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非当警察- 第5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英法比联军在倾盆大雨和海水里和德军厮杀,海水都被鲜血染红,战死士兵的尸体来不及收拾,干净的饮用水和子弹一样成为前线最紧缺的物资,南部非洲远征军在前线五万多人,每天需要至少一百吨饮用水,罗克调用了五十辆卡车为前线送水,这也遭到了黑格的嘲笑,黑格并不认为前线的士兵已经到了连饮用水都要特别供应的程度。
  “对于你来说士兵的生命就是战绩,但是对于我来说,每一个士兵都代表着一个家庭,士兵的家人把他交给我,是想让他为国效力,获得荣耀,而不是为了给我刷荣誉,这也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士兵在前线奋战,我们这些人搞好后勤,如果连这个工作都做不好,那要我们干什么?”罗克不喜欢黑格这种漠视生命的态度,但遗憾的是,现在绝大部分联军高层都是和黑格一样的“屠夫”。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西线战场的宽度也不过400公里,在这400公里内,现在英法联军和德军加起来已经超过400万人,平均一公里就有一万人在厮杀,战术已经不重要了,战略也不重要,将军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伤亡数字上,只能把注意力放在组织防线上。
  南部非洲远征军抵达作战位置之后,一直在抓紧时间修建工事,曾经还遭到英法联军的嘲笑。
  现在完善的工事终于发挥作用,和英法联军相比,南部非洲远征军的伤亡很低,三个师基本上都还有预备部队,英法联军才是真正的伤亡惨重,罗克抵达法国的这段时间,已经先后有十余支部队撤往后方休整。
  “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练士兵们的斗志,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面对酷暑严寒的洗礼,我们当然要为前线的士兵们提供最好的后勤,但不是这种奶妈式的无微不至。”黑格的话听上去也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那么你所谓的最好的后勤是什么?我们的士兵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这从战报中就能看出来,第7师和第65师都已经先后撤出阵地,骑兵第二师还在坚持。”罗克摆事实讲道理,黑格所谓“最好的后勤”大概就是饿不死,饮用水就算了。
  佛兰德斯入秋以来一直在下雨,阿尔贝一世又打开了水闸,佛兰德斯已经成为一片汪洋,地下水被严重污染,这时候如果没有干净的饮用水,部队是要出问题的。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前线的环境本来就很恶劣,疾病也是威胁部队健康的一大因素,因为染病出现的非战斗减员也被记入损失的一部分,加拿大军团抵达法国之后,已经因为疾病倒下了近千人,南部非洲的部队基本上没有水土不服这个问题,和对饮食的严格要求有很大关系。
  “我们也在学习南部非洲军队后勤供应的方式,部队里的非战斗减员的数字正在降低,士兵们对于后勤的抱怨也在减少,这说明尼亚萨兰勋爵的方式是有作用的。”马科斯·劳埃德站罗克这边,加拿大军团和南部非洲远征军一样都是客军,在法国要互相帮助。
  马科斯·劳埃德还是很聪明的,法国现在一共四个野战医院,两个是由南部非洲远征军建设的,另外两个是法国仿照南部非洲远征军的方式组建,但是还没有投入使用,医生和药物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加拿大军队的伤员也需要在南部非洲远征军建设的医院里接受治疗,所以马科斯·劳埃德和罗克搞好关系对加拿大军团没坏处。
  “我没说送水不对,只是这样会加重后勤的负担,我们的后勤供应已经很紧张了,现在应该减轻后勤工作的负担,为此前线的士兵忍受一些困难是可以理解的。”黑格强词夺理,送水这种事只需要几十辆卡车就可以完成,其实也没有多麻烦。
  更何况,罗克给前线部队供水使用的是第11师的卡车,跟英国远征军没关系,虽然这些卡车都是由英国买单。
  在罗克坚持下,英国战争部为南部非洲远征军在多佛尔成立了后勤基地,南部非洲所需要的物资不通过英国远征军司令部,直接从多佛尔送到加莱,然后再送往伊普尔和休整部队所在的埃特勒塔。
  埃特勒塔是一个海滨城市,英国远征军的休整部队都在埃特勒塔,选择这个地方很耐人寻味,如果英法联军在前线失败,那么英国远征军随时可以撤回英国。
  “别狡辩了,几十辆卡车而已,并不会增加多少后勤负担,认识不到饮用水的重要性,不重视饮用水还可以理解,现在已经认识到了饮用水的重要性,但还是不重视饮用水就是犯罪。”罗克不客气,黑格的顽固源于内心的优越感,南部非洲对于欧洲来说就是莽荒世界,文明世界怎么可能有错误呢。
  所以一定是南部非洲有错误。
  黑格去过南部非洲,对于南部非洲的了解很深刻,但是了解深刻,并不意味着就承认南部非洲比欧洲更有潜力,相反会起到反作用,导致黑格对南部非洲的反感情绪在加深。
  罗克也没指望黑格改变自己的态度,他这种人就算是把事实摆在面前都会死鸭子嘴硬,好在英国还有比较聪明的将军,马科斯·劳埃德和史密斯·多林就不错,加拿大军团和第一集团军也在学着南部非洲的军队挖战壕,供应清洁的饮用水,修建单独的厕所,增加部队的医生和护士数量,有些措施的效果立竿见影,有些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好转。
  十月二十五号,伊普尔战役还没有结束,奥斯曼帝国终于参战。
  从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奥斯曼帝国就开始逐渐向巴士拉和大马士革增兵。
  增兵其实也是军备竞赛,十几万部队集中在城市周围的军营里,后勤压力与日俱增,部队人吃马耗,每天都是天文数字,十几万青壮年集中在一起,一点点微小的意外可能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随着部队的数量逐渐增多,后勤工作开始处于超负荷状态,奥斯曼帝国的将军们也注意到伊丽莎白港在增兵,为了获得更大的优势也只能被迫增兵,之前奥斯曼帝国是分别向大马士革和巴士拉增兵,准备在参战后同时向大马士革和巴士拉进攻。
  现在伊丽莎白港的部队越来越多,巴士拉的部队对伊丽莎白港已经失去数量优势,奥斯曼帝国只能从大马士革抽调一部分部队前往巴士拉,以应对伊丽莎白港越来越多的驻军。
  “部队的状况不算好,阿里的部队训练严重不足,刚刚征召入伍的新兵也需要更多训练,如果战争现在爆发,部队的伤亡会很惨重。”唐恩肩负的责任重大,伊丽莎白港的石油对于协约国来说越来越重要,用生命线形容也不为过。
  随着机械设备的增加,各国对于石油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第二次布尔战争时期全世界都没有几辆出租车,前段时间马恩河战役的时候,加利埃尼从巴黎随随便便就组织了上千辆出租车,这充分证明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相对来说,英法联军装备的汽车并不多,南部非洲军队装备的汽车,估计比英法联军装备的汽车加起来更多,汽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轮船和机车使用内燃机,全世界对于石油的需求一直在增加。
  “我们的情况不妙,奥斯曼人的情况同样不妙,阿里那边的情报说奥斯曼部队连人手一枪都做不到,他们根本就不是一支现代军队。”马丁对南部非洲的军队有信心,在法国见识过上百万军团作战的大场面,再看巴士拉的奥斯曼部队是真的不行。


第741章 战利品
  和能够生产飞机大炮航空母舰的南部非洲相比,连人手一枪都做不到才是此时大多数国家的军备常态,英国的军工实力已经够强了,但是世界大战爆发前还要从南部非洲订购步枪才能满足英国扩军需要,奥斯曼帝国从意土战争时期就开始从南部非洲订购武器,一度是南部非洲最大的海外客户,所以对于奥斯曼帝国部队的情况,南部非洲很清楚。
  更何况还有保护伞公司无孔不入的情报部门。
  为了适应奥斯曼帝国的情况,保护伞公司雇佣了很多波斯情报人员,巴士拉和大马士革,甚至君士坦丁堡都有保护伞公司的情报机构。
  也就是在开始组建情报部门之后,罗克才发现搞情报工作不仅不需要花钱,反而能赚钱,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情报机构,几乎都是以公司形式出现,经营范围五花八门,从食品到军工包罗万象,保护伞公司根本不需要向这些企业投资,还能从企业经营中获得高额利润,这也是保护伞公司情报部门发展速度快的根本原因。
  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一样物价开始飞涨,君士坦丁堡的一公斤面包换算过来在战前只要2便士,现在需要4便士,最便宜的肉世界大战爆发前每磅3。5便士,现在要9便士,世界大战这才刚刚开始,明年的物价肯定还会进一步上涨,到时候谁都不知道能涨到什么程度。
  和欧洲的物价飞涨不同,南部非洲的农场品物价,在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和南部非洲正在没收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境内的德国农场有很大关系,南部非洲的物价本来就比欧洲低很多,以鸡蛋为例,一英镑在法国可以买差不多530个鸡蛋,在南部非洲能买到近3000个。
  现在能买到近3500个。
  而在法国只能买到270个。
  物价的差距如此巨大,所以从南部非洲购买各种物资销往世界各地就成为保护伞公司情报部门的最佳选择,这个行业有很多人在做,除了保护伞公司之外,南非公司是南部非洲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如果单列农产品行业,南非公司的业务量比保护伞公司更大。
  和君士坦丁堡一样,巴士拉和大马士革的物价也在飞涨,和两个月前相比普遍上涨一倍左右,神奇的是,奥斯曼帝国部队的很多供应商背后都是保护伞公司在供货,甚至连奥斯曼帝国部队使用的武器都是南部非洲生产的。
  世界大战爆发后,南部非洲已经停止了向协约国之外国家的物资出口,不仅仅不卖给同盟国,连没有确定立场的国家都不卖,包括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王国在内。
  援军抵达伊丽莎白港之后,骑兵第三师和12、13共三个师驻扎在伊丽莎白油田,17师驻扎伊丽莎白港,19师和206师驻扎在阿瓦士,可以用于进攻的部队只有305师和东印度调过来的501师和第502师。
  在南部非洲国防部,“4”开头的是内志苏丹国的部队。
  三个师的兵力明显无法满足进攻的需要,幸好内志苏丹国还可以压榨一下,马丁来到伊丽莎白港之后,内志苏丹国在原来四个师的基础又增加了四个师,用于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马丁是要榨干内志苏丹国,可怜的内志苏丹国只有100万人口,已经动员了六万人参军,再征召六万人的话,内志苏丹国的军队人数已经超过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十分之一,到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概十不存一。
  世界大战爆发后,内志苏丹国对军队进行改革,将原本只有一万人的骑兵师改编为一万五千人左右的步兵师,改制之后的内志苏丹国只剩下四个师,和以前相比实力更强大。
  连年的战争造成内志苏丹国人口锐减,和内志苏丹国相对的是伊丽莎白港和乔治城的人口在快速增加,很多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已经把家属迁到伊丽莎白港和乔治城,这两个地区的人口现在加起来超过十万人,总人口超过五十万人,多出来的四十万是从其他国家雇佣的工人,伊丽莎白港和乔治城现在还不是独立国家,在移民方面的政策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制约伊丽莎白港和乔治城发展的是土地严重不足,伊丽莎白港和乔治城都位于波斯湾沿岸,城市周边的可耕地很少,所以罗克才对富裕丰饶的两河流域垂涎三尺,不占据两河流域,南部非洲就无法在近东真正立足。
  奥斯曼帝国参战,和温斯顿有很大关系。
  世界大战爆发前,奥斯曼帝国从英国订购了两艘无畏级战列舰,造价高达1100万英镑。
  七月二十八号,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时奥斯曼帝国接受第一艘无畏舰的海军官兵已经抵达英国,温斯顿在同一天决定,征用英国为土耳其建造的两艘无畏舰,补充英国海军的实力。
  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却促使奥斯曼帝国倒向同盟国。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德国海军。
  为了促使奥斯曼帝国和英法决裂,德国派出两艘高速巡洋舰进入地中海,八月十号炮击法属北非沿海城市,然后逃入达达尼尔海峡。
  奥斯曼帝国战争大臣,青年党领袖,只有34岁的恩维尔·帕夏决定放德国战舰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将追击德国战舰的英法联军战舰阻拦在达达尼尔海峡之外,同时关闭了达达尼尔海峡。
  关闭达达尼尔海峡的后果很严重,英国法国还可以不在乎,俄罗斯帝国的黑海舰队失去了通往地中海的通道,35万吨准备出口的货物滞留在黑海。
  德国这时候决定,将两艘军舰送给奥斯曼帝国,两艘军舰虽然升起了奥斯曼帝国的国旗,但是军舰上还是德国海军官兵,这两艘军舰进入黑海后,向黑海沿岸的费奥多西亚、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接连发动攻击,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帝国解释,这两艘军舰的行为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命令。
  俄罗斯帝国要求奥斯曼帝国驱逐德国军舰以示清白。
  十月二十五号,在俄罗斯帝国的最后通牒时间到达之前,奥斯曼帝国并未驱逐德国军舰,俄罗斯帝国遂向奥斯曼帝国宣战。
  此时的英国还没有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所以伊丽莎白港和巴士拉还没有进入战争状态,但是小规模战斗爆发频繁,双方的巡逻队如果在野外遭遇,会向对方发动毫不留情的攻击,在塞夫万,奥斯曼帝国的巡逻队试图袭击骑兵第三师的一支装备了装甲车的巡逻队,反被装甲车全歼,在乌姆塞萨尔,一支内志苏丹国的巡逻队和奥斯曼帝国的部队正面遭遇,战斗未分胜负。
  俄罗斯帝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后,麦克马洪上校一天内给马丁发了三封电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