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对。”周局长也在边上点头。
  刘立杆当下也不隐瞒,就把自己手里有一笔南洋银行的贷款和他们说了,他说,如果他来干,他就会用这笔贷款来盖这组综合办公楼,拿到那三层的街面房,他会把房子出租,用租金去付南洋银行的利息,还有结余。
  而南洋银行的贷款,到期他是可以转贷的,不用担心本金的问题。
  听刘立杆这么一算,柳主任和周局长也明白了,刘立杆说的这个方案,确实是可行的,而他做这个事,也不会亏,那四千多万,虽然也是别人的,但关键是刘立杆有这个支配权,他就像是在搭积木,把各方的资源嫁接在一起,就能把这事做了。
  “我现在算是有一点明白,你说的那个经营城市的概念了。”柳主任说,“我会把这个方案汇报上去,希望能促成它。”
  “如果那样,你就再也打不到我的屁股了。”周局长说。
  一个多星期以后,周局长亲自跑到了刘立杆的办公室,和他说,你的方案,市委市政府已经批准了,刘总,从现在开始,你逃不掉了,我会盯着你的,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了,快说,我们什么时候签协议
  刘立杆大笑,他说,可以啊,周局长,我现在签都可以,你协议带来了吗,没带来我反过来跟着你了,你逃不掉了。
  周局长大笑。
  三天以后,浙江锦绣大地房地产有限公司,和杭城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开发延安路和凤起路交叉口的,杭城市综合办公楼的项目。
  聂总和鲍书记,两个人商量之后,觉得无计可施,杭城橡胶厂那个王八蛋老厂长的儿子,始终躲在后面不出面,他在等着刘立杆去向他求救呢,而刘立杆,又把不可能和他合作的态度,明确地和聂总他们说了。
  杭城橡胶厂的厂长,又一天几个电话打给他们,威胁自己要撂挑子走人了,如果那样,迁厂、上新流水线的计划,就和订单一起飞了,所有前期的努力都白费。
  这杭城橡胶厂,又会重新成为他们的老大难问题。
  老厂长的儿子,不肯和他们谈,是因为他想谈的事,都拿不上台面,根本谈无可谈,他们只能在刘立杆这面下手。
  两个人商量半天,还是觉得要去找柳主任,他们知道柳主任和刘立杆关系好,和张晨的关系也好,必要的话,让张晨劝劝刘立杆。
  两个人到了柳主任的办公室,柳主任听他们把事情说完,也觉得气闷,把那个搞破坏的王八蛋逮起来的心都有,可实在是没有什么证据。
  他想了想,站起来走出去,回来把一份杭城日报交给了聂总,和他说:
  “来来,老聂,我给一把斩妖刀。”
  聂总拿过来看看,又给鲍书记看看,上面登的是刘立杆他们公司,和机关事务管理局合作开发市政府综合办公楼的消息,两个人看着柳主任,柳主任问:
  “没有明白”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说明白了。
  杭城橡胶厂的那位大学生厂长,终于硬气了一回,他把两个副厂长叫到办公室,和他们说:
  “把这个拿去给老游看,让他掂掂人家的分量,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他和他儿子,还有你们在干什么,告诉你们,这个厂要是搬不了,新项目上不了,你们都给我滚蛋,那老游,退休了也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老游就是那位已经退休的老厂长。
  第二天,那些闹事的工人,都回到自己岗位上去了。


第784章 这一页
  张晨的体育用品批发市场开始动工,早一天完工,就早一天有收益,整个市场,是框架结构,需要现浇,整个框架下来以后,剩下就是内外装修的事,而内装修,又基本是进场的那些经营户自己的事。
  刘立杆建议,这个项目就不要交给老万,而是交给张木生他们市二建,市二建的设备多,人多,不够他们还可以去市一建和三建调,速度会很快。
  张晨接受了刘立杆的建议,把这个工程,交给了张木生,张木生开始昼夜不停地干了起来。
  这里的施工刚刚开始,刘立杆就建议张晨去体育报登了三个整版的招商广告,又在新体育杂志,发了两期封四的招商广告,大获成功,国内的体育用品品牌,悉数跑到了杭城,现场规划他们的杭城分公司。
  还有些公司,带着国外品牌的授权书过来洽谈,有这个机会,他们就把这里当作了登陆中国市场的第一站。
  让张晨意想不到的是,连他们楼顶的羽毛球和乒乓球馆,都有人来洽谈租用开办羽毛球和乒乓球培训班的事宜。
  浙江本来就是羽毛球和乒乓球的大省,羽毛球出过羽坛皇后李玲蔚,乒乓球出过奥运冠军吕林,张晨他们这里的场地够大,租金也不贵,用来开办培训班,正好。
  来洽谈的,都是原来国家队退役的队员,张晨以前只是在电视和报刊上见过他们,没想到自己还能有幸,和他们发生关系,这个心情,就和小莉在他们淮海中路的专卖店,看到了明星一样。
  张晨和他们阐述了自己在这里开办这些体育场地的目的,他们原来虽然不认识张晨,但对半亩田也是有所耳闻。
  张晨和他们说,我可以以很便宜的价格把这里租给你们,我也希望,你们能在这个场地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以后你们的队伍要是能出成绩,我们市场,反过来可以赞助你们参加各种比赛。
  他们很赞同张晨的想法,楼上的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很快就租了出去,篮球场和网球场,还是免费对外开放。
  张晨他们的市场,延续使用“动感地带”的名字,张晨设计出来的市场外部的装修方案,让他们的“动感地带”,看上去不像是个市场,更像是一座大型的体育运动场馆,和边上的省体育馆,倒是互相呼应。
  整个市场,除了必要的通道不能动以外,其余部分,根据各品牌的需要,大小自由划分,并没有规整的要求,这和体育的自由精神,倒是合拍,也不会给来市场的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
  市场的单体面积太大,张晨在市场的中间,设计了一个中庭,在这里可以吃饭、喝咖啡和休息,有楼梯从一楼连接到二楼直到楼顶,走出去就是楼顶的花园,这里也还是可以吃饭、喝咖啡和休息。
  张晨计划,下面整个市场的营业时间,和杭城其他的市场也不一样,早上九点开门,晚上关门的时间,和楼顶体育场馆的关门时间一样,都是十点,要把这里真正打造成体育爱好者的乐园。
  遇到边上省体育馆和对面体育场有比赛的时候,这里就更是他们的一个过渡站和分流点。
  市场的租金,按平方计算,一楼每平方每天6元,二楼每平方每天4元,这个租金也很合理,市场上下两万四千多个平方,很快被订购一空。
  光市场租金这一项,张晨每年就将会有四千多万的收入,张晨终于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也算是明白,为什么刘立杆和孟平他们,做房地产会做上瘾,和房地产相比,其他的生意,还真的都是小生意。
  但对张晨来说,这还是利用自己的场地,偶一为之的事情,他并没有从此进军房地产市场的打算,这不是他的爱好,也是他当初和刘立杆的约定。
  张晨聘请海根来当这个市场的总经理,海根原来虽然只有管理服装市场的经验,但只要是市场,不管你卖什么,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大同小异。
  有海根在,这个市场张晨就可以完全放手,他的精力,还是放在了服装上。
  小莉从北京打来电话,说是已经物色好了几个专卖店的地址,让张晨过去看,刘立杆和贺红梅陪他一起去,人多好帮着出主意嘛。
  小莉上次跟张晨一起在上海找过店面,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她向张晨推荐的第一个店面,就在王府井大街上,靠近甘雨胡同。
  果然,张晨一眼也就看中了这里,当时就定了下来,其他地方,他看也没兴趣去看了。
  小莉找来了装修公司,张晨和他们沟通之后,让他们参照上海淮海路店,出了一个方案,张晨修改之后,就让他们报价,只要价格合理,就准备开始施工。
  对方知道张晨是行家,心里有数,在材料和报价上,就都不敢浑水摸鱼,双方第二天就签订了协议。
  人都到了北京,张晨问刘立杆,不去孙猴他们那里看看
  刘立杆说:“事情都过去了,有什么好看,大家见面,能说什么只有尴尬。”
  张晨想想也是,就没有多说什么。
  张晨没有告诉刘立杆的是,其实他上次来北京的时候,已经去见过孙猴,不仅见到了孙猴,还见到了黄建仁,孙猴和黄建仁,还请张晨吃了饭,
  但三个人,不管是在见面还是吃饭的时候,都很小心地没有提起刘立杆,就好像根本没有这个人存在似的。
  没有提起刘立杆,也就没有提起郑炜,而张晨去找孙猴的主要目的,是想问问他,知不知道陈启航和李勇,还有刘芸的下落。
  上次钱芳她们到杭城,钱芳悄悄地和张晨说过,刘芸应该不在南京,南京周边在建的高尔夫球场,总共只有两个,一个在汤山,是香港人投资的,还有一个在溧阳的天目湖边,倒是台湾人投资的,但她和徐佳青去找过,两个地方都没有刘芸。
  那里的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刘芸这个人。
  孙猴也没有启航、李勇和刘芸的消息,他和张晨说,他们还留在海南的同学,好像都同时人间蒸发一般。
  “郑炜呢你不想去找找她”张晨问刘立杆。
  刘立杆沉默了一会说:“她已经不在北京,去国外了。”
  “你怎么知道”
  “黄建仁和我说的啊,她从海城回来,就去国外了。”
  张晨点了点头。
  “对了,张晨,你应该带小莉去见见孙猴,她在北京,要是有什么事,孙猴还是会帮忙的。”刘立杆和张晨说。
  “你还相信他”张晨问。
  “他这人不坏,大概也是身不由己吧。”刘立杆说,“对了,你见到他,不要说我也在北京。”
  张晨说好,刘立杆的话,提醒了张晨,他确实应该带小莉去见见孙猴,有孙猴帮忙,小莉在北京就会顺利很多,至少自己可以放心。
  张晨给孙猴打了电话,和他说,自己来北京了,他准备在王府井这里开自己的服装专卖店。
  “太好了,张晨,有什么需要哥们帮忙的”孙猴叫道。
  张晨和他说,想带自己公司的人认识一下你,小姑娘一个人在北京,万一有什么事,你们帮她一下。
  “没说的,张晨,你的事就是哥们自己的事,这样,你们不是在王府井吗,我们晚上就在东来顺涮羊肉,你别管,我这里让人订桌,我叫黄建仁他们俩夫妻也过来。”孙猴说。
  “对对,我想起来了。”张晨笑道,“上次我杭州店开张的时候,这小姑娘和黄建仁他们见过面。”
  “真的,那更好了,张晨,我们晚上见。”
  “好好,晚上见,猴。”
  挂断电话,张晨和小莉说,晚上去和孙猴、黄建仁他们一起吃饭,小莉不认识孙猴,也忘了那天从海南来的那么多人,哪个是黄建仁和他的老婆,贺红梅在边上说,笨蛋,就那个大人物,那个贵妇人。
  贺红梅这么一说,小莉想起来了,黄建仁的夫人小黄,那一天呼风唤雨的情景,给人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小莉呵呵笑了起来,她说:“张总,你还说我们在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太好了,这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大人物。”
  张晨他们就住在王府井的天伦王朝酒店,离东来顺,沿着王府井大街过去,只有百米。
  傍晚,到了约定的时间,张晨带着小莉和贺红梅,准备出发,刘立杆突然站了起来说:“我也去。”
  张晨看着他,刘立杆有些神情古怪地笑笑,他说,这一页,总要翻篇。
  张晨点了点头。
  服务员带着他们,走进东来顺包厢的时候,孙猴和黄建仁倆夫妻都已经在包厢,三个人看到张晨进来,就笑着站了起来,再看到刘立杆,三个人都愣在了那里,脸上的笑容也凝固了。
  孙猴马上走过来,走到了刘立杆面前,两个人几乎连一刻都没有停留,就拥抱到了一起,张晨听到孙猴说了一声:“杆子,对不起”
  就哽咽了。
  黄建仁俩夫妻也走了过来。


第785章 紧锣密鼓加油干
  张木生做建筑这么多年,第一次感觉到了施工进度上的压力,张晨的“动感地带”,要求十月一日开张,张晨自己,几乎天天就盯在工地上。
  好在这个项目是框架结构,这一段时间的天气又好,张木生就安排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地进行现浇,这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来说,反倒是有好处的,张木生向一建和三建求援,大家也很帮忙。
  张木生从刘立杆这里的几个项目一接,他和范启顺一样,也成为了他们系统的红人,说话还是有点份量的。
  大家都受过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的刺激,那时的工人也真是肯干,真是拼命,只要有钱,是不怕加班的,也没有有关部门会觉得,加班有什么不好的,不是都在说“时间就是金钱”嘛,以前还提倡星期六义务劳动,现在是有偿加班,对工人只有更好。
  里面现浇到了二层,外面的装修就开始,那一段时间,有十几个装修公司扑在张晨他们的工地上,如果加上里面各商户自己请的装修公司,几乎可以说是,杭城所有能搞装修的,都在这里。
  张晨看到杭城剧院后门,“文化广告”的那两位长头发“大师”,也在这里跑进跑出,不知道他们是在帮哪家公司干活,他们也早忘记了张晨,不知道这里的老板,当年曾到自己的店里来找过工作,还曾被自己奚落过。
  老唐介绍了他的几个同学,也来赚点外快,好嘛,来嘛,我这里正缺人,市场里光要做的中英文的指示牌就一房间,够你们忙的,张晨让海根,把这些活交给了他们。
  里面的经营户,也知道十月一日要开张,他们也在抢时间,好在里面的装修要简单很多,重点是在门头,门头的活很多可以在外面先制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