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他布置的任务都是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如果他没有经过验证,就布置下去,万一实现不了,不是白白耽搁时间吗。
如果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可能会觉得此路走不通,无法实现也就放弃了,如果是赵一布置的,那么他们只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想到是路走不通。
挂断电话之后,赵一就赶紧进入自己的书房,让意识进入到宙灵空间,将这个想法告诉给宙灵,让她看看这个想法能不能实现。
宙灵详细的听完赵一的讲述,然后闭目思考了一阵子,肯定了赵一的想法,这种思路是可行的,能够利用特殊的分子结构,制造微观层面的内磁场漩涡。
然后从外面捕获电子,纳入到这个内磁场漩涡当中,而且还不是纳入一个两个电子,而是根据内磁场强弱决定纳入的电子数量。
由此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种结构的电池,理论上的储能级别是非常的高,几乎是无上限的。
就在赵一高兴不已的时候,宙灵就已经为赵一这个想法生成了无数种分子结构以及技术资料,这些分子结构和技术资料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不过里面的实现技术有低有高,实现的储能密度也是有低有高,赵一根据技术难易程度和储能密度排序,然后开始从上到下看了起来。
赵一一连看了上百份资料,最后选择了几种技术实现难度不算太高,而储能密度也比较可观的技术资料。
如果是实验室生产倒是不用太考虑成本的问题,但是想要大规模批量生产,就必须使用现有的技术来实现,同时材料还必须廉价才行。
而且还需要物质结构比较稳定,充放电次数足够高,这两者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寿命太低,就变相的提高了使用成本。
心情激动的赵一本来就打算立刻就赶往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不过抬头一看天色,已经夜色朦胧了,已经到了吃完饭的时间了。
虽说技术资料都很齐备,但是想要做实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是需要特殊的实验装置,二是需要特殊的实验环境,三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就在赵一打算下楼吃完的时候,周瑾瑜在外面敲了敲门,然后走了进来,说道:“你看下时间,都已经10点了。”
赵一一听,也是惊讶,他以为是七八点的样子,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10点了,怪不得周瑾瑜上他书房找他了。
一般情况下,家里人是不会进入到他的书房,这是一个私密性很高的空间,可能是真的打电话过来几次,都没有接通,才让周瑾瑜比较担心。
那时候赵一的意识是在宙灵空间里面,加上又是全神贯注的看技术资料,对外界的感知比较差,才没有接到楼下打来的电话。
“对不起,刚才看东西入神了,没有注意到,你吃饭了吗?”赵一先是道歉,然后关心的问她吃没吃饭。
“你还吃得下,都在等你呢,你这边快点下来,我先下去让李师傅热下饭菜。”周瑾瑜说完,也没有理会赵一,直接就下了楼。
赵一尴尬的笑了笑,然后直接跟在周瑾瑜的身后下了楼,至于书房没有什么可收拾的,里面本来就不乱,而且也没有什么机密文件。
像赵一这种人,一般是不会存储纸质文件的,特别是机密文件,更是不会了,要么就是存在自己的脑子里,要么就是存在人工智能监控下的电子设备里面。
前者属于最保密的,当然这也有赖于赵一大脑的发达,能够清晰的记下来这些内容,后者没有赵一的允许,其他人也是看不到的,即使强制查看,要么是乱码,要么会被直接删除。
两人来到楼下餐厅,老李已经将饭菜拿去热去了,可能是智能管家小灵通知老李这么干的。
至于让老李从新做一份,赵一还没有这么奢侈,虽然他是完全可以过这种奢侈的生活,但是完全没有必要,除了彰显自己的浪费本性外,而且也会显得很暴发户。
在赵一的生活理念里面,你可以过得很精致,但是绝对不能够容忍浪费的事情发生,这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必须保持。
虽然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是居安思危,宁愿将多余的粮食存储起来,或者是通过外交手段捐赠出去,也可以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外交利益。
而且作为顶层人物,就必须带好头,不能够给别人一种穷奢极欲的印象,不然的话,上行下效,国内就会形成不好的风气,对于社会发展非常的不利。
因为这种奢侈之风起来后,就会刹不住车,会从食物浪费扩大到其他各个领域,最后高层精英奢靡成风,底层却是穷困潦倒,这种社会绝对不会稳定。
特别是我国今后人口规模会大幅度提高,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庞大,但是人均资源却是有限,有些资源可不是通过技术手段就能实现的,必须要勤俭节约过生活才行。
为什么赵一这么在意电池的技术突破,就是因为不想浪费电能,同时也能够减少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如果电池技术突破了,赵一就会在国内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趁着我国石油燃料汽车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就全面转型为电能驱动的汽车。
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我国对外部石油的依赖,能够实现石油资源的自给自足,即使进口,也不会被别人捏住脖子。
另一方面就是电动汽车使用成本很低,特别符合我国目前的情况,老百姓拿出大部分积蓄购买汽车后,也要让他们可以用得起。
我国目前的小轿车每年的销量也就只有几十万辆,还没有突破一百万辆,居民保有率是非常的低,在这个情况下,转型推广生产电动汽车,难度会非常的低。
至于电池制造当中的污染问题和能耗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特别是等到物理电池面世之后,使用污染也会大幅度降低。
而且新慧能源公司大幅度提高光伏发电比例,这个时候,推出电动汽车,也能够将这部分电能给消费掉,而且这些能源还是清洁能源。
赵一虽然让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消灭了好几块沙漠,但是他也知道,想要完全消灭我国的沙漠是不现实的,而且也并不是好事。
沙漠的存在也是地球气候和环境调节的一部分,并不是说消灭沙漠越多越好,摇光环境治理公司治理的几块沙漠,都是距离内陆比较近的,在古中国也是环境相当不错的地区。
像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几块天然形成的沙漠,赵一就没有想过让他们变成森林,因为这么做不一定就是好事,后果也难以预料。
当然,这里面也有治理成本高昂的关系,这些地方年降雨量太低了,就算是强制改造,成本高,可持续性很低,最重要的是,很难产生经济价值。
但是如果这么大的国土面积不加以利用,就有点浪费,所以赵一觉得完全可以在这些沙漠地区大规模铺设光伏发电厂。
如果这些沙漠上面都铺面了光伏发电面板,那么仅仅依靠这些地方产生的电能,就足够我国居民全部的电能消耗。
基石材料公司研发的光伏涂料,实验室光电转换率达到了60%,就算是实际生产当中,转换率为50%,那每天10个小时日照时间计算,一平方米可以产生4度点左右。
而目前我国没有治理的天然沙漠面积大约在40万平方米左右,如果都铺上光伏面板,利润上每天生产的电量达到1。6万亿度。
那么一年生产的电量就是580多万亿度,而我国前世2019年的全国发电量也只有7。1万亿度多点,就可以想象的出来,生产电量到底有多庞大了。
而且中国房屋公司建设的建筑物上面也会大规模使用这种光伏涂料,也会产生大量的电能,供城市日常生活所用。
当然,电能多有电能多的用法,赵一完全不担心会因为生产的电能太多用不完,例如全面使用电能供暖和供热,减少对天然气的消耗和依赖。
又或者是在农业上面大量使用人工光源,这样的话,就可以进一步保证农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依赖,采用现代化工业生产农作物。
我们之所以用电不多,不是因为我们用电的场景就这么多,而是因为用电成本还较高,百姓用不起,工业生产也不敢敞开着用而已。
虽然这些沙漠都是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距离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非常的远,但是我国已经具备了超高压输电技术,不管是超高压交流输电还是直流输电都可以。
使用光伏发电唯一的不足就是不能够全天候发电,只能是在白天发电,同时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比较大。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不足,赵一才这么着急研发出来一款高性能的储能电池,解决产电时差、季节变化、气候影响带来的难题。
“赵一,你不是说要去我哥那边看看吗?怎么没见你有什么动静呀,是不是把这事给忘记了?”周瑾瑜在等饭菜上桌的时间,问赵一。
听到周瑾瑜这么问,赵一才想起来,当初搬家的时候,确实说过这话,这一转眼,就两个多月过去了,眼看就差不多到下一年了。
如果不在年内去一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他说道:“没用忘记呀,只是这段时间都比较忙,没有抽出空来。
如果手上工作顺利的话,半个月后,就可以动身前往那边,看看你哥到底在干什么,让家里人这么担心。”
周瑾瑜听到赵一说没有忘记这件事情,顿时高兴了起来,说明他确实重视这件事情,而且他说的也是事实,这段时间他确实忙的不可开交,基本上都不得闲。
看到周瑾瑜高兴的模样,赵一顿时在心里擦了把汗,幸好没有直接说忘记了,不然又不知道这位姑奶奶要闹什么脾气。
其实他这想法有夸张的成分,虽然有时候周瑾瑜会闹点小脾气,但是也不会做出特别出个的举动,只需要哄哄就好了,并没有那么恐怖。
不过赵一跟这些女人打交道久了,也明白一个道理,女人就是一个听觉动物,只需要说好话,说他们喜欢听的话,他们就可以高兴一整天。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些话的真假吗,肯定是知道的,只要智商在线,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但是就是止不住的爱听,这和巨大部分男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至少赵一对于别人不停的向他说好话,说他喜欢听的话,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警觉起来,思考他们这么做是否有什么企图,“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约莫5分钟之后,老李就将热好的饭菜给端上来,赵一也没有让这些工作人员帮忙打饭的习惯,自己站了起来,给周瑾瑜盛了一碗米饭,然后再给自己盛饭。
赵一吃了一口饭,似乎响起事情来,对老李问道:“北极星公司不是有电饭煲吗,而且应该也有微波炉,使用这些工具,你也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
“赵总,这些东西有是有,就是做出来的饭菜味道不怎么样,还是使用传统的做法比较好吃,而且量还大。”老李回答道。
其实赵一这里说的米饭,已经是农牧公司生产的石榴米了,只是石榴米目前上市的不多,大部分都储存了起来。
石榴米上市的多寡,是按照市场上面的粮食产量构成来动态调整的,再加上石榴米的储存条件比起传统的粮食要好一些,所以干脆就当做是储备量了。
而且之前国内的粮食基本上只够现吃的,并没有多少储备,按照赵一的设想,全国范围内,将会储存能够满足全国百姓两年粮食消耗量的储存量。
这样的话,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储存量提升上来,那时候,国内的农业发展也有了变化,到时候再大规模向市场出售石榴米也不迟。
他之所以强调两年的储备量,是因为石榴米的产地是海上,风险性更高,必须要做出更多的储备量,才能够保证粮食的安全性。
再说储备多一点粮食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在安全和技术上达标,别说储存2年,就是储存5年8年的,放出来后和新粮没有什么差别。
既然老李这么说,赵一也就不再说了,其实老李做厨子一辈子,对于口味是比较挑剔的,而且使用这种自动化的设备,也会降低他的存在感,他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要知道,赵一给这些帮佣的工资可不低,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工资更高一些,而老李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第462章 深夜邮件
赵一在吃饭的时候,看到老李还在,意识到现在时间不早了,于是说道:“老李,你先回去吧,时间不早了,估计你家媳妇都惦记你呢。”
“没事,等吃完饭,把碗筷洗了,再走也不迟。”老李不以为意地说道。
既然老李这么说,赵一也没有再劝,老辈人做事都比较讲究,很多人对于本质工作都比较在意,不会因为主顾家的宽容而放纵。
就如小时候他家里请的手艺人做事,就算是没有人监工,也会将事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的最好,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偷奸耍滑的现行出现。
只是后来风气就变了,将耍小聪明当做能力,让主顾家对请人做事非常的不放心,必须要盯着心里才踏实。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价值观的改变,一切向钱看,连基本的职业操守都不要了,二是流动人口比较多,都是临时雇佣关系,干完活后,谁也不知道谁,谁也找不到谁。
像农村地区,十里八乡都是认识的人,如果出现偷奸耍滑等不好的情况,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遍十里八乡,那么自己的招牌就砸了,今后就没有人请他们干活。
这也算是一种舆论监督的作用吧,让手艺人对于自己的口碑非常的在意,干的活好不好,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口碑是农村地区手艺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后来城市化了,基本上是同样一帮人进入城里,没有了原来的顾及,那么对于口碑也就不那么在意了,一心只想多赚钱,赚快钱。
赵一吃饭的时候,无形中就加快了点速度,想要尽早的结束晚餐,好让老李早点回家,不用在这边呆很久。
好在赵一也给老李配了一辆买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