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是好,香港是自由的,欢迎来自世界上面任何的资金,所以一个下午的时间,地皮就到手了,这时候的香港地皮和后世也没法比,2000平方米的地皮2亿港币就搞定,和后世的两个车位就5亿简直没有可比性。
其实赵一并不清楚,白加道31号后世被建设成了四栋别墅,其中A和D号别墅被刘銮雄购得,B号别墅被杨家诚购得。
现在赵一只是打算将这块地建设成为两栋别墅,一栋是主别墅,占地五分之三,另一栋为副别墅,占地约五分之二,副别墅未来给不值班的安保人员和佣人居住,而住别墅则是林和霞的住处。
别墅的户型样式赵一亲自操刀,只有自己设计的才符合自己的要求,当然也没有忘记林和霞这位正主,将设计的草稿给林和霞看,让她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次进行修改。
主别墅设计为三层半,最上层大部分面积被一个半露天游泳池占据,屋内则是洗浴房和桑拿SPA房。第三层为休闲娱乐层,除了棋牌室、台球室、KTV和私人影院等,还有一个图书室,没事到这里来看看书也不错。
第二层为是卧室,一共五个大卧室,主卧面积300平方米,其他四个卧室面积为100平方米,每个卧室都是独立的,具有自己的衣帽间、卧室、卫生间、书房和娱乐室等,这样做具有独立的私密性,每个卧室都是采用不同的装修风格。
然后就是第一层了,这一层是大厅堂采用跃层设计,除此之外还有厨房、佣人休息室、安保休息室、会客厅、监控设备室等,厅堂面积拥有900平方米,可以举行多人宴会。
地下一层是健身房,分为机械健身房和舞蹈健身房和车库,地下二层为储藏室,有巨大的冷藏室和酒窖。
除了这些外,赵一还准备使用很多高科技设备,如泳池的恒温系统、过滤系统、水质自动检测系统等,整个别墅安装大型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安防摄像头使用自动识别系统,安防后台具有自动报警系统等等。
为了防止这些精密电子设备被敌人电磁干扰,将采用军用级别或者航天级别的抗干扰技术,保证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正常运转。
设计好建筑图纸后,拿给林和霞最终确认,她看了设计效果图,也是喜欢得紧,确定没有问题后,就让林和霞安排建筑公司按照最高建筑标准来建造。
这些琐碎的事情,赵一一向不是很上心,他将自己定位为掌控者。
处理完新别墅的事情,剩下的就是抄底香港楼市的问题了。
说实话,正是香港楼市的起起伏伏早就了大批的富豪也淹没了大批的富豪,这就是各自眼光的问题和自身资本雄厚的问题了。
香港经济属于开放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很多行业很难形成垄断性的经济力量,但是在房地产领域却具有明显的垄断色彩。
后世香港最大的10家家族财团几乎都与房地产业有关,这和香港一次次地房地产危机分不开关系,每一次危机都是大资本的饕餮盛宴,而弱者只能割肉离场。
说心里话,赵一作为内地人,打心眼里不喜欢香港的垄断房地产市场的大家族。
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香港的地皮供应可能和中英签署的相关限制土地出售规模有关,但是这其中也有这些垄断家族联手推高的原因。
在1981年的时候,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RB的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区,然后就是现在的崩溃景象,然后从1984年至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
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
此时的香港,人们盲目的投资房地产,为了抓住机遇,许多人往往仅凭地产经纪人电话中的描述,就草草决定购买“豪宅”。
到了1996年,香港竟然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事情。
是不是很熟悉,这种经历似乎正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我们内地人似乎对于怎么赚钱,特别是赚快钱学习起来很有天赋,什么楼花,什么公摊面积等等,和香港房地产学习的一个都没落下,唯独物业是让人不敢恭维。
香港二战后以来经历的6次房地产危机中,有3次直接或者间接因为西方经济危机,还有两次与政治因素和香港居民移民他国、贱抛物业有关。
但就内部因素来说,主要还是因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特殊供求关系及投机性。
而赵一既然打算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肯定不会是小打小闹,那样进入香港地产行业也没有意思,无非就是跟着多赚点钱,如果仅仅只是赚钱的话,就没必要让他这么上心了。
现在他的恶趣味也越来越浓厚了,他的打算是弄死这些房地产商,或者让这些房地产商不能成为香港的毒瘤。
具体打算就是在香港建设出租房,而且是大量的出租房,然后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租给香港的市民,让所有的香港市民感觉购房不如租房。
如果那些房地产商将房价降低,那么赵一就将出租价格降低,让那些房地产商无法获得暴利,而自己也可以获得长久收益。
香港的土地租期原则上是99年,如果到了租期房屋还没有倒塌,那么可以交地税再次续约,直到地面房屋倒塌之后,土地被收回。
实际上正常的房屋建筑质量并不能够支撑那么久的时间。
而赵一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将土地租期顺延,就需要将房屋质量建设地特别好,这除了在房屋结构上面下功夫外,还需要材料上的支持。
而这些问题在赵一看来都没有什么难度,他打算建造一批质量能够使用几百年的房屋。
这样就可以一直占据土地,让自己的房屋能够出租的更久,这样获得的利益才能最大。不然建造的房子几十年就倒了,通过租金收回的收益就会很少,这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将这些事情想通后,赵一就和林和霞说了这件事情,让她成立一家香港房屋公司,当前的任务是抄底香港楼市,主要是商业地产,然后就是大量购买地皮来储备。等到建筑材料研发完成后,在开工建设。
“抄底我能理解,但是大量囤地建房出租是什么操作?像新加坡的公租房?”林和霞问道。
“这么说也差不多,只是我们是私人来办理这件事情,不管怎么样,香港到1997年一定会回归的,由于香港的特殊性,以后在香港搞事情的国外敌对分子肯定很多,而香港的稳定繁荣是符合我们利益的。”赵一找了一个必要性的理由。
“但是我们是私人企业,这样做先说能不能获益的问题,在这之前会得罪香港所有的房地产商,这样做好吗?”林和霞问道。
“我知道,作为商人应该以和为贵,不要轻易制造矛盾。虽然我是一个富豪,钱多到我现在都数不过来,但是我其实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我并不喜欢一小撮的富豪和一大帮赤贫百姓,希望社会财富更均衡点。”赵一是第一次向外人表露自己的心思。
“你也应该知道,人和人总是有差距的,现在即使平均了,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出现这种贫富差距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林和霞说道。
其实林和霞说的是事实,除非使用政治强制手段,在自由经济市场,这种平衡永远不可能存在,贫富差距永远不可能消除,但是赵一追求的并非绝对的平均,这样并不利于社会的进入,欲望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无欲无求才是人类的灾难。
“我也没有想过这么做,绝对的平均主义只要是个脑袋没有问题的人都知道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我需要做的就是相对均衡,特别是人类必需品上面,这是人类尊严存在的基础。”赵一说道。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衣”的问题自从进入工业化以来就已经不再是人来担心的问题,而“食”和“住”随着人类人口的日益增加,渐渐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行”是一个公共服务,富豪可以享受到,那么穷人也可以享受到。
所以赵一现在下手的地方就是“食”和“住”了,在“食”的方面,赵一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环境治理公司和农牧公司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等到将国内沙漠土地都变成了良田,那么国内的“食”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而“住”方面耗费的资金是海量的,必须等待自己的现金奶牛成长起来,到时候必定会投入到这里面,彻底解决后世住房方面的问题。
第129章 “毒计”妙用
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就打算拿香港来练练手,今年投资公司手上的钱都快用不出去了,想进入的基础服务业都多多少少的遇到了阻碍,目前手上还剩下了1000亿美元现金。
这还是已经扣除收购汇丰银行的资金,与其放在银行吃灰,还不如投入到这种具有长远利益的事情上。
世界金融市场是绝大部分人的修罗场,而对于赵一来说就是一个个提款机。正是因为来钱太容易了,所以目前他对于这些钱财反而不是很在意,就像前面说的,只是实现一些目的的手段而已。
“至于盈利能力,你也不用太担心,我回去后研发一些东西,能够让房屋的安全使用时间长达300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我们收回成本并且大量获利了。”继续说道。
林和霞听到赵一这么说,也就没有再劝,他一向都有自己的主意,而且作为社会主义下长大的人,当然也有点社会主义理想,如果能够实现当然也是乐见其成。
“你心里有数就行。”林和霞道。
“我不可能亲自参与这个计划,所以这家公司还是挂在保护伞控股公司旗下,由你监管。”赵一说道。
对于赵一这么安排,林和霞没有露出意外,保护伞控股公司的作用就是对赵一旗下的香港公司进行控股,同时监管旗下各个公司的运营情况。
“我没什么问题,反正这家公司也是独立运营,只是公司负责人准备怎么招?”林和霞说道。
“你一说,我差点忘了,保护伞控股公司的手续办下来后,你就辞去亚视的负责人职务。
然后在亚视挑选几个你觉得信得过的人出来,我来面试后决定由谁来接任你的位置。
而香港房屋公司的负责人,我让人力资源公司来帮忙寻找,这方面你不用担心。”赵一说道。
事实证明,由宙灵挑选出来的负责人还是比较可靠的,目前没有给赵一整出什么幺蛾子,所以即使是林和霞挑选出来的人,赵一也要一一面试,亚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更是不能够出什么问题,不然自己就有很大的麻烦。
赵一讨厌麻烦,所以尽量将麻烦扼杀在萌芽阶段。
因为这些决定都是临时性的,所以打算离开香港的赵一不得不推迟日期。
首先就是面试林和霞挑选出来的亚视接班人,林和霞是挑选了5个人过来面试,赵一经过面试最终决定让其中的一位女士来担任亚视的负责人,名字叫梁清燕,而林和霞也正式卸任亚视的负责人身份了。
挑选出来亚视的负责人后,赵一让林和霞将自己的态度给梁清燕讲清楚,不能违背了这些原则,这个必须交代清楚,确保她不会将亚视现在大好的局面给带到沟里面去。
好在林和霞以后也会盯着,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差错。
从亚视抽身出来后,林和霞的自由时间就更多了,这时候保护伞控股公司的申请手续也办下来了,而香港房屋公司的申请手续也在办理,现在林和霞手上正在处理股权转移的相关手续,将三家公司的股权转让到保护伞控股公司手里。
因为香港房屋公司一旦在香港大规模建设房屋,就需要用到建筑材料,所以赵一让林和霞后续注意有没有能够收购相关建筑材料的公司,如果实在是没有也不打紧,这都不是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是需要大规模拿地,现在中英谈判还没有最终结果,这时候还没有限制香港土地买卖的条款出来,这段时期是一个时间窗口,必须抓紧时间,甚至比低价抄底楼市更加重要。
好在一个有利的条件就是,目前楼市低迷,各方拿地的意愿不是很强烈,而香港政府又在大规模建设地铁,需要很多财政支持,他们也有意愿出售土地。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中英谈判已经对英国越来越不利,他们已经考虑香港回归后的问题了,所以不仅在舆论上鼓动香港民众,而且也开始做一些恶心人的事情,只要林和霞找到香港政府,告诉他现在大规模出售土地的好处,他们绝对会干得出来。
按理说,对政府有利的做法就是慢慢地出售土地,这样既可以防止大规模出售土地造成土地价格大降,还有就是防止后续政府手里土地不足,缺少调节后续房地产市场的手段。
这是一个长远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如果是一个竭泽而渔的政府呢,估计能够多快出售土地就多快出售,造成的后续影响越大估计他们越高兴,反正都要走了,留下一个烂摊子让接受着慢慢收拾。
特别是在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前的一段时间,港英政府应该更加疯狂,而赵一必须为这个做准备,赵一如果是购买大批土地后按照正常的商人逻辑来操作,那么确实会给香港的未来造成巨大的打击。
首先土地垄断造成市场作用失效,最终结果就是价格是大涨还是大落,根本就由垄断者决定;其次房价大涨,造成一花盛开百花败的景象,对香港的经济持续性造成巨大的打击;最后就会造民生艰难的景象,进而影响香港的稳定。
如果让人给港英政府献上这么一个计策,他们肯定会采纳,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这更恶心接任者了。
而赵一就是需要在这个时候大规模接手土地,然后开始疯狂建造了,最后的结果是低于市场价出租,到时候等港英政府反应过来,不知道是什么表情。
之前绝对不会有人能够往这方面考虑的,因为需要的资金确实太大了,而目前的香港,不管是英国资本,还是华人资本,都没有能力进行这项计划。
即使是有能力执行这项计划的,也不会去做,因为这根本不是一