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炜拿出了一万块钱给张晨,张晨说干嘛?
“设计费。”
张晨笑道:“我帮朋友的忙,要什么设计费。”
刘立杆骂道:“公是公,私是私,这是你帮我们公司设计的,我们觉得很满意,当然要付设计费,这钱,本来也在我们的预算当中,别婆婆妈妈的。”
“那也要不了这么多。”
“它值这么多,这事,我做主了。”
郑炜笑道,坚持要把钱给小昭,小昭看着张晨,刘立杆骂道,小昭你别看他,看我,我已经点头了。
小昭这才把钱收下。
张晨和小昭,送刘立杆和郑炜去笕桥机场,分别的时候,四个人都有些难过,看着刘立杆和郑炜走向安检通道,张晨突然就想起那个上午,他们三个人在湛江分手,刘立杆一个人穿过广场时的情景。
好在,他今天不是一个人。
刘立杆和郑炜过了安检,转过身来朝他们招手,张晨和小昭也朝他们招手,小昭的眼眶红了。
……
瞿天琳给张晨他们买的是二十一号下午一点多钟的车票,他们到广州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二号的下午四点多钟。
虽然瞿天琳和他们说过,从广州站去北京路和西湖路很近,只有三四公里,但身上带着两万多进货的现金,而当时的广州火车站附近,又是出名的乱,张晨和小昭不敢坐公交车,而是在火车站前面打了出租车。
广州的出租车很高档,牌子很乱,有皇冠、公爵、蓝鸟、欧宝等等进口车,最差也是桑塔纳,不管是什么牌子的汽车,都涂成了红色。
张晨和小昭上了车,张晨和司机说去西湖路灯光夜市,出租车开了十几分钟停了下来,司机和他们说到了。
张晨看看车外,是一条不宽的马路,两边都是老房子,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书店,但就是没看到卖服装的,张晨疑惑地问,这里就是西湖路?
“这里是北京路,你们再往前面走几十米,就是西湖路了,那边不能停车。”
司机和他们说,其实不是那边不能停车,而是他看到了这里路边,有不少的人在等车,西湖路,这个时候,连鬼都还没有。
“我们是要来进服装的,西湖路灯光夜市,是这里吗?”张晨还是不放心,继续问。
“对对,就是这里,下车下车。”司机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小昭叫道:“可这里只有卖书的,没有卖服装的啊!”
“还有一个多小时,六点半才出摊,不是这里,是前面西湖路,和你们说了,这里是北京路。”
司机已经有点急了,也没有办法不急,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生意最好的时候,耽搁一分钟,说不定就少抢到一个生意。
果然,张晨他们还没下车,已经有乘客走到车边等了,张晨和小昭说,我们下吧。
看这情势,就是错了,也只有这里先下车,搞清楚了再打车。
两个人下车,站在那里朝两边看看,这条路上,确实都是书店,从竖着安装在大楼上的牌子,他们看到,这里不光有新华书店,还有外文书店、古籍书店、科技书店、教育书店等等。
在这些书店之外,还有一些店铺,摆着一个个摊子,卖那种封面花花绿绿的杂志,和什么金庸新著金庸近著的武打小说,这些当然都不是金庸写的,你要说他们冒名,他们就辩解没有啊,看到没有,又没说金庸写的,而是“金庸新”和“金庸近”写的,怎么冒名了?
更别说还有“金唐”“全庸”“全唐”和“吉龙”呢。
这些店铺中间,夹杂着还有店铺,是卖录音歌带和cd唱盘的,他们把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在放的几乎都是当时叫王靖雯,后来改名叫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只有一家在放着张学友的歌。
“我们一定是来错地方了。”小昭哭丧着脸说,“这里哪里有衣服啊。”
“走,我们去前面看看。”
张晨心里也想,这司机一定是带错地方了,不过他还是指了指前面,既然那司机说前面几十米就是西湖路,不管是不是,他们走过去看看再说。
两个人快走到前面十字路口时,路边总算是出现了两家服装店,一家是梦特娇,还有一家鳄鱼,这店和一般的服装店不同,里面堆满了一堆堆的衣服,倒确实是像四季青的那些批发店,还有几个人在里面拿货。
他们再走几步,到了前面路口,就看到路口跨街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越秀区西湖路工业品灯光市场”,两个人松了口气,相视而笑,看样子就是这里了。
西湖路路面不宽,没什么人,路两边也没有摊位,只是在两边的水泥地上,用白油漆画着一个个方格,方格的边上有一个个洞,方格里写着编号,很像是张晨他们在海根那里见过的市场平面图。
张晨知道,这就是摊位的位置,一个个方格延伸出去,一直到路的尽头,总有几百个之多。
张晨问了站在路边的一位老者,这里晚上是不是卖衣服的?
老者好像听不懂普通话,看着他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倒是路过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人,听到他们的问话,并没有停下,而是把手朝西湖路里面一挥,叫道,对,就是这里,里面都是卖衣服的,天黑就出来了。
张晨听着他的话,差点就笑了起来,从他的话里,这些卖衣服的一个个都像是猫头鹰,白天蛰伏,晚上就出来行动了。
张晨说谢谢啊,小男孩摆了下手,继续走自己的路。
张晨和小昭说:“那我们先去找地方住下,等会再过来。”
他们看看西湖路,除了路口有几幢楼房外,再过去两边都是树,几乎没有什么房子,看样子这里面是不会有什么旅馆的。
他们沿着前面过来的北京路往回走,走到新华书店门口,看到书店的旁边有一扇门,门楣上写着:“文化招待所”。
两个人赶紧进去,里面正对着门,有一道楼梯通往楼上,下面很狭窄的楼梯口,有一个弧形的柜台,张晨他们一走进来,就知道自己来对地方了。
他们看到柜台外面和楼梯口,堆着一个个用编织袋打包好的服装,编织袋外面,用记号笔写着“成都张”、“西安林”、“沈阳沈”等等,看样子都是住店的旅客放在这里,准备发走的,这招待所里,住了很多像他们这样来进货的人。
更奇特的是,柜台里面有一个架子,架子上不是毛巾牙刷牙膏这些很多旅馆会卖的东西,而是一摞摞的编织袋、很粗的打包针、一捆捆打包用的塑料撕裂绳、帆布做的很大的进货袋,架子边上的墙脚,还靠着几辆折叠起来的手拉车。
柜台里面坐着一位三十多岁的服务员,张晨问她:“请问还有没有房间。”
“其他房间都没有了,只有一个高级房。”
“高级房?多少钱一个晚上?”小昭问。
“两百二。”
小昭还在犹豫,张晨赶紧说,好,我们要了。
小昭在下面踢了他一脚,心想,两百二,我一个月所有的工资加奖金才这么点钱,到这里一个晚上就住没了?
张晨凑近她耳边悄声说,先住下来,不行我们明天再找便宜的。
服务员边给他们办入住手续边问:“来进货的?”
张晨说对对,是不是西湖路这里有服装进?
“对啊,要不要袋子?”
张晨说要,给我们两个帆布袋。
“拉车呢?”
“谢谢,拉车就不要了。”张晨赶紧说。
“拉车不要,你们背着?”服务员抬头看了看他们,摇了摇头:“那么重的两大包衣服,你们怎么背得动?要走路,还要上下车,还要去火车站?”
服务员说着又摇了摇头,张晨心想她说的有道理,他看到四季青那些客户,除了打包的客户,就没有一个不是拉着手拉车的,就说,那好,我们要个拉车。
服务员把帆布袋和拉车给他们,转身又从身后,拿出了两盘两头有两个铁钩的蓝色松紧绳,和他们说,那你们还需要这个。
这是把帆布袋捆扎到手拉车上的,他们当然需要。
这些东西,算了一下,一共八十五块,他们拿了钥匙,带着这些东西上楼,小昭说,一下子花了这么多钱,怎么感觉到了这里,我们就变成一头猪,一刀刀被他们宰着。
第520章 西湖路灯光夜市
所谓的高级房,不过是比其他房间,多出了一个洗手间,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就是一张床,两个床头柜和一张桌子、一张椅子。
房间很久没有粉刷,天花板和四周的墙壁,石灰都剥落了,有一面墙上还都是水渍,就像一幅山水画,水磨石的地面,也都是斑斑点点、形迹可疑的污渍,连拖把拖都没有拖干净,窗户上挂着墨绿色的金丝绒窗帘,小昭走过去一拉,就大叫一声,跳了开去。
从窗帘上,一阵的灰尘弥漫开来。
“这破房间,还高级房,还这么贵,根本就没有我们红旗旅馆的房间好,你承不承认?”小昭问张晨。
张晨笑道:“承认承认,不过好歹这里有洗手间,想什么时候冲凉就什么时候冲凉,你们旅馆可没有。”
四月的广州,天气已经很热,两个人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前面又走了那么多路,身上都是一身的臭汗,张晨这么一说,小昭马上感觉到,这才是最重要的,她赶紧说,那我要冲凉了。
“一起吧。”张晨说。
“好好好,我让让你这个臭流氓。”小昭嘻嘻笑着。
两个人打开洗手间看看,里面有一个淋浴龙头和抽水马桶,淋浴的地方和外面,也没有隔断或遮挡,马桶边上,是水磨石的盥洗台,进门的地方,有一大一小的两双塑料凉鞋,看上去油腻腻的。
张晨无所谓,把那双大的拖鞋拿在手里,小昭皱了皱眉头,她说:“这也太脏了,这卫生,就像是秀莲搞的。”
张晨噗嗤一声笑了起来,小昭也笑道:“真的,亲爱的,你先出去,去帮我拿肥皂过来,我先把这里面卫生搞一下。”
小昭让张晨把香皂掰断,拿了半块,在洗手间里搞起了卫生,她拿着淋浴龙头,把地面和四面墙壁的瓷砖都用水冲刷了一遍,把洗脸池和那双拖鞋用肥皂洗了,最后把马桶圈和马桶盖,都用肥皂和水冲洗了,把剩下的肥皂扔进了马桶里。
小昭出来,招呼张晨一起把衣服脱了,放在床上,说里面没有挂衣服的地方,张晨跟着小昭走进去看看,果然比前面干净了不少,两个人这才开始冲凉。
小昭站在那里,挺了挺自己的小肚子,叫道:“你看你看,亲爱的,是不是大了?”
张晨看了看小昭的肚子,没感觉有大起来,不过看着小昭,自己却有反应了。
两个人拥在一起亲吻着,水从他们的头顶,哗哗哗地往下流。
“别动,不老实。”小昭咯咯地笑着。
他们冲完了凉,感觉神清气爽,手牵着手下楼,他们已经商量好了,今天晚上只看不买,把那些自己中意的款式,先记在心里,今天先摸清楚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心里有底了,明天晚上才进货。
明天白天,不是还要去沙河服装市场吗,万一这里进了,一样的款式,到沙河发现更便宜,那不亏了?
他们走出旅馆的大门,时间还早,两个人看到对面有一家小饭店,就走过去,点了两份肠粉和一份烧鹅,吃了起来,就觉得肠粉和烧鹅特别的美味,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火车上,光吃泡面,都没有好好吃饭的缘故。
吃完饭出来,已经快六点了,他们走到西湖路看看,发现这里的人多了起来,大家都开始准备出摊,他们往地上的那些洞里,插进了一根根竿子,上面用一根根竿子横着绑好,三面都是竿子交织的架子,连在一起,就围出了一个个凹字型的摊位。
白天他们看到的水泥地上,那一长溜的方格,现在立了起来,变成了一个个摊位,有人在摊位里面的地上铺了塑料布或地胶板,有人带了木头的架子或小桌子,放在摊位里面。
有拉着手拉车的,有推着平板推车的,还有骑着三轮车的,车上都是大包小包的货,来的早的,正把一件件服装,开始用衣架套好,往三面架子上挂。
天还没有黑,没到时间,每一个摊位上面的那盏灯也没有亮,客人也还没来,这时候在这条街上忙碌的,还都是摆摊的人。
张晨和小昭决定等会再来,他们沿着北京路继续朝前逛着,一直逛到了文明路,转角有一家冷饮店,小昭想吃冰激凌,两个人就走进去,小昭买了一个冰激凌,张晨要了一瓶亚洲沙示汽水,坐在那里喝了起来。
他们坐在冷饮店,等过了六点半才站起来,到了外面,觉得北京路上的人比前面多了很多,成群结队,好像都是去西湖路的。
远远地,他们就看到北京路和西湖路交汇的那个路口,已经是人挤人,他们还没走近,就听到西湖路上人声鼎沸,吆喝声此起彼伏。
等他们走到路口,吓了一跳,只不过隔了十几分钟,这里和他们前面来的时候,已经迥然不同,虽然天还没有完全黑,但每一个摊位上面的灯都亮了起来,把一整条街照得如同白昼,灯光夜市,还真是名实相符。
本来就不宽的西湖路,两边的摊位一摆,就更窄了,整条路上人头攒动,两边摊位里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
两个人兴奋了起来,张晨和小昭说,我们先从右边,走到底,再从左边走回来。
小昭拼命地点头。
这里和四季青不同,所有的服装既零售,也批发,只是两个价格不同,零售的时候,老板会和顾客大声地讨价还价,来批发客了,两个人会站到摊位的角落,悄悄地说话,或者拿着一个计算器,你按一个数字,我按一个数字地讨价还价。
这还不是完全为了不让零售的顾客听到批发价,而是在这里摆摊的很多人,根本听不懂全国各地来的,带着南腔北调口音的普通话,而他们老广的普通话,比那些人更难懂,再加上在这么嘈杂的环境里。
这让张晨想起了小林,不禁笑了起来。
每一个摊位老板的腰里,也别着一个卖鱼包,脖子上挂着皮尺,他们的皮尺很神奇,你想要什么尺寸,他啪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