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端坐在椅子上,他静静地理思绪,静静地想钱的事情。
  而说到钱,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1000万,想到了老邓。
  张宣也记不太清94年的美股是个什么样子了?
  但后世看股神巴菲特的资料时,可以回忆起一些朦胧的东西。
  虽说94年是美国债市的大灾之年。
  但94年的美股盈利增速其实是很不错的,无论是从单季增速还是全年增速,都是美股有数据以来的最高增速水平
  尤其是美国个股期权交易非常火爆,CBOE个股期权成交量节节攀升……
  张宣猜测,从老邓字里行间的意思来看,老邓就是瞄准了期权交易,也是奔着期权交易而去的。
  张宣在心里算计一番,他对老邓最高的期待就是资本翻倍。
  1000万去,2000万回……
  这样他就心满意足了。
  他不要求太多,也不敢要求太多,老邓毕竟就一凡夫俗子,在股市里肯定有起就有落……
  不可能像自己这样逆天改命。
  要知道股神巴菲特上半年的增幅才14。4%,他还能指望老邓挣几千万上亿么?
  不指望。
  其实张宣也好,老邓也罢,两人默契地知道,这次合作只是一个契机。
  一个老邓离开学校、给张宣做事的契机……
  要不然平时关系那么好的两人,一个突然成了老板,一个成了下属,变味了,这口难开……
  况且张宣看中的不是老邓的炒股能力,而是未来代他充当天使投资人。


第319章 做决定,发条女孩
  思绪掠过1000万,掠过老邓。
  因为资金缺口,下一秒,张宣想到了借钱。
  盘查一下自己认识的人,发现有钱人并不多,甚至寥寥无几。
  估计最有钱的是袁澜。
  可一想到袁澜背后涉及的那些事,以及袁澜的良言忠告,张宣又动摇了。
  他揣测,只要自己开口,袁澜应该会借,借个上千万应该不成问题。
  哎……
  叹口气,除却袁澜,自己认识的人里,第二有钱的就是杜克栋了。
  根据前生的经验来判断,现在这岳父三四百万身家还是有的。
  多了估计够呛。
  但这点钱,对自己也只是杯水车薪。
  再说了,以现在的关系,自己也没法向人家开这口啊。
  抛开这两人外,好像没人有大钱了。
  陶歌也许有些。
  还有辉嫂应该也有些……
  但张宣压根就不考虑向这两人开口。
  原因很简答,连未来岳父那身家自己都看不上,怎么可能还瞧得上辉嫂那点钱呢?
  向他们借钱,还不如自己写作来钱快。
  说到写作,思绪就不可避免地移到了“哈利波特”和“发条女孩”上。
  这是两本非常非常圈钱的书。
  尤其是哈利波特,像神话一样,直接成就了一个女富豪。
  不过他清楚一点,“哈利波特”和“发条女孩”不是一个性质的。
  “哈利波特”作品本身没有“发条女孩”过硬,主要靠的还是营销。
  张宣有些担心,要是自己写出“哈利波特”,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原因而扑街?
  要知道,“哈利波特”前后被12家出版社拒绝过。
  不到一年时间里被连续拒绝12次,这他娘的也是没谁了。
  估计罗琳当初都被拒绝到怀疑人生了吧?
  前生张宣看过“哈利波特”的书籍,说句实在话,可能脾性不对,并不好看。
  要不是它打着畅销书的名号,他都不一定看完。
  那时候张宣就在想,如果自己是那些大出版商的编辑,估计也会拒绝出版。
  而“发条女孩”就不一样了。
  它不仅霸占着世界第一科幻小说的名头。
  更是因为这本书的内核是:末世东方神秘之争!
  瞧瞧,瞧瞧,东方神秘!
  脸皮厚实一点想:这简直就是为我张某人量身打造的嘛。
  这书的故事背景设定未来的东方国家—泰国。
  它的作者保罗·巴奇加卢皮是个70后,大学时主修东亚研究。毕业后曾客居我国、泰国,学过中文,所以小说有很浓厚的东方味。
  而且小说四条主线,分别涉及到四个人:一个马来西亚华人,一个日本人,一个泰国人,一个西方人。
  另外这书中不少人涉及佛教之国的信念,多名人物信佛,提示毁灭世界的不是基因改造技术,而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邪念和贪婪。
  以上几种东方因素加在一起,无疑是非常契合作家是东方人、是中国人的身份。
  张宣认为,如果自己以这本书的作家身份出现,压根就不会有人质疑自己的水平和背景。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自己是这本书的作家身份可能比原著保罗·巴奇加卢皮听起来更靠谱,更让人能接受。
  为啥,因为书中的所有元素,基本都是国内能够找到的。
  只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书中那个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自己要装模作样去趟英国,从而伪装它,把这个缺点补上。
  其实张宣也可以把其中的西方人换成东方人,但思索一番后,觉得没那必要。
  他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挣钱,在国际上打响名气,在国际上挣大笔大笔的外汇。
  所以留一个西方人放里面是非常有好处的。
  老实话,说到钱,张宣还真的不怀疑“发条女孩”的吸金能力。
  这本书一出世就包揽了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以及约翰·坎贝尔纪念奖等所有至高科幻大奖。
  并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小说、《出版人周刊》年度推荐小说、《轨迹杂志》年度推荐小说以及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小说!
  而且最可怕的是,这部小说是原作者的首部小说!
  想到这里,张宣就想起一个土豆曾说过的话:此子恐怖如斯!
  当然了,除了奖项外,张宣最最看重的一点,还是这本书非常畅销,后世09年出版后,就一直是畅销榜的常客,还经常高居亚马孙图书销售榜首。
  所以对比两本书,论圈钱速度,“发条女孩”可能会比“哈利波特”差一点点。
  但它也是神迹,也是让无数作家仰望的存在。
  思绪到这,热血沸腾的张宣拿起笔,在白纸上并排写下两个书名:
  左边是“哈利波特”,右边是“发条女孩”。
  张宣眼神一会儿左,一会儿右。
  来来回回权衡许久……
  这一刻,主意不定的他又想到了祖宗,想到了占卦。
  可惜的是,租房里没神龛,没祖宗牌位,没卦,不然非得烧点香烛和钱纸。
  嗯……,考虑到他们毕竟是自己祖宗,应该和自己有相同的爱好,烧一些内衣杂志和女星海报,他们应该会很喜欢。
  哎……
  又叹口气,张宣最后乱七八糟的念头一收,把左边的“哈利波特”划掉了。
  虽然他很想两本书都写。
  但没办法,在没确定罗琳是否已经开始写“哈利波特”之前,张宣为了不浪费时间,为了争分夺秒的挣钱,还是决定先把“发条女孩”写出来。
  至于“哈利波特”,等到了英国再做取舍吧。
  做完决定的一刹那,张宣就没来由感觉一身轻松。
  似乎瞬间有种感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都要顺其自然才好……
  再活一世,用上帝视角观看这个世界,发现好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好女人也太多太多,要是什么东西都想要,会很累的,肾会废掉的,听说热胀冷缩过多,还容易得前列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反正嘛,不能太过贪婪,不然容易得不偿失。
  “发条女孩”一共29万字,将近30万字。
  这次由于是用新马甲写书,为了钱,所以他打算以最快的速度完本。
  心里算算,29万字,他计划每天写5000字往上。
  至于每天的极限是多少,就要看自己当天的状态了。
  反正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写完。
  说干就干……
  拉开抽屉,找出新的本子铺好,墨水瓶盖子打开。
  张宣开始闭上眼睛冥思,开始找感觉。
  他突然有些怀念了,此刻楼上要是有钢琴声传来该多好啊。
  可惜没有……
  在梦里和自己默契无双的文慧,在现实里没一点默契。
  呸,我怎么这么不要脸呢?
  呼气,吸气,静思……
  如此20分钟后,慢慢有了状态的张宣在某一瞬间拿笔开始写。
  钢笔沙沙沙地……
  文思敏捷,笔尖像精灵一样在纸上优雅地跳动,灵气十足而又快速无比。
  ……
  “哔哔……哔哔……”
  下午四点过,当张宣正沉浸在自己的书中世界时,BB机响了。
  没理会,继续写。
  “哔哔……哔哔……”
  十分钟后,BB机再次响了。
  张宣蹙眉,眼睛眯了眯,忍着脾气掏出一看,有些意外,竟然是陶歌在Call自己。
  烦闷,写的正起劲时被人打断的滋味非常难受。
  要不是她是陶歌,他娘的都想骂人了。
  放下笔,粗粗看了看稿子,不错,竟然有了5400多字。
  心情立马好了不少。
  今天的最低任务算是完成了,张宣也是跟着松了一口气。
  起身,去客厅。
  打电话……
  电话一通,那边就传来陶歌的声音:“张宣,你是不是在忙?”
  张宣整理整理情绪,说:“还好。”
  聪明如陶歌,立马回过味来了:“我是不是打扰到你了?”
  张宣如实说:“我刚才在写作。”
  陶歌很是惊讶,才过多久又要开始写书了?
  惊讶过后,她期待的问:“新书?”
  张宣回答:“对,新书。”
  陶歌高兴说:“你等着,我马上过来。”
  “额?”
  张宣揉揉太阳穴:“你在羊城?”
  陶歌笑道:“昨天就来了,刚给你老家打电话,阿姨说你回了羊城,我就找你来了。”
  “行吧,我在租房等你。”
  “好,我很快就到。”
  结束通话,张宣看着手里的听筒,猜想这娘们不会是给自己送稿费来了吧?
  如果是这样,那就真巧了。
  中午还跟老邓说1000万的事情,下午就到了?
  这是吉兆啊!
  是不是预示着老邓要发?
  不,我要发?
  ……
  “咚咚咚……”
  时间过得很快,半个小时不到,门外就响起了敲门声。
  门开。
  打量一番,张宣就拍马屁说:“哟,20天不见,某人又变漂亮了,来,转个身让我看看,让我愉悦愉悦心情。”
  “呵呵,嘴巴这么甜呢,可惜姐都是老女人了,你还是把这话留给双伶吧。”
  陶歌笑着进门,二话不说就往冰箱走去,打开一看,结果大失所望,里面空空如也。
  张宣歉意地说:“我也是中午才回来,没来得及买汽水饮料,要不我去楼下找老邓看看,看看他们有没有。”
  “行,快去快回,姐渴死了。”
  “马上。”
  上楼下楼,前后不到2分钟,张宣就拿了一瓶冰镇汽水上来。
  等陶歌喝了小半瓶,就试探着问:“你怎么又来羊城了?”
  陶歌似笑非笑看着他,“你心知肚明,何必问?”
  得,小心思被人看破了。
  既然如此,张宣很是直白地伸出手:“那就快拿出吧,我正好缺钱用。”
  陶歌从包里掏出一张汇票给他:“这是987万,你看看。”


第320章 梦里照进现实
  张宣接过汇票认真检查了一遍,收好就半真半假抱怨道:
  “都过去半个多月了,我还没等到你消息,不会‘潜伏’那80万册还没卖完吧?”
  陶歌在单独沙发坐下,“快了,前天晚上我们进行了汇总,已经卖了差不多64万册。目前正在准备第三次加印。”
  张宣兴奋地问:“这次你们准备加印多少?”
  陶歌朝他竖起一根手指。
  张宣心里一动:“100万册?”
  陶歌笑着点头,“你这新书卖的非常不错,势头比‘风声’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很有信心。”
  张宣问:“海外版权有进展没?”
  陶歌讲:“我正要跟你说这事,上次你的‘风声’在港台地区、日本卖的相当不错,它们尝到甜头后,已经开始联系我们了。
  未来一个星期应该会先和香江、湾湾以及日本完成合作事宜,至于其他国家的,目前暂时还没消息。”
  张宣很满意,随后又关心问:“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工作进行地怎么样了?”
  陶歌告诉他:“根据我们打探到的情况,10月份会进行首轮投票,前后应该会有5到6轮投票,预计12月初公布结果,明年4月份在京城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典礼。”
  听完,张宣陷入了沉思。
  要是按照这个日期分布,自己最好提前去英国一趟,得在10月份前赶回来。
  不得不赶回来,他怕人民文学到时候找自己,要是关键时刻找不到人,就损失大了。
  想到“哈利波特”,张宣骤然觉得这个安排其实挺契合的,确定罗琳有没有动笔开始写,其实时间越早越好。
  看他不说话,陶歌问:“怎么,你有事?”
  张宣点头:“我要去英国。”
  接着把自己要去英国的事情,捡能说的说一遍。
  听他说完,陶歌懵了,一脸震惊地看着他:“你新书不写传统文学了?改写科幻了?”
  见她焦急爬到了脸上,张宣连忙摆手说:“没说不写传统文学,这是我的立命之本,当然会继续写下去。
  不瞒你说,传统文学下一本写什么题材,我都有了些思路,只是这个思路还要完善,甚至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陶歌不懂:“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突然要写科幻?”
  张宣撒谎道:“也不是突然要写科幻。老实告诉你吧,我很早之前就想写科幻了,只是那时候想法不成熟,就一拖再拖。
  现在我认为时机成熟了,所以想试试。”
  话到这,张宣看着她眼睛,想了想补充道:“其实我写科幻还有一个原因。”
  陶歌紧着问:“什么原因?”
  身子往后靠了靠,张宣摊在沙发背上说:“原因你进门时我就告诉你了,我现在缺钱。”
  陶歌不敢信:“你还缺钱?”
  “对,非常缺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