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一看完第一楼后就来到第二楼,从这里往上都是书籍相关的经营内容了,第二层基本上是以儿童读物为主,以及育儿相关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儿童游乐设施,主要是满足家长带孩子过来购书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值服务的一部分。
  除了儿童游乐设施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的区域是用来出售儿童玩具的,这种连带销售效果其实非常的不错,营业收入比起单纯的玩具销售要高很多。
  按照规划,楼层越往上,书籍适龄阶段越高,专业性也就越强,能够看得懂的人也就越少了。
  赵一在二楼看了下,也就没有打算继续往上走,通过这两层经营情况来看,不管是顾客人数还是经营内容,都比较让他满意,天问书社充分领会了商业经营图书馆的精髓了。
  其实赵一不知道的是,在第三楼,就有天问书社出版的人工智能编写的书籍,当初将网络小说平台交给了天问书社之后。
  他们就被这个平台上的海量书籍给惊到了,他们的负责人还特意打电话询问具体的情况,结果被赵一以不要管那么多,全部是有版权的,放心的经营。
  其他具体的东西,赵一没有告诉他们,难道告诉他们这些书籍是人工智能写的?这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慌,也有泄密的可能性。
  其实人工智能在他旗下的企业里面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应用场景,但是能够自己编写书籍,创作音乐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诞生。
  因为这些领域的工作,一遍都被视为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被认为天然适合人类的工作,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些领域能够被人工智能替代。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事,只要人工智能掌握了规则,虽然创作不出来具有开创新的顶尖作品,但是照葫芦画瓢还是丝毫不逊色人类的,而且还会比人类自己做的更出色。
  而且赵一编写的初级人工智能,具有混沌高级算法,具有模糊计算的特性,有时候,偶然也会诞生超出平均水平的作品出来,具有一定的创新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时候无知其实也是一种幸福,这还是初级人工智能的水平,等到可用的量子计算机出来之后,就可以升级到中级人工智能了。
  那时候,除了没有自己的灵魂和真灵,中级人工智能和普通人没有丝毫的区别,创造性并不比人类来的弱,人类社会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实都不用等到量子计算机,在超级光脑上面,就可以部分运转中级人工智能了,只是由于运算力的不足,无法完全发挥出来该有的性能和功能。
  中级人工智能运行起来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第一个是高速并行计算,这一点量子计算机和超级光脑都具备,这也是上面说光脑也可以部分运行的原因。
  第二个就是具备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可能,这个只有量子计算机才具备。
  想要稳定性,就必须要所有环节都精确,只有所有环节可控,才能够保证稳定性。
  但是想要创造和创新,就必须要具备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而中级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结合就能够很好的平衡这两者,达到理想状态。
  网络小说平台上面具有上百万本书籍,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是小说,也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前世的那种风格,很多书籍都是具备出版价值的。
  拿到网络小说平台管理权后,极大的丰富了天问书社的版权数量,天问书社从中选择具备出版价值的书籍进行出版发行就理所当然了。
  而且还不是只在国内发行,利用翻译专家,他们可以轻松的将书籍翻译成各国的语言,同时又具备全球发行渠道,没道理只在自己的池塘折腾。
  不过具体效果如何,目前赵一还不清楚,每月的报表不会特别的详细,而且也仅仅只是开始,想要看到应有的效果,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看得出来的。
  赵一出来之后,也没有继续逛下去的心情,直接就坐上一直跟在不远处的车上,前往自己的住处而去。
  回到家之后,赵一就需要将这次的谈话内容做些安排工作,以便配合国家规划,让项目能够尽快的开展起来。
  首先让人力资源公司寻找懂水利枢纽运作的负责人,为将来成立的水利枢纽运营管理公司做好准备。
  目前自己和老人已经达成了“浙赣粤”大运河的口头投资,事情也就基本上定下来了,而且老人对于“湘赣”运河和“闽赣”运河的开凿也没有异议,今后大概率也会由他来投资。
  至于其他国家级别的大型枢纽工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设,目前还没有眉目,虽然这些项目投资也很大,但是效益也是非常的明显。
  将来大概率不会由他全部投资,但是应该会部分投资,占据部分股份,管理运营还轮不到他来插手,但是仅仅只是这样,他也是愿意的。
  这种关键水利枢纽,国家在乎的不仅仅只是经济价值,还有其他战略价值,而赵一比较关注的就是经济价值,只要投资回报率高,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回到“浙赣粤”大运河上面来,想要运作起来,他这边必须先建立起来一只管理团队,全权负责这件事情,不然自己就要不得闲了。
  除此之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确定施工方案后,才会进入到实施阶段。
  到这里,估计一两年时间就过去了,而且江西省政府支持这条运河的开凿,但是也需要另外两个省积极的配合协调,这也是需要花费功夫的。
  广东这边还好些,经济状况还不错,但是浙江这边,除了杭州经济还不错之外,其他地方的经济还算不得有多好,相比起广州要穷的多。
  但是这条运河的开凿,这两个省大概率是不会反对的,因为并不需要他们出钱来修建,只需要在土地和手续上面提供便利。
  而且从前世的经验来看,这两个省的人还是具备开拓精神的,对于这种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而且项目是定位为国家级水利工程项目,当地政府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安排人力资源公司帮忙寻找人才之后,赵一就不再关注这个项目,将来的运作团队,就有新的负责人负责就行了。
  虽然总投资看起来也很庞大,但是持续的时间至少要7年,那么分散开来的话,每年的投资规模就非常的有限了,至少在赵一这里,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不过未来这家公司不太可能会是全部有自己控股,因为开凿和拓宽河道,需要占用国家土地,国家大概率会以资源入股。
  至于占据的股份到底有多少,目前还不清楚,但是肯定不会如高速公路公司那样,占据30%的股份,按照赵一的预估,大概率只会占据10%股份。
  因为河道通行其实不收费的,这部分就算不得上是占用国家资源了,反而是自己投资资金进行了疏通和拓宽。
  自己真正具有管理权限和利润来源的,就是水利枢纽设施,也就是船闸水坝了,这部分占据的土地规模也不少,但是和总投资相比,占比也是非常的低。
  他并不反感政府占据股份,毕竟这种项目,不仅仅只是资本项目,也是和国计民生紧密联系的,政府占据一定的股份,也好相互沟通,让双方都比较放心。
  对运河项目做了一些安排之后,赵一又给新慧能源公司打了电话,让他们和基石材料紧密配合,为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厂做准备。
  至于到底在哪里建设光伏发电厂,赵一倒是没有管这些,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可能比自己都清楚,应该在哪里建设。
  给新慧能源打完电话之后,紧接着就给基石材料公司打电话,主要的目的就是询问他们的电池研发的怎么样。
  结果不打不知道,基石材料公司竟然给了自己非常大的一个惊喜,由于赵一提出来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利用传统的化学电池思路,难度非常大,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达到的。
  于是他们就利用自己的强项,那就是计算材料学和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打算制作纯物理电池,而不是化学电池。
  这就需要材料具备强大的电子存储能力,而且还需要对电压具备非常高的敏感性,电能释放和充电都要具备高效率。
  当然,这个也只是他们的备选思路之一,赵一之前的研究成果,也安排了一部分研究人员跟进研究,算是两条腿走路。
  按照他们的预想材料目标去设计材料结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设计了上千种材料当中,终于有一种材料符合他们的要求,实物制作出来后,也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说起原理也简单,就是需要材料具备更高的电势能,而且电势能的跃迁要相对容易实现,施加电压就可以容易让电子跃迁到更高的势能位置。
  理论上只要这种分子结构能够让电势能无限高,就能够存储无限多的电量,由于没有化学反应参与其中,所以被称作为物理电池。
  基石材料公司研发出来的这种材料,材料两端电极施加正向电压,就可以将电充进去,反向施加电压,就可以将电能放出来。
  虽然这种材料非常的具有诱惑性,但是距离赵一希望达到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过他的运用前景却是非常的广阔。
  这种物理电池比起化学电池,拥有诸多优点,首先是能量密度比起化学电池要高得多,其次是安全性比起化学电池也要高得多。
  不过制造难度也是高出化学电池几个量级,至少目前从基石材料公司实验室制备成本来看,没有推广的价值。
  但是这已经让他们非常的激动不已了,根据实验室的数据反馈,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000whkg了,也就是一公斤这种物质,可以携带一度电。
  只要将制造成本降下来,不管是电子设备上面,还是电动汽车上面,都可以获得广泛的运用,电动汽车今后轻松可以跑上千公里了。
  按照千公里150度电计算,只需要携带150公斤这种电池就可以,别说是电动汽车,就是电动自行车,装载150公斤都是非常的轻松。
  不过想要进行大规模储能,特别是用在电网储能上面,这种材料还无法满足,还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并且降低成本。


第461章 电池新思路
  这种储能方式说起来简单,但是想要实现起来难度其实非常的大,电子势能从低势能跃迁到高势能位置,吸收能量,反之就释放能量。
  但是想要将电能充进去,是行不通的,因为单纯的电流是不能够改变分子结构当中电子的势能,这就需要将电能转成其他可以影响电子势能的能量。
  而基石材料公司选择的中间步骤就是电磁能,将电能转换成为电磁能,然后在通过电磁能影响这种物质的电子势能,达到充电的目的。
  虽然方法很好,效果也比较显著,但是电能转换成为电磁能的过程中,其实是有电能损耗的,而且将电磁能转化为电子势能的过程中,同样是有能量损耗的。
  而且这种频繁转换能量方式的过程中,一般会伴随大量的热量产生,这就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运用领域,至少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效果不是很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电池能量密度不错,安全性也比较高,但是能量损耗较大,除非是特殊领域,不然用途并不大。
  赵一之所以没有阻止他们继续研究,主要是因为按照这个思路优化下去,可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只需要将能量损耗降下来,还是具有价值的。
  科学研究就是如此,任何想法刚出来的时候都不会很完美,只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解决研究当中遇到的缺陷,扩大研究成果的优势方面,未来说不定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不过基石材料公司那边的异想天开,给了赵一一个很好的思路,那就是为什么不直接利用特殊分子结构来直接束缚正极传过来的电子呢。
  这样的话,就不需要频繁的进行能量转换,减少了电能的损耗,减少了热能的产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这还不同于普通的固态电解质,电解质说到底还是在电压差之下,分子转变为正负离子,在异性相吸的作用下,向正负电极迁移,附着在正负电极材料上面。
  它是独立而存在的,在没有正负极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电子束缚在特殊结构的囚笼里面,只有在外部条件激发下,将电子有序的释放出来,也就是释放电能的过程。
  如果硬要和化学电池做对比的话,可以将这种特殊结构的物质当做电解质,但是里面的电子状态和普通的化学电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电解质虽然正负电荷分别迁移到正负极两端,但是整个体系当中正负电荷是平衡的,而这种特殊结构电池整体上是一个负等离子体,这个是两者根本的不同。
  如果是普通的等离子体,只需要外部有导体,就会马上进行电子转移,向外释放电能,而这种特殊囚笼结构的物质,电子不是那么容易迁移的,必须要有特定条件激发才行。
  不然的话就算是储存了巨大的能量,在运输、使用的工程中,具有巨大的障碍,特别是不容易控制放电的大小。
  想法是非常的好,但是做起来确实非常的难,因为电子属于原子结构层面的粒子,和分子结构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分子本身就是由各种原子组成的。
  也就是说是很难制造出来能够束缚电子的囚笼,因为电子一般都是绕着原子核旋转的,基本上是见不到电子脱离原子核而稳定存在。
  最典型的就是宇宙射线,里面就有许多独立的电子,但是这种独立电子很容易和其他物质结合,结束他们单身的生活。
  赵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制造分子结构层面的微磁场,利用分子结构的特殊微磁场来束缚电子,使得游离电子始终处于这种特殊磁场当中,稳定的存在。
  不过他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基石材料公司,因为他之前也没有这方面相关的资料,必须自己先研究明白了才行,不能因为一个想法就给下面布置任务。
  因为之前他布置的任务都是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如果他没有经过验证,就布置下去,万一实现不了,不是白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