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 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误吞枣核是有很多严重危害的。
  首先,梗阻。人的肠管是有弹性的,直径一般在1—3厘米,在发生梗阻时可以扩张达到5厘米,但是扩张后的肠管无论弹性,还是抗尖锐物质损伤的防御力都会大大降低。如果此时肠内异物的直径依然超过肠管的直径,就无法在弯曲的肠管内行动,这时肠管就会通过加强蠕动强行让异物改变方向以便通过弯曲段,这样做通常会有两个结果:一是异物顺利通过;二是死死卡在了弯曲段,造成梗阻或者穿孔。另外如果肠管本身存在肿瘤等病变,会造成肠管的局部狭窄,成为异物堵塞的诱因。
  其次,划伤食道和胃肠道。这种损伤多由坚硬尖锐的枣核造成,伤口多半比较表浅,可以自愈。如果嵌顿在食管,就需要到医院处理了。
  然后,穿孔。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老年人因为牙齿状况堪忧,通常进食时没有充分咀嚼,口腔不能筛除、吐出异物,让枣核有了“可乘之机”。由于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肠管壁也比较薄弱,对尖锐物的防御能力减弱,因此当受到较尖锐的异物刺激时就容易发生穿孔。
  一般来说,枣核吞下去,会在身体中经历足足五关!就是五道关卡都会遇到危险,跟关二爷的过五关斩六将差不多。
  第一关:食管。
  食管并不是一根大小均匀的管道,而是有三个生理性的狭窄,分别是食管的入口、主动脉弓层面、食管通过膈肌的裂孔,进入腹腔的地方。食管壁比较薄,如果枣核卡在这几个狭窄处又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异物残留可造成局部及相邻器官感染,引发食管脓肿,穿孔。更为要命的是,我们身体最粗的动脉——胸主动脉就在食管旁边,如果脓肿或者枣核损伤到它就会导致动脉破裂,几十秒就会失血而亡,基本没有抢救的机会。
  如果在误吞枣核之后,出现咽喉部比较明显的疼痛,吞咽口水或者喝水时有哽咽感,且无法缓解,那么枣核极有可能卡到了食管里,这个时候就要赶紧去医院,卡在食管内的枣核一般通过胃镜或者开胸手术取出。
  第二关:胃。
  如果枣核顺利通过食管,那么会进入到胃里面,尖锐的枣核同样可以扎穿胃壁,引起胃穿孔。胃中强酸性的消化液会从穿孔处漏入腹腔,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和腹腔感染,严重会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在没有引起胃穿孔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胃镜取出枣核。如果已经导致胃穿孔,就需要手术修补穿孔的胃壁。
  第三关:小肠。
  我们的小肠总长度有5-6米,枣核在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有很大的概率扎穿小肠壁,使消化液会进入腹腔,引起腹腔感染、化脓。枣核进入小肠之后就只能通过手术取出了,如果病情严重还需要切除坏死的小肠。退一万步讲,就算枣核安全穿过小肠,也有可能掉在盲肠里,一旦堵住阑尾开口就会引起阑尾炎。
  第四关:大肠。
  大肠的管径比较大,一般不容易被枣核扎伤,但一旦真的出现大肠穿孔,那绝对比小肠穿孔更严重,因为大肠里面都是成形的粪便,是细菌扎堆的地方,若是穿孔更容易引起细菌性腹膜炎,就算通过手术清除了枣核,肠管缝合的伤口也是无法愈合的,因为周围大量的细菌会引起伤口感染,只能通过造口手术补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第五关:隐藏关卡——直肠。
  过了大肠总安全了吧?非也,要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最后排出体外这一步枣核依然有可能刺破菊花,导致肛裂、肛瘘,省一医就曾接诊过患者在如厕的时候出现剧烈疼痛,最后发现枣核扎在菊花内壁的病例。
  “危从口入”,避免异物误吞才是重中之重!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从概率上来讲,凡是吃含枣食物都有可能卡枣核,因此日常预防就非常重要了,陈俊友情提醒,生活中预防误吞异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老人和儿童等特定人群,吃枣前最好先去核,这是预防误吞最有效的方法。另外,也可以买那种金丝小枣,其枣核比较小,危险性相对来说更小一些。
  二是提倡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能边吃边看电视、手机、书报等,不要高谈阔论,嬉笑打闹,要集中注意力吃饭,更不要“囫囵吞枣”。
  三是误吞枣核后一定及时去医院处理,切忌采取手抠等危险动作或使用“偏方”缓解,尤其不要服用石蜡油或导泻剂,服用后会加速肠管的蠕动,反而增加了枣核发生嵌顿和穿孔的机会。另外民间所谓靠吃韭菜治疗肠胃异物的方法也是不靠谱的,长段韭菜本身难以下咽;而且韭菜对异物没有特异性,达不到包裹的效果;就算韭菜能包裹异物,反而会扩大异物的直径,更加增大梗阻发生的概率。
  最后,紧急的“异物卡喉”情况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卡在食管的粘膜上,此时应停止进食,大声、用力地咳嗽或想办法让自己产生呕吐感,将异物咳出来;若异物进入气管发生堵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急救,并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此外,就算确定异物通过了食管进入腹腔,没有不适症状也要及时就医,不应一拖再拖,以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
  一名九十多岁的老爷子被七十多岁的儿子和四十多岁的孙子一起送到了陈俊的诊室。
  “陈医生,您给我爷爷看看,一不小心摔到头了!”那个四十多岁的孙子冲陈俊拱了拱手,十分客气地说道。
  陈俊就让老人家坐下来,开始检查,说道:“年纪大了可不能摔,一摔会出大问题的。以后千万要当心!”
  陈俊在做直播以及他的自媒体文章中不止一次地讲过,老年人是不能摔的,一摔,很容易骨折。一旦骨折,就要躺在床上静养。这一躺床上,十有八九离生命结束就不远了。不说别的,光是卧床不动所造成的血栓,就有可能要命!
  所以,老年人骨折通常有个说法,叫做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
  当然,例外肯定是有,但那只是个例。一般的老年人,是经不住摔的。
  这个老爷子就是个特例。陈俊经过问诊和查体,发现这个老人并没有出现骨折的情况,只是头部受伤了,估计是自行包扎过,上面一圈一圈的纱布,但包扎手法并不专业。
  陈俊需要揭开纱布检查,一拆开,我去,伤口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黑乎乎的膏状物,一阵怪味。
  陈俊就问:“老人家,您这是涂抹的什么药物啊?”
  老人的儿子就忍不住说道:“他摔伤了不跟我们说,自己在家里瞎鼓捣的东西。说是路边挖的什么止血的草药,还加了烟灰、香灰、麻油。”
  陈俊:“……”
  有些老人是喜欢这样,自以为偏方很管用。陈俊自然要给他清理掉。


第694章、“断肠人”
  但是,老爷子一副淡定无所谓的样子,还冲陈俊说道:“小医生,我其实没事,但是他们发现后不放心,非要连夜送我来急诊,我说等明天早上也不行!”
  陈俊道:“受伤了及时来医院是对的,尤其是您这么大年纪。”
  那个四十多岁的孙子也道:“就是!专业的医生开专业的药,肯定比你的那个土法子管用。另外,爷爷,不是我说您,您一大把年纪了,就不能让我们省点心吗?”
  老爷子道:“我怎么不让你们省心了?”
  那个孙子就道:“那让陈医生来评评理!陈医生,你说我爷爷是不是让人不省心,他一大把年纪,今年过完年就九十三岁了,还跟年轻人一样要去骑自行车,骑车就骑车吧,他在路上看到一个中学生骑自行车比他快,他就不服气,和人家小年轻飙车,结果,就一头栽沟里去了!幸亏没受严重的伤,要不然,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陈俊:“……”惊呆了!沉默片刻之后,不得不对老爷子竖起大拇指!牛!您真是牛!
  老爷子摆了摆手,不由十分得意地说道:“那小兔崽子也就仗着车比我的好,改明儿我去换个公路赛车,我就不信了!”
  陈俊:“……”
  老人儿子:“……”
  老人孙子:“……”
  “爷爷呃,求您了,您是我的亲祖宗!”孙子简直是没脾气了,就差跪下了!
  ……
  一名四十多岁的大姐因腹痛难忍发生休克,被紧急送来省一医急诊科。
  所谓休克(shock),临床上是指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
  此时机体功能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
  简言之,休克就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多种神经-体液因子参与休克的发生和发展。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当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患者抵达急诊科的时候,处于休克中期,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血压进行性降低,低于50mmHg,脉压小于20mmHg,皮肤湿冷发花,无尿。
  陈俊他们立刻对患者进行了抗休克紧急治疗,取平卧位,将患者的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这样有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同时保证脑灌注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面罩法吸氧;保温;建立静脉通路,用药物维持血压。同时用小剂量镇痛、镇静药,吩咐护士,时刻注意呼吸情况和循环抑制。
  与此同时,安排了腹部增强CT。检查显示,这名患者大姐的盆腹腔内有一个西蓝花大小、30*30 cm的巨大肿瘤并且出血,部分肠管位于肿瘤的内部,已经坏死穿孔。
  急诊科的抢救团队决定立刻进行紧急手术,陈俊自告奋勇主刀。姜云堃批准。这个手术虽然难,但是对于陈俊来说算不了什么。
  陈俊主刀,刘璐、方琴等住院医当助手,对她们来说,也是一次比较好的学习机会。邹文栋也厚着脸皮跟了进来观摩。
  开腹后,陈俊发现,这颗‘巨型炸弹’已经包裹了患者的绝大部分大小肠,与肠系膜紧密粘连生长。
  于是,陈俊实施了高难度的巨大肿瘤切除手术——包括全大肠切除、大部分小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临时回肠预防性造口手术。这些都是四级手术,以前急诊科都是不做的,会直接转给结直肠外科专家。但是现在有陈俊在,就不用那么麻烦了。而且患者的情况很紧急,没有时间去请结直肠外科的专家。
  手术很顺利,不仅切除了巨大肿瘤,而且还切除了足足1。3米长的被上百个息肉覆盖的结肠和直肠,以及足足4。2米长的坏死小肠段,同时,保留了患者的gang门,保障她以后的生活质量。
  但是,命虽然保住了,可是一个人失去了这么多的肠子,以后怎么进食,汲取食物中的营养?胃只是负责将食物“磨碎”,不负责营养吸收的。就算吸收,吸收的也是很少很少。基本上,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段完成吸收。
  而患者经过这次手术,变成了“短肠人”,腹腔内仅剩60cm的小肠,相当于直肠子,“吃什么拉什么”,预估每天至少要静脉注射1800毫升营养液勉强维持生命。
  陈俊皱着眉头,将情况向姜云堃汇报,并表示,需要尽快进行小肠移植,否则患者活不过三年!毕竟,靠输入体外营养液,非是长久之计,时间一长,患者的身体就会日渐消瘦,最终会引发全身多个脏器衰竭。
  另外,天天靠输营养液,没法正常生活,庞大的医药费不说,家里人还需要来照顾,这对于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子需要养的打工一族来说,是一种无法承担之重。
  这位大姐正值壮年,和其老公在H市打工,一起撑起一个家,这突然一个人长期住院,还活不过三年,谁家里吃得消?
  姜云堃又找来专家们会诊,专家们认可了陈俊的意见。但是小肠移植,最好的肠源莫过于从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筛选。因此,陈俊立刻通知患者家属,让有愿意捐助的亲属们赶来。
  同时,陈俊向患者和在场的家属们了解情况和病史,为何会搞到这样严重的状况?
  患者的老公很唏嘘,他告诉陈俊,这个病不是一天两天了,七八前就做过好几次手术,当时在另外一家大医院看的,医生诊断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属于遗传性大肠癌的一种。这种病发病时,可见到息肉布满患者结肠和直肠,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数量从一百个到数千个甚至上万个不等,大小从黄豆至直径数厘米,密集排列,有时成串。
  父母一方携带该项基因(不一定发病),有50%的概率会遗传给子女。这位患者大姐其实还有个妹妹的,在确诊这种病之后,一边时时刻刻被病痛折磨,一边又忍不住担心妹妹再“重蹈覆辙”。幸运的是,她妹妹经过基因检测之后,没有携带该项基因。
  方才,患者老公已经给妻妹打过电话,央求对方能不能捐赠肠子,但妻妹说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让他们别急。
  如果有人合适的话,患者老公觉得妻妹应该是最适当的人选,只是,凭白无故要人家的肠子,不是很小一段,哪怕是血亲,患者老公也感觉有些难为情,毕竟,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