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拍拍脸颊,灰头土脸地说,“我这烂事也瞒不住你,你随便一打听就知道了。
我本来就是借债做生意,现在货没了,天天有十多号人堵门,我那黄脸婆都躲到娘家去了。”
张宣眼睛大睁,错愕道:“你借的高利贷?”
听到高利贷,小刘面色更加阴暗,支支吾吾一阵不肯细说:“不是高利贷,但也差不远了。”
张宣本来还想问问他做的什么生意,怎么还借上高利贷这种坑死人的鬼东西了?
但看小刘一脸便秘的表情,也是识趣地不再多问。
于是说:“过了今天,我这几天都有时间,小刘哥你看着安排吧。”
闻言,小刘狠狠吸一口烟:“那就明天吧,明天怎么样?”
张宣瞅了瞅他,点头:“可以。”
又聊了20来分钟,把房子的细节事情商定,张宣也是起身进了仓库。
走到辉嫂跟前,询问正在埋头验货的辉嫂:“嫂子,这批货怎么样?”
见到是他,辉嫂平静的脸上变幻一个笑脸低声说:“挺好。这9万件衣服的质量、成色和款式,比以往任何一批都好。”
看来是满意了,张宣瞬间放心,当即拍板道:“那老规矩,我们分工合作,速战速决。”
辉嫂是个利落性子,看一眼仓库大门口,见没人,就让孙福成把背包打开。
辉嫂扒开背包拉链:“老弟,这里是48。6万,你点点数。”
“嗯。”
张宣应一声,不跟她客气。
十多分钟后,他把拉链拉好,站起身说:“你们时间紧迫,那我们抓紧些。”
“成。”辉嫂和孙福成走了,出海关联系车去了。
张宣也不停歇,背着钱袋子去了财务处。
拐几拐,进门一看,今天谭露不在,姚姓女士替班。
哎哟,顿时有些不习惯。
“姚姐,新年好!”
“小帅哥,新年好!”
张宣把材料递进去,随意问:“谭姐离职了?”
“她有事休假。”
提到谭露,姚女士抬头特意看了看他,揶揄说:“谭姐不在,姚姐在,一样一样。”
张宣瞄了眼,心里不禁嘀咕,哪里一样了?明显小了吧。
暗里腹诽,但面上笑容不减,也跟着玩笑道:“那我改天请你喝下午茶?”
姚女士一边写材料,一边回:“下午茶就算了吧,我下午一般没时间。你要是诚心,就晚上吧。”
张宣,“……”
见他被自己呛到了,姚女士开心笑说:“年纪轻轻地喜欢到处瞟,给你机会又不敢,你这活的太窝囊。”
输人不输阵,张宣还嘴道:“不是窝囊,而是怕被你家那位追着砍。”
姚女士偏头怪异地打量他,来一句:“这种事不都是躲着点吗,你难道还喜欢让人家老公知道?”
张宣听得差点吐口老血,这结婚的少妇开起车来比男人生猛多了。
服!大大的服!
他娘的真是惹不起!
“需要缴纳10。8万。”
“给。”
开票,盖章,姚女士虽然嘴巴毒,但做事倒是一把好手,麻溜得很。
把票据放他跟前,姚女士继续调侃道:“谭露三天后生日,她喜欢玫瑰,你收买我吧,到时候我把她灌醉。”
“姚姐,你看我眼睛。”说着,张宣狠狠翻记白眼,掉头就走。
上午忙服装的事,累得像一条狗。
中午在火车站同辉嫂、孙福成吃了个便饭。
回来后,张宣还特意去小刘的仓库看了看,果然是大门禁闭。
下午四点过,小刘又找到他,“明天早上你别来找我,我去你舅舅楼下接你,到时候一起去羊城。”
张宣不解地望着他,“你被人盯上了?”
小刘一脸晦气地说:“嗐!那些人是畜牲。”
张宣莫名,但没接话。暗自猜测小刘欠的数额应该不少。
这就是做外贸的高风险之一啊,经常被人坑。
第225章 天河路228号
……
新式小楼,四楼。
下班跟阮得志回到家,张宣低声问正在看电视的杜双伶:“在这还习惯不?”
杜双伶嫣笑着回答:“还好,你舅妈她们对我挺好的。”
张宣凝视着她的眼睛分辨了一小会儿,见她不似说假,就说:
“明天我有点事去趟羊城,办完了咱们就回学校。”
“嗯。”杜双伶轻嗯一声,也是给他倒了杯茶。
杨迎曼在做饭,阮得志回来后也换衣服帮忙去了。
杨国庭在外面会朋友。
杨蔓菁在喜笑颜开地打电话,一边时不时看看张宣和杜双伶,一边用粤语跟小十一讲:
“苏谨妤你别为难我啊,我表哥现在的家庭地位不一样了,我妈都是极力卖笑,我个小喽啰能翻起什么浪花?
再说了,我嫂子也挺不错的,漂亮,又好说话,关键家里非常有钱。……多有钱啊,人家爸爸开桑塔纳,妈妈是镇卫生院的主任,她姐姐、姐夫都是湘雅医院的医生。这家庭撬墙角不是一般的难,我劝你放弃算了。
什么?……真的?嘻嘻……不要……不要这样,小十一,我的心还是向着你的,……嘻嘻,你放心,他们一有任何风吹草动我都会告诉你,哦,他们现在啊……”
杨蔓菁抬头看一眼回房的张宣和杜双伶,就捂嘴急急地道:
“怎么办,怎么办,我表哥表嫂进了卧室,不得了不得了,门关了,不会接吻了吧,不会那个了吧,呜呜,小十一,我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啊……”
张宣都懒得搭理那二货,还以为自己听不懂粤语。
不过这二货提醒自己了,门一关,凝望着杜双伶的眼睛慢慢生了变化。
杜双伶感受到他目光,瞬间惊吓到了,一把扑在他怀里,埋头说:“别,这是你舅舅家……”
张宣费了老大劲才把头拎出来,凑趣说:“你想什么呢,我就是想……”
说着,探了过去。
“也别啊,我不习惯在陌生地……”杜双伶抗议的声音都快带哭腔了,但无济于事,半路嘎然而止。
……
吃完晚饭,阮得志又喊张宣打羽毛球。
没得法,一众人跟着他来到楼下,帮他减肥,帮这个一餐吃三碗饭的大肚男减肥。
二十分钟,仅仅坚持二十分钟,阮得志就趴了,被打服了。
把羽毛球拍给杜双伶,张宣挨着阮得志坐下就试探问:
“老舅,小刘的外贸公司出事了,你听说了没?”
阮得志撸一把汗就点头表示知道:“听说是被人做局了。”
张宣问:“以小刘的关系网,能解决吗?”
阮得志说:“难。货物没进港,或者有没有货物一事都难说,搞不好这批货物从来就没存在过。”
张宣唏嘘:“那就这么算了?”
阮得志想了想说:“没办法,现在小刘被那伙借贷的人盯上了,自身都难保。整天呆在海关不敢出门。”
张宣问:“他小叔呢?”
阮得志说:“情况复杂,他小叔不敢插手。”
张宣木了木,压低声音问:“老舅,你知道他这次赔进去多少么?”
阮得志说:“根据他小叔透露的口风,小刘这些年的家底加上借来的外债,有两百多万、快三百万的样子。”
张宣有些吃惊,还真是没看出来啊,小刘以前这么有钱。
不过随即又觉得理所当然,以小刘的精明,在海关弄外快估计挣了不少。
同时海关外面还有仓库租赁,这每天也是一个不小的进项。
要是没有丰厚的家底,小刘哪来的勇气在股市亏损5万呢?
琢磨一番,张宣就把自己要买商铺的事情说了一遍。
阮得志听得怔了怔,侧身望着张宣好一阵才道:“你看好房地产?”
面对把自己当儿子一样看待的亲舅舅,张宣也没藏着掖着,根据后世的经验和眼光,捡能说的说了一遍。
嘚吧嘚吧20来分钟,阮得志被说服了,思考半晌后,就对张宣说:“我明天跟你去一趟。”
接着他又说:“李梅上午给我打了电话,她从欧洲回来了。
明天你把她也叫上,经商这么多年,她的商业嗅觉比我们敏锐,到时候听听她的意见。”
知道舅舅是怕自己没经验吃亏,张宣心里虽然早有了主意,但也没轴,答应了。
晚上八点过。
洗完澡的张宣拨通李梅家的电话。
电话是李梅妈妈接的,告诉他李梅不在家,在公司忙。
挂完电话,张宣随即又把电话打到盈泰外贸公司。
张宣问:“李梅经理在吗,帮我叫下她。”
跟单员听出了是谁,赶忙回答说:“老板,马爹利的袁澜找李经理,她出去了。”
听到这话,张宣有点蛋疼,直接说:“你告诉她,我找她,回来后要她打电话给我。”
“好的,老板。”
再次挂断电话,张宣特别郁闷,想了想,用BB机call了李梅。
晚上十点过。
李梅终于打电话来了。
电话一接通,李梅就率先解释:“我刚去了一趟袁澜那里,那批白兰地原液全部卖完了,第三批账款明天打过来。”
张宣问:“进项多少?”
李梅说:“第三批我们分账364万。”
接着她又补充说:“前后三批,总计是884万。”
张宣顿了顿,转而问:“欧洲那边的事情处理好了?”
李梅说:“处理好了,目前货物已经过了马六甲海峡,预计10天内可以到达沪市。”
过了马六甲海峡么,这可是个好消息。
张宣沉吟一阵说:“给我张买去沪市的机票,到时候我跟你去看看。”
老板要看现场,李梅心里早有准备,自然应允。
说完正事,张宣把明天的事情讲了讲,临了要求:“明天你抽时间碰个面,一起吃个饭,我老舅信服你。”
听到张宣看好房地产,李梅似乎有些兴奋,声音突然大了几分:“我今天跟袁澜吃饭时聊到了房地产,袁澜似乎看中一块地,目前正在上下活动……”
讲着讲着,她怂恿说:“老板,房地产在任何国家都是朝阳产业。尤其是我们国家市场经济逐步开放的情况下,前景看好,大有可为。”
难得听她喊次老板,张宣品出了其中的意思。
问:“你懂房地产?”
李梅自信地说:“不太懂,但可以学。由于体制不同,其实国内没几人懂房地产,包括袁澜和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大家都在借鉴国外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先到先得,这是个大好机会。”
这话说得没毛病,话糙理不糙,张宣无言以对。
但买个房子就谈到进军房地产了,张宣也是莫名。
两个外行兴致勃勃地东一下、西一下,这个晚上竟然聊了一个多小时。
甚是恓惶!
……
第二天是个好日子,万里无云,天气晴朗。
小刘一大早就找上门了,对张宣悄悄说:“走吧。”
见他鬼鬼祟祟地,张宣摸摸背包里的钢管,和阮得志互相看了看,跟着出了门。
小刘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辆破面包车,开前头。
阮得志也开一辆面包车,栽着张宣,跟在后面。
一路北上,俩辆面包车离开深城,很快就到达天河区。
一行人到达目的地时,身处天河区的李梅早已经等在那了。
一下车,张宣就迫不及待地四处张望一番,寻找记忆中的参照点。
10多分钟后,表面平静的张宣,内心他妈的激动了!
激动到无以复加!
经过反复确认,他很肯定,小刘商铺的位置就是后世正佳广场的位置,天河路228号。
奶奶个熊!要不要这么巧的?
天河路228啊!
这个黄金位置处在羊城市城市中轴核心,与体育中心连通,将来直驳地铁一、三号线交汇站不说。
未来会有几十条公交车线路穿梭于此,加上羊城火车东站、广佛地铁、珠三角城市轻轨网络,羊城新机场巴士、华南屋村巴士及港澳直通巴士上落站。
十年内会成为华南最大交汇点。
要是小刘得知自己商铺的潜在商业价值,估计打死也不会卖。
商铺没什么好看的,张宣走一圈就心里有数,和小刘说的情况基本差不多。
见张宣左看右看、却半天都不表态,小刘急了,把他拉到一边就问:“怎么样,你给我个准话。”
感觉今天的小刘比昨天更烦躁了,更憋不住气了……
张宣看着他思索一番,结合昨天阮得志同志的说辞,他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可怕想法:这小刘莫不是要拿钱跑路?
两人对视半晌,张宣说话了:“位置还可以,但这价格有点贵……”
小刘催促:“你报个数,看我能不能接受。”
人家有难,相识一场,张宣也没压太狠,伸出一根手指。
小刘蹙眉:“1000?”
张宣愣了愣,急忙收住另一根要伸出的手指头,点点头。
小刘来来回回走了六七次,最后咬咬牙说:“成交,不过我要现金。”
这是真的要跑路了么……
张宣说:“现金可以,你的房产证,还有……”
不等他说完,小刘挥挥手:“放心,这些东西我都带了,保证手续齐全。”
第226章 事业从这里起步
价格敲定,商铺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后续的手续流程,张宣一股脑儿交给了李梅去办,他只负责签字。
几十万的交易,见张宣这么轻飘飘地就拍板决定,以阮得志的谨慎性子,本来还想劝慰几句的,但被李梅制止了。
李梅只说了一句话,就让阮得志的担心消失殆尽:“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此行目的达成,张宣心情大好。
看着斜对面的纺织厂门口、一群工人在集聚抗议,吵吵闹闹的,张宣就问小刘:
“这个厂现在有多少职工?”
搞定张宣,小刘现在的心情也是舒缓了很多,并排吸口烟说:“原先有600多人,下岗分流几批后,目前不到250人了。”
张宣错愕,“效益这么差?”
小刘点头又摇头,“差,这几年经常入不敷出,收支严重不平衡。据说目前负债高达700多万。
不过,有些事情也一言难尽。我那亲戚以前在这厂发展不错,从这离开后就直接去了香江,在那边开了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