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清,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你们可以叫我Jean。”
投行这个行当本身就是泊来的,所以有些概念也是原模原样抄过来的。
比如浮夸的title体系,也就是头衔,这些称谓跟人们日常听到的并不是一回事,外行人第一次看容易被唬到。
举个例子,所谓的VP即副总裁,听着像是公司里的大领导,在投行最多算个小干部。
柳清这个所谓的董事总经理,英文里通常简称MD,在投行里面是个级别,并不是职务。
这个级别可以代表出行都是头等舱、入住都是五星级酒店、年收入超过七位数的超级金领,而且单位是美元。
但要说是高盛这家公司的“高管”,就完全是望文生义了,柳清绝对不会这么自称。
当然林一很清楚,其实这个女人的身份不止于此。
除了高盛的背景,她最重要的身份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柳泰山的女儿,其家族三代人薪火相传不忘初心,被网友尊称为“满门忠烈”。
柳清P大毕业之后,因为父亲拒绝了让她进入泰山集团以后接班的要求,于是跑到美国去留学,念的是哈佛大学。
毕业之后她去了高盛实习,并且一连闯过12轮面试,在那一年行业淡季的大环境下拿到了极其珍贵的录用名额。
以上这些都是她优秀的个人素质以及不懈的拼搏精神最好的体现,与她的家庭毫不相干。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林一是信了。
既然柳清没有主动提及自己的家世,林一也权且当作不知道,只是很有礼貌地问道:
“敢问柳总今天光临万里出行这座小庙,找我们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谈不上。”
柳清露出了恰到好处的微笑,“首先是对两位表示恭喜,我刚刚得知万里出行收购大黄峰打车的消息,能够在嘟嘟和快嘟的眼皮子底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你们非常了不起。”
“这次收购之后万里出行一跃成为与嘟嘟和快嘟同一个数量级的重要玩家,受到市场关注和全行业的瞩目,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胜利。”
林一没说什么谦虚的话,这位显然还有下文。
“除了道贺之外,今天我带来了一些行业的见解和看法希望与两位分享,以及一个小小的建议。”
“万里出行以不菲的代价,大费周章地收购了大黄峰打车,相信两位都已经意识到,在这个行业里面各自为战是没有前途的,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下观察对面两人的表情,师姐一言不发,林一则接了一句:“我不知道高盛什么时候也开始从事风投业务了?”
“严格来说,高盛并不打算直接参与风投,特别是不确定性很大的早期风投项目。”
柳清一本正经地给两人科普:“高盛也注意到近几年一级市场的繁荣,我们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资金体量和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跟一般的风投机构有根本的不同。”
“我们更倾向于寻找潜力巨大但是确定性更强的行业机会,在腾飞之前帮企业插上一对翅膀,在助力的过程中收取合理的报酬。”
投行的盈利方式跟风投还是很不一样的。
投个2000万,10年之后拿到100倍的收益,听起来很诱人,但很可能它的资金期限根本匹配不了那么长。
另外,如果你一年要花掉200亿的投资预算,那2000万的项目是不会被考虑的。
否则的话跟1000个项目,怎么管理?
这些跟林一和李莫言他们没什么关系,柳清只是简单提了提,还是重点讲打车行业的事情。
“我这么说吧两位,高盛集团和我本人自从打车软件在美国出现以来,一直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这个市场需要大量的原始投入去培育,有专业的人士测算过,大概需要20亿美元的成本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具有盈利能力的市场。”
“但是如此巨大的成本谁能承受呢?”
“高盛可以。”
“因为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将来会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这些成本都是值得的、能够见到回报的。”
20亿美元,真是好大一个饼!
林一明知故问:“那柳总的意思,是希望能够投资我们万里出行吗?”
“是,也不是。”
柳清表示:“我刚才说高盛非常看好打车行业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行业格局还不明朗。”
“我也说了,高盛不是做风投的,我们无从判断哪家公司可能会胜出,也不想做这个判断。”
林一被这句话逗笑了,因为他想起了一个名梗:
谁赢他们帮谁。
听得出来,可能因为大家只是第一次见面,所以柳清话里话外还是有很多保留的,并没有完全坦诚相待。
“我猜柳总来见我们之前,嘟嘟和快嘟想必早就考察过了吧?”
柳清亮出一个欣赏的笑容:“我来的时候心里一直在想,你们这么年轻的搭档凭什么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现在看起来,两位真的很聪明。”
这话其实就是承认了。
林一并没有接这颗糖雨炮弹,他在这里跟柳清谈笑风生,但是心里是抱定主意不会跟对方合作的。
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是对方的第一合作对象,充其量算是个备胎,高盛画的饼没那么好吃。
如果林一没记错的话,柳清最后选择的对象也没有吃到这个饼。
何况,拿高盛的钱以后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第393章 申城保卫战
柳清走了。
她跟林一、师姐对谈了半天,当然主要是林一在陪她扯淡,直到离开的时候似乎也没谈什么正经事。
“这个人是来干什么的?”
李莫言觉得柳清来的莫名其妙,从头到尾都没有直接地表明来意,好像真的只是朋友之间聊聊天。
她没有听出来,不代表见识短浅,只是师姐不像林一那样见识过对方的游戏方式。
“这事儿要从大黄峰打车说起。”
“师姐,你知道为什么程惟会突然想到跟快嘟打车联手放弃收购,孤立大黄峰打车让它自然退出的办法吗?”
这话如果单独问的话就显得突兀的,但联系上下文就很明显了。
“跟她有关系?”
“没错。”
林一肯定地说道,“就是眼前这个柳清出的主意。也就是说,我们之前认为竞购大黄峰的项目里只有我们、嘟嘟和快嘟三方,实际上还有她的存在。”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代表她是什么幕后黑手,我猜她此前并不知道万里出行的存在,或者说没有放在眼里。”
“我们收购了大黄峰,对她来说是个意外的结果,说明她对行业的观察有了很大的纰漏,所以今天特意来见我们。”
林一本来以为,在大黄峰打车这件事上自己的视野是最广的,现在看起来至少他没有发现柳清的存在。
他相信程惟肯定也没有向柳清透露过自己,也许连快嘟的吕传卫那边他都没有透露。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动机,也有自己的盲区和局限。
李莫言得到林一给的信息之后也有了推断:
“柳清不希望嘟嘟和快嘟收购大黄峰,或者说是争相收购大黄峰抬高价格而利益受损,但她的立场并不是针对某家特定的公司。”
“联想到她刚才说的话,她的意思是如果打车行业里只剩下一个参与者,那么市场竞争的结果就已经确定了。而高盛对于行业的前景是看好的,所以他们就可以投钱来培育市场了。”
师姐说的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这下她已经确定对方的来意了。
“换句话说,不管打车行业的胜出者是谁,高盛都不在意,他只是想分享那份垄断收益而已。”
“可是既然都垄断了,那么愿意出这份儿钱的人恐怕很多,为什么要偏偏选择高盛呢?”
师姐没想明白的这一点其实也不复杂。
“投资不是算命,金融行业的核心是关于资源,交易的核心是利益分配。”
林一点到即止:“不过这些事情暂时来说还不需要我们去考虑,以万里出行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还太遥远了。”
“柳清又不是什么谜语人,她之所以没有把这些话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就代表我们只是刚刚入了她或者说高盛的眼,而非真正的看好。”
李莫言有所领悟,但不打算发表什么意见,按照两人的分工有关资本运作的事情都由林一来负责。
“这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你好像对她的态度有点不太寻常啊?”
师姐总是非常敏锐,林一自己都没有发现举止上有什么异常,已经被她察觉到了。
柳清现在还在高盛当她的银行家,既不是嘟嘟打车的COO也没有荣升为总裁,林一无意在师姐面前扮这个预言家。
所以他只是说:“这个女人是柳泰山的女儿,以后我们跟她打交道的机会还很多。”
“她的出现至少提醒了我们,万里出行的处境远不像是表面上那么光鲜,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李莫言当然知道柳泰山是谁,但是泰山集团主业是做组装的,看不出来跟打车软件行业能有多大的关系。
她没有纠结柳泰山的女儿,跟以后跟还会和这个柳清打交道有什么关系,习惯性地选择了相信。
……
打发掉柳清这个不速之客,林一没有立刻离开申城,先是让师姐回京坐镇,而他自己则留在这座刚刚拿下的城市。
京申两地是重中之重,必须要由他们各自看守,而且林一相信嘟嘟和快嘟应该不会放任他把大黄峰收入囊中而毫无表示的。
黎勇进虽然带着他的两个合伙人离开,但是在林一的挽留之下,大黄峰打车的中层干部保留了大部分。
特别是在申城团队基本完整,保持了战斗力。林一跟师姐商量过后,从他们最信任的人里挑选了邵宇出任这个至关重要的城市经理。
他暂时还是以大黄峰打车的名义继续运营,目的是牢牢捍卫申城市场第一的位置。
这是林一最看重的。
其他城市的就简单很多,双方直接合并,人事任命上以万里出行为主,原大黄峰的团队为辅,师姐赶回京城总部坐镇也是为了避免中间出什么差错。
大黄峰打车在羊城也有不小的规模,对此最高兴的自然是正在那边的莫青,合并之后万里出行的份额迅速向嘟嘟和快嘟靠近。
林一不仅在忙着消化大黄峰打车,同时还在规划再开一波地图,进入一批新的城市。
不过他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嘟嘟的反扑率先杀到了。
程惟不宣而战,直接在申城加大了推广力度,看样子是想着趁大黄峰打车被合并之后人心动荡的关口打个翻身仗。
林一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大黄峰打车在申城的团队本来就比嘟嘟多,林一沿用了这批人马,注入资金之后再来跟嘟嘟斗法。
手段也没有什么新意,无非还是砸钱抢司机、抢乘客,大把的钞票撒出去林一毫不在意,坚决不让程惟得逞。
申城这个地方很有意思,是不少人心中的小资天堂,本地人则以所谓的海派文化自矜。
申城人很讲究腔调。
大黄峰打车作为在申城最先上线,把申城当成总部的打车软件,很多申城人是先入为主把它当成“本地品牌”来支持的。
也就是说,有一批核心用户是嘟嘟很难撬得走的,不说是无坚不摧,至少要花费更多的心血和成本。
这是林一在申城保留这个品牌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嘟嘟在申城的偷袭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快嘟除了继续跟进避免掉队之外,还在别的地方开辟了新的战场。
第394章 快嘟的北伐
万里出行收购大黄峰打车这件事,相比于嘟嘟,其实快嘟是更难接受的。
因为如果没有林一的插手,黎勇进本来已经答应要卖给他们了,大黄峰应该成为快嘟的囊中之物。
现在木已成舟,再纠结也无济于事,但嘟嘟都要趁机在申城搅风搅雨,快嘟自然也不会善罢甘休。
李莫言在电话里面告诉林一:“据一线运营反应,在京城很多推广地点发现了快嘟打车的宣传位,暂时人手还不是很多但正在陆续补充。”
“我已经验证过了,招聘市场上确实看到了快嘟打车在京城放出了大量的运营岗位,而且是急招。”
林一说了一句风凉话:“快嘟有点着急了,不知道错失了大黄峰的机会,吕传卫和陈卫星有没有大吵一架。”
这话当然是无凭无据的,不如说是他对竞争对手的“美好祝愿”吧。
万里出行吞并大黄峰之后,现在打车市场的格局是这样的:
嘟嘟和快嘟自然还是稳居前两位,其中嘟嘟仍然牢牢掌控京城市场,而快嘟则主要在临安为代表的南方城市占优。
万里出行虽然总体规模上不及前两位,但是单独拎出来看的话,它在第一重要的京城市场排第二名,第二重要的申城市场排第一名。
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了?
有时候名次就是很重要,光凭这两点林一就可以底气十足地说,万里出行已经是前两家等量齐观的对手了。
快嘟打车当然不能吃这个哑巴亏,嘟嘟在申城偷袭的时候,不光是林一在反应,快嘟也立马就拿出措施了,而且力度不在嘟嘟之下。
但申城这个地方,嘟嘟、快嘟跟大黄峰都打了半年了,眼看大黄峰差点撑不住,结果被林一给收购了。
有了资金的注入之后,大黄峰立马又生龙活虎了,短时间之内是不太可能有什么大变化的。
那他们还能去哪儿呢?
只有京城!
“因为没能收购大黄峰的关系,快嘟9月份拿到的那笔1000万美元融资还没怎么花出去,也就是说他们的资金储备大概率还在我们之上,难怪要找机会四处点火了。”
“京申两地都要打成一锅粥,而且注定永无宁日。”
李莫言问道:“京城又有一场大仗要打,我们新的开城计划是否暂缓?”
“不能缓。”
林一审时度势,立刻表示:“快嘟想要跟我们争一城一池,我们就趁机去壮大自己的整体规模。”
“我们在市场份额上越接近于嘟嘟和快嘟两家,我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