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晨和郑慧红说,你帮我查查,这三个款式,我们的店,最少卖了几天了?
  郑慧红查过之后,告诉张晨,五天,张总。
  张晨跌坐在凳子上,觉得心里冰凉,在看似忙碌而有序的每一天里,他觉得其实都是无序的,整个工厂,每天忙忙碌碌,不知道给自己,挖了多少的坑。
  张晨拿起桌上的电话,扣了赵志刚和老万,过了一会,两个人都跑了进来,张晨和他们说,这三个款式马上停止生产。
  “可是,昆明和郑州,都还在补这些货?”老万说。
  “让小郑统计一下,从各个加盟店,催他们把这货退回来,再发给昆明和郑州。”
  张晨这样说着的时候,心里明白,其实这些货发到昆明和郑州,也是白发,现在更像是一次赌博,堵这两个市场,和江浙皖的市场,顾客的需求不一样。
  张晨觉得自己甚至都不知道,已经有多少这样的款式,需要这样赌了。


第636章 这个有点急
  “张总。”郑慧红叫道。
  “什么事?”张晨问。
  “我觉得昆山和象山的要满足他们的需求。”
  “为什么?”
  “这个款式,十七件都是他们两家卖的。”
  张晨说好,那就满足他们,看样子这服装款式,还是有地方差异,或者是他们这两家店,出样出的特别好。
  郑慧红举了举手,就像是课堂上请求发言。
  张晨说你说就是。
  “他们两家,其他的款式也卖得好,昆山这店,每天的销售额,比苏州还高。”郑慧红说。
  “可是,这几个款式,来拿货的都看中了,都要拿,不然我也不会一直安排生产。”赵志刚不明白了,“这还不是畅销款什么是?”
  “这只是我们的客户认为好的款式,并不是好卖的款,服装要卖掉才算,这个款式,六十多家店,五天才卖了十七件,你还认为是畅销款?现在这样,只是从我们这里到了店里,二十天换货期快到了,它们就都回来了。”张晨说。
  赵志刚明白了,他叫道:“那怎么安排生产,我们就是按照客户补货下单的,那这样不算,我们都不知道做什么了。”
  “还是可以的,赵厂长,我这里可以把我们的加盟店,所有的款式销量统计出来,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真正畅销的款式,而不是统计批发量。”郑慧红说。
  张晨点点头:“你辛苦一下,把它们统计出来。”
  郑慧红说好。
  “还有,张总,我觉得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加盟店里,挑选出十家店,加上我们自己延安路的店,我们第一板出来的服装,可以发到这些地方先卖,这样就可以知道这个款式好不好卖了。”
  郑慧红话音刚落,赵志刚就叫道:“这可以,反正我们一板也裁不了那么多,先裁一板,好卖就大量地裁,不好卖就不要再追加生产了,这中间最多也就相差三四天,好不好卖就可以看出来。”
  张晨想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法确实不错,等于是挑了几个点试销,这样一个款式好不好卖,马上就可以知道,而不是说,等所有的货都铺下去,再等他们反馈回来,那时等你发现,一个款式,也已经有上千件的衣服生产出来了。
  张晨看着郑慧红说:“好,小郑你的建议不错,选哪些店,由你来安排。”
  “好的张总。”郑慧红嘤嘤地说,脸有些红了。
  离开办公室,张晨和赵志刚老万,三个人一起往车间那边走,缝纫车间的工人已经下班,只有后道和大烫还在上班,他们每天都比缝纫工上班要迟,下班要晚,要把所有的服装都包装好后,才可以下班。
  而送货的,这时候会把两三轮车的货,送去延安路,其他的放进展示厅,第二天打包发货。
  “半亩田”女性生活旗舰店回归正常以后,每天都有五六万的销售,到了周日,会有十万左右销售,已经成为了省内外知名的女装店,很多的女孩子到了杭城,就必定要去“半亩田”逛逛。
  赵志刚和老万去后道清点成品,张晨一个人走到了展示厅,推开门走进去,走到了工作台前,又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进来了,张晨苦笑着摇了摇头。
  张晨从展示厅出来,连后道也已经下班,最后值班的人,把后道车间的地打扫干净,手拿着畚斗,正准备去垃圾桶那里倒垃圾。
  张晨叫住了她,看看她畚斗里,果然有几张完好的吊牌,验证了张晨前面的想法,吊牌不是撕破了,而是工作的时候没有保管好,掉在哪个衣服堆里找不到,等最后台子和地上塑料筐里的衣服都清理完后,这些吊牌又跑出来了,但已经多余。
  张晨感觉这就像是身体上的一个红斑,一个两个你不觉得,但等到多了,你整块的皮肤就要开始溃疡。
  这公司越大,人越多,这里那里的红斑,也变得越来越多,溃疡可能正悄悄地来临,而你还没有知觉。
  “老板,我可以去倒了吗?”拿着畚斗的工人问道。
  张晨清醒过来,他“噢”了一声:“你去吧。”
  张晨步出了工厂,往家里走,再过一会,天就要开始亮了,周围的菜地里,已经有三三两两的菜农在收菜。
  张晨有些闷闷不乐的,他不知道是自己患得患失,还是这么些年,每到自己感觉快到达那个顶点时,总会有不好的事情来临,从望海楼的工程开始,一桩一桩,接二连三,都是这样,是自己怕了吗,还是,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
  第二天中午,张晨去了工厂,厂里面现在还没有几个人,大批的工人,都还没有起床,职工食堂的中餐,从原来的十一点半,挪到了十二点,后来又挪到了十二点半,还是不行。
  干脆,中午就分两批就餐了,正常上班的人,比如像维修队和财务、库管、设计师、样衣工等等,还是十一点半就餐,工人的中餐时间,挪到下午一点,那时候他们才三三两两,刚起床不久。
  张晨走进了办公室,看到郑慧红还在办公室里,见张晨进来,就把张晨要的,最畅销款式的统计给张晨,张晨看了一眼,吃了一惊,他看到手里,不是畅销款式的统计,而是所有几百个款式,包括阿勇、老唐和贺红梅同学的货,按销量从多到少,排列得整整齐齐。
  自己凌晨走的时候,她还在办公室里,看样子她是一直在弄这个,张晨问道:“你没睡觉,就为了整理这表?”
  “没有没有,这个用不了多少时间,我睡了两个小时,去文三路了,刚刚回来。”郑慧红说。
  张晨奇道:“你去文三路干嘛?”
  郑慧红愣了一下,然后说:“不是你说,去找找看哪里有电脑买吗?”
  张晨想起来了,自己确实和她这么说过,也怪自己,当时没有多交待一句,你下午起来再去看看,郑慧红有点死脑筋的,自己没说,她就一大早睡下去又起床,跑了出去。
  张晨赶紧说:“辛苦你了,找到了吗?”
  “找到了,还是国产的,我看看性能和这个差不多,是长城牌的,一万五千多。”
  “哦,那比这个还便宜。”
  “是的,可是,没有现货,要订货,半个月的时间。”
  “是不是可以加急?”
  “你怎么知道张总?一台加五百的话,三天可以到货,从上海调过来。”
  张晨笑笑,所有紧缺的货,不都是这一个套路吗,张晨说好:“那你和财务一起去买两台,加急。”
  “好的张总,那我吃完饭就去。”
  “吃完饭睡觉,睡醒了再去。”张晨说。
  郑慧红虽然眼睛都还是红的,但她还是说:“我已经睡醒了。”
  张晨知道,拦是拦不住了,他和郑慧红说:“那这样,你们顺便再去买两台传真机,去邮电局,再申请两部电话,要是装电话需要加急的话,那也加急。对了,传真机买最好的。”
  郑慧红说好。
  等她们两个,下午三点多钟,一个人抱着一台传真机回来的时候,郑慧红嘤嘤地告诉张晨,电脑已经买好了,大后天会送过来,帮助安装,装电话现在不需要加急,但因为装的人太多,要后天才可以来装,还有这传真机……
  “你们没买最好的。”张晨说。
  “是的张总,我们两个人商量了,觉得没有那个必要,这个四千多,已经很好了。”郑慧红说。
  张晨刚刚给延安路买过,松下,最好的要六千多,张晨笑道:“好吧,你说了算。”
  “真的张总,那最贵的,不一定是……”郑慧红有点急了。
  张晨赶紧说:“好好,你们做得对,我再交给你一个任务。”
  “你说张总。”
  “我不是还和你说过,要给你再安排两个人吗,这两个人,你自己和赵厂长一起去招。”张晨和郑慧红说。
  三天之后,张晨把郑慧红和两个新招来的女孩子,连同新买的电脑,加上原来那套电脑和吊牌机,一起都搬到了展示厅,展示厅从延安路的店开出来以后,就变成了成品仓库和配送中心,不再需要用模特展示服装,空间就多出了很多。
  那两部传真机也安装在展示厅里,张晨规定,任何人不得用这两部传真接打电话,这两部传真机,必须保持二十四小时畅通。
  贺红梅在边上看着,问:“你要干嘛?”
  张晨和她说,从你们重庆开始,让你们下面的每家专卖店,每天都把报表,传到这里来。
  贺红梅虽然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还是说,好吧,不就是一个电话的事。
  张晨和郑慧红说,你数学比我好,你知道我需要哪些数字,和为什么需要。
  “我知道了,张总。”郑慧红说,“不过我有一个建议。”
  “你说。”
  “我们可不可以统一去印一批报表,所有的店,就让他们每天只按这报表填写。”
  张晨明白了,要不是这样,各地报过来的报表,还真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你还要一个个电话打回去再确认。
  “你这个建议很好,就这么办,报表的内容,你设计一下。”张晨和郑慧红说。
  “我已经设计好了。”
  郑慧红把一张画好的报表,递给了张晨,张晨在报表的抬头,加了一个“半亩田”的logo,就交给老万,让他去叫印刷厂印刷,加急。


第637章 关于传真
  但就是每天传真报表的这样一桩小事,也并非像贺红梅说的那么简单,说起来没错,这确实只是一个电话的事,但真做起来才知道,原来很难。
  张晨他们自己的加盟店还好说,基本都照办了,有两个拖拖拉拉,一直没传的,张晨打电话过去后,也开始传了。
  问题是有很多地方的总代理,对下面本来就没有这个要求,更有甚者,有些加盟店连传真机都没有,根本就没有达到他们店面装修规范里的要求,为了跑马圈地发展他们,总代理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那些总代理自己,平时就是有人按规定给他们发传真,他们收到,也是扔到一边,过两天就当垃圾扔了,他们不知道这有什么用。
  卖衣服就卖衣服,你要补货才发传真,不补货发什么传真,那不是费纸吗,传真纸可不便宜,这些总代理,有人给他传报表,传到一半,他们看到是这鸟东西,不是订单,干脆就把传真掐了。
  总代理这样,那些开始还傻傻地给他们发传真的,第二天自然也懒得发了。
  现在张晨他们既然要求传到公司,那就正好,总代理们打了几个电话通知以后,也不管对方说好还是不好,就觉得这事自己已经完成任务,从此和自己无关。
  下面的那些加盟店,从来没来过杭城,连公司在哪里也不知道,本来传的积极性就不高,这一来,就更没人传了。
  全国的十几个总代理,只有重庆下面的店是和张晨他们同步的,一是这些店老板,延安路旗舰店开业的时候,都来过杭城,感受过那个氛围,知道这公司是很不一般的公司,虽然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天天传报表,但既然公司要求,那就传呗,不就一个电话的事吗。
  还有就是贺红梅在盯着呢,贺红梅天天在这里,她看着郑慧红她们每天的工作,知道了传真的重要性,虽然,比较而言,这对公司更重要,可以降低库存的风险,掌握设计的方向,还有就是,更合理地安排生产。
  对总代理来说,重要性并没有那么大,反正不好卖的货,你们退回来,我们退回公司,最后库存,是公司的库存,又不是总代理的库存,这也是其他那些总代理,根本没把这当回事的原因。
  贺红梅和他们不一样,一是她和这公司,是真的有感情,早就把自己当成这公司的一员,还有就是,她比他们明白,你店铺再大,那你要店里挂了一大半销不动的衣服,还不是浪费?哪里有都是畅销款好,多一个畅销款,你的营业额不就增加了吗?
  你是开店卖衣服,目的是要把衣服卖出去,你又不是开托运部的,一堆的货,发过去又发回来,是好玩还是你舍得花运费?
  更重要的是,贺红梅知道厂里的生产压力始终是紧绷的,如果一半的产能耗在生产库存上,那其他的服装不就生产不出来,不能够保量供应了吗?
  所以贺红梅是很支持这件事的。
  重庆下面的加盟店,开始的时候传是传了,但都很不规范,不是时间上今天才传昨天的报表,就是数字不对,郑慧红和她这里的数字一比对,就知道有问题了,打电话过去,对方这才说,哦哦哦,写错了,轻飘飘的一句话,这里忙半天。
  还有就是,干脆连自己店的代码也忘了写,就传过来,这里收到也不知道是哪家店的,要把其他店的都拿过来,用排除法才推算出来,这到底是哪家的,但要是有两三家店同时这样,那就又要打电话一一确认了。
  贺红梅天天骂,骂那些店,也骂贺冬梅,骂了一个多星期,整个重庆地区,才算是纠正过来。
  但其他的地方依然故我,郑慧红她们打电话过去,那些人没听两句,就把电话挂了,收了他们加盟费和保证金的是总代理,他们从业务上也感觉自己,只和总代理有关系,连张晨都没有办法直接打电话给他们,他只能打电话给总代理。
  这些总代理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