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平哈哈大笑,他和张晨说,今天市长和s长都不在,你千万不要加那个副字。
“那市长和s长在呢?”张晨不解地问。
“那就一定要加那个副字。”孟平说。
孟平和刘立杆约好了,由孟平陪同副s长,刘立杆陪同副市长,分别参观,要是上楼下楼看到另一位在这个楼层,如果一方在左边,就把另一位,领着从右边开始参观。
小黄和黄建仁,则作为后援,万一碰到紧急的情况,救场如救火,顾不得那么多了,他们就要叫着x叔叔出场,亮明自己的家底。
十点五十分的时候,外面已经挤满了人,有他们全国各地来的嘉宾,更多的是看热闹的人,人都挤到延安路上去了。
交警骑着摩托过来,本来想把这什么店的老板训一顿的,但他们知道杭城的常务副市长马上要到,赶紧通过对讲机,请求更多的警力支援,干脆把延安路让出来一半给他们。
果然是有很多的记者到来,有小黄请来的,有接到通知,来报道领导行踪的,还有一些,是自己凭嗅觉找上门来的,都由小黄领着他们,先参观一圈,让他们咔嚓咔嚓地拍上一阵,或摄像机扫一扫。
小黄和他们说了那个动人的品牌故事,大家都很感兴趣,都觉得不虚此行,在完成头版的任务以外,还可以发一篇其他版的报道。
副s长和常务副市长差不多同时抵达,孟平和刘立杆迎了上去,接住,分别陪着参观,前面围着小黄的记者,这时也自动分成了两拨,省级媒体的记者跟着孟平他们去了,市级媒体的,就跟着刘立杆他们。
参观完毕,在众人的鼓掌之下,副s长和常务副市长上场剪彩,这个时候,本来应该是张晨也上去的,但他们却发现找不到张晨了,刘立杆急问小昭,张晨呢
小昭摇了摇头,穿着旗袍的小莉说,他好像陪海根哥他们进去了。
刘立杆明白,这家伙是借故躲起来了。
陈启航叫道,上上,杆子老孟,你们上。
孟平和刘立杆,赶紧上去,四个人四把剪刀,咔嚓咔嚓,剪完了彩,互相握手,分别上车。
副s长和常务副市长坐到车上,都轻轻地吁了口气,对他们来说,也算是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虽然这任务,是谁交办的都不清不楚的,只是知道,他们必须来。
送走了两位大领导,孟平和刘立杆转身,一大堆的记者围了上来,问他们,请问你们谁是张晨张总?
孟平反应很快,他没说我们都不是,而是朝刘立杆指了一下,记者都围了过去,刘立杆只能变成了“张晨”,孟平在人群外面,看着刘立杆,得意地大笑。
“张晨”在记者的包围下,侃侃而谈,从自己的创业经历,聊到了自己的爱情经历,记者们都觉得,今天的这个采访对象太好了,口才好,说话和讲述又有条理,整篇记下来,几乎不用修改,就是一篇很感人的专访。
一大波的顾客冲进了店里,那几个营业员根本就照顾不过来,一个收银,也忙不过来,叶宜兰马上坐到了收银台,钱芳、徐佳青、魏文芳、林一燕和小安,和小昭一起,在一楼当起了营业员。
小莉和吴朝晖、二货站在楼梯口,只有小莉说可以,是他们加盟店客户和打包客的,吴朝晖和二货才放他们上二楼。
二楼,贺红梅带着整个重庆团队在参观,他们不进货,但都向贺红梅订了很多的货。
赵志刚和老万,帮助小娟在楼上,接待那些加盟店的客户,手里拿着订货单,接受他们的预订。
反正这里,一大半的客户赵志刚和老万都认识,他们也不介意两个大老爷们接待他们,到了今天,到了这里,在这么热闹的场景下,他们大家,都有一种自己人的感觉。
我们不都是“半亩田”人嘛?
郭文涛和马丫,找到了张晨,和他说他们一定要签了总代理的协议再回去,郑州亚细亚和北京动物园的,还有其他的打包客,也都说要马上签总代理协议。
张晨说好好,等会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家家签。
张晨领着客人去国际大厦吃饭,但小昭和钱芳她们走不了,一楼零售的顾客太多了,她们根本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抽空,去收银台那里咬一口瞿天琳买来的蛋糕,喝上一口水。
这一天,他们光零售就做了十三万四千多。
“半亩田”在杭城一炮打响,虽然那时还没有网络,没有后面网络时代的秒传和秒红,但一夜之间,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他们还是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大事件,更成为了女性一定要去看看的场所。
再加上晚上电视里几十秒的新闻播报,和第二天更多篇幅的报纸宣传,那真是一个纸媒的美好时代,有那么多的人会爱好看报纸,延安路的“半亩田”女性生活旗舰店开张,和两位创业者的传奇爱情故事,通过报纸,传遍了杭城内外。
只是,报纸上出现的浙江半亩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晨的照片,都是刘立杆,这让第二天同时看到报纸的很多永城人,都纳了闷了。
一九九三年的四月四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更多的顾客来到这里,张晨不得不从厂里,抽调了好几个女工过来帮忙,钱芳她们,也不得不推迟了迟一天回去海城。
到晚上七点五十,叶宜兰和张晨说,销售额已经冲破了二十万。
不重要了,张晨觉得,后面还会增加的数字已经不重要,甚至,连前面的数字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店里人挤人的场景。
第635章 梦醒时分
张晨从睡梦中惊醒,醒来已经忘记梦到什么,人腾地坐了起来,直觉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小昭问他,怎么了?
张晨摇了摇头,他说没有什么,做了一个恶梦。
“梦到了什么?”
张晨继续摇头:“想不起来了。”
张晨看了看手表,是凌晨三点多钟,他和小昭说:“你睡吧,我去厂里看看。”
小昭嗯了一声,转了个身,继续睡觉。
张晨下了楼,也没有骑车,而是走着去厂里,一路上还在想着刚刚的梦,但就是想不起来,梦的内容想不起来,但那种心悸和突然间束手无策的感觉还在,很清晰。
也许是这段时间,一切都太顺利,延安路“半亩田”女性生活旗舰店的开头开得太好,包括各地接连不断传来的都是好消息,让张晨感觉到了隐隐的不安,他觉得这太好,似乎就像一直无形的大手,在遮挡着所有的一切,蒙蔽着你的眼睛。
不应该啊,张晨就觉得不应该一切都太好,在所有人都很开心的时候,张晨觉得自己似乎并没有那么的开心,但不安什么,他自己又说不清楚。
正是这种说不清楚,每天在折磨着他,让他想去搞清楚,但越想搞清楚的时候,就越搞不清楚,搞清楚好像也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遮挡着他想搞清楚的一切。
他觉得自己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每天都在盘算着,某位亲戚的到来,他可以拿到一块钱的压岁钱。
这位亲戚真的来了,张晨的心怦怦直跳,他走的时候给了张晨一个红包,张晨突然一惊,这红包似乎比以往的都厚,亲戚走后,他拿出来数了,发现红包里不是十张崭新的一毛,而是二十张!
张晨没有办法追出去问这个亲戚,为什么今年的红包是去年的两倍?
他很兴奋,兴奋之余,又觉得肯定是这个亲戚搞错了,以至于他再来的时候,张晨躲在房间里不敢出去,他怕这亲戚会问他,我那红包里塞了多少张一毛?
虽然这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是塞错了,也没有人会去这样问,但张晨就是担心,担心那多出来的十张一毛,总觉得这不是他应该得的,直到他把钱都花完了,他还是觉得,自己拿到了不该拿的十张一毛。
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亲戚来的时候,张晨就会焦躁不安,觉得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个给了他幸运的人,每次出现,竟然变得像一个灾星,他甚至有些害怕和讨厌他来。
张晨走到了厂里,他看到办公室里,郑慧红还在打吊牌,吊牌机噗噗噗噗地吐着吊牌,她却拿着一叠单据,不停地在那台什么电脑上打着什么。
张晨好奇地问:“你在干嘛?”
郑慧红嘤嘤地说:“在帮小昭姐记账啊。”
张晨听小昭和他说过,说是这郑慧红把那本电脑的说明书都翻烂了,到处和人说,她发现这个什么电脑,不仅是只能打吊牌,它还可以干很多的事,她说不清,别人也搞不懂这电脑还能干些什么。
但小昭说,郑慧红很厉害,她现在每天都把所有的单据交给了郑慧红,她需要查什么数据的时候,只要一问郑慧红,她就能从那台电脑里找出来,哪怕你想知道五天之前的哪几个款式,发给了哪些人,她一分钟不要,就可以找出来,这要是翻台账,要翻死了。
张晨在她身后,看了一会,没看出她是怎么记账的,张晨摇了摇头,走了出去,在门口碰到了老万。
张晨说你干嘛?
老万和他说,找郑慧红,问问她应该怎么发货。
“这个也要问她?”
“货不够啊,没办法。”
张晨来了兴趣,跟着老万走回来,郑慧红嘤嘤地说了半天,张晨明白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每天晚上,各地的加盟店会把每天的销售传过来,郑慧红都会输到那台电脑里,她这里的账,和每家店的账都是一样的,什么款式还有多少她一清二楚。
现在,大家都知道厂里什么货都紧张,所以很多时候,配货的时候是乱配的,明明是还有的货,也要要求配,因为有换货率嘛,就不担心库存,总觉得多备比少备好,备在这里卖不了的,到时候换回厂里就是。
但厂里现在什么货都紧张,基本上每个客户的配货单都不可能配齐,很多的客户就会打电话过来骂,说是已经收了顾客的钱,人家今天要来拿衣服的,你怎么其他不急的款式发来了,偏偏这个款式没有发?
郑慧红每天在边上都听老万在接这种电话,她给老万出了主意,说是,其实每家店的库存她这里都有,干脆,哪个款式生产出来的时候,要是产量大大少于订单量的,就先到她这里查一查,那些还有库存的就不要给他们发,先发给没有库存的。
这样做了以后,果然老万这里,接电话挨骂的次数就少了,那些没收到货的,其实没有那么急,没到就没到,过两天卖完的时候,厂里又会把前几天的订货补发过来,他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张晨听了大感兴趣,他觉得用这个办法去控制那个换货率,比靠每家店自己控制更靠谱,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库存的风险。
张晨问郑慧红,你考大学的时候,数学的分数是不是也很高?
郑慧红点点头,嘤嘤地问:“张总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语文和政治太差了,才考不上。”
怪不得,张晨心想,怪不得。
“小郑,再问你一件事,你现在这里,能看到的都是哪些店?”
“我们自己签协议的那些店。”
“其他的呢?比如,要是重庆的,你可以看到吗?”
郑慧红摇了摇头,看不到,我只能看到重庆总店的。
张晨明白了,问:“要是他们下面的,每天都把销售,不是传真给重庆,而是给我们,你这里是不是就可以看到了?”
郑慧红说是,但那样,她一个人就来不及了,要是那么多单据的话。
张晨想了一想,他和郑慧红说,你去了解一下,这个电脑,杭城哪里有的卖,多少钱,要是我给你再配两个人,你是不是可以把全国的数据都统计出来?
郑慧红算了一下,嘤嘤地说,差不多,张总。
张晨走出门外,他突然有些明白了,让他感觉隐隐不安的其实都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但最后会发现其实每一个都是定时炸弹,他担心生产跟不上,担心质量会有问题,担心最后的库存会很大,他最不担心的是销售,但很可能,他最应该担心的就是销售。
张晨想到了,他们的销售数据,很可能是虚假的,现在每天,厂里面看起来很忙,每一个款式都供不应求,但其实,很多款式,只是从他们厂里,到了每家加盟店里,并没有真正到顾客的手里。
张晨马上回到了办公室里,他和郑慧红说,小郑,你能不能统计一下,现在所有的加盟店里,库存最大的三个款式是什么?
“好的,张总。”
过了几分钟,郑慧红把三个款式的货号,写给了张晨,张晨看了看问,这三个款式,你看看全国各地是不是还在补?
“是的张总,我前面还看到不少补货的单子。”
张晨想了想说:“你再统计一下,就这三个款式,我们的加盟店,一共发了多少,实际销售多少。”
张晨正说着,后道的主管跑了进来,和郑慧红说:“快快,x9303447,s码差十五个吊牌,帮我打一下。”
郑慧红看了看张晨,张晨说好,你先帮她打。
郑慧红在打吊牌的时候,张晨问后道主管,怎么会少十五个,吊牌不都是按照生产单打印的吗,衣服还有做坏的,实际数量会少于生产单,吊牌不是只会多不会少吗?
后道主管说不出话,郑慧红说,每天都补的,都是后道那些人搞坏的,最后不够,就过来补。
张晨看了看后道主管,后道主管说,有时候会撕破嘛。
张晨皱了皱眉头,没有再说什么,但他觉得,每天都要补,就肯定不是撕破那么简单,怎么可能撕破那么多?
后道主管拿着补打的吊牌出去,郑慧红继续帮张晨查数据,过了十几分钟,郑慧红嘤嘤地说,好了,张总。
她把那张纸递给了张晨,张晨一看,浑身一震,他觉得自己又吓出了一身冷汗,没有冷汗,也应该吓出冷汗。
他看到排在最上面的款式,发出去五百八十二件,但他们六十几家店合计销售,只有十七件,而这个款式,工厂还在加班加点生产,并且把其他好卖的款式,拉了下来。
张晨和郑慧红说,你帮我查查,这三个款式,我们的店,最少卖了几天了?
郑慧红查过之后,告诉张晨,五天,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