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别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医生,别怂!- 第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教材,教材是学习之根本所在。
  教材是本源,学科教材编写才是最正统,最标准,最规范的学习标本。
  中国几十万中医学生,同时要通过这样的一本教材,对中医开启启蒙教育。
  这一点,陈南还是深有体会的。
  中医最难的,就是入门了。
  入门之后,就意味着你形成了中医思维和理念,后续的学习和临床都可以针对性的补充和加强你的知识框架。
  可是,为什么中医现在这么难入门呢?
  无非就是一点!
  启蒙教育的落后。
  所以说,在他听到高睿振邀请他做这个总编的时候,陈南不可避免的多了几分压力和强大的责任感。
  这不是小事儿,更不是简单的事儿。
  如果做错了,他将毁掉整整一代人,五代以你教材作为起点的中医学子,将会因为你的不重视,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仔细琢磨一番,自然会发现,这件事儿的重要性了。
  陈南点头:“好的,高主任,我知道了。”
  “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高睿振见陈南答应下来,笑着点头:“嗯,第一次讨论会在下周一,我们的8层会议室,你来过。”
  陈南点了点头:“好,我一定准时过去。”
  高睿振微微一笑:“行,那我也不打扰你了。”
  挂了电话之后,高睿振神情恢复自然。
  他很欣赏陈南这个小伙子,自从陈南参加当初的青年中医培训班的时候,高睿振就对这个充满朝气,且不畏强权,凡事要挣个对错的性格给吸引到。
  秘书看着高睿振在笑,回想起刚才的电话,还是忍不住提醒了句:
  “高先生,这个……陈南教授似乎没有拿到总编提名吧?”
  高睿振带着笑意看了一眼胡海生。
  “小胡啊!”
  “你啊……”
  “呵呵……”
  “我不说提名总编,你觉得陈南会重视起来这件事儿?”
  胡海生一愣,顿时笑了起来:“怪我多嘴了。”
  高睿振摆了摆手:“你是秘书,这件事儿做的对。”
  “但是呢……有些事情,你看的还是不够深刻。”
  “教材,教材,能否成才,全靠这基础教育。”
  “咱们需要年青一代的年轻力量加入了,教育也需要增加新鲜血液。”
  “再说了,我也没有说错吧?总编本来就没有提名这么一个说法,主编需要编委选出来,然后主编之中,再选总编。”
  “陈南怎么就没有资格了?对吧?”
  “谁都是有机会的!”
  “而且,我们得用新人,重视新的力量,新鲜血液,要不然,改革的目的何在?”
  “十一五、十二五……十五五,直接用第一版教材得了。”
  高睿振说完之后,忽然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对了,今年的编委,你挑选的时候,不要集中在首都。”
  听见高睿振的话,胡海生忍不住愣了一下:“这……好的!”
  ……
  ……
  这边,陈南从办公室站起身来,活动一番手脚,来到了赵建勇的办公室。
  赵建勇连忙站了起来:“陈主任。”
  陈南点头:“忙呢?”
  赵建勇笑了笑:“没有,这不……《陈南杂病心传》第二版刚刚和出版社联系了。”
  “第一版,咱们卖了10万册!”
  “这个成绩,在现在实体书凋零的时代,可以说十分厉害了。”
  “这不,现在第二本也写完了,出版社那边看了初版,校验之后,反馈回来了,我继续看看。”
  “您有时间的话……”
  陈南笑了笑:“你做事儿,我放心。”
  “你来负责就行了。”
  “这都第二版了……真快呀。”
  赵建勇也是忍不住点了点头:“是啊……”
  “第一版,咱们那时候都还在源城市人民医院,那时候……您还是副主任,呵呵……”
  “现在都是中日友好医院的病区主任了!”
  陈南拿起书来翻看一番,忽然看着赵建勇,问了句:“你觉得,中医书籍,最重要的是什么?”
  赵建勇愣了一下,沉思片刻之后,缓缓说了句:
  “如果只是养生健康的中医书籍的话,最重要的是接地气,明白读者真正想要什么,或者真正能得到什么有用的知识。”
  “说白了,这种书,需要的是迎合读者,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是……如果是科普、参考书、医案一类的专业书籍的话,他面向的读者是专业类的,这就需要保证书籍的严谨性和……客观性,但是,真正重要的是,这种书不能单纯的迎合读者了。”
  陈南听见赵建勇的话,不由得脑海里似乎被挑动了什么东西一样。
  他连忙追问一句:“那需要?”
  赵建勇面色严谨的说了句:“那就需要……迎合疾病!迎合思维误区!迎合易错点和难点。”
  “这世间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辨证论治的。”
  “书也不例外。”
  “首先要辨别清楚看这些书的人存在的问题,然后辨证施治。”
  赵建勇说话间,面色凝重,显然……这些年他没有浪费自己的精力,对于很多事情的思考,十分深刻。
  “呵呵……这个,陈主任,我也是班门弄斧了。”
  “专业的事情,还是得您来。”
  “我只是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陈南带着深意看了一眼赵建勇,拍了拍他的胳膊:“可以!”
  “感悟挺多的。”
  “但是……我如果问你,如果是教材,需要考虑什么?”
  此话一出,赵建勇顿时瞪大眼睛,愣在了原地,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
  “教材?!”
  “咳咳……”
  “陈教授,这……这可是……大事儿啊!”
  “难道……您要……”
  赵建勇依然是有些惊讶,陈主任这是要……做教材?
  这也太厉害了吧?!
  教材,在任何人心里,都是充满了厚重感的东西,赵建勇也不例外。
  这是学之根本,人才之脊柱,学术之基石。
  陈南看着赵建勇,点头:“你继续说。”
  赵建勇深吸一口气:“教材,也需要辨证论治!”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既往教材进行辨证。”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诊断。”
  “最后,辨证论治!”
  陈南闻声,顿时点了点头:“好!”
  “这样,我交给你一件事儿,你去把中医类的教材,给我收集一下,我要所有版本的中医教材。”
  赵建勇连忙点头:“好!”
  “我现在就去做。”
  说话间,赵建勇内心激动无比,虽然说,做教材的不是他,但是他却有一种伟大事业的强烈参与感。
  这种感觉,让他浑身充满了激情。
  ……
  ……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
  心内科。
  陈南今天要来心内科查房,他早早的换了一身干净的白大褂,来到了医生办公室内。
  此时时间尚早,陈南倒也不着急,索性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
  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本《中医内科学》。
  七点多的医生办公室内,没有多少人,办公室内很安静。
  陆陆续续的,有学生先来了。
  “今天陈主任查房,早点来吧,来晚了郑主任要骂人了!”
  “是啊……郑主任对陈主任很尊敬的,不过说实话,陈主任查房能学到的东西很多的,前段时间陈主任说的那个,胃不和则卧不安,甚至从植物神经紊乱思考,我觉得就很有道理……我博士论文就准备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
  “嗯,的确,教材上哪有什么这些东西啊……哎……我总觉得,这段时间,我对中医的感悟和人认识加深了!”
  “其实,教材上是有的,我们只是很难联系起来,陈教授查房讲课很有趣的,你们记得前段时间那个‘覆杯而卧’的患者吗?哈哈……这一次之后,我真的再也忘不了了。”
  “打扰了一下,师兄,覆杯而卧什么意思?”
  学生毕竟是从硕士到博士都有,而且转科的时候,年级也不一样,所有有些人不太了解。
  那年长的男子笑了笑:“很多失眠患者啊,都或多或少有些焦虑抑郁,甚至是强迫症,半夜总是口渴,想喝水,而且目不瞑,不合眼。
  有个患者啊,也是慕名而来。
  结果……陈教授就开了两个药,一个是半夏,一个是秫米。
  患者听完之后……顿时愣住了,因为这两个药物就能治病?
  结果……你猜陈主任说啥了?”
  那学生也是愣了一下:“说了什么?”
  “陈主任说啊,呵呵……这个病啊,药物不重要,至关重要的在后面哩!
  你吃完药之后,一定要记得,把药杯翻过来放在桌子上,这样便能安睡。”
  那同学听完之后,顿时傻眼了。
  “这……这能行?”
  那年长的师兄微微一笑:“行!当然行了。”
  “那患者喝完之后,把杯子特意反过来扣在了桌子上,效果显著。”
  那同学听完,顿时震惊了:“我的妈呀,早就听说陈教授有祝由之道,难不成是真的?”
  一旁的同学忍不住笑了起来:“行了,你别听他忽悠了,这覆杯而卧啊,说的是药效神速。”
  “是陈主任用药精准,不是你想的那样。”
  那原来的师兄也是笑了起来:“的确是这样的,患者的病,其实形成是因是由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分,形成阴虚,故夜间不能合目而失眠。
  卫气不得入于阴分,这半夏秫米汤,有交通阴阳功效,陈教授说,对于这种新发之病,用对了方药,有“覆杯而卧”的效果。”
  “可是,你们别笑话,我就是从这覆杯而卧,记住了卫气不得入于阴分,半夏秫米汤可交通阴阳。”
  ……
  大家纷纷笑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陈南听着这些话,小心翼翼的在纸上写了句。
  “对于疑难型病例的拆解,可用以方解药的形式……”
  这个时候,忽然一个人瞪大眼睛,对着众人使了个眼色,小声说了句:“嘘嘘,你们看……陈教授在呢!”
  顿时,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
  大家寻声望去,果然看见一个和他们岁数相差不多的年轻人在翻看一本书。
  这不正是陈南陈主任吗?
  大家没有注意,差点把陈南当成了学生了。
  不过……
  大家也都好奇了起来,陈主任在看什么书呢?
  规培群里,沸腾不已。
  “我靠,还好我没有说坏话……”
  “哈哈,谁能想到陈主任在呢。”
  “谁说不是呀……近距离抚摸大神。”
  “话说……你们注意到,陈主任在看什么书了吗?”
  “不知道,陈主任看的,应该是很高端的吧?最新指南?还是……高分影响因子的论文啊?”
  “谁去看看?”
  “我摄像头像素高,我给你们拍一下……”
  没多久,一张照片发到了群里面。
  片刻之后,众人顿时傻眼了。
  “我去……这是……《中医内科学》吧?陈教授这么牛逼……还看这么基础的书啊?我都好多年没看了……”
  “对啊,难道我对中医内科学有什么误解吗?”
  “哎,错了,这就是看山三境界,陈教授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地步。”
  ……
  没多久,陆陆续续的很多医生都走了进来。
  大家也陆陆续续的发现了陈南在看内科书……
  一时间,都愣住了。
  几个医生对视一眼,陈教授看内科书?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就连几个副主任和主任也是一个个面色凝重,开始思考起来今后的上升空间。
  心内科的主任郑智斌进来以后,都有些发蒙。
  “这个……陈主任,看书呢?”
  陈南笑了笑,点头:“嗯。”
  郑智斌看见内科书的封皮之后,不由地沉默些许。
  难道……这是返璞归真?
  高端的知识,只需要最简单的打开方式?
  第二天的时候……
  心内科病房内,不少人手里都不约而同的拿着一本内科书。
  大家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而郑智斌也不例外,甚至面对其他科主任的开玩笑也不在意,更是一脸看待凡夫俗子的样子看着对方,我这和陈主任是在一个层次的,你们不懂。
  这几天,陈南抓紧时间把十几版的内科学挨着看了一遍。
  看完内科之后,陈南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教材内容重复,补中益气汤出现 45次,大承气汤出现 37次,小柴胡汤出现 26次。《金匮要略》与《中医内科学》的重复病种更多,《中内》49种《金匮》论及内科35种,两书重复病种达 21个之多,就重复面而言,《中内》占 42%。”
  “第二,教材内容陈旧,知识老化严重,很多《中医儿科学》里面记载的传染病,已经不适应临床需求了,可是……依然写进了教材,这似乎没有太多意义!
  而《温病》依然只有明清时代的学术水平,现阶段的东西很少,中医不是一门厚古薄今的学科,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问题,以及临床实用型的问题!”
  “第三:理论和实践脱节!中医药学是门实践性的科学,其理论体系是在临床实践中形成并总结来的,但是目前中医药学教材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却很大。”
  这一番调查,让陈南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有些失落!
  说实话,他着重于临床,以为只是学生的问题。
  但是现如今看来,专家们对于编著教材,显然不是那么太看重。
  甚至于,在编著教材的时候,很多专家都是把以前的东西复制过来粘贴上去,就连自己的想法和关于疾病的新理解都没有。
  这能进步?!
  你身为专家,都不去思考了,你让医学生怎么去进步?
  忽然之间,陈南意识到了,中医传承之路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看书之后,陈南关于这一次的改革,内心大概也有了一些想法。
  但是……
  他还需要去学校看看,亲自听一听学生们的看法。
  最后,陈南找人办了首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卡。
  他需要去听听学生们最朴实而且最真切的想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