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末,骑着一辆嘉陵70摩托车,就相当于现在开一辆宝马5系、奔驰E级或者奥迪的A6L。
试想一下,你开着一辆宝马5系去跟人家姑娘相亲,那成功的概率绝对会几何倍增!
所以王磊便从王海滨那里借来了摩托车,骑着去跟人家姑娘约会去了。
不得不说,王磊为了泡妞,还是挺下血本的,舍得请人家吃西餐,当时西餐可是挺贵的,两个人去西餐厅吃饭,没有十几块钱可出不来。
王磊骑着摩托车,一路风驰电掣的来到了青河宾馆餐厅的门口,他并没有下车,而是熄了火,坐在摩托车上向四周张望。
好不容易骑着摩托车来的,当然要在人家姑娘面前显摆一下,要是从摩托车上下来,还怎么显摆。
不一会,姑娘终于来了。
“小丽,我在这!”王磊挥了挥手,还不忘按了按摩托车的喇叭,仿佛在告诉姑娘,我是骑着摩托车来的。
姑娘看到王磊的摩托车,也是眼前一亮,很显然摩托车给王磊加分了。
姑娘走上前去,开口问道;“等很久了吧?”
“等你,再久也值得!”王磊还是很会说花言巧语的。
“外面挺冷的,咱们进去吧?”姑娘开口说道。
“行,等我一下,我去停车。”王磊开口说道。
就在此时,汽车的喇叭声响起,一辆乳白色的大蓝鸟,驶进了青河宾馆的院内。
崭新的大蓝鸟,方方正正的前脸,加长的车身,充满了商务范,看起来比市里领导配备的二代帕萨特好话多了。
“进口的大轿车啊!好气派!”姑娘忍不住叹道。
她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车,但是从外观便能够判断,这肯定是进口的豪华车。
“大蓝鸟,哪个单位这么大气,能配上这车!”王磊微微一愣,他是认得这车的。
只见这车靠边一停,然后从车上下来了两个人,王磊定睛一看,车上下来的还是熟人。
“李卫东!”王磊忍不住惊呼一声。
“哎呀,是王磊啊,你也来吃饭?”李卫东笑盈盈的上前与王磊打招呼。
“李卫东,你从哪弄来的车?”王磊一脸惊讶的问。
“刚买的。才从东岛海关那边提过来,还没来得及上牌呢!”李卫东晃了晃手中的车钥匙,接着说道:“不打搅你们了,我先进去了。”
李卫东说完,带着弟弟李卫民走进了餐厅。
“显摆什么!”王磊酸溜溜的嘟囔了一句,随后对身边的姑娘说道:“小丽,咱们进去吧!”
然而此时的小丽姑娘,正望着李卫东的背影,眼睛里直冒小星星。
……
吃货弟弟李卫民捧着菜单:“哥,我要吃奶油冰激凌。”
“大冬天的,还吃冰激凌?也不怕拉肚子。”李卫东埋怨了一句,随后还是对服务员说道:“来两份奶油冰激凌。”
“还说我呢,自己不也要了一份。”李卫民小声嘟囔着,接着指了指菜单,开口说道;“哥,我要吃这个。”
“哥,我要喝红菜汤。”
“哥,我要吃这个奶油鸡丝。”
“哥,我要吃奶油蛋糕!”
八十年代的西餐,并不像我们现在吃的牛排意面鹅肝龙虾,当时国营饭店的西餐厅,做的都是一些偏中餐化的西餐,而且菜品也偏向于俄式风格。
像是奶油鸡丝、奶油猪排、奶汁里脊、红菜汤等,都是当时西餐厅常见的菜式,或许对于厨师而言,西餐和中餐的做法都差不多,同样的一道菜,加奶油就是西餐;加酱油那就是中餐。若是加郫县豆瓣酱的话,那就是川菜。
八十年代的人吃西餐,也跟现在不同,那时候的人去西餐厅吃饭,主要是品尝各种的西式甜点,像是奶油冰激凌、西式的奶油蛋糕、各种曲奇等等,看起来更像是在吃下午茶。牛排什么的,反而不如甜品受欢迎。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西式甜品,是外面买不到的。
这些西式糕点做的也不正宗,味道还不如粮油站供销社的卖的桃酥、麻花、绿豆糕好吃,但人都是图个新鲜。就像是现在很多网红店,味道非常一般,可依旧能吸引很多人打卡拍照。
……
王磊盯着菜单上的价格,只觉得心在滴血。
“这西餐怎么这么贵!一个奶油冰激凌,竟然要八毛钱!我平时吃一个牛奶冰棍,也就是五分钱!看来今天要大出血了,还好跟我爸要了五十块钱。”王磊心中暗道。
“小丽,这里的奶油冰激凌特别好吃,咱们要一个吧?”王磊故作大方的问。
“恩。”姑娘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刚才那个开车来的,是你朋友?”
“你是说李卫东?一个大院里的,互相都认识。”王磊接着说道。
“他叫李卫东啊!”姑娘点了点头。
王磊却根本不想谈谈论李卫东,他指了指菜单上的奶油蛋糕,接着说道:“小丽,这里的奶油蛋糕特别好吃,咱们要不要来一份?”
“恩。”姑娘又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这个李卫东,是高干子弟么?能买的起进口大轿车?”
“什么高干子弟,他把就是公司里的会计,还不如我爸官大呢!这小子就是运气好,承包了公司的服装厂,才赚了点钱。”
王磊又指了指菜单,接着说道;“小丽,你快看看,还有什么想吃点。”
“我吃什么都行。”姑娘心不在焉的应付了一句,随后开口问道:“我听说现在很多企业承包出去,都能赚大钱,这个李卫东应该也赚了不少吧?他怎么也得是个万元户吧?”
“万元户算什么,我家也是万元户!”王磊赶紧显摆起来,生怕被李卫东抢了风头。
“你骑摩托车,都是万元户,那这个李卫东开进口大轿车,得抵得上好几个万元户吧?”姑娘开口问道。
姑娘显然不知道,这辆大蓝鸟能买接近一百辆的嘉陵70摩托车,不过她的逻辑却是很清晰的。
“这个李卫东多大年纪啊?有对象么?家里几口人?有几个兄弟姐妹?旁边的那个是他的弟弟么?”姑娘一连串的问出了好几个问题。
“呃……”王磊顿时有些无语,他感觉到头顶上即将长出一片草原。
就在此时,餐厅的服务员走了过来,很应景的将一小盘菜端到了王磊面前:“同志,我们有开业大酬宾,这是赠送你的西蓝花沙拉。”
“西蓝花?”王磊看了看盘子里的西蓝花,真绿!
第一百四十九章 资本家李卫东
李卫东坐在家中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官媒报纸,认真的阅读者上面的每一个字。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阅读了这一条宪法修正案,李卫东心中百感交集,国家终于在立法上,确立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然而私营企业的道路依旧很难走,宪法修正案只是松绑私营企业的第一步,当时的私营企业仍然是办不到企业营业执照的,同样也不具备法人的地位。
一个企业,没有营业执照,不具备法人地位,做很多事情都会受到限制。
真正对私营企业的松绑,要等到九十年代《公司法》正式实施,那时候个人可以注册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才有了真正的法人地位。
“记得《公司法》是九四年才开始实施的,我可等不了那么久!”李卫东轻叹一口气,将报纸翻了个页,望向了本地新闻。
“东城区向阳镇的电炉厂失火,厂房被烧毁,索性没有人员伤亡!”
看到这条新闻,李卫东眉头微微一皱,心中突地豁然开朗起来。
“明天得去一趟向阳镇!”李卫东心中暗道。
……
东城区向阳镇。
田宇鸣一脸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开口问道:“事故的原因都查清楚了么?”
“镇长,都已经查清楚了,起火点在电源那里,经过消防部门的分析,这次起火的原因应该是电源线路老化,造成的短路。”手下开口汇报道。
“不是人为的就好!”田宇鸣长出了一口气,接着问道:“损失的情况统计出来了么?”
手下马上回答道:“目前还在统计当中,因为起火的时间是晚上,所以并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不过电炉厂的厂房和设备,统统烧毁了。”
“全烧掉了?这可有些麻烦!再建起来的话,得花不少的钱,镇上的资金本来就紧张,恐怕拿不出钱来重建电炉厂啊!”田宇鸣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电炉厂是向阳镇的集体企业,好歹也养了二百多职工,要是无法重建的话,这二百多职工的就业肯定无法解决,到时候这二百多人就都得回家种地去。
就在此时,有人敲门进来。
“领导,外面有个叫李卫东的人,想要见你。”
“李卫东?没听说过,他是干什么的?”田宇鸣开口问。
“他说是什么服装厂的厂长,还递上一张名片。”手下将李卫东的名片交给了田宇鸣。
“运输公司服装厂的厂长?这应该是市运输公司的三产吧?”田宇鸣抬起头来,开口问道:“这个李卫东有没有说,他找我干什么?”
“他说是想跟您谈谈电炉厂的事情。”那人开口答道。
“电炉厂都烧没了,还有什么可谈的!”田宇鸣撇了撇嘴,显然并不想跟李卫东见面。
“领导,我看他开了一辆崭新的进口的大轿车,那车我都没见过,要不然你还是见见他吧!”那人接着道。
“进口大轿车?”田宇鸣站起身来,走到窗户边往外看,一眼就看到了院子里的那辆大蓝鸟。
“还真是进口大轿车啊!这车看起来,比市领导的配车还要高级!看来这个李卫东,来头也不一般呐。”田宇鸣转过身来,开口说道;“把他请到接待室里吧。”
……
做生意的人,买一辆好车充门面,还是很有必要的。开着一辆好车去见客户,既显得有面子,又会让客户觉得你很有实力,接下来谈生意,难度也会降低许多。
李卫东这种老油条,当然是深谙此道,所以他故意将大蓝鸟停在院子里最显然的位置,只要站在窗户边就能看到。
对于当时的乡镇而言,能配辆摩托车就算是不错了,李卫东开着辆大蓝鸟进来,自然会显得高人一等。
事实上那个时代的人对汽车的认知也很简单,说白了就三点:轿车比吉普车好,大轿车比小轿车好,进口轿车比国产轿车好。
李卫东这辆大蓝鸟,一看就是进口轿车,于是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就成了又大又好的高级轿车。
李卫东在接待室里等了半分多钟,田宇鸣便出现在李卫东面前。
“李厂长是吧,我是田宇鸣,向阳镇的镇长。”田宇鸣自我介绍道。
“原来您就是田镇长,久仰大名!”李卫民开口说道。
两人分宾主落座,互相寒暄了几句,田宇鸣这才开口问道:“李厂长,听说你来找我们是要谈电炉厂的事情?”
“对,田镇长,我想先问一下,这次火灾,电炉厂的损失严重么?”李卫东开口问。
“实不相瞒,现在这电炉厂的厂房已经烧毁了,设备也都被烧坏了,现在的电炉厂,就剩下一堆生产电炉用的炉盘,那东西耐高温,没被烧坏。”田宇鸣也没有隐瞒,毕竟厂房烧毁的事情,眼睛就能看得到。
李卫东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这个电炉厂的重建工作,应该还没有提上日程吧?”
“火才刚扑灭,现在正在清理东西呢,至于重建工作,估计得等一点时间。”田宇鸣开口答道。
“重建电炉厂的话,向阳镇上的资金应该还算充足吧?”李卫东又问道。
田宇鸣开口答道:“这要看重建费用是多少,镇上会有一个评估,具体的话,得等评估以后才知道。”
“呵呵呵,田镇长,你就别瞒我了,你们镇上根本就没钱重建电炉厂!”
李卫东掰着手指,接着说道:“你们镇今天要修主干道吧?还要修一座新的大桥吧?另外还有五个村子的供电要建设吧?这还没算镇小学的扩建。算起来的话,上面拨给你的钱,可未必够用。”
“李厂长,你怎么知道这些的?”田宇鸣不解的问。
“看报纸。哪些县区要搞哪些建设,咱们《青河日报》上都会写。”李卫东回答道。
田宇鸣轻叹一口气,接着说道:“李厂长,我承认我们镇上的财政情况,是不足以重建电炉厂,但是我们可以向区里面申请拨款啊!”
李卫东笑了笑,开口说道:“田镇长,我刚才都说了,哪些县区要搞哪些建设,咱们《青河日报》上都会写,要不要我把你们东城区今年要搞的建设,也给你数落数落?
别的不说,就新建的那个发电厂,便是个吞金兽!你们区里面也在大搞建设,你觉得东城区会有额外的资金,批复给你们重建电炉厂?
如果电炉厂是个效益很好的企业,或许区里面真的会给你们重建资金,但电炉厂是什么情况,到底赚不赚钱,田镇长你肯定也知道。
你们这电炉厂啊,除了生产电炉子之外,也就是能生产几根烧水用的热得快,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也没啥利润。
也得亏你们是乡镇集体企业,工人工资少,要不然的话早就亏本了!就这样的企业,在区里看来根本就是个包袱,怎么可能再给你投钱?”
李卫东的记忆当中,向阳镇的电炉厂的确没有再重建,厂子里的二百多工人,自然也就下岗了。
好在这种乡镇企业的工人都是农村户口,家里还都有土地,工人下岗了大不了回家种地,也能混上个温饱。
李卫东这番话,让田宇鸣心中有些难受,不过他却知道,李卫东所说的是实情。
电炉子和热得快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随便一个小作坊都能做,完全是烂大街的东西,生产电炉子和热得快,根本就不赚钱,所以电炉厂一直都是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田镇长,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们这个电炉厂,想要重建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除非是有人肯投资。我今天,就是想跟你谈谈投资电炉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