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带给聆讯科技公司的客服服务订单就会更多了,不过这种方式有点不地道,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尽量不要使用为好。
  而且聆讯科技公司对自己的实力是非常自信的,只要这些企业将他们的第一批订单交给他们,那么后面的订单绝对还会继续给他们,最终会达成长期合作。
  这还不算是商通贸易公司最恐怖的地方,要知道商通贸易公司还通过各种名义,在全世界投资了大量的百货零售企业的股份,构建全球零售渠道。
  虽然他们对大部分企业的股份占比并不高,无法进入实际的决策层,但是对于这种程度的干预还是有的。
  而那些达到绝对控股的百货零售企业,他们的影响力更是不必说了,如果真的不按照商通贸易公司的意思来,整个管理层都可以换掉。
  所以和这些遍布全球的零售百货企业的关联企业,数量就更多了,几乎涵盖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生产企业了。
  除了商通贸易公司可以给予聆讯科技公司极大的帮助之外,繁星软件公司也可以给予聆讯科技公司非常大的帮助。
  大家不要忘记了,和繁星软件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数量,在全球已经达到了30万家,里面企业规模有大有小,即使去除不需要客服服务的企业,剩下的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
  总之,聆讯科技公司完全不需要担心客户数量和订单的多少,而是需要的担心自己能不能承担下来这么庞大的业务。
  现在聆讯科技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依靠智能客服来支撑的,这是有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聆讯科技公司刚刚组建,虽然常规性组织架构已经搭建起来的,但是丰满度还有一些不足,同时还没有达到符合公司发展的最佳状态。
  所以公司管理层在这方面花费了较多的心思,自然对于业务扩展就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是必然的,随着这半年时间过去,这种情况已经获得极大的改善。
  也就是说,今年在组织管理方面的精力就不需要花费那么多,可以放开手脚来扩大自己的客服业务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国内客服服务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市场和培训机制,说到底,就是哪哪儿都不行,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来从头建设。
  就拿人工客服培训,就需要他们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流程和培训内容,这也是他们这段时间没有使用人工客服服务的根本原因。
  当然,他们也可以完全不用人工客服来提供服务,智能客服完全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是这和赵一的愿望违背了。
  虽然赚钱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对于赵一来说,给国内提供就业岗位更加重要,这关系到国家稳定,也关系到他的其他计划的实行,战略意义远大于金钱的意义。
  既然智能客服已经如此优秀,那么聆讯科技公司提供的人工客服服务,也不能相差太远,不然会败了公司的口碑,还会让外界对聆讯科技公司有一些不好的猜测。
  所以聆讯科技公司对于人工客服的培养需要花费更大的心思,希望培养出来的客服人才个个都是精英。
  当然,这样的话,培养的速度就非常慢了,像这半年时间过去了,第一批招募进来的员工还在培训的当中,还没有上岗工作。
  要不是有智能客服在前面顶着,一般的公司根本就承受不起这种成本消耗,但是聆讯科技公司并不在乎,打不了就当是花钱解决就业问题了。
  按照王佐的汇报,如果真的按照公司培训毕业要求,一般的人才需要通过一年的客服培训课程的学习,才会达到要求。
  而客服培训课程里面,包含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有心理学、基础学科通识、语言分析学、基础经济学等课程。
  如果不是已经有了智能语言翻译软件,估计还需要学习一门外语,所以说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并不长,想要一年里面毕业,还需要非常努力才行。
  当然,如果一年都没有达到毕业要求的话,说明他们真的不是干这个的料,还是赶紧转行吧,还能够在其他领域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这一年的培训期间,聆讯科技公司也是会支付他们薪水的,不过只有正式岗位的50%,培训结束之后,必须要在公司干满三年时间,之后就没有任何限制了。
  别小看50%的工资,这工资已经赶上了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了,正式员工工资是平均工资的两倍,然后就按照工作年限增加工资了。
  这时候的贫富差距还没有特别大,平均工资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就算是赵一,他的工资也不是很高,并没有拉高平均工资数据。
  赵一唯一领取的薪水就是青农生物实验室的研究员工资了,其他都是资本所得,并不算在工资里面,也就无从拉高平均工资一说了。
  第三个原因,是由二个原因引发的,既然需要通过这么多课程的学习,那么招进来的员工知识水平肯定是要到一定程度的。
  按照目前聆讯科技公司的招聘要求,必须是高中以上学历,里面当然也包括高中辍学的,毕竟能够上高中的,就说明他们的基础知识还是挺扎实的,具备一定的再学习能力。
  就是这样,招聘的人数都不是很多,现在在公司培训的员工数量只有5千多人,连一万人都没有。
  在会议上面,赵一要求王佐必须在这一年里面,将招募的人数扩大到最低5万人的规模,如果能够达到10万以上,那么就会给管理层发放额外的奖励。
  当然,招募的员工质量要得到保证,不能够想着获得额外的奖励,就不顾招募员工的质量,这方面赵一会让人力资源公司进行监督。
  对于新的一年的业务发展方面,王佐倒是信心满满,他预计在新的一年里面,聆讯科技公司可以让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说实话,赵一虽然没有打击他的信心,但是心里面却是在打鼓,不太相信能够达到这么大的业务规模。
  之所以有这个顾虑,一是因为赵一刚刚经历了天玑乳业公司的打击,让自己对于预测性质的事情有点怀疑。
  这在之前从来是没有过的,以前的赵一总是自信满满,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握当中,结果现实狠狠的打了他的脸,让他对于自己的信心有点不足了。
  二是因为虽然预感到这方面的市场规模庞大,但是到底有多大,他却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前世也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这一世也没有看到相关的统计资料。
  既然王佐对于这一年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赵一也没有出来打击他,希望能够真的让他们将业务做到这么大。
  因为里面实在是利润太丰厚了,即使公司真的招募到了10万员工,每年的薪水也只需要花费3亿元左右。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纯利润了,即使扣除税收等费用,净利润率也达到了60%以上,净利润率比起繁星软件公司也是不妨多让。
  科技创造财富,可不是说说而已,从这件事情就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聆讯科技公司的另一项业务,就是智能在线翻译系统,这个业务发展的就一般了,主要还是没有多少企业有这个业务需求。
  就是赵一旗下的互联网企业,暂时也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需要等到开启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才会用到这个服务。
  而且赵一也不会让聆讯科技公司过早的将这项服务开放给其他企业,因为这也算是他旗下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他们扩展国际互联网业务的重要基础,相比起这个意义,聆听科技公司在这上面获取的那点利益就不值一提了。
  再加上聆讯科技公司在客服业务上面已经有了不俗的表现,营业收入不仅可以维持自身的运转,还能够大幅度获利。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智能翻译方面的业务收入更加不紧迫了。
  所以赵一在会议上面,让王佐将这一块业务不用急着推出,优先满足兄弟公司的需求,暂时不要接外面企业的翻译业务。
  相比起聆讯科技公司的高歌猛进,金盾科技公司就显得低调许多了,不是他们不想高调,而是他们根本就高调不起来。
  网络安全领域的市场规模需要依赖于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现在还处于互联网蛮荒时期,许多个人电脑和服务器根本就没有连接外网,对于安全服务需求就几乎没有。
  国外的市场暂时别想了,国内的市场也才是刚刚起步,个人电脑用户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一些轻度使用者,电脑中毒了大不了重装系统。
  所以现在金盾科技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聚焦在企业用户上面,像赵一在国内的企业,基本上都使用上了他们的网络安全服务。
  除此之外,就是政府相关部门了,由于积木软件公司为他们开发的一些政务信息系统陆续上线,网络安全就提到了日常上面。
  而企业网络安全服务,都是按照年度收费的,所以这一年的时间里面,金盾依靠着兄弟企业和政府部门,只获得了区区10亿元的收入。
  虽然看似不少,但是也要看和谁比了,至少在赵一旗下的企业当中,金盾科技公司的营业收入是最少的之一,因为后面还有几家互联网企业。
  所以在网络年会上面,潘建军的情绪就没有那么兴奋了,表现得也中规中矩,赵一看到这种情况,不得不鼓励他一番。
  虽然表现的并不好,但是并不是他的错,这是市场的错,等待市场起来了,金盾科技公司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以金盾科技公司手上的网络安全技术,完全可以吊打世界所有网络安全方面的企业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无法被超越的。
  这就意味着,未来光是做全球企业的网络安全服务,就可以年入上千亿元,这种营收水平,妥妥的是世界500强了。
  当然,赵一也着重强调,让潘建军在这段蛰伏期内,努力修炼好内功,培养好队伍,等互联网安全需求爆发的时候,不至于自乱阵脚,抓不好机遇。
  同时,赵一还让潘建军做好硬件安全设备的研发工作,在企业安全领域,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硬件安全设备。
  其实在赵一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只是硬件安全设备可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吧,他们也愿意给硬件安全设备花费更高的价钱。
  只要市场有需求,赵一不会因为自己觉得没必要就将这些省掉,既然企业有需求,金盾科技公司满足他们就是了,而且还能收取更高的费用,营收也就更高了。
  这是双赢的局面,企业获得更高的安全感,而且还能够获得一大批实物,而不是看起来不值钱的软件,金盾科技公司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


第345章 天问图书馆(求订阅!!)
  恒通通信公司在过去的1985年里面依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将国内的高速信息网络铺设的任务交出给中国电信公司之后,反而让他们将精力聚焦到主营业务上面。
  由于国内在过去的1985年里面,持续高速的发展互联网骨干网络的建设,让恒通通信公司的网络设备出货量大增。
  之前这些业务还只是他们自己的业务,这些建设不仅不会给他们带来营业收入,反而会让他们投入了极大的资金。
  现在将这一块业务交给了中国电信公司之后,他们从中国电信公司获得了一大批的资金,让他们的营业收入高出一大截。
  如果将国内互联网设备业务去除掉的话,国际上面的业务发展速度就减慢了许多,主要是因为经过前两年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后,今年的速度减缓许多。
  不过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今年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国际上的这块业务未来还是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比起前几年的营业额可能还会高一些。
  再加上现在陆陆续续的有许多居民也开始接入互联网,让他们的互联网终端设备销售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虽然不起眼,却是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
  最让他们欣喜的是,由于海外建设2G移动通信网络的国家越拉越多,他们的移动通信基站的订单数量也成爆炸性的发展,仅仅这一块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00多亿元。
  而手持终端销售额也达到了5000万台,相比上一年的数量扩大了好几倍,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000亿元,业绩是相当的亮眼。
  随着国内也开始进行2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以及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设2G移动通信网络,这一块的业务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虽然现在不管是在互联网设备上面还是在移动通讯方面,都面临着华为公司的竞争,但是两者目前还不是一个量级上面的,暂时是无法威胁到恒通通信公司的业务。
  而且华为公司的技术也是从恒通通信公司手里获得授权的,即使华为获得高速发展,他们也是需要给恒通通信公司交大量的专利费用。
  这就造成两者目前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做到一个量级,华为公司即使奋起直追,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完成。
  而且恒通通信公司也不是原地踏步,他们的技术实力比起华为公司来,还要深厚的多,而赵一也不打算继续插手他们的竞争,就这样一强一弱挺好的。
  在1985里面,恒通通信公司实现了6000多亿元的收入,其中3000亿元的营业收入是国内市场贡献的,而国外贡献的营业收入只有3000多亿元。
  由于基本上是独家经营,净利润率还是维持30%左右,净利润为1800亿元,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华为公司,在1985年里面,只有区区50亿元的收入。
  两者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短期内是无法看见这种改观,不过华为公司由于是初创,还需要整合收购过来的企业,花费了他们不少的精力。
  不过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青睐华为公司手上的CDMA网络通讯技术,目前他们正在密切接触,如果达成相关的合作协议,那么营业收入会迎来一波暴涨。
  说到通信行业,赵一也意识到,自己对于中国电信公司、中国铁塔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的关心却是不够。
  目前这三家公司都是花钱大户,中国电信公司从恒通通信公司接手了国内信息高速网络建设和运营业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