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时代之199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看着他俩点啊,我去趟厕所。”说着,张宣把啤酒瓶放下,溜了,直接回了宿舍。
  至于安全问题,他不担心的,沈凡和小十一、谷润三人还在呢。
  这个晚上,小十一回到宿舍洗漱完就躺到了床上。
  平躺着发呆。
  因张宣那句“其她女生也不像你这样啊,你怎么就这么口无遮拦的”而发呆。
  她在想,自己走的路线错了吗?
  可是知音杂志通篇读下来,张宣绝对是一个对“女色”非常有研究的人。
  而且他这么早就有女朋友了,不给别人一点希望,那不走常规路线能见到明天吗?
  这点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走常规路线是肯定见不到明天的。
  ……
  又是一个星期四。
  “张宣,你的信!”
  当张宣摊开大学英语课本时,小十一从后门进来了。
  递了一个邮包和一封跨国挂号信给他。
  张宣接过一看,发现邮包不出所料,果然是“人民文学”寄来的。
  邮包里面有一本样刊、一封编辑信,以及附带一张纸。
  这次的样刊同以往不一样,全本都是“风声”的连载内容。
  张宣简单翻了翻,就没了兴趣。
  打开编辑信,前面尽是些老生常谈,过目就可以忘。
  而信的中段,人民文学把采访的时间安排在了过年前。
  采访地点是上村。
  人民文学给出的理由无懈可击,表示元旦前后的行程已经满了。只能根据张宣提供的选择定在了年前。
  年前就年前吧,在哪采访都一样。
  就是有一点麻烦,租房的那些书籍得托运回去才行。
  毕竟这100多本书是门面,是自己创作的一部分依据和资料。
  不能怠慢了。
  编辑信的最后一段提了实体书出版的事。
  预计明年4月份发售。第一批计划印刷2万册试试水,探探市场反响情况。
  当然了,这只是人民文学编辑主动提前透露的一个情况,让他有个心里准备。
  而关于出版实体书的具体事宜,要等双方见面了再详谈。
  此次编辑信你内容比较重要,一字一字看得很慢,但10分钟过后,还是看完了。
  张宣拿过最后一张附带纸。
  附带张上全部都是要采访的问题。
  这也是应张宣的要求,人民文学提前把一些问题透露给他,沟通沟通哪些可以随便问?
  哪些问题是需要双飞把握好尺寸的?
  甚至哪些问题是涉及到了当事人的敏感点,是必须划掉的!
  张宣细细看了一遍,感觉还好。
  这年头的文学传媒还是很有公信力和信誉的,有道德、有情操、有底线。
  讲究脸面。
  不像后世那些无良媒体,为了博眼球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报道。
  不过他知道,事情也不可能这么简单。到时候人民文学为了“新鲜”,肯定要突击一些纸上没有的问题。
  只是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毕竟19岁的青涩皮囊下,住着一个老yb呢。
  人民文学的信件看完,张宣把它们全部归入邮包里。
  瞄一眼正在认真做笔记的小十一,张宣心有戚戚地拆开了国际挂号信。
  真的是恓惶啊!
  前世今生都有点怕了莉莉丝这姑娘了。


第165章 见信快乐,非富即贵
  带着忐忑的心情拆开信件,发现莉莉丝的回复非常简短。
  信的内容:
  亲爱的,见信快乐!
  我收到你的信了,也看了。我为你高兴,你能那样坚决的回复我,看来你得逞了,感谢杜双伶为我们提供经验,至少咱两不要经历牙齿打架的痛苦了。
  不过我得提醒你,咱不能乐不思蜀,要得陇望蜀。
  等我回来。
  信件还是莉莉丝一如既往的风格,人家对于自己和双伶同志在一起,以及发生的那些事,压根就不当回事。
  张宣是真的服气的。
  他知道莉莉丝没有假装坚强,就是真的坚强,上辈子就证明过了的。
  想到这头倔驴,真他娘的头疼啊。
  把信件收好,这次他不打算回了。
  因为回也没什么卵用,莉莉丝还是莉莉丝,依然会我行我素。
  五匹马都拉不回。
  ……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12月份就过了一半有多。
  下雨了,天气愈发的冷。
  傍晚,张宣惦记着李梅要过来,下完课就从教室回到了租房。
  把伞挂阳台上。
  想起自家媳妇上午带着邹青竹和文慧在租房看书。
  老男人进屋第一件事就是到书房巡视一遍。
  发现门锁安好,书房依旧。
  纸笔还在原来的地方,书本也未移动过。自己上次离开时是什么模样,现在仍然是什么模样。
  暗号还在……
  挺好!
  张宣忽然松了一口气。
  再世为人,什么都看透了。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啊。
  即使同意自家媳妇带两闺蜜回租房开空调看书,但也不能代表自己就没有任何心思。
  由于“潜伏”处在未发表的创作阶段,这对张宣来说自然是首要机密。
  好在文慧也好,邹青竹也罢,都是知道轻重的人。从不好奇问书房为什么一直上锁,也从不靠近张宣的书房和卧室一步。非常自觉,非常守规矩。
  不错,真心不错。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张宣也算认可了这两女的人品。
  其实把话说回来,凭借自家媳妇的那股子精明劲儿,也不可能出现意外。
  “张宣,张宣!”
  就在张宣闷闷地放飞思绪的时候,楼下传来了老邓的声音。
  张宣起身来到外边,凭栏问:“老邓,怎么了?”
  邓达清抬头招手:“来,下来吃火锅,刚弄的狗肉火锅,这寒冬腊月的吃这东西大补。”
  想着老邓喝酒如喝水的场面,张宣就惧怕:“又想把我灌醉?”
  老邓见他一脸害怕喝酒的样子也是笑了,再次勾手道:“下来,一个大男人磨磨蹭蹭像啥子,今天不灌你,你爱喝多少喝多少。”
  张宣不信,“真的?”
  老邓呵呵一笑,把外套紧了紧,“快下来,外面冷死了。”
  想到狗肉,想到火锅,嘴馋的张宣直咽口水,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哇。
  他娘的,底下飘出来的香气忒诱人了。
  算了算了,还是下去吧,面对美食,老夫从来就不是坚强的人,大不了少喝酒就是。
  带着不吃白不吃的想法,门一关,张宣也是哆哆嗦嗦下了楼。
  进到老邓屋子时,张宣才发现自己想多了,鲁倪在呢,注定不会让自己多喝酒的。
  张宣坐下就说:“你这屋子烧煤炉太闷了啊,为什么不开空调?”
  “冬天开空调没这种感觉。”邓达清递一支烟过来:
  “今天来一根不?”
  “行。”
  张宣懒得矫情,烟这东西他怎么吸都不上瘾。
  同样的,他怎么吸都没觉得有味道,吸什么牌子的烟都是一个样,察觉不出好坏。
  简直了!
  邓达清帮着把烟点上,就问:“你那白兰地原液出手了没?”
  张宣回答说:“快了,在办公司走程序呢。”
  听两人云里雾里的对话,鲁倪惊讶地看了看张宣,没搭茬。
  拿起筷子夹一块狗肉放嘴里,张宣嚼吧嚼吧,满满都是肉味,好吃。
  又夹一块放嘴里,还是老口。
  不客气地一连吃了三块,张宣问:“老邓,你今年回苏省老家过年吗?”
  邓达清摆手表示:“不回了,单身汉回去有个什么劲哎,七大姑八大姨的,到时候都得问一圈。”
  闻言,张宣瞄一眼鲁倪,“不是有现成的嘛。”
  鲁倪停下筷子对着张宣瞅了三秒,最后说:“张宣,你是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了是吧。告诉你,你谈恋爱的事情,上到书记、下到主任都挂名了。”
  哟!
  摆导员架子了。
  要是刚开始还得顾忌你这身皮,现如今都这熟了,谁怕谁啊。
  嘴里有肉,含糊说:“挂名就挂名吧,他们日后会以我为荣,早记住也好。”
  “呵呵……”
  鲁倪听得气笑了,“你以为你谁啊?太把自己当根葱了。”
  张宣斜她一眼,不再理这茬,转而问老邓:“隔壁老王呢,有阵子没见了,人跑哪去了?”
  邓达清独自喝口酒说:“她家老妈子走了。”
  “怎么走的?”张宣有些意外,王丽妈妈他见过几次,才50来岁的样子,非常年轻。
  邓达清摇头,唏嘘道:“喝敌敌畏走的。”
  张宣惊了,夹肉的筷子都停住了,“好死不如赖活啊,这是为了什么?这么想不开?”
  邓达清扫了眼窗外,压低声音说:“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她老妈子一直身体不太好。”
  就在张宣还想开口时,楼上响起了敲门和喊声。
  老男人当即放筷子起身:“我有点事,你们给我留点菜啊。”
  目送张宣的背影消失在门口,鲁倪情不自禁问:“张宣办公司是怎么回事?”
  邓达清说:“为了做一笔生意吧。”
  鲁倪问,“什么生意?”
  邓达清想了想,没说实话:“几十万的大生意。”
  几十万?
  闻言,鲁倪懵圈了,就那样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望着邓达清:“真的假的,他哪来的本事?”
  邓达清没直接回答:“你晓得有这么回事就行了,别到外面说,以后张宣在学校的事,能帮把就帮把。”
  鲁倪白了他眼,虽然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但也就真的听话没问了,而是说了一句:
  “我看他女朋友的衣着都不便宜,家里应该不差吧?”
  邓达清回答道:“哪里是不差啊!你是没见过小杜她家里人,那举止非富即贵。”
  ……


第166章 每月160万的新闻纸张生意
  二楼。
  张宣把李梅引进屋里,关心问:“吃饭了没?”
  李梅是个利索性子,把包放茶几上,一边掏文件一边回答:“吃了过来的。”
  见对方吃了饭,张宣也就没再多问,而是接过文件细细看了起来。
  关系到利益的事情,张宣从不打马虎眼,看了一遍看两遍,看了两遍看三遍……
  反复确认,最后觉得没问题了才签名盖章。
  完事后,把一摞文件交还给李梅,又找出袁澜的名片,把袁澜的联系方式给她:
  “外贸公司办好后,你联系她,白兰地原液分成合作的事情你负责跟进,遇到有需要我签名的,需要我做决定的,可以直接来找我。”
  “好。”
  李梅抄下袁澜的联系方式,临了说:“你家里要安装一台座机才行,以后公司运转起来得能及时找到你人。”
  张宣听到这话笑了,自己都还没开始挽留她呆在公司呢,人家已经自觉留下来了。
  看来老舅说得对,这李梅袋子里应该非常窘迫。
  不过这样也好,两人都巴不能,两人都舒服。
  李梅又认真核对一遍有无签漏了的地方,临了把文件收入包里就慎重地问张宣:
  “你这外贸公司,是专门只做海关罚没物资生意的?还是其他生意也做?”
  张宣几乎秒懂她是什么意思,把笔放桌上,诚恳表示:
  “既然开公司了,其他生意肯定也是要做起来,你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跟我说,咱这关系就不用拐弯子了。”
  见他态度明确,李梅也是着实松了一口气。
  她最怕张宣开公司是死守罚没物资这一亩三分地不动,那她就没什么留下来的意义。
  李梅想了想说:“我想做进口纸张生意。”
  张宣有点愣。
  两世为人,老男人自然知道国内一直奇缺铁矿石和木浆这类物资。
  但他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
  理由也很简单,除了没时间专业去干,更是没那渠道关系。
  要是让自己从无到有去开拓市场,有那功夫,做点什么都不比这差。
  张宣好奇问:“纸张也分很多种,你想做哪个领域?”
  李梅说:“我想做新闻纸。国内各大报刊的新闻纸需求量巨大,这个市场很有潜力……”
  耐心听她嘚吧嘚吧一通,末了张宣摆摆手说:“你讲的这些很有道理,但我不想听这些虚的。
  你既然直指新闻纸,那肯定有眉目的,你说来听听。”
  见他不好忽悠,李梅也是笑了笑,就讲了她的思路:
  “我们从俄罗斯进口优质新闻纸,火车运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再集装箱运到沪市。
  客户是沪市的新民晚报和川蜀的华西都市报。货到了他们报社仓库,立马给你银行汇票。这年头的报社特别有钱,从不欠钱。”
  眼瞅着她嘴皮子一动,就把新民晚报和华西都市报说出来了,张宣感觉有点天方夜谭,就好像在听玄幻故事一样。
  沉吟一阵问:“这两家可都是老牌报社,报纸销量多,社会影响力大,供求链应该非常完善才对,你有多大把握挖墙脚?”
  眼看张宣不见兔子不撒鹰、做事稳当,李梅就主动透露说:
  “没离婚前,我在澳洲做的就是新闻纸张这方面的生意,新民晚安和华西都市报都是我的客户之一。我现在回国了,自然不能便宜他。”
  得,这个“他”应该就是她前夫了。
  张宣听明白了,李梅这是斗气呢,找前夫算账呢。
  或者叫报仇雪恨也行。
  不过在老男人看来,你斗气不斗气什么的都没关系,他只在乎可行不可行,有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张宣试探着问:“你有多大把握?”
  李梅说:“90%以上,国内其它客户我没太大把握,但这两家报社当初是我手把手跟进的,有硬关系在里面。”
  张宣眼睛一亮,紧着问:“两家报社用量大不大?”
  李梅回答说:“新民晚报每天卖出32开的报纸120万份。一个月光从我们这里的需求量差不多5万吨样子。
  华西都市报的销量也不遑多让,以前每月从我这里进口大概3万吨纸张。”
  张宣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利润多少?”
  李梅坦诚说:“薄利多销,一吨新闻纸只能赚20到30元左右。”
  从俄罗斯进口,一吨新闻纸只能挣一到两个工钱,利润确实低得可以。
  不过甚在量大啊。
  要是每月真有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