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春城,空守着林大半导体系,邮电学院,光机学院,光机所这么好的条件而无所作为,实在说不过去。
从某种程度上,汽车厂在春城,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后世的几次振兴东三省战略的着眼点,始终放在东北亚融合。希望利用地块优势来振兴东三省。
但依靠别人发展到的思路上就有问题:
1,承接南韩和日本的产业转移,沿海地区更有优势。海运的成本,远比直线陆地运输来得低。
2,承接两国转移过来的落后产业,不可避免的,成本因素就会变成主要考量。
东三省是一个城市化很深的地区,缺乏农民工这种低成本劳力。另外气候的因素,也会导致在比拼成本的时候很吃亏。
3,俄罗斯与北朝鲜的经济形势。
他们不拖累东三省就算不错了。
4,交通条件。
随着国内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与俄罗斯接壤带来的地理优势,在商品成本里的占比也会越来越不明显。
靠旅游,贸易活下去不成问题,但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升级方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靠东北亚概念来振兴东三省,纯属祸害钱。
重工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的产业。其他任何产业,例如轻工业,纺织业,食品业等,都不足以承担此责任。
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建议东三省参考瑞典,丹麦这些北欧国家的发展路线。趁着东三省人均高校数字还远大于全国的机会,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彻底发展高科技。
这也许是东三省最后的机会了。否则等林大都出走南方之后,东三省真的只剩下资源了。
大林大的思路,就把林工大等一批优质学校,当做包袱甩给了林大,实际上是甩给了教育部。
这种把大学当包袱的思路,就是到后世也没有转变过来。
林大冒出资不抵债的新闻,即是林大的不幸,也是东三省的不幸。
————————
光电的出现,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给东三省带来了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一个从军事重工业转型到半导体产业的机会。
林大半导体系成立很早,但是东三省苦等一个晶圆厂而不得。另外林大的理科大学属性,也导致半导体系很难通过科技产业化而获益。
所以,光电对林大,对东三省的作用,不言而喻。
第610章 908工程(5)
“下一个议题。是扶持第三方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909工程被半导体设备行业所诟病,但它又培养了集成电路设计行业。
随着预期的内存市场出现了问题,芯片工厂的产能需要市场。所以909计划又扶持了一大批集成电路设计团队。这里就包括了著名的海思。
光电也走到了同样的道路上,唯一的区别,就是时间整整提前了6年。
从某种程度上,光电算是正式接管了908工程,甚至909工程,相应的,这两个工程所连带的责任和义务,也被接管了过来。
“春城的几个单位,都已经联系过了。都没有问题。”
光电的策略,主要还是依托学校。跟林晶圆关系密切的几家学校和科研单位,例如林大,林工大,邮电学院,光机学院,以及光机所,都利用光电的扶持资金,成立了自己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在这个时代,高科技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里。
“独立的设计中心呢?通知到了吗?”
“已经通过电工部向所有的芯片企业发出通知了。只要满足条件的,都可以得到我们的补贴。”
“回头把我们的芯片软件,一起推广给他们。用我们的软件,整个94年免费流片。”
LELE算是杀手级应用。免费也是。
EDA类软件最有价值的不是它的功能,而是它的数据库。一个软件用户基数越大,它积攒的数据库也就越大,例如IP库,很多就是这些用户自己创建的。
在1993年推广国产EDA,时间并不能算晚。毕竟此时的国内芯片设计行业还没有起步。
“好吧。相信他们会有兴趣的。”
李校长点头同意。反正良品率这么低,这点钱不收也罢。一个月亏2千万,和亏2200万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
“下面是质量认证工作。既然走上了晶圆代工的道路,取得国际认证就是必经之路。”
。。。
会议一直开到很晚才结束。
————————
夜色下,两名年轻人在路灯下停了下来。
“李校长的精力,转移到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上去了。晶圆项目需要一个全职的管理者。”
随着一微米芯片的面世,林晶圆,乃至光电集团,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以往不同,这次的战略转型,成永兴没有任何把握。光电固然可以在一些概念和创意上,占些先发优势,但最后,一切总要归结于实力的对决。
它涉及的领域,包括了光学,化学,物理,材料,机加工,电子,控制等方方面面。
AMD,IBM,INTEL及无数的芯片厂,先后折戟于此,是因为资金吗?技术吗?人才吗?
“对啊!总经理你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还没有。但我有个建议,你暂时先顶上去。”
“我行吗?”
叶静犹豫了一下。她的角色,更多的是以助手的身份出现的。
“试试看吧。不试怎么知道呢?目前企业的经营还谈不上,技术和保密是第一位的。”
“好吧。不过说实话,继续呆在小组内,我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大了。”
叶静犹豫了一下,点头同意了这个安排。
随着LELE技术的实现,N+1工艺小组成员都已经掌握了技术的精髓。小组成员都是从林大,光机所抽调的精兵强将,学历最低的也是硕士毕业,而且都是半导体科班毕业。
叶静的引路人的角色,重要性已经消失。从技术转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辛苦你了!”
看着眼前的女孩子,成永兴也是有些感触。这个在后世被家庭所庇护,默默无闻的女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代女强人。在她身上出现了一些若有若无的上位者的风采。
一微米芯片样品的成功实现,体现着她的技术能力和领导能力。
如果说成永兴身边的人,谁的性格改变得最多,恐怕就是叶静了。
当然了,她的机遇也是空前绝后。林液晶和林晶圆厂,连续两个半导体公司的组建工作,让她的视角和经验,都与普通人有了区别。。
“没啥辛苦的。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林晶圆不可能总是这种状态的,你对这个业务模块是怎么想的?”
第611章 涟漪
京城,10X厂,会议室。
“机加工中心定下来买哪家的了吗?”
1993年,延续着这几年的良好势头,工厂继续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局面,效益很是不错。年底到了,又到了突击花钱的时候。
“还没有定下来,我们几个正在商量呢?”
“还有什么好商量的,不就这几家吗,怎么商量了这么久?”
反正不是选日本厂家,就是选韩国的。
“主要原因是又来了一个供应商,而且这家的后台比较硬。我们正商量怎么办呢!”
“后台比较硬,是谁介绍来的?”
孙厂长有些好奇。
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
京城这个地方,就是这点麻烦。在马路上,随便碰到个人,至少是处级起跳。
这套精密加工中心,盯上的人不少。光他收到的条子就一大把。
“是张燕介绍的。她专门写了封介绍信过来。”
“张燕是谁?”
孙厂长想了一会,居然没有想起来,哪位熟悉的领导叫这个名字。
“张燕是光电的副总。他们是光电推荐来的。”
光电的大BOSS自我流放,跑去学校读书和骗小女生。张燕垂帘听政,权利大得很。
“真是麻烦啊!”
孙厂长揉了揉额头,坐了下来。
全彩是厂子的最大客户,从更大范围来说,光电就是厂子唯一的客户。这个推荐信,置之不理是不可以的。
“他们的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如何?”
“技术指标还行,基本满足我们的需求。但产品质量还不知道。”
“什么叫产品质量不知道?”
厂长不高兴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推向市场。没有参照物。所以质量如何,不清楚。”
“这不是拿我们当白老鼠吗!”
“就是啊!”
一群采购人员犯了难。别家供应商,推销的都是成熟产品(过时产品)。这个国产货,居然是最新产品。
“张总为什么要推荐这家的产品?”
光电的面子不能不给。机床买哪家的产品,他倒不怎么在意。但买国产机床,出国的机会就没有了啊!
所以,这个原因一定要搞清楚。
“光电在《精密机床》里有股份。”
“这倒是理由充分!不过光电的手怎么伸得这么长?是不是以后,他们准备连蚀刻机也一起搞了?”
“就是!”
众人面对这种局面,居然生出了一阵无力的感觉。被人卡脖子的滋味真难受啊。
这是推荐信吗?
这是最后通牒好不好!
“女人,真是麻烦!”
当着自己人,孙厂长发了句牢骚。与男人不同,要是被一个女人给记恨上了,小鞋可是要穿一辈子的。
“呵呵!”
一群搞采购和销售的,深有同感。
张燕作为光电的次级BOSS,早就是一众厂家的攻关对象了。可一介女流,又是离婚状态,搞得大家畏首畏尾,无从下手。
难道真的要使用杀招,美男计吗?
就是派,派谁出马呢?
—————————
“厂长,接到李总的电话。让我们上报去日本参与引进技术谈判的人员名单。”
“哪个李总?”
“林晶圆的李总,他已经接手908工程了。”
光电接手908工程,在圈子里早就传遍了。
“还有这好事?让我们自己提交出国人员名单?”
没有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国的机会,又回来了。
“把我的名字加进去,这次我要亲自带队!”
孙厂长心情大好,转身离开,他要回去准备准备。
“厂长,那加工中心的事情怎么办?几个厂家的人都等着呢。”
“还能怎么办?我刚才都说了,人家惹不起啊!客户就是上帝,你们没有听说过吗?”
“好吧。”
采购科的几个人,垂头丧气的答应了。厂长找到了出国机会,他们可找不到。
“你们也不要叹气。我估计,遇到这个事情的,肯定不止我们一家,不信你们问问几个兄弟厂家,看他们是不是也收到了同样的推荐信?”
就这样,《精密机床》在光电的扶持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
春光机所,会议室。
“ArF激光项目进展很顺利。193nm激光可以转入实用阶段了。下一步要怎么办?”
“你们跟唐总商量了吗?”
唐志勇是《精密光机》的总经理。当初约定好,193nm光源一出现,《精密光机》在春城的第二光刻机基地项目也就要启动了。
“商量过了。他的意思是,我们最好单独成立一个光源公司,这样专业性容易得到保证。”
“行!这样也好。”
随着林液晶,林晶圆的落户春城。近水楼台先得月,光机所作为两个项目的参与者,也是获益匪浅。
“《精密光机》那边传来消息,还有几个项目,希望我们能够承接。”
“哪几个?”
“一个是下一代的光源,深紫激光。另一个是光刻机的镜头组件。”
“你们评估了吗,可行性如何?”
“还在调研阶段,光源方面感觉问题不大。”
春光机所在激光方面,很有底蕴。
“镜头还要看一看。”
“什么地方有疑虑?”
“缺钱!”
中国的第一块光学玻璃,就产自光机所。畏难情绪,大家是没有的。
第613章 孤独
各项事物慢慢被理顺,日子也就一天天平淡了起来。
与女朋友刘璇的关系,恢复了正常,关系也就稳定了下来。
成永兴开着车,偶尔会带着她到周边的一些景点乱逛。大冬天的,虽然没有什么看的,但是最大的风景就在身边,不是吗?
有辆车确实方便很多。他每次都是准备充分,各种帐篷,野外器材全是进口货,国产货好像还没有。
吃的,喝的,每次都是一后备箱。他都想进口一台房车了。
————————
刘璇十分珍稀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和感情。
她和成永兴之间有很多熟人,这次两个人的风波闹得很大,很多人都知道了。
这里不少人,包括袁帅,都曾出面劝说。
但根本就没有人劝成永兴让步的。大家最多让他态度好点,语气温柔一些。
所有的中间人,都在劝刘璇让步。但是她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段差点失去的感情,她也是在咬牙坚持。她也是压力巨大,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内在的压力。
就这样因为外人错失这段感情,刘璇认为自己肯定会后悔终生。但是她又不肯屈服,无关对错,只关系到态度。
令人欣慰的是,成永兴给了两个人重新开始的机会,而且挑明了态度,与以前的含含糊糊,暧昧交往不同,光明正大的交往,也震慑着周围的人选。
刘璇偶尔也会主动出击,偶尔还会陪他加加班。
她有机会旁听过一两次男友主持的会议。成永兴在会议里的气场极为强大,这些会议动则就是十几亿,几十亿的投资。
一般这种会议,成永兴都是不出声,但只要出声,所有人立刻都会打起精神。在这些项目里,男主角带来的一律是强大的压力。
进度!进度!
即使是在冬天,施工人员也在连轴转,争分夺秒抢进度。
刘璇最后决定,还是从几条生产线的项目组里退出来。有她在项目里,和没有她,成永兴的表现截然不同。
为了她影响工作就不好了。
她在这个交往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