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平和张晨说着,刘立杆在边上不停地点头,等孟平说完,刘立杆接着说,老孟说的没错,就这么个道理。
  张晨心里暗想,这他妈的,原来请领导还真有这么多的学问,不过自己就是知道,又有什么用,自己真的是一个领导也不认识。
  刘立杆看看手表,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他把黄建仁俩夫妻叫了过来,和他们说,张总这里明天中午十一点举行开业仪式,一个剪彩的都没有,你们想想办法。
  黄建仁还没说话,他夫人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来安排,张总,你这里的地址和单位名称能不能告诉我?
  刘立杆把纸笔递给张晨,张晨写了,交给黄建仁的夫人小黄,她也姓黄。
  小黄拿了张晨的大哥大,走开去,过了十几分钟回来,和他们说,安排好了,明天来一位高官,还有杭城的常务副市长,够了。
  孟平点点头说,可以了。
  “分社和记者站,需要打招呼吗?”小黄问。
  刘立杆说最好,小黄这说的是,新华社和人日、光明、文汇等几个大报,在浙江的分支机构,小黄在海城就负责这块,她和他们总社很熟。
  这一些都安排好后,刘立杆和孟平,才觉得明天的开业仪式是完整的。


第633章 品牌故事
  陈启航和李勇写完品牌故事,让张晨过去重新写到背板上,再竖在门口,张晨看完骂道,这他妈的,写得这么肉麻。
  他看到他们,是把他和小昭的爱情故事,结合到了品牌故事里,故事的最后一句是:“守护着每个人爱情的半亩田,恬淡、知足、不奢望。”
  李勇叫道:“这故事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你自己看的,你的感受可以忽略不计,能打动别人就行。”
  李勇招呼那几个女人,你们快过来看看。
  几个女人都跑了过来,看了,都说李勇他们写的好,徐佳青拿着他们写的说,当然是这个,我都快看哭了。
  小黄侧转过头,不经意地笑了一下。
  “看到没有,这样的女人,才是你的顾客,你要感动的是她们。”李勇和张晨说,“快写。”
  张晨无奈,拿起了笔,准备写之前又读了一遍,还是把笔放下,和李勇、陈启航说,你们他妈的该去当知心姐姐,要么去主持午夜情感热线,不行不行,我怕我会写吐。
  贺红梅自告奋勇说,我来写。
  贺红梅写完,自己看了一遍,站起来,也搂着小昭不停地笑,她说,这里面的这两个人是谁呀,我怎么都不认识?
  小昭皱着眉头,不停地晃着脑袋,她说,不要问我,我也不认识,这小昭是谁啊?
  陈启航和李勇大笑,李勇说,你不认识就对了,不认识才是故事,不然就是新闻报道了。
  “新闻报道就更不认识。”小黄说。
  她伸手问贺红梅要李勇他们写的那故事的原稿,贺红梅问她,你要这个干嘛?
  刘立杆叫道:“给她给她,明天那么多的记者来,她要喂料给他们,喂得越猛,人家才越有写头,一个店开张,有什么好写的?要是两个青年的创业故事,再加上爱情故事,那才有新闻的价值,明天开始,这半亩田的爱情故事,大概会传遍大江南北了。”
  张晨瞪了他一眼,骂道:“你那些大王,就是这么来的?”
  刘立杆满不在乎地说:“是啊,不然怎么会变成大王?”
  小安奇怪了,问刘立杆:“你怎么知道明天会有很多记者来?”
  刘立杆指了指小黄,你问她。
  大家看着小黄,小黄微笑着不语。
  张晨想起来了,他说,杆子一个人到了,就等于是来了六家媒体,他可是六家媒体联合记者。
  大家不解,李勇就把刘立杆六家媒体联合记者的梗和大家说了,大家乱笑。
  这一来张晨就想到了刘芸,心里不由得沉了一沉,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好不好?
  这话,他不能问刘立杆,更不能问李勇,只能找机会,悄悄地问问陈启航,如果她真在南京的话,南京离杭城才多少点路。
  这么多人,忙到了凌晨两点多钟,才总算完成,谭总挥起双手,拍了拍,大声叫道,出去出去,大家都出去!
  谢总看着他问,老谭,你要干嘛?
  “大家都是这店的第一批嘉宾,都出去,到马路对面去。”谭总继续叫道。
  大家明白了,都走了出去,穿过空阔的延安路,站在马路的对面,只留谭总和张晨在店里,这也是他们以前,没做完一个工程时,必须要完成的仪式。
  大家站在延安路的对面,看着这里,店里店外的灯光,一盏一盏地黑了,最后整个店铺,变成漆黑一片,他们都不知道,这老谭和张晨要干什么,只有二货一个人明白,但这张叽呱不停的嘴,这时却偏偏沉默了。
  整个店,一共三排空气开关,一排控制着室外,一排控制着一楼,还有一排,是控制通往二楼的楼梯和整个二楼。
  谭总打开手里的火机,亮了一下,两个人对三排空气开关的位置都心里有数。他们先摸黑把一个个单独的分开关推上去,最后,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张晨手里按住了一个总开关,谭总按住了两个。
  张晨笑道,大哥你数。
  谭总开始数一,二,三开!
  随着谭总的一声“开!”,两个人几乎同时把手里的总开关往上推去。
  站在对面的人眼前一亮,他们看到,对面整个半亩田的旗舰店,就像一个突然降临的奇迹,瞬间,所有的灯光都亮了起来,包括门口的那片星海。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惊叹:这也太漂亮了!
  然后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欢呼起来。
  一辆路过这里的空出租车,被吓了一跳,赶紧一踩刹车,他既是被右边的掌声和欢呼声,也是被左边的这一片突然亮起的灯火吓到的,定一定神后,他索性停着看了一会,然后松开刹车,朝车子里整个晚上,都有很多人叽里呱啦在抢着说话的对讲系统大声叫道:
  “你们快到延安路这里来看,这里很好看,仙境一样!”
  马路对面的众人,都穿过马路往回走,他们急着要钱店里看看,谭总跑出来叫道,合影合影,所有人在门口合影!
  大家又是一阵欢呼,欣然在店门口一排排站好,店门口的光线很明亮。
  二货拿出了照相机,张晨也赶紧去拿出照相机,先是所有人一起的大合影,然后开始各种组合的合影。
  有海城来的大部队和张晨夫妇的合影,有谭总、谢总、孟平、瞿天琳等等分别和张晨一家三口的合影,还有其他各种组合的合影,从店外到店里,再到天井里。
  最奇葩的是,刘立杆抢过了张晨的照相机,和黄建仁夫妇和徐佳青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和地方,你们三个,需要留个纪念,三个人愣了一下,然后大方地站在一起,刘立杆还叫着,黄贱人,你他妈的站中间。
  不知道的人看着也没觉得有什么,知道内情的那些人,早就笑弯了腰。
  “逼养的,我还没有和我干弟弟合影。”二货叫道,一定要和张晨他们三个合影。
  小昭说,你看到我,还没有叫呢,叫完再合影。
  二货挠了挠头,乖乖地叫了一声“婶”,其他人在边上大笑。
  欢乐过后,张晨说好了,谢谢大家帮忙,忙了一个晚上,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龙翔桥宵夜。
  小昭和那些女孩子,还有厂里过来帮忙的人说,你们也一起去,那些女孩,听说要去龙翔桥吃海鲜,都兴奋了起来。
  谭总听说是吃海鲜,就说,我们从海南来,还要到这里吃海鲜?
  “不一样的,这里是东海海鲜,从沈家门和温州过来的。”
  瞿天琳对杭城和广东、海南一带的海鲜都很了解,她和谭总他们解释:
  “舟山的带鱼肉质很嫩,是可以清蒸的,广东和海南的带鱼肉太粗糙,背上还有一粒粒的小骨头,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还有螃蟹也不一样,海南是红花蟹、肉蟹,这里是梭子蟹,这是东海独有的,还有东海独有的大黄鱼。”
  张晨也想起来以前他们经常去的温州一带,和他们说:
  “温州平阳的南麂岛,是我国贝壳类海洋生物最丰富的地方,我们自己去市场里看,保证有很多贝类,是你们见都没见过的,更别说吃。”
  “好好,那我们就去尝尝。”听瞿天琳和张晨这么一说,老谭和老谢也来了兴趣。
  龙翔桥离这里不远,有一个海鲜批发市场,每天晚上,运送海鲜的货车可以进城,从宁波和温州一带过来的车子,就源源不断地运送来各种海鲜,海鲜批发市场的四周,就自然生成了很多的大排档,到这里来的食客,都是为了能尝到最新鲜的海鲜。
  这么多人,要五六张桌才能够坐下,他们就挑了一家新扩建不久,店名叫“二盅”的,最大的一家大排档坐了下来,坐下来后,就把门口几个塑料盆里的海鲜都点光了,老谭和孟平还觉得不过瘾,他们两个,又去对面市场里找张晨说的,你们见都没见过的贝类。
  谢总坐在那里,他问瞿天琳,这家店怎么取了这么怪的一个名字?
  瞿天琳一愣,这店她倒是经常来,但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她和服务员说,把你们倪老板叫过。
  不一会,服务员领着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过来,他就是“二盅”的倪老板,倪老板是认识瞿天琳的,看到她就笑呵呵的,瞿天琳指了指谢总,和倪老板说,倪老板,我这位海南来的大哥,想知道你这店,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你不知道?”倪老板问。
  “我也是真不知道呀。”瞿天琳说。
  倪老板就和他们,说起了这店名的由来,李勇和陈启航听着,都笑了起来,这又是一个品牌故事。
  倪老板是龙翔桥的“坐地户”,也就是这里的人,长生路念的小学,在东坡路上开过理发店,后来是看这菜场的周围人多,就在自家这房子里,开起了排档,他的排挡,最开始卖的是盒饭和面条,后来么看看人家的海鲜排挡,生意不错,他占个地利,也开起来。
  生意越做越好。
  至于这店名“二盅”,倪老板呵呵一笑,他说,这也是我的绰号,从小被人叫到大。
  老底子东坡路上,有个开茶馆的老太太,喜欢给附近的伢儿起绰号,取来取去,都带个茶盅的“盅”字,从十一盅开始,十二盅、十三盅、十四盅……
  倪老板的绰号就是“十二盅”,后来大家叫烦了,把“十”字省掉,就叫“二盅”。
  我倪杏根的大名,现在倒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第634章 开业这一天
  延安路上来来往往的,很多人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这家店,首先当然是这么大的门头,几百个平方,看上去还很漂亮和洋气,可以说是延安路上,最靓的一家。
  其次是这个店名,“半亩田”,这名字说土又洋,说洋么,还带有那么种傻傻的土气,还有点搞不明白的怪。
  还有后面,“女性生活旗舰店”,女性大家都理解,看看这样子么,不是卖衣服,大概就是做头发的,可为什么不叫女装店,要么美发店,而是要叫生活店,生活店不算,还要生活旗舰店,这又是个什么东西?
  真是不懂,不懂。
  一大早,就陆陆续续地有花篮送过来,有贺红梅他们重庆帮的,有刘立杆孟平他们海南帮的,还有张晨他们自己发展的那些加盟店,也约好一样,都送了花篮,这可以算是本土帮。
  还有那些打包客,郭文涛、马丫、郑州亚细亚的、北京动物园的、西安的、昆明的、武汉的……他们都送了花篮。
  还有四季青服装市场和三堡村委会,也送来了花篮。
  所有承接了业务的花店都很尽职,提前把花篮送到,张晨他们九点钟,从谭总和刘立杆他们,以及所有客户住的国际大厦,走到这里的时候,从店门口到前面花坛的这片空地,已经堆满了花篮,刘立杆一看,比张晨还要高兴。
  张晨这个人,从心里是很讨厌这种场面的,甚至有些怯场,他和孟平、刘立杆说,不行不行,我最讨厌这种场面了,看到领导,都不知道怎么说话,和该说什么。
  “你他妈的看到领导还怯场?你不是个赣度嘛,最喜欢和领导抬杠,文化系统,哪个不知道你?”刘立杆骂道。
  “我抬杠当然不怕,可今天人家是好心好意来,还是冲着小黄这么大的面子,我能够和他们抬杠,你脑子坏掉了?”张晨回骂道。
  好吧,关键时刻,兄弟不上谁上。
  刘立杆和孟平,今天和张晨一样,也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胸前还佩戴着鲜花,作为主人出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家店是三个老板。
  他们之所以愿意出场,其中还有一个关节,今天会来参加剪彩仪式的,总共有两位大领导。
  一位是省里的副s长,还有一位是杭城的常务副市长,不知道的人以为,这副s长肯定比副市长大,但这副s长是分管商贸旅游的,而这副市长,是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的常务副市长,都是中管干部,他们的级别,其实差不多。
  这领导碰到领导,大领导碰到更大的领导,那很好办,大领导肯定是亦步亦趋,跟在更大的领导后面,对更大领导的每一句话,都微笑颔首,表示赞扬,或者拍手,一行人会一起绕着整个店铺,楼上楼下看一圈,听他们汇报,然后剪彩,然后大领导送更大的领导上车走人。
  这级别差不多的领导碰到一起,就没有一个跟着一个亦步亦趋的情况,他们甚至从心里盼着,最好都不要碰面,各自参观各自的,然后上台,分站两边,剪完彩双方才气氛融洽地握握手,各自离开。
  孟平和刘立杆对这个门清,知道张晨应付不过来,这个家伙,说不定当面都会说出“x副市长,今天x副s长待会也要来。”这样很忌讳的话,倒好像x副市长这时候,就是应该在这里恭候x副s长。
  最可怕的,刘立杆说,老孟,你不要小看张晨,他是连x副市长,你继续参观,我去门口接一下x副s长这样的话,都会说的。
  孟平哈哈大笑,他和张晨说,今天市长和s长都不在,你千万不要加那个副字。
  “那市长和s长在呢?”张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