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XX团长,XX总监,XX教授等等等。
这会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而不是直接XX先生。
这显得有些不重视。
李少杰自然不会踩雷。
而李少杰虽然没有担任什么团长之类的职称,但奥方也早就做过功课,知道李少杰是几所音乐高校的名誉教授。
也以他们的方式,姓+职称来称呼李少杰。
于是,两人越聊越欢。
一边的领导与其他的国内音乐家们,并没有责怪或是嫉妒李少杰抢风头。
因为大家都知道。
眼前这些奥方交流选手们表现出的这种极大的热情与更强烈的友好,几乎全是来自于眼前这个小家伙。
实际上,任何领域交流都是一样的。
就比如当年和灯塔交流。
军事实力落后的可太多了。
一开始的交流,人家那鼻子都上天了。
可后来咱有了蘑菇蛋以后,别管其他方面是不是还被碾压。
但有这么一个大杀器后,那瞬间就变成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这倒不是势力。
大家都知道。
和谐的交流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平等的基础之上。
你实力不济的话,还能指望在交流中,人家友善带你?
别的不说,起码说音乐这一行当里。
目前国际上,提起华夏的音乐行业发展,避不开李少杰。
一个人让整体提升一个评级显然夸张。
但半个绝对绰绰有余。
华夏音乐行业,尤其是西洋古典音乐行业,虽然起步晚,但这些年发展还是很快的,虽然和奥地利比肯定略显一般,但也不容小觑。
何况还有这位大杰爹。
这就是艺术外交的优势所在。
与乒乓外交是同一个道理。
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交流,然后来补全自己的劣势。
并且在交流中,会受到极大的尊重。
李少杰无疑就做到了最好,成为双方交流中的一个楔子。
“当然,这一次我也有新作品的。”
李少杰与格鲁伯聊了起来。
“不过,若是说合作,还不能太急,这边展开交流的时候,咱们就可以慢慢磨合了,等到交流结束,我一定会去维也纳。”
“我也想来一次非常完美的演出,格鲁伯先生,希望您与您的乐团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哈哈哈!一定一定!!”
格鲁伯激动起来了。
讲真,一开始,格鲁伯就想着邀请李少杰合作。
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李少杰能先提,那简直太棒了!
毕竟,维也纳爱乐,是真的有强大的底蕴的。
如柏林爱乐那般。
这样的乐团并不缺指挥。
所以,李少杰再强,再馋,也不能轻易的拉低自己的身份,去上杆子舔李少杰。
多少是要绷住的,顶多是个邀请。
可杰哥之前确实忙,一直没回应。
这次回应,自然皆大欢喜。
其实这也不能说是装。
毕竟,承载了太多的荣誉,那么,这荣誉就该有分量。
这不是目中无人。
尊重自己的人才能被其他人尊重。
这玩意就跟爱情是的。
你狂舔的后果一定是“好人卡”。
但如果你提升自己,靠自己去吸引,适当时机的时候展现出友好,拉近距离。
这TM才顺理成章。
李少杰自然也对这些东西门清。
面子这玩意是大家给的。
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你给我台阶,我给你台阶。
这样大家就都有面子,也都有台阶。
一味的高傲装B才啥也不是。
既然维也纳爱乐已经释放出很强的友好与善意,自己这边也一定要回应才好。
“虽然咱们这一次交流是比赛,但我觉得我们不能过于重视比赛。”
李少杰笑着聊道。
“与其逼迫孩子们一定要赢,或是必须展示多强的技巧,反而容易影响孩子,在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揠苗助长。”
“我还是想看两国的孩子们尽情的享受音乐。”
“哈哈哈!自然是如此。”
格鲁伯脸上都乐出褶子了。
现在,别管李少杰说啥。
只要不离谱,那么格鲁伯必然回答“对对对”。
而面前这两位大佬定了这个基调,那么后面的人自然都懂了。
这次的交流会,怕是真的没有比赛了。
纯纯的友谊第一了。
比赛有,但基本是没有。
无形之中,两方的那种“比试”的味道,便淡了许多许多。
倒不是李少杰怕了。
其实,这样的意向,是大家都寻求的。
因为,一旦对抗性拉到太满,那最后真的是会有火药味的。
谁赢了都不好看。
如果是面对关系不太好的国家,或者例如灯塔,棒子,霓虹,李少杰完全不介意重拳出击。
甚至领导说“意思意思”,李少杰都得再多补几刀。
一直补到完全死亡。
但对奥地利方,那真不用。
说起来,维也纳爱乐,和柏林爱乐,也是有很深的交流,高层之间的关系也不错。
没必要搞的太僵硬。
所以,李少杰是有意的在削减彼此交流中,青少年比赛的对抗性。
以交流为主。
……
聊着聊着,上了车,再聊着聊着,就到了国宾馆。
与领导们见了面,恰接一波后,便开了一个会议。
敲定这次双方青少年比赛的评委。
四人共评。
华夏这边的评委是金教授与李少杰,而奥方的评委则是格鲁伯与其小提琴首席托马斯。
确定了评委后,便正式展开了接待。
也就是国宴。
不得不说,这宴厅是真大。
端正的坐好后,李少杰是真不太敢有其他的动作。
甚至不太敢说话。
毕竟,那边领导正在对外国友人们介绍美食。
李少杰这边说话也是比较小声的。
虽然说食不言寝不语,但饭桌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场所,小声,慢声,细嚼慢咽,也是没问题的。
“格鲁伯团长,这道菜叫上汤响螺……”
“这叫翡翠龙虾。”
菜品是一道冷盘过后,四菜一汤系列。
沿袭了伟人定下的政策。
上汤响螺自然就是汤,里面两块螺肉,分量并不算很大,非常的精致。
在这之后,上的食物,便是柠檬雪花牛肉,栗子菜心,以及招牌BJ烤鸭。
这些上完后,也就是水果与点心茶水。
作为美食国度,招待上自然很讲究。
菜品的分量,营养,味道,都恰到好处。
而且,精致中,却又并不昂贵,也不是什么珍稀的山珍海味。
但在不奢侈的要求下,还符合了国宴这种场合“高端”的定位。
属实是让国宴大厨们玩明白了。
对华夏的美食文化,奥方自然是极其满意,并且为之惊叹的。
有句话说的好。
如果你不知道拿什么招待外国人,那么BJ烤鸭一定是没错的。
事实也证明,这玩意真就堪称“对老外”神器了。
“这真的太好吃了,我决定暂时不走了,留在这里多吃几天。”
格鲁伯的称赞确实是真心实意的。
奥地利人的口味其实和德国多少是有些接近的,很有东欧特色。
很多美食,和华夏美食多少也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比如古拉希。
这玩意属于是最为风靡奥地利的一种美食,几乎家家都吃,就跟国内西红柿炒鸡蛋的地位有点类似。
奥地利经典早餐,古拉希+烤面包,一天都精神,工作不拉稀。
严格来说,其实就是国外版本的“西红柿土豆炖牛肉”。
只不过会加洋葱,甜椒,奥地利特色香肠,辣椒粉。
加胡萝卜也没问题。
做着做着,你可能就从西餐做成了中餐。
“其实,我们华夏大地上,美食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李少杰眼珠子一转。
客人来了。
不请人私底下吃点重口味的怎么行呢?!!
如果是外交接待,不可以。
但……
“真的吗?!李教授,那我太期待了!”
“嗨!说什么呢,我亲爱的格鲁伯团长!”
李少杰非常热情。
“您可是我的朋友,招待朋友享受自家美食,这不是应该的吗?!”
外宾不可以。
但朋友那绝对就没问题了。
太重口味的可以先放一放,但川味火锅+扶栏藏仨凑豆腐(黑)你绝对是跑不了的!
第521章 这交流真是被你俩玩明白了!
马屁这玩意,归根结底还是得看是谁拍的。
格鲁伯就在李少杰这一声声“我的朋友”中彻底的迷失了自我。
彼此之间的关系那是瞬息拉近。
看的旁边的领导都有点目瞪口呆。
大风大浪都见过了。
对这种事儿其实也不是没想过。
但谁要跟领导说,会有这“杰哥式”的“外交”方式,领导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你当这是儿戏?就这么简单就能搞定?
怎么可能!!
跟我俩闹呢?!
……
……结果它真的就出现了。
不过,仔细一想,倒是也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比方说,一个国际上都享有名誉的科学家。
你普通人去拍他马屁,人家可能都不太鸟你。
换成他的领导来拍马屁,效果不大,但能给加层振奋buff。
可如果是爱因斯坦呢?
老爱同志亲自来拍马屁的话,好家伙,那鸡血成分可就太足了。
而且,还架不住拍马屁之余一口一个“哦我亲爱的朋友”“你当然是我最亲爱的朋友”之类的洗脑暗示。
没有人能不迷失自我。
莫名其妙的。
跟着李少杰一起的这些国内人士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
船消……
看李少杰接待格鲁伯,就好像看到一个疯子在给另一个疯子洗脑的过程。
洗着洗着,突然两人一起狂热的高喊口号。
做大做强!共创辉煌!
我们就是最强的!我们一定会成功!
干干干!嘿哈呼!!
在众人的脑补中,大概就是这样的既视感。
“我相信,以东西方不同的艺术传承与艺术观念所诞生的不同的艺术视角去看,去评判,去鼓励,能更好的发掘青少年们展现音乐艺术之美的潜力!”
“传承!发扬!创新!交融!”
“和谐共进的国际化才是艺术真正的未来!”
李少杰越说越激动。
用力的一振拳头,声音都激烈了许多!!
而旁听的格鲁伯更是感觉浑身热血沸腾。
这种进步探索,锐意进取的感觉,许久都没有过了!!
“我们要以身作则!携手并进!于合作中探讨艺术更多的可能!让东西方文化碰撞出更多,更耀眼的火花!”
“这样,才能成为年轻人的领路人!”
“之后两国的年轻人,都将会以这种真正开阔的视角与胸襟,去探索,去拥抱真正的未来艺术,将合作与发展延续下去!!”
“好!”
“好!”
“好!”
国内的音乐家们找准了最好的时机!
大声叫好中,开始疯狂的鼓起掌!
不止格鲁伯,就连奥方的其他几位随行音乐家都鼓起掌来!
用德语慷慨陈词的李少杰,让这一幕,似曾相识。
只不过,从画画的变成了弹琴的。
不得不说,这捧哏做的可太到位了。
一瞬间,激情在燃烧!
这更是让领导目瞪口呆。
看向李少杰的眼神都开始有点不对了。
刑啊!
真刑!
可太刑了!
也就你李少杰这辈子是搞音乐的。
这TM换个岗位,弄不好你都得进去踩缝纫机!
换古代甚至可能五马分尸。
这艺术上的情绪色彩渲染属实是被你玩明白了,这煽动力怎么这么眼熟?!
“来吧我的朋友,让我带你在我们华夏的土地上,享受一场极致的文化之旅。”
李少杰微微一笑。
对外宾说,让其在自己的土地上去“享受”一场“极致”的文化之旅,这里面蕴含的强烈自信简直爆棚。
这句话,如果放在棒子口中,那就是天大的笑话。
但放在华夏这片土地上,那就叫大国风范!
文化底蕴是由无数名家,悠久时间所积累的。
这方面,顶级文化自信。
不得不说,格鲁伯感受到了一丝丝莫名的压力。
是的,压力。
纵使双方关系已经非常友好了,但依然感受到了一点压力。
一开始,格鲁伯觉得,这样的感觉似乎是来源于李少杰。
但仔细想想,又总感觉并不是。
可能是来自其他更深层次。
下一步干什么?
自然是去历史博物馆!
烤鸭,故宫,长城,天An门。
必备四板斧了属于是。
实际上,在外交中,对外国来访者介绍本国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格鲁伯对华夏的了解,虽然很深,但很多东西理解上还是会有偏差。
就个人本身来说,格鲁伯对这方面非常的有兴趣。
李少杰介绍文化的方式,恰到好处,甚至堪称精妙。
并不是一味的展示我国文化艺术,历史渊源,然后大摇大摆的问一声“你看我吊不”。
这样的交流是最为低级的,更像是一种暴发户的炫耀。
大国风范,是要藏锋于内,稳重,谦虚不卑微,自信不自大!
比方说,介绍道历史上一些《诗经》相关的书画作品时,李少杰便对格鲁伯说道。
“曾经,无论是奥地利,还是华夏,在欧洲的视野来看,都曾被称为东方之国,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但丝绸之路却早就将其连在一起。”
“哈布斯堡王朝时期,便曾经以A。E。I。O。U五个拉丁字母来扬起威名,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意思是天下民众皆为奥地利的臣民。”
旋即,李少杰便指了指眼前的书法作品。
对格鲁伯说道。
“这篇书法作品,写的内容叫做《诗经》,而《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春秋时收录,收录内容包含西周,距今的时间,已经两千七百余年。”
“这其中,便有一句话,曾与哈布斯堡王朝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