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有些事情也一言难尽。我那亲戚以前在这厂发展不错,从这离开后就直接去了香江,在那边开了一家门店。”
  张宣懂了,又问:“这厂区面积多大?”
  小刘想了想说:“这事我有听那亲戚讲过,大概在3。1万平米左右,误差不会超出太多。”
  听到3。1万平米,张宣眼睛就止不住地放光。
  心想要是能够拿下这块地,自己也可以建一个正佳广场啊。
  要知道在后世,这地方可是世界级办公产业集群“珠江新城”的核心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珠江新城有多牛逼就不多说了,那可是直接助力羊城天河CBD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大关的大功臣。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能级,导致羊城官方直接对外宣称,珠江新城是羊城的中心。
  历史轨迹不会变,未来这片土地的父母官不会变,一系列政策自然也不会变。
  这一刻张宣忍不住心生野望:要是自己拿下纺织厂,他规划都有了,直接复制后世的成功模式“产业集群+中轴线+写字楼+地标配套+商业地产”来打造这里。
  说白一点就是正佳广场的升级版:建一个大型购物商场、两座甲级写字楼和一个文化中心、一座五星级酒店和酒店式服务公寓。
  而且这里的所有物业都只租不售。
  同时也压根就不用担心失败。
  因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和政策的原因,后世很多公司和企业都会入驻这里,附近会多出成百上千栋的高层楼盘,它们在纺织厂周围,产生集聚效应。
  想想吧,这要是建成了,躺着都能日进斗金啊,张家子孙可以吃好几代。
  不出十年,这里就会迎来大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十年后,这里在羊城独领风骚,成为国内最顶级的CBD商圈之一。
  思绪到这儿,张宣忍不住问一句:“把纺织厂买下来要多少钱?”
  听他突兀地说这话,李梅眼睛一亮,望着斜对门的纺织厂所有所思。
  而阮得志吸着烟,只是看了这外甥一眼,权当听一乐呵,压根没放在心上,继续吞云吐雾。
  小刘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瞅他,“这是个大负担,光纺织厂负债就高达700多万,谁会蠢到动这心思。
  要是有700多万,做什么不好,非要买这个,除非脑子锈逗了。”
  张宣,“……”
  瞟一眼这个衰仔,张宣气得蛋疼,好想一巴掌呼死他。
  眼光浅就算了,嘴巴还这么毒。
  张宣在商铺门口继续坐了会,望着斜对门纺织厂门口闹事的工人,脑海里进行着激烈的思想交锋。
  一个念头告诉自己:安心写作赚名气。
  安心囤房子,到北上广深囤它个几十上百套房子,到时候不缺钱,当一个逍遥寓公,日子过的惬意。
  可另一个念头又反驳:再世为人,就应该利用先知先觉干一番正事。逼一逼自己,看看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就算最终失败了,也比当一个坐吃等死的寓公强。
  何况今生不一样了,野心大了。双伶是鱼,米见是熊掌,要想鱼和熊掌兼得,要想米见不重蹈上辈子的遗憾,就不能坐吃等死,必须用强大的实力征服两家人。
  坐着看着,两个念头都很清晰,两个念头都沾理,两个念头都充满无边诱惑。
  一时间,张宣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主要原因是,他算了下,自己的银行存款只有126万。
  白兰地原液倒是卖了884万,可相当一部分投在了新闻纸张的生意中。
  虽说不出意外的话,新闻纸张马上能变现,但距离拿下纺织厂所需要的金额应该还差得远。
  还有一个就是,就算纺织厂拿下了,打造一个升级版的正佳广场,那预算起码也是几个亿级别的。
  虽然可以借鉴隔壁天河商城的4:3:3的资金结构分批建设这个商业广场。
  但张宣明白,没有一个亿的启动资金,根本没法做事。
  当然了,真要干,他也不是死脑筋。要是纺织厂的地皮到手了,倒是可以抵押银行贷款,贷个70%出来。
  然后建筑付款压一压,各路供货商的结账压一压。
  大家都是这个套路,都是这么行事,这么一想,好像一亿启动资金也不是什么不可妄想的事。
  张宣都想好了,要是真的干,就先建设一个大型购物商城,以战养战,挣钱了再依次建设后面的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和文旅中心……
  看新闻报道说,此刻深城华强北的万佳百货,那么大点地,月营业额都是一千多万。
  没理由这里比不过华强北啊,应该强很多才对。
  想着华强北的万家百货,想着商业地产,张宣忽然又联想到了钱世立这个人。
  钱世立的抱负是在民航领域有一番成就,甚至提出了“旅行社+民航+房地产”的发展思路。
  旅行社和房地产什么的先不说,光民航就让张宣动了心思。
  在他看来,商城和民航在商业上有一定闭环关系。
  飞机上的座椅广告和电视广告一般集中在餐饮和商品推销领域,这完全可以和商城对接。
  同时把民航的高端会员卡与购物城的会员卡打通在一起,这样就能充分利用这个商业资源。
  可不敢小看这年头那些坐飞机的人。现在能乘飞机的要么是公务员,要么是大企业的办事人员,或者说就是有钱人。
  总之一句话,飞机上的乘客都是高端客户。
  要是自己建立一个商城,再助力钱世立在民航领域取得发展,到时候把机场免税店和购物城关联起来,似乎想想都美。
  商城+民航,再忽悠老邓帮自己在金融投资领域打一片江山……
  哎哟,这日子……
  正当张宣天人交战时,李梅把他拉到一边,探头问:“你动心了?”
  迎着她的眼神,张宣毫不避讳地表示,“有点眼光的人都会动心。”
  这话把李梅听笑了,附和道:“现在就有这眼光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不然纺织厂就应该是过去式了。”
  张宣玩笑说:“少拍马屁。”
  李梅试探着问:“要是把这纺织厂拿下了,你想好做什么了没?住宅地产?还是商业地产?”
  张宣瞥她一眼就说:“你知道隔壁的天河商城吧,已经在动工了,新闻报道上说,预计96年正式开业。”
  李梅思考几秒,“到这里建设另一个天河商城?”
  张宣说:“加强版的天河商城,比它更大,更豪华,更具商业能力,更具社会影响力。”
  李梅没听明白,转头看着他。
  张宣作为老板,这种该展现才华的时候也不拘着谨着。
  嘚吧嘚吧,把“产业集群+中轴线+写字楼+地标配套+商业地产”的模式卖弄了一番。
  安静听了20分钟,李梅嘴巴大张,非常吃惊地问他:“这么先进的商业理念你是从哪里学的?”
  张宣直直瞅着她,抄起双手老神在在地吹逼:
  “纽约第五大道听过没,法国的香舍丽尔街听过没?东京银座听过没?汉城明洞听过没?香江中环听过没?报纸上经常有报道,我就是从它们身上得出的灵感。”
  李梅不太信:“除了汉城明洞,其它地方我都去过,还去不过不只一次,它们的理念可没你这般先进。”
  张宣,“……”
  瞧自己得意的,都快忘记了这个苦逼女人以前也曾风光过,也是喝过洋墨水的人,也是满世界到处跑的人。
  不过吹牛都是天生的,只要脸皮够厚,就不要讲什么逻辑,只见张宣又瞥她一眼。
  脸不红心不跳地问李梅:“好奇?”
  李梅定定地望着他,不说话。
  张宣目视纺织厂,任由阳光照射侧脸,不急不慢地反问:“你以前见过18岁就写出‘风声’的天才吗?”
  李梅,“……”
  张宣嘚瑟又问:“你知道天才的定义吗?能别人之不能,这就是天才。”
  李梅,“……”
  憋的内伤,李梅识趣地不再看他,也把视线放在了纺织厂上,沉默良久后,问:
  “要我去收集一下纺织厂的详细资料?”
  张宣说好,接着又补充:“隔壁天河商城的资料也帮着收集下。”
  李梅侧头:“做决定了?”
  张宣吐口浊气道:“先不急,不是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么,看看情况再说。”
  李梅觉得在理。


第227章 动心
  ……
  回去的路上,张宣也是情不自禁地拍拍额头,他娘的,今生认识小刘就是一个错误啊。
  不认识小刘这个倒霉催的,他绝对不会来天河路228号。
  不来天河路228号,就不会有今天的野心滋长。
  他本想今生无忧无虑的过一世,可眼下内心的蠢蠢欲动,显然快坚持不住了。
  要不就干吧?
  失败了也没关系,地皮还在。
  再退一步讲,大不了2000年以后多买几支互联网公司股票兜底人生。
  下午回到舅舅家,张宣就把自己关在了卧室。
  摊开白纸,趴在书桌上,根据自己前生的所见所闻,设计了几个商城方案。
  晚饭时间,杨蔓菁悄悄问阮得志:“爸爸,表哥这是怎么了,一回来就闭门不出,要吃饭了,嫂子也不敢去打扰。”
  阮得志抬起右手腕看看说:“再等会。”
  再等会,再等会,张宣一直到晚上九点才出来。
  饿死鬼样子地吃完饭……
  张宣对阮得志说:“老舅,明天借你的面包车用下。”
  阮得志疑惑地看他,“你会开车?”
  张宣回答说:“会,曾在邵市帮辉嫂他们开过小面包。”
  阮得志不说话了,直接拿起车钥匙下楼。
  正合心意,张宣接过钥匙直接把面包车开得飞起。
  在街上溜达十多分钟,阮得志服气了,外甥这车技比他自己好太多。本想问问张宣是怎么学的,但稍后又觉得可能是自己在开车这方面没天赋。
  临了扶扶眼镜问:“你还没驾驶证吧?”
  张宣回答说:“没有。”
  阮得志沉吟几秒,说:“我帮你联系联系,明天去考一下。”
  张宣晕头,还要考啊,就不能直接给自己弄一本驾照么?
  这年头弄一本驾照不难啊。
  不过抱怨归抱怨,他非常能理解这舅舅的心思。车子开得好赖直接关系到人生安全,可不能打马虎眼。
  有人好办事。当天晚上,阮得志一个电话就把明天考驾照的事搞定了。
  第二天,张宣上午去考,下午就拿到了驾驶证,一路通关,中间只请别人吃了个饭。
  ……
  22号,张宣开面包车去了天河区。
  汇合李梅一起,先围绕纺织厂实地考察一圈,接着去参观了在建中的天河商城。
  当天晚上,张宣直接留宿天河。
  在酒店中,他进一步改进了商城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东、南、西北四门和中庭、大堂的布局结构。
  23号,张宣又带着李梅去了“天河商城”。
  花钱买通关系,带着安全帽在工地仔仔细细逛了一圈。
  回去的时候,李梅笑问:“什么时候成立新公司?”
  张宣半真半假说:“等地皮到手、资金就位的时候吧。”
  接着他嘱咐李梅:“纺织厂这边你多留点心,我不方便天天跑这边,就靠你了。”
  李梅保证,“放心。”
  其实张宣也就是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离真正决定下场还差的远。资金先不说,这纺织厂想要弄到手就不容易。
  光纺织厂这两百号职工的安排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以现在国企改制的尿性,假设要让他全部接手安排这些工人,那自己万万是没那能力的。
  200多张口,以自己现在的家底,几个月就吃光了。
  车子走了一段,李梅似乎想到了什么,对他说:“小刘好像有仇家在寻他。”
  张宣一惊,“你在天河这边看到了?”
  李梅侧头说,“有人在打探商铺的情况。”
  张宣听得直蹙眉:“商铺的过户手续什么时候能办好?”
  李梅说:“怕出意外,我找了父亲的一个朋友帮忙,明天上午就差不多了。”
  张宣松了一口气:“落袋为安,早点落袋为安好,多花几个钱都不打紧。”
  “我知道。”
  李梅应一声就问:“小刘得罪人了?”
  张宣把小刘的事情简单讲一遍就感叹道:“小刘也是个可怜人,可惜我帮不到他。”
  张宣这同情是真心实意的。
  虽说买商铺压了价,但那是在商言商,一码归一码,原则问题。
  而就个人情感来讲,和小刘也认识有大半年了,一起吃过饭,一起吹过逼,脾性还是比较相投的。
  闻言,李梅想了想说:“如果小刘仅仅是离开内地去香江的话,也不难。”
  张宣问:“你有好办法?”
  李梅摇摇头:“我没办法,但袁澜有办法,这种事情对袁澜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张宣明悟,低声问:“袁澜手底下养了一批人?”
  李梅回答道:“她敢经营夜场,手底下自然有一批人。”
  张宣嘴巴抽抽,发现还是小看了那一本正经的女人。
  外面尘土飞扬,车内陷入安静,许久后,张宣说:
  “你联系下袁澜,在不大动干戈的情况下,看能不能帮小刘一把,不要明着提我。”
  李梅用欣赏的眼光看张宣,高兴地说:“好。”
  感受到她的目光,张宣面上没啥反应。
  不过心里却明白得紧,这女人遭遇婚姻失败后,对一切都充满怀疑,看到自己有情有义,自然心生好感。
  车子继续前行,在经过一片工地时,张宣突地猛踩一脚刹车,眼睛不敢置信地盯着右前方。
  你猜他看到谁了?
  竟然看到了万军!
  李梅望着逐渐远去的万军,问:“你认识?”
  张宣还没从这震撼的一幕中缓过神:“我大学同学。”
  ……
  24号,今天是农历十五,元宵节。
  办完事的张宣本想带杜双伶回中大的,但被杨迎曼强行挽留下来了。
  张宣眨巴眼附耳说:“今天放过你。明晚,哼哼。”
  “德性~”
  杜双伶脸红红地片他一眼,也是跟着杨蔓菁看电视去了。
  元宵节流行吃汤圆,杨迎曼准备了三种馅料: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