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后厨,苏连成找到孙明兴,专门把菜单递给对方,并且低声说:“九师叔,我舅舅点了一道菜单上没有的菜,说是你知道要怎么做,说是苏记的一道老菜,他让您做给他尝尝。”
孙明兴扫了一眼菜单,瞬间便看到了那道菜。
《酥肉五花火方》。
孙明兴看到后,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苏锦荣啊苏锦荣,想不到你居然会点这道菜,可真的是为难我啊。”
听孙明兴这么说,苏连成忍不住问:“师叔,真有这道菜吗?”
孙明兴点头:“自然有,这可是一道上过国宴菜单的菜,是当初你姥爷,也就是我师父最拿手的一道菜。”
苏连成有些惊讶:“居然真有啊?”
孙明兴继续说:“这道菜,还有一个名字,叫《花方扣酥》。”
这么个名字,苏连成依旧还是不曾听说过。
孙明兴一边回忆一边解释:“花方,便是要用四方的上好五花肉,按照火方的做法进行烹调,但是这火方内部是要掏空的,也就是这四方五花肉上层不破,内部掏空,然后将酥肉酿入其中,最后还要在表面像是樱桃肉一样改上花刀。
如此进行先蒸,后炖煮,让五花软糯不散,酿入其中酥肉表面吃入五花肉汁,便完成了这道菜。”
苏连成仔细一想问:“这酥肉也是肉,外面火方也是肉,这不就是肉酿肉吗?”
孙明兴笑着摇头:“不,这道菜难点在于,你要将四方五花肉下面掏掉部分给做成酥肉,一种独特的苏记做法酥肉,然后这样酿入其中,让这么一块四方五花肉依旧完整。”
这一次苏连成明白,这道菜根本上来说,就是用一块五花肉去做。
等于说是,赋予了一块五花肉内外两层的两种做法和口味。
仔细这么一想,苏连成不禁感叹,这么一道菜可真的是有点神奇,难怪自己姥爷当初能把这道菜放在国宴当中。
同样是一块五花肉,用两种不同做法,最后再融合成一道菜。
确实是有些奇妙的一种组合。
苏连成认真看向师叔问:“那,师叔您,今天可以做吗?”
孙明兴苦笑着说:“我如果说做不了的话,是不是会被苏锦荣给赶出去啊?”
苏连成赶紧说:“那不能,您依然还是富景楼的主厨。”
孙明兴想了想说:“罢了,既然锦荣都已经点了这道菜,那我今天也就做吧,你们富景楼有准备五花吧?”
苏连成立刻说:“这个肯定有的,而且我们的猪肉都是精选的上好矮脚猪。”
孙明兴点头:“好,那开始准备吧。”
苏连成对孙明兴还是非常期待。
孙明兴走进后厨里,立刻开始分派任务,将菜单上其他菜品交给了张峰林去负责,并且认真交代张峰林要如何去做,一些菜要如何少加改良等等。
张峰林听孙明兴的一番吩咐,也是对孙明兴的厨艺有了一种新的了解。
之前张峰林会觉得,孙明兴是不是真的有那个实力?
但是现在,听了孙明兴关于一些菜品调整,也是让张峰林感到孙明兴不愧是曾经跟过苏记那位国宴大师的徒弟。
张峰林认真记下来后,立刻就带上后厨里的厨子们,开始为包间准备其他菜品。
至于孙明兴则亲自去挑选一块五花肉,那种非常漂亮的三层五花,并且亲自动手修成一个四方的样子,然后依靠非常精湛的刀工,将中间掏出一个凹陷。
与此同时,在包间里,苏锦荣也在给冯一帆和石家慧讲解那道菜。
“那道菜首先非常考验刀工,将四方五花中间掏出瘦肉时,不能掏出过多肥肉部分,那样会导致上面开花刀的时候,会把整块火方给破坏掉,另外掏出来的同时,肉要呈现被切好状态。”
听着苏锦荣讲解,石家慧当真是惊讶不已,觉得这么一道菜可真是不简单。
“掏出来肉要是一缕一缕,这样便可以直接进行腌制,腌制也是有讲究,因为火方的部分是甜口,所以腌制的酥肉要是咸口,但是因为外面是要上浆,又不能过于咸,所以调味要注意。”
冯一帆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说:“这样说的话,其实可以用我们的苏造汤提前进行腌制,然后再上浆油炸。”
苏锦荣笑了起来:“哈哈哈,一帆你说的没错,这道菜关键确实在苏造汤上,只是因为苏造汤后来失传,所以你们爷爷用了调味腌制的方式代替,但是你们爷爷也说过,想要真正做出味道,必须要用苏造汤。”
石家慧这段时间,也听说了有关于苏造汤的事情。
尤其是前些天,她亲口品尝了冯一帆苏造汤做的菜,当真是让她惊艳。
“真是想不到,苏记的祖上能够创出那样好的卤汤。”
苏锦荣不禁叹道:“是啊,先辈的智慧,往往是我们必须要去努力追赶的,但那些看似简单的东西,也是集合了先辈多年研究的积累啊。”
这一点,包间里大家也都是非常认同。
正聊着,包间门打开,庄道忠领着几个人来到包间。
第669章 四位专业食客
庄道忠带来的人,还是让冯一帆这么一大家子有些意外的。
来人中,其中两位是很知名的红学研究学者,还有两位是国内厨艺界的重量级人物。
一位是中华厨艺协会的会长,另一位是中华美食宣传研究会的会长。
面对这么几位大牌人物的到场,不要说是苏锦荣,便是冯一帆也有些惊讶。
苏锦荣努力挣扎着起身,想要主动跟两位厨艺界重量级人物问好。
中华美食宣传研究会卓会长赶紧搀扶住苏锦荣说:“老苏啊,你就不用站起来了,你还是要保重身体啊,说起来,我也算是你父亲的半个学生的,你这样给我见礼,我可是担当不起啊。”
旁边厨艺协会的蔡会长也说:“可不是,今天在这,我和卓会长可都是和锦荣你同辈,我和卓会长也都算是泉晟先生半个徒弟,我们可都是庄老的晚辈。”
庄道忠听到这话,顿时笑了起来:“老蔡啊,你这话把我给说的好像在倚老卖老一样啊。”
蔡会长笑了笑说:“庄老您真的别谦虚,在这里啊,我和卓会长真的就是晚辈,您可是泉晟先生曾经的助手,这一点我们可都是知道的,而且您如今算是为数不多经历过多次国宴的大师啊。”
庄道忠笑着摇头说:“现在我不行了,跟一帆他一比啊,我就明显感觉到这大江后浪的威力啊。”
冯一帆倒是没有想到,这话怎么说着说着就转到了自己身上。
他也是赶紧起身说:“师叔公,您别这么说,我是个晚辈,很多东西还需要跟各位长辈多学习的,尤其是这红楼宴和红楼菜,我也需要多跟两位红楼研究的学者多多探讨和学习。”
两位红学研究学者面面相觑,两人今天到这里才发现,他们两个人也只能算晚辈了。
无论是从年纪上说,还是从一些资历上来说,两位红学研究学者确实要晚一点。
苏若曦见这么多人在场,她忍不住问:“师叔公,要不你们在这坐,我带孩子到隔壁去,不然这么多的孩子,在这里会不会打扰你们?”
庄道忠马上说:“不用不用,若曦啊,你们就坐在这里,这些孩子听一听也没什么,可以提升孩子们的见闻,以后说不定在这些孩子里,会有能够继承我们这几个老头衣钵的呢?”
庄道忠的这个话,顿时获得了蔡会长和卓会长的认同。
卓会长说:“对对,现在啊,年轻人大多都更喜欢国外的东西,不懂我们自己的很多东西,导致我们自己的文化缺失,尤其是现在连美食,也都是推崇西方,总觉得西餐是更加高大上的东西,是应该让孩子们多听听。”
蔡会长点头说:“可不是,这些年西方餐饮宣传很厉害,导致国内很多人也是把西餐厅当做是更加高级的存在,可其实我们自己的中华美食,也是同样非常高级,而且每一道菜还富有更多文化内涵。”
两位会长的观点,自然是让大家都很认同,尤其是两位红楼研究学者。
其中较年轻的一位说:“确实是这样,如果仔细研读过红楼梦,会发现红楼宴中的每一道菜,都是非常的考究,不仅仅是做法工艺负责奢靡,其中更有着不少的文化蕴藏其中。”
年长的研究学者也说:“对,我们自己的美食,同样有很高级的,而且我们更有文化。”
因为有陌生人进来,让几个孩子都鸦雀无声了,不敢再像是之前那样随便说话。
几个孩子里,韩雯雯表现的还算平静自如。
岳齐昊则是尽量正襟危坐,有一种学校里上课的感觉。
宁光更加紧张,低着头连话都不敢说。
几个孩子里,可能只有冯若若比较大胆一些。
一来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在古街上大大小小铺子间跑着玩,二来是因为姥爷、爸爸妈妈还有庄太姥爷也在,所以也给了冯若若一份底气。
冯一帆和大家一起聊了不少美食文化的东西,尤其是聊起红楼宴中的菜品。
这可是两位红楼学者的强项,两人顿时就开始口若悬河说起来。
尽管两位学者年纪不算很大,但在国内红楼研究学者中,两人也算是比较知名的专家了,而且两人更是专门进行红楼宴方面研究。
所以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两位学者可以说是很有发挥的空间。
当说起红楼菜品中,最负盛名的茄鲞,两人也都是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年轻学者说:“我认为,茄鲞的做法可能并非是书中王熙凤所说那样,毕竟王熙凤她是个大家闺秀,是不是真的做过那样一道菜,还真的不好说,可能她也只是听说罢了,转述的时候也是不完全。”
年长学者有不同看法:“或许王熙凤转述确实有缺失,但并不代表做法会有多少出入,我倒是觉得基本做法应该没错。”
两人观点上的明显不同,很自然就引起两个人的争论了。
而见到两位学者旁若无人的争论起来,也是让在场其他人都是面面相觑,一个个苦笑不已。
在两个人争论不休的时候,冯若若突然忍不住嘀咕一句:“哼,我爸爸做的才好吃呢。”
原本在两位学者争论声中,冯若若的这声嘀咕是不会被人注意到。
但是在冯若若说话的时候,刚好两位学者似乎觉得这么争论不对,就同时停下来,导致房间里一瞬间安静了。
如此一来,冯若若的声音在整个房间里特别突出。
瞬间大家目光都集中在小姑娘身上。
冯若若像是个做错事的孩子,赶紧从位置上下来,迅速跑到爸爸的身后躲起来,不让大家看到自己。
好像只要躲在爸爸身后,不让大家看到自己,那么自己刚才的话也不会被人听到。
两位学者迟疑了一下,一起看向冯一帆问:“冯大厨,这么说,你做出了茄鲞?”
冯一帆从身后把女儿牵出来,并且把女儿给抱住说:“嗯,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稍稍把做法改良了一下,可能做出来的会和书里不同,也和书里做法不一样,但是味道应该还算不错。”
冯若若坐在爸爸的怀里,一下子像是有了靠山,有底气了就再次开口。
“我爸爸做的好吃呢。”
庄道忠微笑问小姑娘:“若若吃了爸爸做的吗?”
见是庄太姥爷问话,冯若若大胆地说:“对呀,爸爸做给我们吃的,我、姥爷、妈妈,爷爷奶奶,还有雯雯姐姐和昊昊哥哥都吃过的,爸爸做的很好吃啊,就是那个茄茄做的呢。”
韩雯雯此时也说:“嗯,真的很好吃,一帆叔做的就是那个书里的茄鲞。”
岳齐昊先是愣着,等韩雯雯推了他一下,他才赶紧说:“对对,好吃。”
得到了印证,庄道忠他们都更加好奇了。
庄道忠继续问冯一帆:“一帆,我还真是好奇,你到底是怎么做的那个茄鲞?你说你的做法和书上不一样,那你又是如何做呢?”
冯一帆倒也没有隐瞒,而是很直接回答:“我是用八宝辣酱做法去做的。”
接着,冯一帆便把自己的详细做法给说了一遍。
听完了做法,庄道忠等人陷入沉思。
两位红楼研究学者,对冯一帆的做法有一点点皱眉,似乎是觉得他的做法,并没有遵照原著书中所记载的做法。
但庄道忠和两位会长,明显从厨艺的角度考虑,会觉得冯一帆做法有些惊艳。
因为按照原著的做法,不说工艺非常的繁琐,便是用鸡汤去九蒸九晒,这到底能不能真正把鸡汤的味道蒸入茄子中,都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这么一道菜,很多人都按照红楼梦书中记录尝试还原,但最终总还是缺一点火候。
可是如今冯一帆用了八宝辣酱做法。
并且他先对茄子进行了煮制,让味道渗入茄子当中,之后再将茄子进行风干。
这看似更加现代化的处理过程,但同时可能是更能还原味道的做法。
庄道忠仔细思考了片刻,抬起头看着冯一帆问:“一帆啊,你的那个茄鲞,你有没有带回来啊?可以让我们尝尝吗?”
冯一帆有些不好意思说:“师叔公,我还真没带回来的。”
苏锦荣也说:“这次回来,我们主要是带孩子来玩,还有看看瑞峰那孩子,也没有想到师叔你会带蔡会长、卓会长和两位研究的专家过来聊红楼菜,所以确实没有带回来。”
庄道忠微笑回应:“没关系,等你们回到苏记后,我们再去品尝吧。”
蔡会长和卓会长也点头同意。
两位学者也表示,要去尝一尝冯一帆做的茄鲞。
冯一帆自然是欣然答应:“好的,等我们回来之后,苏记完成了装修,我会邀请大家过来,作为苏记第一批客人,到时候一定会让大家品尝到,这段日子我和我爸独创的一些菜品。”
听到这番话,庄道忠等人自然是期待不已。
“好啊,那我们可是很期待啊。”
“对对,能够品尝到苏记两代掌勺人共同独创菜品,真的是荣幸。”
“是,很期待一帆能够再创当年苏记的辉煌。”
“嗯,我也很期待冯大厨独创的茄鲞。”
“期待冯大厨的红楼菜。”
冯一帆将女儿放下来,让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