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面的道理应该都非常清楚,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虽然没有几户人家,赵一也要为他们提供教育和医疗,哪怕建设一个迷你型学校和医疗所,单独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平衡区域发展,我们目前总体上是沿海城市发展速度比内陆城市发展速度要快,不管是政策还是政府财政倾斜,都是沿海城市相对较多。
这对于几年前来说,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因为政府财政有限,有限的资金必须使用在刀刃上,而沿海的地理优势非常明显,既可以吸引国外资本,有可以方便出口贸易。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出口贸易的倍增效应会慢慢消失,出口贸易的增幅会慢慢降低,出口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汇率的提高,会越来越弱。
这也是我为什么反复强调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因为内需可以在出口贸易出现瓶颈时,继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资源和政策如果还过分向沿海城市倾斜,那么肯定会让新的人口愿意流入这些城市,会造成这些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很难避免出现大城市病。
大城市病是指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症状。
虽然我们强调城市化,但是我个人是强烈反对过度大城市化,如果不加节制,未来两千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并不稀奇。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我国的城市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预先规划好,这不仅是城市建设规划,还有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功能规划等等。
第四个方面就是加强县城城市化发展,我们可能一提到城市化,就会想到那些国际上鼎鼎大名的国际化城市。
虽然这些国际化大都市确实是国家名片,让更多的国家了解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可以搞,但是这并不是城市化的全部。
我国人口众多,如果资源都朝着这些‘国际化’城市涌入,必然伴随着人口向这些城市涌入,人口膨胀速度就非常快,大城市也就诞生了。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制定符合我国人口大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化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认为除了全国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外,最应该大力发展的,就是县城。
县城人口少的只有20多万,多的也只有100多万,这样的人口体量,既满足了城市化的需求,也可以避免大城市病的出现。
第五个方面就是增加城市之间的沟通能力,这是为了应对县域经济体量较小,无法完成一个产业的全部链条,只能通过县域合作方式,来集聚产业链,共同完成一项目标。
这个沟通能力,既指交通通信沟通能力,也指经济产业沟通能力,只有完成了这些有效协调机制,才能够发展好县域经济,才能够让县域经济助力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还需要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将所有的县城相互连接起来,将全国所有的城市都连接起来,最好能够做到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任何周边城市。
而中心城市之间,可以使用高铁连接起来,争取两到三个小时,可以到达任何相邻中心城市,能够做到这个的,只有高铁能够办到。
当这个目标达成了,那么全国城市交通网络算是彻底建设起来了,县域发展的交通瓶颈将会不复存在,每一个地区都能够发挥他们的区域优势和特色,经济想要不发展都很难。
除了交通以外,就是区域协调机制的建设了,刚才说的,县域经济是很难完成完整产业链的建设,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只能够完成产业链的一个环节。
所以区域经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信息沟通的平台,也是经济合作的平台,更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平台。
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一花开罢百花败,区域经济范围内,每一个县域经济都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发展适合自己的经济环节。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电脑产业链,我们将内存、CPU、主板、显卡、机壳、液晶面板、材料等分别放到不同的县域经济当中负责生产。
然后再将设计和组装等工作放到中心城市完成,这样既能够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让产品和市场更加靠近,不会因为闭门造车而让自己的产品丧失竞争力。
从这个例子当中,各位也应该清楚,中心城市更适合靠近市场的产业,像上面说的设计、研发、整合,而县域经济更适合生产环节。”
在前世,虽然县城里面高楼不少,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貌似不错,其实却是严重的产业空心化,只有房地产,而没有相关的产业支撑。
许多人虽然在大城市工作,但是在身份上却始终无法融入大城市,所以只能在自己出生的县城购买房子。
但是县城又无法给他们提供就业,所以他们的青春只能献给这些大城市,期望老了后,再回到自己出生的县城养老。
这在赵一看来,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也是对于百姓极不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前他是没有能力,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但是这一世不同,他不仅拥有足够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也能够站在这样的顶级协商会议上发言,如果还不能做些什么,那就枉费他重生一回。
以上赵一的发言,也仅仅是论证了城市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划全国城市化建设,如何均衡发展城市化经济,如何发挥区域性经济优势等。
下面就需要讲述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上面说了这么多,但是具体又该如何实现呢?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应该通过以下几个举措里实现上面提到的目标:
第一个就是继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够形成新的思维模式,还是使用老一套经济发展模式,对我们的工作展开具有极大的阻碍。
例如土地问题,我们必须要明确土地产权问题、使用年限问题、获取土地方式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够谈城市化建设。
例如治理方式的问题,随着经济活跃性越来越高,经济结构性越来越复杂,我们必须要建设一套适应现阶段发展的治理模式。
这个以后可以单独探讨,这里就不展开讲述了,而且我一个人的思考也有局限性,还是需要集思广益。
第二个就是理顺产业链,我们需要对我国目前拥有的工业产业链进行梳理,也要对世界工业产业链进行梳理。
这是我国进行全面工业化发展的必要过程,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里面的情况,才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产业链布局。
第三个就是产业链重构了,这个是和第二个举措息息相关的,重构产业链是为了进行县域经济发展做准备,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准备,也是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做准备。
第四个就金融支撑问题了,想要完成以上所有目标,都必须要钱,没有钱,那上面谈到的所有问题都只是一个构想而已。
关于第四点,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点就是积极的金融政策,我国过去几年,金融举措上面相对保守,当然这也是和当时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活跃度息息相关的。
如果央行印了太多货币投放市场,但是当时并没有足够的商品来支撑消化这些货币,这么做只能是增加通货膨胀,没有任何好处。
后来的经济发展速度确实快了很多,但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则是出口贸易,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是锚定外汇储备。
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能维持汇率稳定,这些举措在当时并没有什么问题,是和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但是我们即将进入的阶段就不一样了,不能够在使用之前的保守金融政策来对待国内经济,而是需要更积极的金融政策。
货币和商品之间,就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
到底是先增加货币供应,来拉动商品生产,还是先生产足够的商品,再提供足够的货币供应呢?
之前我们的货币政策更倾向于先有足够的商品,再提供充足的货币供应,这是计划经济的典型产物,可以保持相对的供应平衡。
但是这样经济发展的活力也就会被限制了,我们应该打破量入为出的模式,采用适度通货膨胀的发展模式。
先向市场提供相对富余的货币供应,然后促进商品生产的跟进,这样经济发展速度会更加具有活力,同时对于政府管理经济也相对简单一些。
而富余的这部分货币怎么供应呢,我觉得还是对基础建设贷款的方式提供更加合适,我们可以通过中央积极的货币政策,来支持国内基础建设投资。
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到基础建设中来,获得这部分富余货币供应,然后购买其他商品,促进其他商品生产发展,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模式。
第二点就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进来,经过这几年的经济开放,虽然民间资本单个体量并不大,但是总体规模比起以前要大的多。
我们可以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让这些民间资本积极的参与进来,解决我们整个计划资本不足的问题。”
第329章 积极布局
到这里,赵一的发言终于完了,而整个会议的画风也终于被他带歪了。
之前还仅仅只是围绕工业化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会议议题提出的问题,现在直接将话题引入到了城市化、基建、金融政策等话题的讨论了。
只是之后的讨论过程当中,赵一就很少发言了,他要表达的观点已经全部表达完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这些领导、专家和学者了。
说到底,他这也只是建言献策而已,做决定的事情,还轮不到他,而且言多必失的道理,赵一也清楚,甚至很多本来想说的内容,他也临时给改了。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就在开会中度过了,赵一跟随人群出了会场,明天还要继续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围绕城市化建设的议题展开。
按照这个思路开会的话,那么今后还有许多场相关的会议要开,例如讨论基础建设的会议、讨论金融政策的会议等等。
等将这些议题讨论明白后,还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团队和领导团队,对我国的工业情况进行摸底,了解我国具体的工业发展情况。
只有做到全面掌握国家工业发展水平,才能够制定出来更具有针对性的工业发展政策,补全产业链薄弱环节。
等这一步完成之后,可能还要组织相关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前往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考察,了解他们的工业发展情况,以及工业相关的产业政策等等。
只有了解了国内的工业情况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工业情况,才能够确定我国在工业上面还有多少漏洞,然后就是努力的补全这方面的缺失。
等这些全部完成之后,我国就可以说是具备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全工业产业链发展的国家了,今后即使国际风云变幻,我们也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说实话,全球化发展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了,按理说是不需要这么健全的工业基础,一些必要的环节,还是可以交给国际生产厂家来完成。
但是赵一也不清楚,这一世会不会还是按照前世的发展轨迹来,现在我国的经济相比起前世来,发展速度快了非常多。
再过几年时间,我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可以接近鹰酱的经济体量了,虽然我国的人口是人家的五倍,即使到那个时候,人均也只有人家的五分之一。
但是别人不这么看,国家实力虽然比较看重人均,但是更加看重总量,这说明这个国家具备的经济实力和战争动员能力。
到那时候后,我国会不会也会面临前世那样的可以针对呢,而且这个时候如果被针对,还比前世麻烦一些,西方阵营人心还没有散,队伍还比较好带。
所以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赵一也没有可以强调工业全球化的事情,就是怕这些与会的领导、专家和学者,被他的话给带歪了。
因为我们还没有资格来决定工业生产的全球化问题,因为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话语权,只有拥有了这个实力,我们才能够决定怎么全球配置资源。
总之一句话,小心无大错,即使未来有些产业不适合国内发展,赵一也可以通过一些办法,降低成本,让这些产业继续留在国内。
现在赵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有关于经济的议题,他的发言权相比起之前,具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对他的信任,同时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把握的话,他现在也不会随便乱说了,就是怕别人拿他的话来佐证一些问题,没有造成坏的结果还好,如果出现坏的结果,他也要背锅了。
这是为什么地位越高的人,越要谨言慎行的原因,因为他们的话特别容易被别人拿来佐证,而被佐证的问题,很可能就不是他们的原意。
随后的日子里面,赵一一边参加相关的会议讨论,一边开始进行一些自己的布置。
第一件事就是让天枢机械公司扩大公司规模,因为不管怎么讨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化将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剩余的主要方法。
那么伴随着的就是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这个过程工程机械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工程机械设备的市场将会急速的扩大。
作为国内头号工程机械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天枢机械公司当然是想要在这里面继续占据绝对市场份额。
第二件事就是让商通贸易公司建设一家家具生产零售等全渠道的子公司,并且让他们继续加强家具零售渠道的建设。
之前商通贸易公司虽然也入股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家具零售渠道,但是毕竟当时赵一旗下没有家具生产企业,也就对这方面没有刻意针对性的投资,属于广撒网模式。
现在既然要建立集家具生产和零售为一体的企业,当然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渠道建设,特别是国际家具零售渠道的建设。
当然这样做也只是一个补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