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4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立杆急于要开发新的项目,但恰恰是在这新项目上,遇到了麻烦。
  本来,刘立杆和二轻总公司,连协议都已经签了,二轻总公司在望江门有一家杭城橡胶厂,厂区的面积很大,有八十多亩。
  橡胶厂的边上都是居民区,橡胶厂的设备设施老旧,污染很大,边上的居民,连白衬衫都不敢晒在外面,一阵风吹来,橡胶厂烟囱里的烟灰,会让你的白衬衫变成麻花色的。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橡胶厂的气味还很难闻,他们要是上夜班,你把门窗关好,也会被那臭味熏得从梦中醒来。
  周围的居民,集体到橡胶厂堵门的事情,每个月都会发生,你生产越忙,被堵门的频率就越高。
  杭城橡胶厂是生产雨靴套鞋的,刚新接了一个订单,订单的量很大,还是一个五年的长单,是给美军陆战队,生产战地靴,这种靴子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轻便,还要防水和防战场上的尖锐物,鞋底要求连钉子都扎不进。
  这就需要上新的流水线,杭城橡胶厂和刘立杆合作的方式,和一鸣食品厂一样,刘立杆在下沙开发区给他们买六十亩土地,建厂房和新的流水线,另外提供一百万元的流动资金。
  双方协议都签完以后,刘立杆正准备去下沙开发区购买土地,恰在这个时候,工厂里的工人却闹了起来,说是不同意搬迁,嫌下沙太远,要建也只能原拆原建。
  原拆原建,那你只有等天上掉下来,刘立杆当然不干,哪怕是下沙交的二十万土地定金打水漂,他也不愿意干。
  因此就停了下来。
  聂总他们派了工作组进去,搞了半天才搞清楚,原来不是工人真要闹事,而是这个厂原来的厂长儿子在做怪,他也搞了一个房地产公司,本来是想利用橡胶厂的边边角角,盖一两幢房子卖卖的,没想到刘立杆现在要一锅端。
  橡胶厂原来的很多人,包括几个副厂长,都是那老厂长提拔的,很听老厂长的话,他儿子鼓动下面的人闹一闹,是想因此逼迫刘立杆来和他谈,他也在这项目里插一脚。
  时机掌握得正好,他一定是知道刘立杆已经交了土地定金。
  聂总他们也劝刘立杆,要么算了,让他插一脚就插一脚,双方合作的条件谈好就行。
  刘立杆却不肯算,一是他本来就已经打定主意,在项目上不和人合作,二是他知道这家伙的做法,断定他是个小人。
  人有私心不可怕,也很正常,但有私心,和人本性的好坏差别还是很大的。
  你要是像范启顺,或辐条厂的老应那样,直接和自己谈条件,把自己的私心拿给你看,刘立杆觉得,这样的人做事还是磊落的,可以打交道,他也不会负他们。
  但像这个家伙一样,喜欢私下里做手脚,自己不出面,躲在别人的后面,把别人当枪当炮使,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刘立杆就觉得很不地道,是个小人。
  和小人是不能合作,更不能谈条件,一旦满足,他不会觉得是你谦让,反而会觉得自己的这招奏效了,他会变本加利,得寸进尺,同样的伎俩会反复使用。
  刘立杆不干,最急的是聂总、鲍书记和新任的厂长,聂总他们是知道,橡胶厂在这里是留不住的,迟早要搬,而不管是橡胶厂还是二轻总公司,根本就没有搬的能力,现在有这么个机会,正好一次性解决。
  而新任的厂长,是位大学毕业生,满怀一腔改革的热情,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在他的同学帮助下,谈下了这个订单,正想搬厂、上新设备、上新产品,一举把这个工厂扭亏为盈,完成自己的理想,却没想到会摊上这种事。
  他可以在谈判桌上和老外周旋,却实在不知道怎么对付这些满口老子老子的工人们。
  那老厂长的儿子,当初觉得自己可以拿到橡胶厂的边边角角,也就是认为自己在厂里的势力,比这新厂长还大。
  刘立杆不干了,新厂长也扬言,再不行我也不干了,我带着订单去找温州的私人老板去。
  这一下可真的急坏了聂总和鲍书记,怎么这鸭子都到锅里了,他妈的还会飞呢
  刘立杆开着车,正从公司出来,想去张晨那里,看看他的图纸做怎么样了,刘立杆的大哥大响了,倩倩赶紧接了起来,把大哥大放到他的耳边。
  电话里一个声音滚出来:“刘总,我柳成年。”
  “你好啊,柳主任。”
  “在哪里,现在有没有时间”
  “有有,柳主任召唤,我什么时候都有时间。”
  “哈哈,我可没有这么大的魅力,那好,我在办公室等你。”
  “好好,我马上就到。”
  刘立杆说着,就在体育场路左转,上了延安路,看样子是聂总和鲍书记,求援到柳主任那里去了,刘立杆心里想着,自己应该怎么应付,他想,柳主任是肯定会劝自己,不管有什么困难,都先把合同继续下去。
  但刘立杆知道,那个家伙不搬开,不弄死,他就会始终像蚂蟥一样钉着自己。
  刘立杆到了柳主任的办公室,办公室里还有一个人,却不是聂总,也不是鲍书记,而是他们市府办公厅下面的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周局长。
  柳主任握着刘立杆的手,拉他坐下,和他说,刘总,你那个“锦绣江南”的项目,我看到了,哎呀,我们是做梦也想,有一天能在这么敞亮的办公室里办公,可惜,也只能想想。
  “不会的。”刘立杆说,“我看过深圳的机关单位,就是在这样的大楼里上班,我想用不了多久,柳主任你们也会的。”
  “好好,借你吉言,老周,我们就等着。”柳主任笑道。
  “深圳是特区,我们可不敢和他们比。”周局长说。
  “看到没有,我们的办公室,可都是周局长安排的,他先打退堂鼓了,我们哪里还会有指望。”柳主任说着,刘立杆和周局长都笑了起来。
  柳主任和刘立杆说:“这不,周局长天天来找我诉苦,我也没办法,想想,就只好把你找过来,你上次和我说的那个经营城市的说法很新鲜,我和市长说了,他也觉得脑洞大开,就是不知道怎么个经营法。”
  刘立杆想起来了,他和柳主任说:“对了,我有一个朋友,是香港人,他是房地产方面的专家,可以说是对全世界的房地产情况都了如指掌,对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也很有见解。
  “过几天,上海市政府会请他来讲课,我已经和他约好,讲完课后,会到我这里看看,到时候柳主任可以和他见见面,他在这方面,比我说的清楚。”
  “好啊,那我们也请他给我们,好好地讲讲课,给我们也洗洗脑。”柳主任叫道。
  “不过,周局长这里,眼面前就有一个困难,我请刘总来,看看能不能帮助出出主意。”柳主任说。
  刘立杆赶紧转向周局长说:“周局长你说,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我一定帮忙。”
  周局长就把事情和刘立杆说了,原来,是现在政府的部门越来越多,没办法,上面设一个,下面肯定就要增设一个对口的部门,每个单位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多,人员当然也跟着越来越多。
  “十年前,我们整个政府所属单位,才五百多人,现在已经三千多人了,但办公室,还是你看到的这几幢楼,已经远远不够用,这责任都在我头上,可我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房子。”周局长和刘立杆,更是和柳主任诉苦。
  刘立杆心想,那还不简单,办公室不够,那就造啊,不然你还能怎么办
  刘立杆正想开口,柳主任说:“不许和我说造办公楼,我现在就是没有钱造办公楼,中央对兴建楼堂馆所的经费,也严格控制。”


第783章 刘立杆的新项目
  刘立杆愣在了那里,周局长和刘立杆说:“不要理他,他这不是说给你听,是说给我听,每次我一说办公楼,就和我说这话,老三篇,我耳朵都听出茧来了,但打屁股的时候,可从来不手软。”
  柳主任也笑了起来,说:“不是我要打你屁股,是书记和市长,也要打我屁股,造楼的事,老周你在我面前还敢提,我在书记和市长面前,可一个字都不敢说,你还委屈了”
  “你知道我最多也就是过过嘴瘾。”周局长说。
  “不能造新办公楼,又要办公室,还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立杆说。
  “就是,刘总这话公道。”周局长说。
  “就是什么,就你那矮冬瓜的样子,说自己是武大郎的孪生兄弟还差不多,好意思说自己是巧妇,也不害臊。”
  柳主任骂着,周局长嘿嘿笑着,看得出来,这两个人关系不错。
  “那就只有在现有资源里想办法了。”刘立杆说,“也不知道周局长这里,有什么资源”
  “走走,我们去我那里,我给你看。”周局长叫道,刘立杆看了看柳主任,柳主任挥了挥手。
  刘立杆跟着周局长,周局长却把他带出了大楼,也没去其他的几幢楼,而是沿着一条小路,走向了院子的一侧,那里有一排平房,刘立杆以为是园丁的房子,走近了才看到,原来整个机关事务管理局,就在这里,可真够寒酸的。
  周局长的办公室,和其他的两个副局长,在一个房间,中间只是用铁皮的文件柜,隔了一下,隔出了三个隔断,连隔间都算不上,周局长的办公桌,在最里面的一个隔断里。
  周局长请刘立杆在办公桌的对面坐,他转身掏出钥匙,打开了身后铁皮的文件柜,从里面抱出好几摞的房产证,堆在面前的办公桌上,和刘立杆说,你看看,我所有的家底都在这里了。
  刘立杆把面前的房产证一本本地翻着,他看到有一本房产证,房屋坐落是在延安路和凤起路交叉的路口,他看了这座房子,只有三千多平方。
  刘立杆经常从那里经过,注意过这幢房子,知道这幢房子是一座厂字型的两层楼的房子,边上有一个铁门,铁门里面,似乎有很大的一个院子。
  刘立杆问周局长:“周局,这房子的土地证有没有”
  “要土地证干嘛”周局长把房产证接过去,疑惑地问,不过还是转身,又在铁柜子里找了起来。
  “我记得这房子后面有一个院子”刘立杆问。
  “对对,有一个院子。”周局长一边说一边继续找着,“找到了,就是这个。”
  周局长把一本土地证拿给了刘立杆,刘立杆翻开看看,自己的记忆果然没错,这幢楼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整块地,有二十一亩多。
  刘立杆说:“这房子后面的院子还不小。”
  周局长说对,“这里最早是物资局下面的农机公司,后面空地是用来停放拖拉机和农用机具的,后来城里连拖拉机都不准进来了,就把农机公司迁了出去。”
  “那幢楼现在什么单位在用”
  “文联和社科院。”
  “这地方面积不小,可以盖办公楼。”
  “我这里地有的是,就是不能盖楼,也没有钱。”周局长说,“没听前面柳主任怎么说的”
  “你们没钱,可以找有钱的合作,不花你们一分钱,这样总不违反政策吧”刘立杆笑道。
  “不花一分钱,白捡的,有这样的好事”
  “也不是白捡,是你们出地,人家出钱造房子,房子造好,双方按比例分配。”刘立杆说。
  周局长眼睛一亮,叫道:“别说,你这倒还真是个好主意。”
  他想了想,又摇摇头说:“不过,应该还是没有这样的傻瓜,他有钱,自己去找一块地盖就是,何必找我们合作”
  “不一样,你们这块地位置好啊,他其他地方,找不到这么好的位置。”
  周局长点点头,来了兴趣,他说:“那你说说,刘总,比如你就是那个合作方,你会有什么条件”
  刘立杆大概算了一下,他说:“如果是我,我会在这里建三幢十八层,九万平方的房子,我只要一到三楼的街面房一万五平方,加上地下一层停车场,里面地上的停车场还是你们的。”
  “多少九万方,减去一万五,还有七万五千方,我们不要出一分钱”周局长看着刘立杆,不相信地问。
  刘立杆点点头,他刚刚心里已经算了,九万方的房子,如果是按一般办公楼的要求,造价大概在四千多万,一万五的店面房,把所有成本摊进去,大概在两千八一方。
  如果是自己来造,自己花四千来万,拿到这一万五千方,其他不说,光出租,每年的租金都可以覆盖南洋银行的利息了,自己哪怕就拿南洋银行的钱来造,都是划算的。
  还有地下一层的停车场呢,这停车场,可以造到一万多方,范建国前几天回来的时候,和他说过,那香港的地下停车位,比房子还贵,刘立杆觉得,车多了以后,是很有可能的。
  听到了他们里面的对话,另外的两位副局长也走了进来,一个说,要是这样,这大院里除了留下四套班子,其他的部门都搬出去,这里空了,那里还绰绰有余。
  另外一个说,对,还可以把一些在外面租房子的单位撤回来,我们房租还可以省一大块。
  周局长站了起来,哈哈笑着,他左手一把抓住刘立杆的手,右手拿起桌上的房产证和土地证,叫道,走走,我今天是不放过你了,你跟我去见柳主任。
  他和另两位说,你们帮我桌上收拾一下。
  那两位说,好好,你快走。
  周局长带着刘立杆,重新回到了柳主任的办公室,一走进去就哈哈大笑,和柳主任说,我逮到了一条大鱼。
  他坐下来,把刘立杆刚刚说的办法和柳主任说了,柳主任也眼睛一亮,他想这样不仅是解决了钱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这一组综合办楼造起来,市政府没花一分钱,怎么想,好像也没违反上面的政策。
  他看着刘立杆说:“有这个可能”
  刘立杆点点头说:“可以。”
  “你肯干”
  “我会做。”刘立杆老老实实说,“做了我也不会亏。”
  “噢,透露透露你的商业机密,放心,我和老周不会说出去,只是好奇。”柳主任说。
  “对对。”周局长也在边上点头。
  刘立杆当下也不隐瞒,就把自己手里有一笔南洋银行的贷款和他们说了,他说,如果他来干,他就会用这笔贷款来盖这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