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音乐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正常音乐家- 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芬迪斯人都麻了。
  熟人你就搞针对是吧!!
  还没等芬迪斯有什么反应,李少杰又开始了他的独家小爆料。
  “你啥样我还不了解吗?当年咱可是一起翘课,一起摸鱼,一起上课玩手机的。”
  李少杰撇了撇嘴。
  “现在我上课,你听课,你把手机交出来吧!”
  “哈哈哈哈哈!!”
  台下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种熟人互坑的方式看着实在是太亲切了。
  身为男人,谁还没坑过几个好兄弟呢?
  好兄弟就是这样,无伤大雅的事情互相坑,遇到正事儿总是互相掩护。
  友谊这玩意多少带点奇怪。
  而收手机的这个行为,更是让台下的学生们觉得像是看了一场好戏。
  别说国外了。
  就算是国内,到了大学,也几乎没有老师会收手机。
  很明显,这就是针对。
  芬迪斯翻了个白眼,把手机交了上去。
  感受着其他院系旁听的一些教授的目光,芬迪斯觉得,自己大概可能是社死了。
  学生时代的事情大家都懂,但杰哥选择摆在明面。
  等到明天,全学院的人都知道,芬迪斯教授以前和传奇音乐家李少杰,在学生时代的时候,一起翘课,一起摸鱼,一起上课玩手机……
  很好,名人的八卦笑谈+1。
  “好,我们进入正题。”
  李少杰微微一笑。
  “今天不聊严肃音乐,聊一聊更被人接受,受众更大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尴尬的发展现状。”
  台下的学生,作曲的,指挥的,乐器的,很多专业的都有。
  学音乐基本都是这样,从古典学起,几乎全是古典出身。
  但学了古典的东西后,未必代表会走古典,更多的还是会奔向流行。
  流行音乐的作曲手法,实际上就是古典音乐的那些知识,是简化版的一脉相承。
  知识内容都是一样的基础,只不过,可能给流行作曲难度只有30分,作严肃音乐的作品难度却会直接激增到100而已。
  “现代的流行音乐,由于其五花八门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经受了市场严格考验的框架。”
  “比如常见的和弦转换,常见的旋律书写,乐句终止方式等等等。”
  “这个框架是必然的,也并不是值得批判的,重点在于,如何在这些基础上,玩出新花样。”
  李少杰开口道。
  “我今天抛出一个命题。”
  “流行音乐的去旋律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未来的趋势。”
  台下的学生们忍不住点了点头。
  有些学生,对这个是很懂的。
  而有些学生,就算没想过这些方面,也很快就能接受。
  “现在的流行音乐,越来越难出现好的旋律了,而且,无意的撞车与有意的抄袭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侧面证明了旋律的书写其实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音乐是无限的。
  按道理来说,旋律是无穷无尽的。
  但旋律总有悦耳不悦耳的区别。
  而李少杰所说的这个局限在哪呢?
  李少杰很快就说道。
  “众所周知,我们书写旋律,全部是基于【主调音乐】,【和弦】,以及【乐句的发展与终止】的基础上去做文章。”
  “在这些基础上,去创作音乐,撞车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如今的流行音乐,在发展中,创作维度的重心,已经开始从旋律所转移。”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首流行音乐所能承载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太过于繁琐复杂的结构,对创作者来说是折磨,对于听众来说也是折磨。”
  “所以我会说,【去旋律化】,就是一个发展趋势。”
  李少杰开始敲着黑板。
  “大家可以注意到,现如今的流行音乐,旋律的变化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单调,尤其是嘻哈音乐的出现,让流行音乐音符的变动,变得更加懒散。”
  “这真的是那些音乐人糊弄吗?不见得。”
  “因为这些优秀的音乐人,能脱颖而出,优秀的旋律创作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但他们的作品毫无疑问的,都在逐渐的【去旋律化】。”
  流行音乐的发展是基于什么?
  是基于前沿音乐的一些尝试,将那些狗都不听的先锋音乐中的一些理论尝试应用到流行音乐的创作中。
  但先锋音乐现在大多是在搞“无调性”音乐,来让音乐彻底摆脱调性的束缚,以及使用更多诡异的音色,甚至是噪音,去尝试用更多的方式去引导情绪。
  这些看似无意义的行为,其本身的实验其实就是最大的意义。
  这玩意压根也就不是人听的,说喜欢听实验音乐,显摆自己多么潮的……
  完全可以上去大嘴巴子抽他。
  因为搞音乐的人自己都知道,那些阴间的先锋音乐本身不是为了好听,不是为了什么作品,而是为了尝试,为了试错。
  那玩意本身就是狗都不听……
  “所以,现如今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多的侧重点与精力,更加倾向于【节奏】与【音色音效】上。”
  “电子合成器的存在给了大家更广泛的音色,能更大程度的利用音色去影响听感。”
  “而节奏这个维度的开发,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李少杰打开面前的一大堆高端编曲设备。
  打算切身实地的给人展示一波。


第540章 这就是大佬的脑洞吗?!
  实际上,关于流行音乐的这种尴尬现状,这些尖子生们多少都知道一些。
  只是平时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罢了。
  人是唯一会思考意义的人,也会思考意义存在的价值,意义由来的原因。
  但这也只是少数一批。
  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深究一些这方面的话题。
  在场的音乐生们懂归懂。
  平时也有注意到。
  但摆在明面讨论这种趋势,倒是第一次。
  “老师,你说的流行音乐的趋势是去旋律化,那是不是证明优秀的旋律越来越少?未来专注于旋律的创作是无用功?”
  有同学开始发问了。
  听到这话,李少杰反而摇了摇头。
  “不,旋律依然极其重要,我说的只是流行音乐创作的取舍问题。”
  “音乐是信息的承载体,观众对音乐的感官体验,其实就是对音乐内信息的解读过程。”
  “我们常说审美高低,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审美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接受与分辨度不同。”
  “我们这些搞音乐的,听到音乐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再次回味的时候又会注意哪些方面呢?”
  李少杰没有完全回答,而是问向了这位提问的同学。
  这位同学思考了一下,回复道。
  “第一时间听的是旋律,节奏,音色,强弱,再次回味的话,可能注意到的是层次,和声,甚至是整个织体,大致的去分辨调性调式曲式。”
  “没错,这是基于你音乐行业从业者的视角。”
  李少杰点了点头。
  “但对于普通的欣赏者来说,这些都是多余的。”
  “普通的欣赏者只是一个笼统的体验,并不会针对性的去辨别信息,所以你整体音乐的信息度是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必须要考虑的。”
  “信息度太少,会单调,听多了就极其腻味,观众也会不喜欢。”
  “信息度多很重要,但如果信息太多的同时,你没考虑到一个侧重的问题,那么就会让观众感觉到一种杂乱,没有第一时间接收到你的信息面貌,那么自然很难起到娱乐的作用。”
  说到这里,李少杰耸了耸肩。
  “流行音乐的本质还是娱乐,不是你提升学术高度的东西。”
  学生们哈哈笑了起来。
  而提问的学生,却皱了皱眉头。
  似乎看出学生的困惑,李少杰开口道。
  “流行音乐短小精干,不适合如古典音乐那般承载巨量的信息度,而且目的是娱乐化,要让欣赏变得轻松化。”
  “所以,你的信息侧重一开始就要有鲜明的目的。”
  “比如,你强调的是旋律,那么节奏一定不要太过复杂,太复杂的节奏会干扰到对旋律信息的判断。”
  说到这里,李少杰话锋一转。
  讲话的内容直击当前流行音乐的痛点。
  “可是旋律的书写,会受到主调音乐以及和声走向的限制,而变调离调中,也是要符合情绪发展以及调性变化的自然规律,所以施展拳脚的地方并不多。”
  是的,这便是绝大多数人感觉现代流行音乐越来越垃圾的原因之一。
  限制于和声走向,主调音乐。
  所以在旋律的书写上,能不一样的东西本身就越来越少。
  音乐确实是无限的。
  但如果同样的调性下,给你同样的和声走向。
  那你旋律的书写范围自然就产生了一个框架。
  再加上近些年创作门槛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没受过专业培训就自诩为音乐人的人开始创作音乐,抄作业总比自己亲自做作业要简单。
  自然,撞旋律的就多了起来。
  “在这样的基础上,嘻哈音乐的出现给了当代音乐人另一个选择。”
  “那就是淡化旋律的存在感,去加大节奏,音色音效上的信息度。”
  “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开始采用五花八门的电子音效,电子音效的筛选与调试工作占据了音乐人更多比例的时间。”
  “而通过节奏的多变,去让电子音效的魅力具有感染力。”
  “这种情况下,旋律就不能变动太大,不然会对节奏的多变与电子音效的多变产生干扰。”
  “你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线条去展现节奏与电子音效的多变。”
  是的,现代流行音乐越来越垃圾的原因之二,就是因为在旋律的局限性中,依然有一群抄作业的没有注意到节奏与音效的重要性。
  音乐行业里,唯旋律至上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一旦去旋律化的话,他们的节奏,音效,就会显得无比平庸,单调,且一模一样。
  这也是工业音乐,流水线音乐越来越多的原因。
  旋律化的确是去了,但节奏和音效上还是老一套的“出厂标配”。
  自然就会让人感觉,这TM音乐越来越难听,越来越没意思。
  正是因为旋律的一些局限性,所以,实验音乐中,会有对于无调性音乐的探究。
  现实里听无调性音乐很难听。
  但人家的目的是找一条能够不受主调音乐,和声走向限制的创作方式,本身的目的也不是给你听的,更不是为了听起来好听的。
  人家就试一试能不能成,你这边就有人无脑吹,又有人无脑否定。
  就很愚蠢。
  “我说的这些,不代表旋律不重要,也不代表以后就不注重旋律了。”
  李少杰开口道。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想走流行音乐的创作道路,那么,确定你歌曲内信息密集程度,以及信息的侧重点,就变得至关重要。”
  学生们顿时便理解了。
  什么样的歌会让人听几遍就厌烦呢?
  信息量极少的音乐。
  没什么变化,没什么层次,就是抄个框架的速食产品。
  什么样的歌会让人觉得乱,听不懂,或者是冷门呢?
  信息量巨大,但完全没有侧重,似乎旋律节奏音色层次都有变化,但这样反而没了记忆点。
  流行音乐,又不是严肃音乐。
  那么,真正能火的,还很优秀,高质量的歌曲,是什么样的呢?
  是信息量巨大,但侧重关系非常明显的歌曲。
  信息量大,决定了一首歌是否耐听。
  而侧重关系明显,决定了初始接受度高不高,会不会火的一个重要因素。
  “给大家实验实验。”
  李少杰打开了设备。
  讲真,流行音乐的撰写绝不是那么简单的。
  更不会如此之快。
  但他还是A了上去。
  “首先,我决定,这首歌曲进行去旋律化的处理,侧重于节奏以及音色信息的凸显。”
  “所以,我们先调试一下奇奇怪怪的音色。”
  李少杰建立了一个新的文件。
  文件名就叫《bad guy》
  坏B。
  这个名字,倒是逗笑了不少同学。
  “比如,我将吉他调到很低,整体音色非常接近贝斯。”
  李少杰耸了耸肩。
  “但它其实是吉他。”
  “哈哈哈哈哈!”
  学生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果然是个坏B。
  从音效开始就已经在整活儿了。
  这不免更加让人好奇了起来。
  “嗯,加入一些非常显眼的节奏音色,然后将这个贝斯属性的吉他音色负责另一层节奏。”
  “但旋律上的变化我就不搞太多,几乎可以说没啥调,稍微一丁点的区别,不至于让他们变成完全一个音就够辣!!”
  很快,一段主歌就写好了。
  从五线谱上确实可以看出来。
  这几乎就是一条微微有点变动的直线。
  变化确实非常少。
  与平时在五线谱上看到的那些参差不齐,高低起伏的音符完全不一样。
  “然后呢,我稍微用人声垫音一下。”
  李少杰特意标记了几个反拍的点。
  “这就给真人演唱时的节奏留下口子,进行变化,与伴奏的节奏产生一种化学反应。”
  “去旋律化,但加深了节奏方面的信息度。”
  “但一首歌不能没有旋律。”
  “所以,副歌的地方,我完全可以一点都不用人声演唱,单纯就是做一段变化很大的旋律去洗脑,而在副歌凸显旋律的同时,反过来,降低节奏的存在感。”
  “这里面的电子音效也需要选取一个诡异且奇怪的,这样能更好的配合节奏的变化。”
  很快,又是一段很离谱的副歌出现。
  这首歌的制作流程与思路,似乎与现如今传统的流行音乐作曲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可是老师,您这主歌与副歌可以说是两个极端,那么主歌过渡到副歌的话,会极其不协调,甚至感觉很难衔接,这怎么处理?”
  “啊?很难衔接?”
  李少杰理所当然的双手一摊。
  “很难衔接的话,那就不衔接呗。”
  “不如说,既然无法衔接,那么反而要制造更大的割裂。”
  “?”
  学生们懵了。
  好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