆撵到海边,配合郑和下西洋,海陆巡航,他还能往哪儿跑?
海陆巡航,除了捎带手找朱允炆,还能测量一下大明朝的国境、海岸线长短,何乐而不为?
朱允炆到达南海海边这座遗世而独立的小渔村时,距离他逃出金陵,已经过了很多年了。郑和下西洋,不止一次海陆巡航了。
朱允炆的能力,绝没有史书上记载那么不堪。一路逃亡,确实有很多州府郡县的势力,跟他勾勾搭搭,给他提供了许多信息。
他知道,他到达南海海边,再无路可逃后,用不了多久,郑和下一次下西洋,配合陆地上官府衙门的兵马,很快会把他揪出来。
返回内陆?回不去了。如今绝大多数跟他勾搭过的地方势力,基本都被灭族了。回内陆,纯是自投罗网。
出海?郑和的船,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造船技术,他能跑得过郑和?
躲进什么瘴气丛生的深山老林、原始森林?大家都是人类,对恶劣环境的承受力大差不差。他朱允炆能去的地方,人数众多、物资充足、装备精良的明朝官军,没道理去不了。
要是朱允炆硬往人类无法触及的深处扎,确实能躲避官军,但他也得死。
什么叫全方位、地毯式搜索?意思是一旦怀有侥幸心理,你就得死。
官军,加上征召的民夫,每每万八千人,什么山洞、地道、井坎儿,照得灯火通明。他能往哪儿躲?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朱允炆悲戚不已,只感觉自己和宋朝的末代小皇帝何其相似?让人家撵到大海边了,除了跳海自戕,别无它法。
就算侥幸能躲过一两次,也是朝不保夕,提心吊胆,活命尚且是个问题,哪儿有心情筹谋复国?
须找一个没有生命威胁的稳定据点,缓缓图谋复国才行。
这时,出身守龙一族的姬乾提起,远处的海域有雷神岛。
只要郑和脑子没泡,郑和绝对会命令船队绕着雷神岛走。
雷神岛,恰恰是那灯影下的死角。
于是乎,朱允炆决定了,上雷神岛。
只要上了雷神岛,侥幸不死,那里,便是他的稳定据点。
雷神岛上确实存在要人性命的那种物质,可不是也有机缘吗?
再说,姬乾此番,上雷神岛是要全部取走那种物质和绿柳的。此等神物,短时间内不会再生,朱允炆他们登岛,短时间内,未必会被那种物质弄死。
听完了朱允炆的论述,姬乾颇为讶异,赞许道:“逻辑清晰,有勇有谋,天子威仪,气度堂堂,确实不错,貌似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事实上,据我推演,此次郑和下西洋,人类能想到的任何逃亡、藏匿手段,朝廷都有所准备,你十死无生。一片黑暗中,唯有雷神岛,是一缕光明。上雷神岛,是你唯一能活命的方式。”
“那绝人烟的死地,竟也孕育着生的希望。”
“我们守龙一族,名曰守龙,守护的是龙脉。但你这个落魄天子,命格先是真龙,却转化为残龙。残龙,又何尝不是龙?”
“行吧,既然你与我结缘,我就守龙守到底,助你这条残龙一臂之力!”
姬乾同意了,带上朱允炆一行人,用铁索连舟的方式,把小渔村最好的船都绑在一起,一群人扬帆,直奔雷神岛。
第2376章 朱允炆之死
陈宇在朱允炆的日记中看到,朱允炆一行人,跟随守龙一族的一百四十岁姬乾,带着小渔村赠送的工具、生活必需品,一道上了雷神岛。
小渔村没有大船,但把小船铁索连舟,便能起到大船的平稳功效。
铁索连舟,曹操用过,一把火好悬被烧死。
但朱允炆他们有姬乾保驾护航,一路上四平八稳,连一丁点风浪都没遇上。原因是出身守龙一族的姬乾能够推演,控制船速,完美躲避全部风浪。
上了艰苦卓绝的雷神岛后,恐怖的天气确实让朱允炆们一行人心惊肉跳。
不过更多的,还是喜悦。
自此,他们算是彻底摆脱了被追杀、亡命天涯的历程,有了容身之所。
姬乾好人做到底,用守龙一族独特的联络方式,让家族成员运了两船布置先天大阵的材料过来,捎带手给朱允炆他们鼓捣了一座简易的先天大阵。
姬乾一己之力,自然建设不出什么强无敌的先天大阵。
因此,陈宇发现这座先天大阵时,关于其‘简略’的疑问,便是源于此。
当然了,说是简略,红尘中绝大多数人,也破不开。
有了先天大阵,别说郑和的船队不敢上雷神岛,就算是上了,他们也破不开先天大阵,找不到朱允炆。
姬乾取走绿柳,和近乎全部的那种物质后,离开了。
朱允炆一行人,则在先天大阵里自力更生,艰苦生存着。
就这样,过去了不知多少年。
是的,不知道多少年。
别说看日记的陈宇不知道朱允炆在雷神岛上生活了多少年,就连写日记的朱允炆本人,同样不知道。
洞中无日月,在朱允炆的日记本上体现尤其明显。
再加上雷神岛每到雷暴月,日夜不分,难察时间的流逝。
朱允炆睡觉之前就写日记,而他又忧思过度,成天成宿不睡觉。
这就导致了,根本无法通过他的日记来判断时间。
总之,朱允炆一行人在雷神岛上待了,至少十年,至多二十年。
反正朱允炆死的时候年纪不大,但看他的尸体,却白发苍苍,令人唏嘘。
这些年头里,朱允炆一行人,也不是只待在雷神岛上啥也不干。
他一日没有忘记复国,数年的时间里,他会派遣追随者渡海,回到陆地上,试图与一些地方势力相勾结,建立不畅的书信往来,助他复国。
但无一例外,没有一次能成功。
单是中间隔着一片海,书信往来极其不畅,就注定了他不可能成功。
起初,人家还只是婉拒,找各种借口推脱。
到后来,人家连鸟都不鸟他。
他的挣扎,又苍白,又可笑。
讽刺的是,为了让书信交流更便利,他也尝试派人去陆地上弄来信鸽和渡鸦,试图靠飞禽传递消息。然而,雷神岛的鬼天气……
好不容易养大的信鸽和渡鸦,一只都没回来过。
都姓朱,可朱棣不是朱温。
换成朱温那种,当上皇帝就变成酒囊饭袋的人渣,朱允炆没准真能复国。
奈何朱棣不是朱温,朱棣是一代雄主,跟他爹朱元璋最像。只要让他的屁股在龙椅上坐稳了,那就谁都甭想再一脚把他踹下去。
真实的朱允炆,并没有史书写的那么差劲。若让他四平八稳当皇帝,混到死,被后世评价个‘不废祖宗基业’的‘守成之君’绰绰有余。
自然,也不会强过他四叔朱棣。他要是真比朱棣强,逃亡的应该是朱棣。
终朱允炆一生,在复国的春秋大梦中难以清醒,直至死亡。
至于朱允炆之死……
堪称朱允炆日记本上,最有意思的部分。
朱允炆的日记本,清晰记录了自己的死亡。
除了正式死亡的一刹那,此前的步骤,朱允炆记得清清楚楚。
简单来说,就是雷神岛上的‘那种物质’,再次出现了。
距离守龙一族的姬乾,把上一批孕育出来的绿柳和那种物质取走,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头。
那曾经让孙小五死去的魔物,再次出现了。
朱允炆并不知道,是雷神岛重新孕育出了那种物质,还是上一次姬乾,并没有将那种物质彻底全部取干净。
总之,曾经出现在孙小五身上的诡异,再度重新出现了。
这一次,情况又有所不同。
有一天,朱允炆亲自下厨,拿菜刀剁鱼,一不小心,在手背上开了个口子,鲜血横流。
相比起他这些年来遭遇的苦难,这点血,这点伤,算个屁?
朱允炆眉头都不皱一下,拿清水洗了下伤口,找块破布大致包扎一下,主要是为了不让血流到鱼身上影响口感。
处理好伤口后,朱允炆继续剁鱼。
然后,他就感觉伤口处变得很痒。
他没理会,等剁完了鱼,把鱼下锅,才抽出空来,查看一下伤口。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剁条鱼的功夫,他手背上,已经没有伤口了。
包扎用的破布,血渍尚未干涸,他的伤口却消失不见了。
这是什么级别的自愈能力?
朱允炆一时有些恍然,呆滞半天,才想到了许多年前,孙小五那件事。
这么多年,他几乎都快遗忘了,雷神岛上,存在着‘那种物质’。
显而易见,许多年过去后,‘那种物质’再次出现了。
可……朱允炆能做什么呢?
答案是: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等着。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躲藏在雷神岛上,消息不畅,连如今朝堂上的皇帝,还是不是他四叔朱棣都有点弄不清楚了。
他逃亡时,一路勾搭的那些地方势力,如今随着朱棣皇权稳固,全部眼观鼻、鼻观心,主动忘却了自己曾经勾结过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一事。
人说皇帝是孤家寡人。
而现在的落魄天子朱允炆,更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除了雷神岛,他还能去哪儿?
在雷神岛上,好歹还能做梦。好歹还能用雷神岛消息不畅安慰自己。
一旦回去内陆,‘复国无望’四个字,会从天而降,活活将他压死。
朱允炆哪儿也去不了,只能留在雷神岛上,等死。
渐渐地,不光朱允炆,他的那些‘大臣’,追随者们,身体也逐渐产生异样,违背常识的自愈能力,一天比一天强大。
所有人的意识,也一天比一天浑噩。
到后来,朱允炆的日记,几乎成了梦呓。
第2377章 愿与陛下共黄泉
朱允炆自幼生长在深宫中,被最好的教育资源灌输,他不光有天子的威仪,更有天子的笔法。
朱允炆日记的绝大部分,字体龙飞凤舞,霸气狂放,丝毫不乱,堪为艺术品。纵使他在日记本上记录杀劫,劫后逢生之际,他的字体都没乱。
可自从雷神岛上‘那种物质’重新出现后,朱允炆的笔迹乱了。
他日记本最后的部分,如同梦呓。
说难听点,像蟑螂沾着墨水,在纸上爬过一样。
绝大多数文字,陈宇都看不懂。
就算能看懂的字,也尽是些无营养的梦话,记录着他那混乱的精神世界。
陈宇皱着眉头,快速一页一页翻完,把朱允炆的日记全部看完,然后合上,闭着眼睛,在脑海里,把自己能看懂的那些字,进行排列组合,加以扩充和想象。通过想象,陈宇大致还原了朱允炆生命里最后的一段时光。
不知从何时起,朱允炆本人,以及与他一起生活的追随者们,全部被‘那种物质’感染了。
不过情况又有所不同。
当年孙小五上雷神岛,染上那种物质,当场暴毙,起尸化为将臣。
而朱允炆他们一群人,染上那种物质后,活了好几年。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很好解释。
孙小五登上雷神岛的时候,那种物质很充盈,孙小五染了一些,当场死亡。不过相对而言,孙小五是染得少的,他咬人,不具备感染能力。
而孙小五事件之后,守龙一族的姬乾,把雷神岛上的那种物质取走了。
有可能是姬乾没取干净,或者是那种物质又重生了。
总之,朱允炆他们这群人,染的那种物质比孙小五还要少。
因为实在太少,他们才没有立即死亡,化身为将臣。
相当于慢性毒药,一天一天积累,一天一天丧命。
他们的精神与神智,是一天比一天,变得更混乱的。
这个过程清晰可见,有迹可循,因此朱允炆才能在日记本上详细记载。
甚至朱允炆还在日记本上写下,他看见了绿柳。
有将臣的地方,就会有绿柳。
将臣和绿柳,都是那种物质的产物。
朱允炆看见,他们生活的木质大平台上,一截木头桩子发芽了。
一株盈盈的嫩芽,不知何时冒了出来。
那是解药,朱允炆踉踉跄跄,挣扎着想要扑过去,把绿柳的嫩芽吃下。
然而,最终他放弃了。
那嫩芽太小,比蚂蚁大点有限,只能救他一个人。
他吃了,可以得到解脱,可以不用死,可以保留神智,甚至还能保留恐怖的自愈能力……然后呢?
追随者全部化成了将臣,独独他一人苟且偷生,又有何意义?
这时的朱允炆,深知复国无望,早已万念俱灰。
他坚持下去的理由,很大程度,是这些忠心耿耿的追随者、老兄弟们。
最关键时刻,朱允炆放弃了逃避。
他舍不下这些生死与共的老兄弟。
当年金陵城破,他朱允炆舍下江山社稷,从排水渠钻出去,亡命天涯。
经年以后,还要让他再逃一次吗?
朱允炆想了想,放弃了。
他累了,不想再逃了。
就这样吧,跟兄弟们待在一起吧。
趁着最后还有神智,朱允炆把老兄弟们召集到一起,直说自己不会吃绿柳的嫩芽,谁想活,谁去吃。
这些人,出生入死,追随一个看不见任何希望与未来的落魄天子,至死不渝,难道是为了苟图富贵、长命百岁?
他们效忠朱允炆,仅仅是为了效忠而效忠。
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
有的是被朱允炆人格魅力感染,有的是对朱棣不满,有的干脆是被儒学洗脑的愚忠,认为从法统来讲,朱允炆就是大明天子,朱棣是造反的逆贼。
从现代功利的视角看来,他们很蠢,蠢到不能再蠢。
这么多年,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