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5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店里吃饭的客人不多,上菜很快,张晨看出来,对方卖画,是需要一家三个人一致的决定,那小阿弟不到,谈了也是白谈,所以他们双方,都没有开始谈画本身,而是东拉西扯聊着天。
  邱立新问了张老板是做什么生意的,张晨和他说,服装,邱立新马上哦了一声,和他说,和七浦路那些人一样,我是听说七浦路那些人,从外地倒服装回来上海,都发财了。
  张晨笑笑,也不解释,问了邱老师的教学情况,结果邱老师马上来了兴致,说起自己的教案来了,这让张晨听得一头雾水,对他这种,每次数学考试都是凭选择题,蒙对十几二十几分,才不至于零蛋的人,哪里听得懂这些?
  后来好不容易,把话题聊回到了老邱老师,也就是去世的那位美术老师,老太太来兴致了,她向张晨介绍了他的身世,和姚芬介绍,加上张晨自己猜测的差不多。
  他是去杭城读了国立艺专,日本佬来的辰光,和学校一起去了诸暨的吴墅,再去了江西的贵溪,湖南的沅陵,再辗转贵阳、昆明、四川的璧山,最后到重庆的沙坪坝。
  老太太说着的时候,张晨就想起了他们去贵州看李勇的经历,那次的行程,走的是和国立艺专到贵阳差不多的路,可他们是开车,都觉得辛苦万分,当时国立艺专的师生,靠的可都是步行,还缺吃少穿,还要躲日本人的轰炸。
  途中就有不少人因生病和意外去世的,包括蔡元培的女儿,国立艺专的老师蔡威廉。
  张晨奇怪了,他问老太太,奶奶对国立艺专的行程这么清楚,你当时也一起去了?
  老太太说没有,伊拉爷讲,那段时间,苦头吃了不少,但后来想想,却是最开心的辰光,老是讲老是讲,吾听听都会背了。
  老太太说伊拉爷,后来是吴大羽介绍,去了法国。
  张晨想起来了,他想,这老邱老师的经历这么复杂,他自己应该也有很不错的作品才对,他问了邱立新,邱立新说,他爸爸后来都不画画了,除了在学校教书,在黑板上画,我从小都没看他画过画。
  伊有自知之明,老太太说,伊觉得自己画画,画不出头,看看他同学的,再看自己的,觉得丧气,就不画画了,说自己画画,就是糟蹋颜色,有辰光就把这些画,拿出来看看过过瘾,自己从来不画了,就是那辰光被街道叫去,画过“大海航行靠舵手”。
  张晨笑了起来,确实,只要是会画画的,大概都会被叫去,在墙上画过这幅画,张晨小时候,最喜欢站在脚手架下,看人画这幅画。
  他们饭吃到一半的时候,邱立新的弟弟邱二新到了,邱二新很高很瘦,进来的时候都是驼着背,低着头走进来的,生怕撞在门框上。
  邱二新一到,听说张晨他们是来买画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潘玉良看过没有,潘玉良的画,现在价钿老巨。
  张晨笑道,潘玉良的,我可以不要,其他的你们开个价格。
  邱立新瞪了邱二新一眼,赶紧说,一起一起,一起卖。
  张晨拿出了那份清单,问他们,那里的画,和这份清单上没有出入,可以一一对应吧?
  可以可以,这个清单,是阿拉爷写的,哪能会错。邱立新说。
  张晨看着这份清单,自己前面看过的那些画,都在上面,应该是没有出入了。
  张晨说,好吧,一共是七十二幅画,你们开个价吧。
  邱二新马上就说,一百八十万,少一分我们都不卖。
  邱立新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脚,他看出来了,这张晨是真的有要买的意思,价钱,其实他们自己早就商量过,要是有人还到一百六十万,他们也会卖。
  邱立新踢他弟弟一脚的意思,是嫌他话说得太死,不要把这个客户吓跑了。
  张晨笑笑,没有还价,而是问他们,那这钱,怎么交割,需要我们全部现金提出来,还是转到你们谁的账户上。
  两兄弟互相看看,老太太说,转到我的户头上好了,拿现金,还要一张张看真的假的,也是麻烦。
  张晨看着俩兄弟问,你们两个,同意这么做吗?
  俩兄弟还在犹豫,老太太冷笑了一下,说,你们两个的心思,我还不晓得,这画要是卖了,你们自己去看房,我给你们一个人买一套两居室,我老太婆,在老房子里,一个人也可以清静清静。
  俩兄弟一听老太太这么说,就兴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对邱二新说,老大结婚那辰光,我们给了一万,这么多年过去,物价也上涨了,那肉,都从六毛六涨到四块多了,但你也不要想的太多,给你三万结结婚,总归是够了。
  俩兄弟点头,表示没有意见,对他们来说,最头痛的就是房子,有房子了,邱二新可以结婚,邱立新晚上就可以做夜生活了。
  老太太继续说,其他的钱,放在我这里,等我死了,你们俩兄弟再来抢再来分,你们放心,这铜钿我一分钱不会花的,我自己还有退休工资,到时候,这铜钿只会多不会少。
  张老板在这里,我也不怕说话难听,我是怕这铜钿现在给你们分了,那逢年过节,来看看我老太婆的人都没有,生病在床上,连端口热水的人都没有。
  邱立新赶紧说,看姆妈说的,钱放在姆妈这里,我们有什么不放心的。
  邱二新也说,姆妈侬个种言语,伐好讲。
  三个人说了半天,邱立新想起来了,最关键的事情,张晨还没有说他要不要呢,邱立新看着张晨问,张老板,侬哪能定?
  张晨说,我同意,就一百八十万,等下饭吃好,我们一起去银行,我把钱转给奶奶后,再去你们家搬画。
  两兄弟顿时兴奋起来,赶紧说,好额,就得能定好了!
  老太太用手敲着桌子骂道,你们两个,哪能对得起奈爸爸?
  老太太和张晨说,伊拉爷在的辰光,伊拉老是骂伊拉爷,么本事,看看,到头来还不是要靠伊拉爷?
  邱立新和邱二新,有些尴尬地朝张晨笑着,不过现在,老太太说什么话,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了,只要明天能去买新房子就行。
  吃完了饭,他们走去边上的工行,张晨把一百八十万转到了老太太的账户上,然后大家一起去老太太他们家,二货把车开到了老洋房的大门口。
  一行人上了楼,还是回到了老太太住的那半间,邱立新打开柜子,从里面把画一幅幅拿出来,张晨接到手里,报了一幅,姚芬就在那清单上勾掉一幅。
  二货和邱二新,把画朝车上搬。
  七十二幅画,很快交割完毕,张晨和老太太以及邱氏兄弟准备告辞,大概是觉得张晨连价都不还,老太太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她说,张老板介爽快,吾还有个东西也送侬。
  她和邱二新打了个招呼,邱二新明白了,跑进里面半间,从老太太的床底下,拿出了一个半身的人像雕塑,送给张晨,张晨看这人,也不知道是雨果还是巴尔扎克,看看底座上的签名,是熊秉明,不由得大喜。
  邱立新想起来了,他说张老板等等,我这里还有一个,他跑回房间,拿了一只豹子的雕塑出来,这豹子四足着地,看上去一步一步踩得威风凛凛,奇怪的是这豹子的头,却是一张人脸。
  邱立新说,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当镇纸用,都嫌它太大,还是送给你。
  张晨看看底座上的签名,是“李金发”,他不知道这李金发是谁,不过人家好意送给你,你总不好意思说不要,张晨赶紧说谢谢谢谢!
  三个人到了车上,启动车子回去,姚芬说:“老板,我没看到人这么买东西的,你怎么一点价也不还啊,我觉得,他们的价格,最少可以还十万。”
  二货骂道:“逼,你不知道,指导员买什么,都是这样买的,去菜场逛两趟,菜场的人就都认识他了。”
  “为什么?”姚芬问。
  “那个不会还价的猪来了,可以杀猪了啊。”二货说,姚芬大笑。
  张晨笑道:“我是还不出口,你们想想,这么多的东西要保存下来,中间有多少故事和曲折吗,我怎么好意思还价?还有,前面我为什么看到一半没看下去了?就是因为我看到的那一半,一百八十万我也会买,没看的那些,我都当是捡到的。”
  “主要还是有钱。”姚芬说,“要是我,还价都要还他三天。”
  “还价有什么好的,我没有还价,看到没有,人家还主动送我两件雕塑,这人其实,都是知道好的,别以为谁都只会杀猪。”张晨说。


第931章 很少人知道的李金发
  张晨他们回到了杭城,刘立杆和老谭他们听说张晨买画回来了,都跑过来张晨办公室看,老谭看着这一堆东西说,这画画我可不懂,不过我看着怎么好像都画得乱七八糟的,这桌子都摆不平的,这房子都是歪的,还没有我们那些效果图画得好?
  刘立杆笑道,老谭你这就是看懂了,他们就是要画得乱七八糟,不乱七八糟,他们就不是画家了。
  老谭摇了摇头,他说,不管怎么说,别说让我拿一百八十万,就是一千八百块,我也不会去买这些东西。
  张晨笑道,大哥你不知道,有了这批东西,我那个美术馆的底就有了。
  老谭说,画我不懂,不过,既然是一百八十万,你放在那房子里可不行,人家贼要惦记你这东西,一榔头的事。
  老谭这话,倒是提醒了张晨,确实,要是把这些画,放在那玻璃房子里,这就是引诱别人去砸玻璃。
  “老谭这话没错,你就是二十四小时派保安,一个人都不够。”刘立杆说,“这既然要改成美术馆,那地方还是要进行改建,一是玻璃要换,更厚更结实,二是,你特别好的宝贝,也不要天天挂那里,每年定期搞一次珍品展就可以,天天挂那里,就不稀奇了。”
  张晨想想他们的话有道理,至少在安全上来说,建筑的本身要加固,还要有保安二十四小时值班,另外还要加装监控系统,除此之外,张晨想起来了,把贺红梅原来住的房间,改成一个防潮和恒温的保险库,就像在海城望海商城楼上,海霸天的那个一样。
  这样一想,张晨就觉得,这美术馆,还真不是自己当初想象得那么简单,以为放两个人,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眼下他们马上要做的是,这批作品,没有画框的要给它配画框,即使原来有画框的,也没有外面的边框,这些都要给它配起来,还有就是,这些画毕竟年代久远,有些是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和所用材料的限制,有些是后面保存的原因。
  幸好那去世的老邱老师,本身就是画家,他对这些画,在保存的过程中,对它们用上光油上过光,画面那鲜艳的色彩还保留着,但有一些,受他居住条件的限制,也还是有些龟裂,这些,都要做表面的清理,还要用胶加以修补和固化。
  “这个我可以做,老板,也知道怎么做,只是需要时间,我明天就开始做。”姚芬和张晨说,张晨说好。
  “雨果!”
  刘立杆看到了二货捧到张晨办公室里来的,那座熊秉明的雕塑,叫了起来。
  再看到那只豹子,刘立杆好奇地拿了起来,他看到底座上的名字,那字迹很潦草,看不清楚,问张晨这是谁的,张晨和他说是李金发。
  “我操!李金发还能做雕塑?还是个多面手!”刘立杆叫道。
  张晨问他:“李金发是谁?”
  “你知不知道徐志摩?”刘立杆反问张晨。
  张晨说知道啊。
  “这李金发,当年可是和徐志摩齐名的诗人,只是现在的人,只知道徐志摩,很少知道李金发了。”
  刘立杆一边说着,一边还是盯着那尊豹子的雕塑看,看到后来,他笑了起来,说:“张晨,我知道这雕的是谁了?”
  “谁?”
  “里尔克。”刘立杆说,“你知不知道里尔克?里尔克当过罗丹的秘书,还写过一本罗丹论。”
  张晨觉得有点靠谱了,去过法国的雕塑家,都崇拜罗丹,不过,“你怎么确定这是里尔克?”
  刘立杆笑道:“里尔克写过一首诗,名字叫豹在巴黎动物园: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刘立杆看了看张晨,继续背下去: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
  张晨听刘立杆背着这首诗,再看那雕塑,他也觉得没错了,这雕塑肯定就是里尔克,这也符合李金发既是诗人,又是雕塑家的身份。
  张晨和姚芬说:“你接下来的工作,在那边美术馆还没有改建好之前,就在这里,负责修补这些画,再给它们上光,还有就是,我会让谭大哥派一个木匠过来,你指导他,把这里的画,里外的画框都配起来,另外,有时间去去杭城图书馆和浙美。
  “这批画的作者,大多和国立艺专有关系,国立艺专的资料,应该是浙美那里最齐全,你去把每位作者的基础资料都找出来,接着再去找这些画的背景资料,我们的每一幅画,要是都能像刘总前面说的这座雕塑这么具体,就有意思了。
  “这也是以后你们在美术馆,可以和人交流的资本。”
  姚芬说好,张晨指了指办公室里的那张会议桌,和她说,清理和修复,就在这里进行好了,我有时间,也可以帮帮忙,另外,还能每天欣赏欣赏。
  姚芬说好。
  张晨再和老谭说:“大哥,美术馆边上,原来贺红梅住的那个房间,我想把它改成保险库,还有,那房子怎么加固,你帮我找人,让他们先出方案,最好是原来有博物馆建设经验的人,请他们来做。”
  老谭说好,“对了,锦绣江南一楼,那做原来老房子外面玻璃房的那批人,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我让他们出个方案。”
  张晨笑道,对对,我怎么把他们给忘掉了。
  从上海买回来的这批画的装框和修补、上光工作,马上就铺开了,不仅张晨,葛玲和设计中心的设计师们,每天也过来帮忙,他们说,正好借此换换脑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