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一个摊位老板的腰里,也别着一个卖鱼包,脖子上挂着皮尺,他们的皮尺很神奇,你想要什么尺寸,他啪地一下,就给你量出什么尺寸,就像在农贸市场卖鱼的,你看到他们的秤永远高高翘起,但你要是拿着买好的鱼,去其他地方一秤,那斤两肯定是不足的。
  在这里逛着,张晨感觉比在四季青轻松很多,所有的摊位,你想进去就进去,所有的衣服,你想看就看,甚至试试也无妨,你不买也没关系,你还没走出摊位,老板早就去对付另外一个顾客了。
  在这里,不需要掩盖什么,更不用担心会被人误解。
  张晨在这里,看到了很多他在四季青见过的服装,一问价格,对方报出来的零售价,张晨记得和四季青的批发价差不多,不用再问批发价,就知道这衣服要是进回去,中间肯定是有利润了。
  小昭突然拉了张晨一下,张晨站住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小昭就走开了,她走向边上的一个执勤亭,执勤亭里站着一位保安,就是执勤亭这么一点空间,他们也利用起来,里面摆着手拉车和各种打包袋、进货袋,说不定他们保安的奖金,就是靠这样卖出来的。
  小昭问了那个保安几句什么,走回来的时候脸上乐开了花,张晨问怎么了,小昭笑道,我们没有被当猪杀,这里拉车和袋子的价格,和旅馆里是一样的,她不知道,这些都是有人送过来,请保安和服务员代销的,价格当然一样。
  张晨忍不住笑了起来,小昭看了他一眼,骂道,笑屁啊。
  张晨继续笑道:“那等下回去,是不是要表扬他们?”
  小昭点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两个人继续往前走,走到头,再沿着另外一边走回来,还是逛着看着问着价格,等到他们走回到市场入口时,已经快九点了,时间过得真是快。
  “累吗?”张晨问小昭。
  小昭说不累,反问张晨,你呢?
  张晨说我也不累。
  小昭点了点头,那我就放心了,明天要走一天呢。
  张晨笑道,什么叫你放心了,走路我还怕你?我们以前出去演出,经常也要走路的。
  两个人回到房间,张晨拿出了速写本,和小昭说,现在我们来回想一下,有哪些衣服很好,要是我们这么一下就忘记了,这衣服肯定就不怎么样。
  小昭一听有道理,马上就开始边想边说,她说着,张晨就把这服装的款式在速写本上画了出来,或者小昭没说,张晨就画出了一件衣服,给小昭看,小昭叫道,对对,这件不错,这是哪个哪个摊位的。
  两个人切磋了半天,回过头去数一下,竟有三十几个不错的款式,小昭叹了口气说,广州的衣服太好看了。
  张晨也觉得这个市场的服装,整体来说,要比杭城上一个档次。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里的一个个档口,看着很小,其实背后已经形成了产销一条龙,很多老板,都是自己或亲友从香港直接购买了最新款式的服装样板,再根据内地人的口味,稍作改动,有些是加了花边,有些是加了刺绣,然后就下发给服装厂生产。
  一个小小的档口,一年可能要做几十万件服装的销售,很多打包的客户,是根本不到这里来,直接就从工厂打包发走的。


第521章 沙河的早市
  第二天,张晨和小昭四点不到就起来了。
  昨晚他们回来的时候,问过下面的服务员,服务员和他们说,沙河那边,一般早上四五点钟就开门,中午十二点左右就关门了,没关门的,也没什么东西好卖,要么就是,那货……
  “知道了,要是卖到十二点还没卖完,那货我们进去,也卖不掉。”张晨笑道。
  两个人回到房间,又冲了一次凉,上床睡觉,小昭和张晨说,明天要早起,今天晚上不能顽皮,不许想东想西,但过了十几分钟,她发现张晨还没睡着,就说,要么我帮你吧,不然,你是不是睡不着?
  张晨赶紧抱住了小昭说,别动,那样你会太累的,明天要早起,睡吧。
  “要么我数羊给你听?”小昭说。
  张晨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说,你这是要把我逗醒吗?好吧,你数。
  于是小昭,还真的一只羊、两只羊这样数起来,还没数到五十,她自己已经睡着了。
  张晨侧过脸去,吻了吻小昭,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嗅着她身上凉爽的香气,过了一会,也睡着了。
  张晨把钱放进腰包里,把腰包扣在腰上,把衬衣的下摆从牛仔裤里拉出来,遮住了腰包,小昭看着他笑了起来,张晨知道小昭这是笑他,我的肚子没大,你大起来了。
  两个人拿着手拉车和进货的帆布袋下楼,走出文化招待所的大门,外面天还是一片漆黑,这个时间点,所有的公交车都已经停驶,他们在门口站了一会,有一辆出租车过来,两个人上车,还没开口,出租车司机就问,去沙河?
  张晨说对,心想,你怎么知道我们要去沙河?
  不过他马上醒悟,拿着拉车,腰里还鼓鼓囊囊的,是个人都知道你是去进货的,这出租车司机每天的这个时间,在哪家旅馆门口接到这样装扮的人,大概都是去沙河的。
  沙河不仅在广州当地人中间名气很大,就是在全国,也是大名鼎鼎,只要是做服装的,就没有不知道沙河的,有“服装看沙河,沙河一涨全国涨”的说法。
  每天,这里有六七百万件服装流向全国各地,如果用服装的价格计算,可以说这里每一分钟,就会诞生一个百万富翁,“万元户”在这里早不稀奇,街上拉车运货的,一年的收入起码也是几个“万元户”,而当时全国的职工年平均收入只有两千多。
  在这里拉一年的车,扛一年的包,可以抵一个大学教授几十年的收入,何止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背书包的,也比不过这里扛大包的。
  司机把车开到了沙河大道,停了下来,张晨和小昭下了车,发现这里早就是灯火一片,七八百米长的沙河大道,变成了一片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更主要的,是服装的海洋,这就是沙河的早市。
  沙河的早市从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基本以卖女装为主,到六点钟,沙河大道和濂泉路两边的店铺和市场开门,这里慢慢开始收摊,到七点钟,所有的摊位就从沙河大道完全消失,让位给沿街店铺和批发市场的接力。
  沙河的早市,形成已经有几年,而它的出现,起源于一起偶然的交通事故。
  那年的那天,有一辆装满衣服的送货货车,装了几个档口的货,在给批发市场送货的时候,开到沙河大道侧翻了,车上的货物洒落一地,司机无奈,只能通知那些还等候在市场门口的货主们,马上来现场处理。
  货主们到了现场,也是束手无策,当时是凌晨三、四点钟,连拉车打包扛包的搬运工都找不到,他们没车也没人,批发市场还没到营业时间,也不允许把货物搬进档口。
  这个时间,已经有很多全国各地来的长途客车抵达这里,车上那些一路昏睡了十几个小时的进货客下了车,时间还早,市场和沿街的店铺又没开门,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在街上闲逛,看到这里出了事故,很多人就围过来看。
  有一个档口的老板,看到有这么多进货客过来,灵机一动,他把自己的货搬到一边,就在路边叫卖起来,结果很多的人抢购,其他的货主看到,也把自己的货拿到一边,跟着叫卖,不到一个小时,一车的货就都卖完了。
  这些尝到甜头的档口老板,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不约而同地又到沙河大道开卖衣服,这样等六点钟市场开门,自己等于是已经做了一个早市。
  做生意的人嗅觉都是很灵敏的,知道有这样的好事,其他的档口,当然也跟着出来,不几天,这七八百米的沙河大道就挤满了服装摊位,自发形成了一个和西湖路灯光夜市一样的灯光早市。
  张晨和小昭在早市转了一圈,马上发现,这里的有些货比西湖路便宜,他们昨晚觉得不错的三个款式,这里的批发价比西湖路要便宜五到十块,就明白了,西湖路的有些摊位,是从这里进货过去卖的。
  但还有很多的货,这里看不到,而且从整体上来讲,张晨觉得,这里的货和四季青有些像,很杂,而且做工不是很好,比较起来,西湖路灯光夜市,整个档次比这里要高,这里主要是以便宜为主。
  小昭也觉得,这里的衣服没有西湖路的好看,两个人虽然已经进了一些货,但还是觉得,应该以晚上的西湖路为主。
  他们从早市逛到两边的沿街店铺,又逛了几个批发市场,逛到了十点多钟,一只帆布袋已经装满了,他们人也走不动了,眼睛也看花了,还越来越挑剔,再看什么衣服,都觉得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拿回去一定不好卖。
  张晨说不看了,找地方吃饭,晚上西湖路转转也差不多了,要是好卖,大不了我们过几天再来。
  小昭说好。
  第一次进货,他们也不敢进太多,买了摊位,剩下的钱加上刘立杆他们这次给的,满打满算,也就还有七万不到,这一次花两万多,已经是他们最高的限度,不然,他们真的是没有钱了。
  两个人一起床就到了这里,到了这里就像打仗一样,一刻都没有停,现在停下来,才发觉他们连早饭都没有吃,不仅累了,还饿了,而且饿这个东西,没注意还好,你一旦注意到它,就越来越饿。
  他们看到了街边有一家沙河肥鸡店,就走进去,要了半只肥鸡,一盘白灼菜心,两碗饭,吃了起来。
  两个人吃饱饭出门,拉着拉车,这个时候,张晨觉得幸好是听了那个服务员的话,买了拉车,不然,这一大袋的服装,今天可要折磨死他们。
  路边有一个红色的有专人值守的公用电话亭,它的形状,真的很像是交警执勤的岗亭,一圈都是窗户,窗台上摆了一圈的电话,有很多的人围着亭子一圈打电话。
  张晨想到了,他说,我要给杆子打个电话,买回去的车票,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明天吧,晚上西湖路进了货,就差不多了,这里住的吃的都这么贵,待不起,我们回去,一分钱房费也不要。”
  小昭说着,张晨突然就有些心酸,不过是两百二一个晚上的房费,小昭就一直耿耿于怀,放到海城,谁会把这个当回事,自己在海城,有房子还要去开房间呢,小昭不也一样。
  看样子海城的生活印记,已经从他们身上,渐行渐远,彻底地被抹去了,这样也好,至少不必患得患失。
  张晨赶紧说好,那我们明天回去。
  张晨拨通了刘立杆的电话,刘立杆一听到张晨的声音,就叫道,张晨,我正要找你呢,他妈的又不知道上哪里去找,项目书印好,昨天送到了,很漂亮,比我们预计的还要漂亮,我们今天开始要大战了,对了,你在哪里?
  “我和小昭到广州进货了。”张晨说。
  “好好,我在回公司的路上,这样,快把你那边电话告诉我,我等会到了启航那里打给你。”
  “我这里是公用电话,很多人在用,你打回来也打不进来。”张晨说。
  “那这样,你过十五分钟,直接打电话到启航办公室,我在那里,对了,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明天。”
  “好,过十五分钟,你打电话过来。”
  张晨和小昭,站在公用电话亭边上等了十五分钟,张晨拿起电话,拨了陈启航办公室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启航,启航叫道:“张晨,你们厉害,打到我老家去了?现在在哪呢?”
  张晨和他说在沙河,刚进好货,准备回北京路去。
  “你们住北京路?太好了,我表哥离你那里不远,就广州站那个,这样,你把房间号告诉我,我让他买好票,给你们送过去。”
  张晨把招待所的名字和房号告诉了陈启航。
  两个人回到房间,一整个下午就在补觉,五点多钟的时候,有人敲门,张晨走过去把门打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站在门口,说他是陈启航的表哥,张晨赶紧让他进来,对方伸头看看,里面还有一个女的躺在那里,就说不了,我就是过来给你们送票。
  他把一个信封交给张晨,张晨要给他钱,他说不用了,启航已经给了,张晨留他吃晚饭,他说他还要回去上班,再见再见。
  张晨只能谢了又谢。
  张晨回到床上,打开信封,里面是两张明天中午十二点十分,从广州到杭城的火车票,还有两张卧铺票,面对面两个下铺。


第522章 根须发达的电话
  张晨和小昭回到了杭城,杭城城战火车站离红旗旅馆不远,他们第一次找到红旗旅馆的那天,就是走着过去的,那还是一个寒风料峭的夜晚。
  今天他们拉着拉车,外面阳光灿烂,两个人走着过去,就更不在话下,他们的自行车还停在红旗旅馆,进来的货也准备先存放在红旗旅馆,等拿到摊位钥匙,再一袋一袋,用自行车驮过去。
  比较起来,三堡离四季青太远了。
  第二天,他们到了市场招商办,凭那张摊位费的收据和小昭的身份证,领到了摊位钥匙,和装在一个硬塑料底板上的进场交易许可证,还有税务登记证,工作人员叮嘱他们,这两个证,你们一定要挂在摊位的显眼处,要检查的,检查到没挂,会罚款。
  来了走了,两个人都没有看到海根,走到市场的侧门,这里门开着,很多人进进出出,门口站着一位保安,小昭问保安,我们可不可以进去?
  “你们是不是经营户?”保安问。
  小昭说是,拿出了进场交易许可证给他看,保安说进吧。
  整个市场已经施工完毕,他们进去的时候看到,已经有摊位在往里面搬模特和一张张用来钉在三面墙上,挂衣服的网格了,还有一个个立式的衣架,用来挂模特和网格上出样出不完的衣服,小昭和张晨说,我们等会也去买,张晨说好。
  他们找到自己的摊位,把两扇卷闸门都拉开,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两张方凳,让他们感到欣喜的是,电话已经装好了,一部红色的电话,静静地躺在桌子上,两个人赶紧走过去,在桌边坐下,盯着这部电话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