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万分的样子。
一时之间甚至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已经不是脑干缺失这么简单了。
而这其中的价值观,更是让当年同志们努力将鬼变成人的功劳,显得苍白。
“太可悲了。”
几位大佬摇了摇头。
对这样的人,就连怒骂的想法都没有。
“这虽然只是个例,但个例很多,已经有苗头了。”
金教授说道。
“这就是文艺工作上的失职,甚至是渎职,文化作品中对这些形象进行过度美化,影响了这些网红,然后,网红又会影响普通人。”
“务必杜绝这种趋势!”
领导点了点头。
喜怒不形于色,但其实内心已经暴怒了。
“所以,怎么处理,各位不妨思考思考,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建议。”
领导说完话后,大家就开始顺着聊了起来。
“嗯,得从根上切断。”
“当然了,这些网红也是,该处理就处理吧,但一定要注意舆论。”
“问题严重的拉出来走法律程序,问题一般的直接给封了,老老实实上班,别总想着当网红,问题小的警告一下。”
“我看有不少视频创作者也抨击了这一现象,这是好事。”
“嗯,我也觉得可以通过支持正能量,正三观的这些批评视频,并且顺势打击这些网红的方式,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做出解决办法。”
讲真。
这TMD简直可以说是最顶级的“公开”处刑了。
纯纯的“迷惑行为大赏”之高端局。
无论是迷惑行为施法者本人,还是欣赏者,各种意义上的高端局。
就面前的这一幕,放网上,那都得吓死一大群的网红。
被选中的这位无知网友,看到这一幕,很可能连夜逃出地球。
……
接下来的会议很简短。
很快便达成共识,开始补充。
各位大佬的建议非常的细致。
概括来说的话,那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但不能水太混。
时不时的“稍微”“小范围”的用最严厉的方式“大力”处理几个典型。
而对于一些网红假意弘扬传统文化,实则只为自身热度,瞎J8乱搞的扭曲传统文化的这方面呢?
秉持态度那就是可以弘扬传统。
但不能扬了传统。
你想扬了传统文化,那我就先扬了你。
要知道,这些奇葩们毕竟是少数,那些正直的网友们,或者说愿意做一些网络作品去抨击,去科普的大佬们可更多。
要做的,并不是上面亲自动手,那就太小题大做了。
但问题很重要。
所以,对于那些真正的优秀视频内容,要加以扶持。
这又回到了李少杰所言“要多说”的问题上。
既然是网络时代,那么,那些搞真正华夏传统艺术文化的人,自然要给予他们更大的支持与政策!
“嗯,这些建议我记录下来了,可以尽快落实下去。”
领导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时间。
“这次的会议圆满完成,我宣布,会议结束。”
各位大佬鼓起掌。
“在会议之后,希望各位可以把各自领到的任务切实落实下去,为这次文化交流,乃至于华夏文化的国际化,做出推动作用!”
散会后,大家便赶紧回去做准备。
毕竟。
得做好接待外宾的相应活动交流准备,时间紧任务重。
而李少杰,告别了金教授等其他大佬后,便和陈浩回到了国宾的一个茶水间中。
继续聊起之后合作的事情。
毕竟,要指挥的就是国交。
“老李,你打算找哪位演奏家?”
陈浩问道。
陈浩现在是国交指挥。
但这次演出,将指挥让给李少杰,陈浩是一丁点的异样感都没有。
反而非常的期待。
在陈浩看来,旁观李少杰指挥的过程,欣赏演出时,李少杰表现出的作品。
那就是在追逐自己心目中的艺术。
这是一种完全超过了物质的一种追求。
“还是得先选定题材。”
李少杰开口道。
“整体基本大致方向就是协奏曲了,乐团是西洋管弦乐团,而主乐器,上面要求是要让民乐做一个主角,这些其实不难。”
“无论是琵琶,古筝,古琴,唢呐,二胡……都没问题。”
“问题在于选择的音乐题材与内容。”
听闻此话,陈浩点了点头。
这样的“中外协奏”形式其实一直都有。
改编成了管弦乐的华夏名曲也有不少。
而且,说起来,也就是多了一种主题乐器,如何让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与管弦乐音色相得益彰,这种问题对于别人来说可能难,对李少杰是真不难。
玩音色这玩意,杰哥是有想法的。
问题在于主题。
主题,这玩意就是要与文化内容相关联的。
“讲真,还是直接带西洋管弦乐,或者直接带民族乐,思考上能更简单点。”
李少杰挠了挠头。
“实在不行,我就不考虑协奏曲这一回事儿了,直接放开想法。”
“放开想法?”
陈浩心里一哆嗦。
眼看着李少杰满脸写着“俺要放飞自我”。
“对啊!”
李少杰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
“华夏的乐器太多了,我寻思着,单独协奏真不如选出一堆代表。”
“?”
陈浩懵了。
“那不会乱吗?如果主角太多,会不会反而没有记忆点?”
“放心,不会的。”
提到这些,李少杰可就不困了。
“你就算单独搞个乐器上去,人家老外也记不住,所以与其让人记住一两样乐器,真不如勾勒一个更深刻的抽象记忆,这个抽象的形象,就是华夏风的古韵。”
李少杰眼中闪烁着一种光芒。
“如果我和别人一样,如果我不搞一点新活儿,你觉得,那还是我吗?”
听这话,陈浩那脑瓜仁的血就蹭蹭的往上涌。
这话什么意思?
【我李少杰就TM得不一样!我必须得搞出点新东西!】
卧槽!TM燃起来了!
“杰哥!淦!”
这鸡血的浓度瞬间攀升。
“淦他!”
“对!淦!!”
什么阵容?什么循规蹈矩?什么演奏方式?
我李少杰都不在意!!
说给你全打破,那就打破!
说要玩大场面,我就要玩大场面!
“这一次,你们国交,一定要当好背景板。”
李少杰思路瞬间打开。
“我们有西洋乐没有的音色,西洋乐也有我们没有的音色。”
“而真正的现代化,让华夏音乐国际化,要做的应该是不分彼此,取长补短!!”
陈浩用力的点了点头。
“又得麻烦赵团长了。”
李少杰沉吟。
“而且不止要找赵团长,我还需要你帮忙找几位重量级的。”
“嗯……当然,还有其他的演员,还有冷门的乐器……”
陈浩一一应下。
虽然这些要求略显有点古怪,但浩哥选择先相信,不质疑。
很快,找齐人手,简单的动员大会后,排练便开始了。
与此同时,相关的宣传方式李少杰也开始跟进。
国内的宣传倒是不需要有什么变动。
主要是针对于国外的宣传!
这一次,必须要大张旗鼓,摇旗呐喊。
一改往日的操作!
正如李少杰说的。
说与做,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说灯塔只会玩嘴,只会说,从不行动。
那么华夏就是精力全放在做上,不太爱说话。
你滴灯塔,只瞎BB。
你滴华夏,只玩真实。
但如果放在国际环境呢?
考虑一些舆论方面的事情呢?
“说”,其实才占大头!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只要你说的够好听,甭管多离谱,那就是有人信。
比如当年的黄祸论,又比如老美对咱的污名化。
如果只靠去“做”,是没法逆转风评的,因为人家是看不到的。
西方想愚民可太简单了,目前来看,还真就是很多被愚的。
比如灯塔,说真实,但并不真实。
所以一定要更重视“说”的这个环节。
近些年,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些事情。
所以,国内对外的一些信息处理上,也确实在“说”这方面逐渐增加力度。
简单解释就是……
“说”了但没“做”的,的确容易翻车,但绝对能暴揍那些做了不说的。
因为普通人都是先听说,然后我再看,如果看不到,那听说就是一切。
而如果大家如果都“说”了,彼此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声音。
这个时候,普通人就会开始好奇,开始分辨。
那已经“做”了的,自然就能暴揍光说没做的人。
作为本次交流会的第一个开场欢迎节目,也作为本次交流会前往奥方的最后一个收尾节目。
中西合璧中,完全体现华夏的神韵。
这便是领导的要求。
时间过去的很快。
一转眼,便过去了半个多月。
半个多月,听起来时间很长,实际上,给相关的准备时间还是很短。
不过,虽然时间紧,可排练的效率非常之高,早已准备妥当。
全是肝出来的啊!
什么华夏速度,没别的,出门在外那就俩字,够肝。
而今天,奥方人员也将来到京城!
第520章 哦!我亲爱的朋友!
接机环节非常的顺利。
有关部门早已做好接待的准备,这种场合可没什么外人。
一下飞机,便有相关领导接见,周围的安保力量非常强大。
礼炮十九响。
虽然不是大统领,但地位也不低。
这个场面李少杰还参与不进去,人家聊的是更大的事情。
文化交流内在的含义中,除了外交,也是蕴含着极大的经济价值,以及后续的经济价值。
领导被接走后,下一架飞机的人,才需要李少杰这一行人接见。
维也纳爱乐一架飞机,奥地利军乐一架飞机。
彼此对接的人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维也纳爱乐的这架飞机刚刚停稳,甚至门才打开一半。
如果这个时候趴在门缝听,就能听到一个很大的嗓门在用德语说着话。
“哎!!那个那个!是Jay!!”
“哪呢哪呢?!让我康康!”
“哦买噶,Jay!!活的!!”
“快下快下!!”
“这就是Jay吗?!是真的,是真的!”
“注意点形象!到了国外别丢人啊你们!!”
可惜,这些话,远在下方的众人自然是听不到的。
风太大。
“干什么呢!安静点!”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指挥兼音乐总监格鲁伯先生,看团员们这个样子,非常的不满。
作为全世界最优秀的管弦乐团之一,维也纳爱乐无论是对哪位音乐家,都是抱着尊敬的态度。
但是基于“平等”“同辈”的那种尊敬啊!
绝对没像这样那么失态过。
这些人这样的态度,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在面对李少杰的时候,这些世界顶级的音乐家们,自动的觉得自己矮了一辈。
潜意识就觉得很合理。
“我们出门在外,代表着形象。”
格鲁伯先生非常的严厉。
“我们可是维也纳爱乐!!”
但可惜。
目光扫视中。
团员们虽然很给面子的端正起了姿态。
但心里却开始腹诽起来。
【NM你装什么,当初就属你最激动,一直缠着人家领导问个不停。】
【TMD怎么就马上到要见狂热的你心目中伟大的偶像的时候,你反而还端起来了?】
这也就是熟人了。
不熟那一定会有一句“你装NM呢。”
格鲁伯先生整理了一下衣服,微笑的走下飞机。
紧走几步,微笑着与领头的领导握了握手。
眼睛并没有看向李少杰。
李少杰倒是没在意。
但这种“强行装B”的感觉,总让后面乐团的乐手们,感觉仿佛回忆起了青春。
就当年看到自己喜欢的小姑娘的时候,也是这种。
不敢看,但想看,遇到了以后非得装一下矜持,装一下“我不是很在意你”的感觉。
贼勾八幼稚。
但搞笑。
“您好,格鲁伯团长。”
握手环节也终于握到了李少杰。
李少杰微笑着做出东道主应做的礼节。
“一直很期待能与贵方合作,这次有机会,是我的荣幸。”
“……”
这一下就给格鲁伯整麻了。
见到偶像,没人会不激动。
格鲁伯这边还在装,还在想等下如何既能与杰哥多交流交流,又能显得“其实我不是那么崇拜他”。
然后李少杰就A了上去。
“啊……啊……李教授!终于见到你了,我们一直都很想与您进行交流,感谢上帝,终于有合作的机会了。”
大脑一片空白的格鲁伯慌的一B的就开口。
但脸上表情绷的那是想当的到位。
压根看不出来什么异常。
阴差阳错,反而说出了最合适的话。
看在外人面前,那就是……
不卑不亢,非常欣赏,很有礼节,也体现出了自己的自信。
“不愧是团长,总能做到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团长之所以是团长,那是有原因的。
后边乐手们“悟”了。
这场合,真就让他给绷住了?!
而且,这临场的能力,简直强大!!
私下里都快崇拜到疯,但明面上却TM能这么绷。
“李教授!你好你好!”
“哇!李教授!我可太喜欢你的作品了!”
随后的握手中,奥方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好与热情。
甚至连带着在聊天的时候,也对华夏的一些文化习俗,产生了兴趣。
比如一些网上道听途说的趣事儿之类的。
奥地利有个很有意思的礼仪方面的冷知识。
对于这种有身份的人,最好称呼其官职或是职称。
比如XX团长,XX总监,XX教授等等等。
这会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而不是直接XX先生。
这显得有些不重视。
李少杰自然不会踩雷。
而李少杰虽然没有担任什么团长之类的职称,但奥方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