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373章 瓷器鉴定,古怪的仿品
  沈瑜在于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一起参与鉴定的几位老师。
  被请来的这几位鉴定师,都是魔都比较有名,且有公职的鉴定专家。据于老师说,他们几个人只是被通知来这里协助工作,但并不知道来干什么,到了这里才知道要鉴定古玩。
  沈瑜看到了展示台里的两件瓷器。一件是汝窑笔洗,一件是青花莲花盘。
  他已经用虚拟地图验证过,两件东西都是假的,只需要找出问题就可以,所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几人相互认识之后,鉴定组的人开始忙碌自己的事情。
  于老师正在观察汝窑的笔洗,他边看边对沈瑜交代工作流程:“小沈,咱们各自记录发现的问题,按照要求,每人写出各自的鉴定意见。”
  “好嘞。”
  沈瑜要来纸笔,开始和于老师一起观察笔洗。
  于老师鉴定的过程非常细致,看过内里外壁的所有细节,又看底足。每看一部分就记录下来。
  沈瑜等于老师看过笔洗后,小心地端起瓷器,仔细试了试它的份量。开始快速把自己的意见汇总到鉴定文件里。
  他有了游戏帮助,加上自己看到的问题,因此,书写速度很快。等他书写完毕,其他的几位鉴定师还在讨论。为了得到更全面的意见,几个鉴定师可以讨论,但是,要各自书写自己得出的结论。
  沈瑜便看向另一件青花莲花盘。
  于老师注意到他已经写完,问道:“小沈,看的这么快,看出什么来了?
  07年的时候,各种资料还没有像后世那么发达,可以参照的东西也不多,寻找资料相对繁琐,所以对鉴定师的经验与见闻是个很大的考验。几位鉴定师只能凭着现有的资料来判断,为了谨慎起见,鉴定的速度都很慢,这也是爱惜名声的表现。因此,于老师对沈瑜这么快便鉴定完毕,有些诧异。
  沈瑜向尽快去书画鉴定组,方便完成任务。于是对于老师解释道:“汝瓷稀少珍贵,其对烧造工艺要求精益求精。南宋周辉撰《清波杂志》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不过,以玛瑙末为釉,是还没有办法验证的事情。”
  “怎么?你看他像真的?”于老师问道。
  沈瑜摇头说:“这件汝窑笔洗是仿的。仿制水平不错。釉色冰莹润澈,天青犹翠,釉薄处隐约可见粉色光泽,底周排布五枚芝麻花细小支钉。敛圆口,浅弧形壁,圈足外撇。一般来说小件儿的汝窑器皿有三个支钉,这件是五枚支钉。
  器型、釉色仿的都像,尤其是圈足外撇,仿的特别好。不过,最大的破晓,是份量不对。另外,瓷器内壁开片不太自然,应该是处理过的。”
  另一位老师闻言说道:“你看这是什么时候仿的?”
  沈瑜直接说道:“新仿。我不知道对方用了什么手段仿制釉色,但是瓷器的釉子厚薄有些过于均匀,可以不知道是不是多次蘸釉或施釉的结果。”
  听到这里,几位老师暗中庆幸,刚才没有因为沈瑜鉴定快而贸然说话。
  于老师说:“小沈,你的鉴定知识越来越全面了。”
  沈瑜急忙谦虚几句,把鉴定意见交给工作人员要。
  于老师说:“你反应快,就再看看那件青花莲花盘。这件瓷器可是被当做宣德年间的瓷器拍卖的。”
  沈瑜看向这件所谓的明正统—成化青花莲花盘。他等原本在鉴定的专家开始书写意见,从测量尺寸开始观察。
  这件瓷器直径20cm。盘子造型取莲花为形,口内莲瓣的凹面有双勾垂云纹。盘心环饰两圈如意云纹,间以弦线相隔,中心书梵文。外壁上层莲瓣内画八朵折枝花卉,间以八个梵文相隔。下层莲瓣尖部画出叶脉纹,根部留白,显出莲瓣绽放之态。
  其釉厚润,青花色泽浓艳,并有铁锈斑,具备的明中早期青花瓷器特征。圈足,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款。
  他把看到的细节,以及自己的判断一条条记录下来。
  于老师把写好的意见交给工作人员,然后走过来,看向青花盘。
  此时围着青花盘观看的两个人,谁都没有说话。
  半晌之后,于老师看到沈瑜放下笔,才问道:“小沈,你觉得这种造型的盘子,是做什么用的?”
  沈瑜笑着说道:“这种盘子的功用当为佛前供器。明代,佛教深入社会政治生活,反映在宫廷用瓷方面则是大量装饰着藏传佛教色彩的器皿自永乐朝起被烧造,如僧帽壶、梵文高足杯等,此莲花形盘即其中之一。莲花于佛教教义中象征‘出于浊世,无所污染’。不过,我不懂梵文,不知道什么意思。”
  于老师悄悄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还有你不知道的事情。他说道:“我也不懂梵文,不过,我见过类似瓷器。所以,查阅过相关资料。
  在密宗的理念中,该器所书的梵文为种子字,以草木的种子比喻佛、菩萨形象,写有梵文经咒和种子字的器皿是具有一种加持力,能得到佛法的保佑,加速修炼佛法的进程。
  这种样式的莲花盘于万历一朝甚为流行,官民均见烧造,所书梵文各有不同,你看出几个问题了?”
  沈瑜一边把意见写完,一边说:“大明宣统年制的款识就是一个巨大的破绽。款识和造型结合起来就更怪了。”
  有了游戏作为前提,他凭借自己的知识也能判断出问题。
  于老师也开始书写意见,同时说道:“这两件瓷器都很有迷惑性。造假的技术也越来越高。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真假难辨的情况。”
  沈瑜把意见书交给了工作人员。另一位姐负责鉴定的老师问道:“小沈,你认为这件瓷器仿的是哪个时期的?”
  沈瑜听见问话,就知道这几位都有了判断,于是说道:“如果没有款识,或许更像正统年间的瓷器。也许,这位不知名的工匠仿制的就是正统年间的瓷器,不知道为什么会画蛇添足一般。加一个大明宣德年制的款。”
  一位老师笑着说:“我猜,这件东西应该是团体制作,绝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墨厂工作,做过图案设计。有一次设计好了一幅松烟墨的图案,主任看过之后,直接批示,要在模具图案中加上最高级三个字。”
  听到这件往事,几个鉴定师都笑了起来。
  说笑过后,几人先后上交鉴定意见,这一组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沈瑜看到这里的事情已经完成,经验值却增长不多,就准备想办法去书画鉴定组完成任务。
  恰在此时另一组人员走进会议室。


第374章 两幅山水画
  工作人员引导几位老者进入会议厅。
  于老师看到了来人之后,说道:“老徐也来了,这是书画鉴定的第二组。
  沈瑜灵机一动,觉得机会来了。就主动过去,向徐老师打招呼。
  徐老师给他讲解过书画的材料,还记得沈瑜。
  “小沈,你也在这儿。有段时间没见了。”
  沈瑜说道:“今天机会难得,想跟您多学习。”
  其他几位鉴定师并不明白他们的关系,也没有多问,沈瑜就这么混进去了。
  几个人走入书画鉴定工作区,沈瑜的动作,还是引起了一位工作人员的注意。他拿着名单,到工作组负责人那里进行核实。
  现场由陈小华负责,他听了汇报立刻就觉得不对,看向张鞠。
  张鞠对他低声说了几句话,陈小华略一思索,便默认了沈瑜的动作。
  书画鉴定组的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依次取出了4幅绘画,在鉴定台上展开。
  沈瑜看到了两幅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就是张鞠给他看过的照片的原作。
  徐老师在看画的时候,注意到了沈瑜目不转睛的看着一张小幅山水画。他为人相对木讷,但并非不懂人情世故。
  他低声问道:“小沈,我一直以为你精通的瓷器和文房鉴定。什么时候对书画鉴定也有兴趣了?”
  沈瑜说:“我是学习绘画的,对书画更有兴趣。只是因为接触名家作品的机会太少,只能先了解其他的古玩。”
  徐老师点了点头:“没错,这接触不到原作,是个很大的障碍。过去的老先生,好多都在画店里工作过,接触过名家和名家作品。有了这个基础,再学习书画鉴定,就会得心应手。不过,你本身是学绘画的,也算是有基础。你先自己看,有什么疑问,可以过来问我。”
  “谢谢徐老师。”
  沈瑜先看两幅山水画的气势两个字形容——不通。
  虽然他没有见过多少陆俨少先生的原作,但是凭着现有的鉴定知识来看,这张伪造的小幅山水画,仿制水平非常拙劣。线条和用笔都不过关。根本没有笔墨变化的趣味儿。有了初步的判断之后,他默默的得出了结论。
  然后,他又去看另一幅中堂山水画。初看时,这幅画还真有点儿唬人,但是不能细看。
  整幅画的结构连接似乎并不通畅。山势从纸张的底面直接出现,然后就开始向上叠加,缺少节奏变化,给人一种不透气的感觉。
  他看了张鞠展示的照片之后,在这几天时间里,想了很久,已经想到了这幅假画,为什么会有熟悉的感觉。
  他在网上查阅到了这幅画的仿造模板。此时进行对比。作假的人应该是截去了模板底部的一部分内容,但却破坏了整幅画悠远雄浑的气势,也让留白、勾云的动势被断开。
  沈瑜默默得出了结论之后,后退两步,离开人群,想看看这样的鉴定,算不算完成任务。
  他装作沉思的模样,悄悄点开游戏页面。发现任务进度没有丝毫变化。又等了一会儿,依旧如此。
  这可就难办了,自己能跟着混进来。别人看徐老师的面子,或许不会多说什么,如果自己想与书画组的专家们一起写鉴定意见,那就难了。
  他不想在这个时候找人张鞠帮忙,而是想选择自己解决。这件事多半还要落在徐老师那里。
  他走到徐老师身旁,看他已经写好小幅山水画的鉴定文书,交给工作组。
  徐老师看下向沈瑜,说道:“小沈,这两幅画。你都看过了?”
  沈瑜点了点头。
  徐老师:“看过之后,有什么想法吗?跟我说说,有疑问也可以问。”
  沈瑜可不敢在这时候隐藏实力。
  他直接说道:“我说自己的想法,您多多指点。这张小幅的山水画,模仿的应该是陆俨少先生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但它的仿制水准只能划归到水平不高的范围里。
  画里的线条,根本没有用笔的节奏与笔锋的变化,更谈不上像陆俨少先生那样有“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
  先生晚年写过的书里提到,他对于用笔的要求是—新笔不锐,退笔有锋。小幅山水的造型的破绽也很明显。
  画上的线条起始与结尾,不能实现合理、有机的搭配;绘画用的是传统绘画中的平远法,前后的层次让人产生视觉上的“别扭”感。此外,落款的笔迹不好。论其仿造质量,只能算水平不好的仿品。”
  徐老师听沈瑜说完后,才缓缓点了点头。“小沈啊,你能看出这些问题。还能找到依据,可见你是真的用了心思在学习。我记得,你说喜欢临摹古代作品。上次见面,还以为你只是一时的兴趣。今天听你说的这些意见,可见,你能从技巧和作者本人论述中察觉。我觉得你的书画鉴定已经入门了。”
  他想了想,说道:“另一幅山水画,你看过了吧?”
  沈瑜点头:“我看过了。”
  徐老师说:“这张画不容易鉴定。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沈瑜说:“这幅画的仿制水平,远超小幅山水画的。这张伪作是以削减的手法来造假的,就是删掉原作下方的一小部分,让人难找它的出处。
  不过,我想到了它的模板—江涛万古峡。
  从这张画的笔墨来看,仿造者尽力模仿陆先生的画作细节。但是,其笔墨技巧略差,又因为删减改动构图的原因,导致结构的缺失。
  此外,我猜这仿制张画的人,应该是职业画家。”
  书画组的几位鉴定老师看到沈瑜跟进来,原本以为是徐老师提携后辈。但是,听到沈瑜和徐老师的对话之后,都有些惊讶。
  这个年轻人对绘画的鉴定,准确的指出了关键的搜证。
  徐老师笑着说道:“不错。能够看出这些,已经很不易了。”
  他站起来,对工作人员说了几句话。
  工作人员再次向陈小华请示。
  陈小华点头同意。
  工作人员拿了几份空白鉴定书。
  徐老师把空白鉴定书给沈瑜,说道:“你也写一份儿意见,把自己所想的问题,写出来,也算是你参与了。”
  沈瑜见徐老师已经认同自己留在书画鉴定,说道:“谢谢徐老师的帮助。”
  他很快将鉴定意见写好之后,交给工作人员。
  此时,再看游戏进度,果然,任务进度上已经显示了完成度20%。


第375章 雪个远凡胎,何园难寻
  沈瑜发现这次的书画辩伪任务,至少还需要完成三幅作品的判定,就看向了另外两张等待鉴定的画。
  那是两张水墨的古画,看风格很像八大山人的作品。
  徐老师走过来对他说道:“老吴他们已经鉴定过八大山人的作品,轮到咱们了。还是按刚才的那样,如果有问题可以问我。”
  他戴上口罩,开始近距离观察一张尺幅较大的立轴。
  沈瑜习惯性的用地图测试。结果,这两幅八大山人的话,都是假的,也就是说这次被拿来鉴定的四幅作品,全部是伪作。
  有了这个前提,他没着急去看细节,而是站在距离鉴定桌半米的位置,观察一张八大山人的立轴。
  之前负责鉴定的老师已经量过了尺寸:105×39cm。画心描绘着苍松与一对梅花鹿,其表现手法很像八大山人的笔墨。落款:八大山人写。钤印:在芙山房、遥属,何园。
  由于这幅画没有经过买卖,游戏没有给出详细的信息,他只能用现有的知识判断。
  徐老师看到了一些问题,发觉沈瑜没有近距离观察,正想招呼他仔细看,一回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